《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8.7分!

  正在優酷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斬獲了今年國劇口碑最高分。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張

  原本是一部講述唐朝抓恐怖分子的劇,可卻因為該劇還原了大唐盛景,復原了千年長安的風貌與氣質,讓觀眾流連在那個

朝望錦繡成堆

夜聞竹簫伴歌

青牛白馬七香車

碧樹銀台萬種色

貴女策馬紅塵

少年仗劍天涯

熙攘繁盛、光耀萬年的長安之城。

  網路上,觀眾熱烈討論著,古裝劇展現的傳統文化之美。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張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3張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4張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5張

  據悉,該劇自7月1日起,已經以「付費內容」形式在北美地區上線,讓國外觀眾感受「唐風古韻」。

  服飾,戴「子午簪」

  在《長安十二時辰》正式開拍之前,劇組專門請來專家,對台前幕後所有的演職人員進行了系統的唐朝知識培訓,內容從世俗風情到禮儀習慣再到衣飾儀容。

  縱觀該劇男女服飾,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普通士兵,都是有考究的。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6張

  鎧甲、圓領袍、缺胯袍、唐代織錦胡服、瀾袍……都是根據唐朝的原款服裝進行復制和改良。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7張

  長安十二時辰

  尤其是劇中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的服飾,劇組特別咨詢了道教協會之後,還原了最真實的道家服裝,還為他搭配了子午簪與不離手的拂塵。

  說起劇中李必的這只發簪,也引起了觀眾的熱烈討論。

  經過主創團隊詳實的考究後,呈現了「子午簪」的正確佩戴方式——由後向前插,是因為唐代慕道,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所以戴法不同於以往劇集。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8張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的服飾——織錦缺胯袍配六合靴,是因為他是偵查人員,身上佩有縛索、刀、煙丸等,其中煙丸在抓捕可疑人員時可以發揮特別作用,這也讓人讚嘆唐朝辦案人員的機智。

  至於女裝方面,女子服飾腰線上升,至胸部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9張

  而以豐腴為美的唐朝,最大限度地修飾女子身材,顯得曼妙高挑。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0張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1張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2張

  劇中舞者許合子的出場造型,高度還原了唐代的「彩繪雙環望仙髻女舞俑」,這個女舞俑是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品之一。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3張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4張

  劇中也能看到很多風韻的女子,她們沒有清瘦的臉龐,並且在臉上精心繪制了唐朝仕女妝容,劇組為了讓妝容能夠貼近歷史,同時又能盡量貼近當代人的審美,上妝時就要更加用心。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5張

  化妝指導張麗曾說,女子妝容要一層層疊加才顯自然,光粉底階段就要用掉一個小時。

  至於很多觀眾覺得唐風和日本的和風非常相近。事實上,盛唐時期,仕女妝容恰恰是國際化交流的體現,那個時代,並非是唐學日本,反而是日本在學習唐朝的服飾和造型。

  禮儀,行叉手禮

  該劇還對唐代的禮節做了還原,比如「叉手禮」,這是唐、宋、元時期最流行的禮儀姿勢,小孩子從小就要學。

  唐朝文學家柳宗元有詩:「入郡腰恒折,逢人手盡叉。」而唐朝最與眾不同的禮節就是叉手禮。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6張

  執此禮儀時,雙手交於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翹,非常優雅。

  這個場景,現在的有關唐朝的影視作品里很少見,不過歷史上卻一直有很多記載,在漢末魏晉多次見於史冊,除了文獻記載,晚唐的趙逸公墓的壁畫中,也發現了叉手禮的記載,而在《韓熙載夜宴圖》和《女孝經圖》兩幅畫中也有叉手禮的圖形描述。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7張

  導演曹盾說,這部劇的主角是長安,不是張小敬,也不是任何一個人,長安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們要找的是長安的情懷。對於一個英雄人物塑造來說,他在那里拼命,處在危險之中,百姓的生活狀態是怎樣?張小敬要救的就是這些人,他要保衛的就是這樣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要去做這些東西。」

  此外,劇中狼衛(「偷渡」進城的危險人物)為了躲避官兵的追蹤,戴上面具、跳起了胡旋舞,這胡旋舞正是當時長安最流行、最時髦的舞蹈。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8張

  胡旋舞是從西域流傳而來。其伴奏音樂以打擊樂為主,與它快速的節奏、剛勁的風格相得益彰。

  美食,水盆羊肉

  中華大地盛產美食,西安的小吃世界聞名,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怎能少得了美食呢!

  劇中在展示長安的生活場景中,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等美食也讓觀眾垂涎三尺。

  劇中,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出了大牢,走出靖安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個當地最好的館子來上一碗水盆羊肉。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19張

  喝完一大碗不算,還想著再來一碗。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0張

  水盆羊肉,又稱「六月鮮」,是以剔骨鮮羊肉、羊骨加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鹽等調味料製作而成,吃的時候再配上糖蒜和辣子,肉爛湯清,肥而不膩,別具一番風味。

  說起羊肉,絕對占據著唐朝肉類的C位。

  最著名的燒尾宴中,58道菜中,和羊肉有關的達到8道。《太平廣記》里,105次提到肉類,其中羊肉類47次,占比45%,排名第一。

  能配上水盆羊肉的,自然是火晶柿子。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1張

  劇中,張小敬在等水盆羊肉的間隙點了兩個,用吸管插進柿子里嘬著吃,隔著螢幕都覺得好吃。

  據西安當地人介紹,火晶柿子很甜很軟,薄薄一層柿子皮里面是滿滿的蜜一樣甜的柿子漿。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2張

  由於在唐代,柿子已大面積在長安附近種植,劉禹錫有詩《詠紅柿子》:「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寫的大約就是臨潼的火晶柿子。

  除了這兩樣,還有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3張

  薄荷葉不僅僅是張小敬最喜歡的東西,也是長安城男人們最喜歡的,它能清新口氣,相當於現代的口香糖。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4張

  因為善於儲藏,胡餅成為長安最常見的幹糧之一……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5張

  這麼多好吃的,難怪唐朝人民以胖為美!

  不過,在歡呼的時候也要冷靜,電視劇畢竟是復制品,其中關於大唐的文化,有真也有假,我們要小心識別。

  一個時辰特別長

  時辰是中國傳統的計時單位,中國古代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6張

  劇中「十二時辰」,每半個時辰不僅都是辦案的重要節點,全長安城的日常作息也遵守著嚴謹的時間節奏,所謂「一更鼓閉城門,二更鼓上床眠。三更鼓到子時,四更鼓睡正沉,五更鼓城門開」。

  觀眾感嘆,看懂了《長安十二時辰》,把唐代的計時方式也學會了,「子醜寅卯看著比電子手表洋氣」。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7張

  不過部分觀眾感覺劇中一個時辰,要長於兩個小時。

  導演曹盾解釋說,雖然該劇發生在24小時之內,但電視劇不是實時直播,因此無法完全用平行時間衡量。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8張

  街道比真實的窄

  劇組為了還原真實的大唐長安城,在70多畝的空地上,從無到有開始搭建出了一座長安城。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9張

  但是根據歷史記載,長安城真實的街道寬度是150米左右,但由於基地面積無法完成如此大體量,因此美術團隊將史料中的長安地圖進行一定比例的縮減,所以劇中的街道看起來有點狹窄。

  此外,真正長安城基本上都是單層建築。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30張

  但由於劇中有大量的動作戲,若建築過於低矮,表演會很難呈現,因此最終建築仍以二層閣樓為主。

  台詞是半文半白

  由於故事是以唐朝為歷史背景,理應有當時的語言風格,不過劇中主角的台詞都是半文半白為主。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28張

  不少觀眾表示,「劇里的台詞比九年義務制教育學的古文要簡單多了,而且唐詩宋詞大家也是從小學就開始背,我覺得基本上不難理解。」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戲劇 第32張

  這是因為根據改編,劇中的古文台詞,大多均掌握在普通觀眾能理解的范疇。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吳翔

編輯:吳旭穎

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部分源自網路

>《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大唐文化,有真也有假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