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翟笑千
轉載來源:一點劇讀(ID:yidianjd)
十裡洋場、魚龍混雜、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民國時期的上海灘,從英國康橋大學畢業歸國的高智商少年、黑幫出身的巡捕房探長、報社記者兼上海黑幫巨頭之女,三人共同在上海租界偵破一個個案件、伸張正義。
擁有民國背景、雙男主設定、鐵三角人物關係等元素的愛奇藝自制劇《民國奇探》,開播前看似「平平無奇」,卻在觀眾隨手點擊播放鍵後迎來「真香」人生。豆瓣7.1分、知乎8.6分、站內熱度值突破7800、位居貓眼3月網劇熱度榜首位、在各大數據榜單中穩居前三位、微博話題閱讀量破18億,熱度、人氣與口碑均呈平穩上升趨勢。
在懸疑探案題材實現完全創新已非易事的當下,以元素創新為支點鑿深了更多發揮空間的《民國奇探》,究竟如安在懸疑劇與喜劇之間進行把控?怎樣對故事、角色及置景服化道等進行全面性創新塑造?又如何將懸疑題材帶離圈層限制而走向更廣泛的受眾群體?
帶著諸多好奇與疑問,一點劇讀(ID:yidianjd)採訪了《民國奇探》導演張偉克,以捕捉這匹市場黑馬背後的創作光點。
做「不完整」的懸疑探案輕喜劇
突破、創新、差異化。
早在《民國奇探》落地前,愛奇藝方所提出的這三個關鍵字,便已成為整個項目和劇組為之前行的目標。而在三大關鍵字的驅動力下,重懸疑還是重喜劇?成為張偉克導演在拿到《民國奇探》劇本後要攻克的首要難題。
「喜劇和懸疑劇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張偉克導演表示,以往將懸疑和喜劇進行融合者,有,但優秀案例並不常見。懸疑和喜劇在融合過程中容易騰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二者屬於完全不同的風格,且敘事方式有所背離。懸疑講究故事不斷剝繭抽絲、情節越跌蕩放誕起伏、邏輯越縝密,越能引人入勝,而喜劇則需要諷刺幽默、誇張和快節奏的橋段,並給人以娛樂性。
《民國奇探》的解題關鍵是:在懸疑和喜劇的夾縫中選擇輕喜元素和快節奏多一點的空間地帶,努力地做「並不完整」或是「並不深度」的懸疑探案輕喜劇。
為了在類型夾縫中尋找中間地帶,以輕喜模式的單元探案劇進行超快節奏呈現的《民國奇探》,在36集的框架裡,容納了23個案件,平均1-2集一個案件,頻繁的場景轉換、流暢的敘事節奏、資訊量十足的對話和合理的邏輯梳理,給予觀眾一氣呵成的觀感。
同時,在《民國奇探》專註又不失笑點的案件偵破過程中,亦不難發現該劇影像風格和視覺效果也擁有一種別致又舒服的呈現。
以民國時期為故事背景的《民國奇探》,劇中自然少不了「民國風」。但基於民國劇已然擁有一定天花板的市場境況,且強調突破可能性也並不大的客觀條件,為做到突破、創新、差異化,張偉克導演表示《民國奇探》主要是選擇從不同角度,尤其是細節上尋找突破點。
據介紹,在前期籌備階段,劇組圍繞《民國奇探》在美術、造型、風格等層面討論了很多方案,最後決定利用故事的發源地「英租界」這一特殊的多元化環境,在此基礎長進行民國改良,最終呈現給大家的民國造型其實更偏向現代風格,以及法式、日韓系混搭的「新民國風」。
而為了達到理想中的「新民國風」效果,《民國奇探》放棄了很多基地的老式建築,重新在橫店設計並搭建了7000多平的棚景,片中所呈現的路垚住所、公寓外的街道、鐘樓、巡捕房、喬探長辦公室、審訊室、驗屍房等都經過了多次方案的斟酌改進後才完成搭建。最終,36集的《民國奇探》共涉及700多個場景,相當於完成了3部劇的場景工作量。
「能做出挑戰,應該是人生最大的樂趣。」正如張偉克導演所言,通過《民國奇探》而享受人生一大樂趣的不止是他,還有全身心走進角色的演員們。
塑造有「毛邊」的人物
人物設定求新、人物關係求變,是在採訪過程中,張偉克導演反覆強調的另一重點。
「既然將《民國奇探》設定為輕喜劇,高大上的人物自然就容易造成與觀眾的隔離感。」張偉克導演對人物及人設的解讀是,「接地氣」、「有毛邊」。
可以看到,作為劇中的「頭腦擔當」,主角之一的路垚為智商無知識盲區的大神,但生活上卻是「三歲寶寶」,且殷實的家庭背景與窘迫愛財的經濟狀況、維護正義時的凌然與遇事時的膽小怕死,都給予了人物有瑕疵、有矛盾、不再十全十美的反差感,相較於以往完美全能的大神偵探,這樣的路垚無疑更真實鮮活,也更能獲得觀眾的共情;而劇中的「武力擔當」,黑道出身現擔任巡捕房探長的喬楚生,則身處魚龍混雜的江湖,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他雖然經常穿梭在煙花柳巷中,但為人果敢、勇猛、重義氣、有頭腦。
「雙男主」的設定在《民國奇探》中更多的是一種「雙重性」、「雙雄性」,兩人一文一武、一個跳脫一個沉穩、一個萌豆一個冷峻,人物自身及彼此間的反差,從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劇情的可看性和趣味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雙男主劇已不新鮮,嗑CP現象亦大行其道的當下,《民國奇探》卻並沒有刻意為了組CP而勾連人物關係,雙方之間的信任、喬楚生對路垚的保護、路垚對喬楚生的「剝削」……二人你來我往的互動皆把握了一定的分寸感。
與此同時,作為探案小隊中的唯一女性成員,白幼寧的加入也為《民國奇探》在女性角色的舞臺上註入了新血。與路垚一般同樣具有反差性的黑道千金白幼寧,本可依仗父輩權威,但卻走出家門、自力更生,且生性善良、熱情大方的她更是懷揣新聞理想,始終走在新聞第一現場。這樣的人物設定,既代表女性角色深入進以男性主導的懸疑探案題材劇中,也打破了題材類型下女性「花瓶化」的刻板印象。
由路垚 、喬楚生、白幼寧組成的「探案三人組」,除了擁有各自人生觀、價值觀和原則立場外,三人之間也不再是以往兩男追一女的人物關係格局,而是從開始時的互相嫌棄、日常互懟,到共同經歷生死後的惺惺相惜、互相扶持,這種嬉笑間皆是情誼的相處模式,恰恰在當下年輕群體的情感表達方式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也能被受眾所接受並喜愛。
有毛邊、接地氣、有血肉感且有趣的人物設定和人物關係,是拉近人物與觀眾之間距離的第一步,而方法論能否行之有效,角色能否走進受眾心裡,依舊重在演員的詮釋與表現。
張偉克導演表示,在選擇演員前自己存在一定的擔憂,「大量的專業術語、天文地理和槍械知識太多了,擔心會給演員的表演造成障礙,給他們增加難度。但目前事實證明,選擇三位演員是對的。」
可以看到,無論是胡一天對路垚的精準把握、張雲龍對喬楚生的信手拈來,還是在肖燕演繹下白幼寧的活靈活現,年輕、陽光、有活力且努力的三位演員,在詮釋角色的自我「矛盾」、對彼此的欣賞、拉扯與互助時,均碰撞出了別樣的火花。
更為難得的是,在風格、題材、人物及人物關係力求突破之餘,對一定社會責任的承擔,成為了《民國奇探》藝術價值之外的社會價值體現。
引起思考是一部藝術作品的責任
在懸疑探案劇中,龐雜燒腦的案件與抽絲剝繭後的真相背後,探討與揭示的主題一向離不開對人性善與惡的剖析,《民國奇探》也不例外。
從《鏡中殺人案》《電車神秘消失案》《警察廳密室殺人案》《吸血鬼自燃案》,到《火吻》《血色鐘樓》《河神的新娘》《天譴》《主編之死案》,再到《舞廳謀殺案》《柳林公寓謀殺案》,以及《皮影殺人案》與《黃金大劫案》的兩案並行……在對原創劇本進行反覆打磨後,《民國奇探》23個短小精悍的案件,以及案件真相所引起的哲思,成為該劇埋藏最深卻最具閃光點的創新性突破。
如《吸血鬼自燃案》民國醫患關係背後,是對資本追逐利益、置患者於不顧的揭露;《火吻》隱藏女畫家被老板各種壓榨的酸楚,以及對心愛之人的真情;《沉重的十字架》以亡魂復仇的離奇,影射了敏感的家兇狠童現象;《刻瓷師之怒》展現的是刻瓷師對初心的堅守,折射的是越來越缺失的匠人精神;《主編之死案》則是以《新月日報》主編的遇害,對媒體話語權進行探析……
「通過案件背後的故事剖析人性,揭示因無度膨脹的欲望而滋生的惡,其實是一種對善的歌頌。」正如張偉克導演所言,《民國奇探》所勾勒的23個案件,調查期均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壓縮,且沒有過度渲染或懸疑或恐怖的氛圍,諸多鏡頭的回避之下,是對作案手法、案件動機和所裹挾人性的著重剖析。
跟隨路垚、喬楚生、白幼寧三人對真相的追尋,觀眾得以借助輕松愉快的氛圍窺見人性的善與惡,且這份善或惡雖包裹在民國故事中,但人性的共通性也令它們不受時空的局限而觸達現實社會、現代人的情感與生活。因此,每一個看似曲折離奇的案件背後都隱藏一定的現實社會議題和對人性的揭露,而每個案件結尾時有意無意帶出的思考,也使故事具備了更多的社會探討價值和警示作用。「引起思考是一部藝術作品的責任,哪怕隻讓大家有一點點思考,我們也很滿足了。」
正是基於懸疑探案輕喜劇的題材突破、摩登時尚「新民國風」的差異化、人物設定與人物關係的鮮明和張力,以及故事緊湊又不失深度的考量,在綜合型緯度的創新下,《民國奇探》成功沖破固有題材的垂類圈層,走進了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該劇受眾市場的年輕化、「女性友好」傾向。
據《民國奇探》總制片人,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介紹,「目前從平臺的用戶畫像來看,《民國奇探》有超過70%的女性用戶,其中30歲以下的用戶占比60%。」
如今,通過用戶反饋和市場口碑不難看出,《民國奇探》力求「突破、創新、差異化」的挑戰已然取得傲人的成果,在成為受眾茶餘飯後談資的同時,也為懸疑探案類的題材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至於「探案小組」的故事是否會繼續下去,張偉克導演賣了個關子:「整個故事其實有60個案子,現在才用了23個,至於其他故事有沒有機會呈現給大家,我們尊重市場的需求。」
>導演專訪 |《民國奇探》的「雙男主」設定,是一種「雙重性」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