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民國初年的上海,租界林立,魚龍混雜,夜夜笙歌,看似滿眼繁華,實則虱蟲滿地,在這舊上海的斑駁沉香中,三個小人物路垚(巡捕房探案顧問)、白幼寧(報社記者)、喬楚生(巡捕房探長)華麗登場,屢破奇案。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1張

  探案三人組:路垚、白幼寧、喬楚生

  一日,白幼寧所在報社的主編被殺,引來了三人組的破案,一樁十年前的舊事也隨之浮出水面。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2張

  主編被殺案

  

  當年有一位歌女叫葉瑛,紅極一時。

  突然某日,歌女的丈夫和女兒一氧化碳中毒,丈夫身亡,女兒救回,歌女被認定為重大作案嫌疑人。原因很簡單,她與丈夫不睦,婚姻早已名存實亡,而且追求者甚多,並沒有不在場證據。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3張

  水杯裡發現歌女經常服用的安眠藥

  

  那時的報社主編,還只是名報壇新人,但他恰巧很合時宜地寫了好幾篇煽風點火的文章,將輿論推上了高峰,主編的報導甚至被作為佐證,宣讀於法庭之上。最後歌女不堪民眾訓斥,重壓之下,含冤認罪,被執行死刑。

  十年後,她的女兒異國長大,回到上海為母報仇,設計殺害了主編。

  謎底揭曉,惡人被懲,善人安息,確實如此嗎?

  01、正義,善的利器還是惡的裹挾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4張

  報社主編

  作為一名記者,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就是如何權衡客觀事實,與你個人訴求的表達,記者本身的見解並不重要,但是當他們在報紙上發表言論的時候,他的見解和態度,就成為了報紙的見解和態度,他們的話就有了震撼社會的力量。

  這是報社主編在白幼寧做新聞記者之初,給予她的告誡。

  那個時代,報紙是大眾為數不多,可聽到社會聲音之地,如若一個記者的報導發生了偏差,那麼大眾的認知一定會發生偏差,他們會被誤導,真相便不再成為真相。

  好的記者,自是有著正義感的記者,追求的是真相,而不是為大眾的喜好服務。

  在外人眼裡,他因為對報導必須真實的正義,讓大眾遵從、敬仰於他的善,他所在的報館雖然在報界並不能稱之為大佬,但在燈紅酒綠的上海灘,自占有一席之地。

  但,主編所謂正義的善是真實,還是隱藏呢?

  主編的成名因為他對歌女殺夫案的報導,當時該事件在上海灘一發生,輿論矛頭直指歌女,連警方也認定她是兇手,但苦無證據。

  主編雖初出茅廬,但有著一腔秉承正義的信念,為幫警方尋找歌女殺夫的證據,為還原事實真相,他深入調查,接連刊登好幾期關於歌女私生活的報導,這些皆成為證明歌女是兇手的有力證據,但隨著主編更深入的調查,他發現可能事實並不是如此。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5張

  主編寫得歌女殺父案的報導

  這時的他,該如何抉擇?

  推翻自己之前的報導,還公眾於真相?如若真這樣,結果呢?他推翻的報導都是自己所寫,他就成了自己害自己,最後定是一敗塗地,名利盡損,告別記者生涯。

  抉擇之下,他放棄了正義的善,而是被惡裹挾,他蒙住了自己的雙眼,捏造事實,隻去寫大眾想要看到的東西。

  因為主編的報導,輿論的浪濤一浪高過一浪,皆認為歌女喪盡天良,是謀殺親夫的罪魁禍首。

  都說記者手中的筆可抵三千毛瑟槍,但有時候,他們的筆就是那三千毛瑟槍。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6張

  報社主編桌上兇手留下的報紙

  人世間,天高三萬丈,地深三萬尺,而人身卻七尺不足,一旦被成績所迷惑,就會忘了自己身在何處,自己的那顆心又豈能分善惡?

  正義可以是善的利器,自然也會被惡來裹挾。

  02、報復,善的利據還是惡的孽由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7張

  女編輯

  當年我父親染上鴉片癮,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每次施暴後,母親就偷偷躲起來哭,我勸過很多次讓她離婚,可她就是不肯,她說她放不下我,那我就只能找一個辦法,讓她放下,如果沒有我和我爹,我娘就不會這麼苦了,我下定決心,要和我爹一起死!

  這是女記者,也就是歌女葉瑛女兒給出的理由。當年她不忍看母親繼續受苦,她設計準備殺死父親和自己,好讓母親了無掛念地離開。

  最後父親死了,她昏迷進了醫院,等她醒來,母親已被槍決,如此悲涼的結果,皆因主編對大眾的誤導,輿論迫使她母親認罪,含冤九泉。

  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輿論成了一把架在她母親脖子上的刀。

  或許女記者會被許多人認為是善,因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母親。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8張

  女編輯看到母親被欺負時的痛苦

  但,因為所謂的緣由,就可定義為善嗎?

  她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因為母親被他家暴;她殺死了主編,因為母親因主編的報導,含冤而死;她殺了母親當年的一個追求者,因為他的臨陣脫逃,母親沒有了不在場證明。

  三條人命皆出自她手,我們還能說,這是善嗎?

  她不過是給自己的惡,找了一個很完美的理由—報復。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9張

  女編輯要殺死自己和父親

  天天父母的爭吵,甚至父親對待母親和自己的家暴,令她無法再忍受這樣的家庭,她覺得可能死更能讓人解脫,她只是拿幫助母親離開為遁詞,只為讓自己下定殺死父親和自己的決心。

  沒想到,最後死去竟然是母親,而不是自己,則更加重了她的恨,以及對造成母親死的人的惡。最後,她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他們的生命。

  人總會在自己的泥沼中體會苦難,甚至是這人間煙火中走投無路的絕望,有些人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但更多人,或許真如這女記者一樣,已經分不清所謂善惡,甚至利用善來偽裝自己的惡。

  報復,自然不能成為善的利據,只能是惡的孽由。

  03、唯愛,善的低於塵埃還是惡的無所顧忌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10張

  歌女葉瑛

  當年葉瑛認識到殺害自己丈夫的可能是自己的女兒,所以才迅速認了罪……她突然認罪,是不想有人繼續調查;你母親付出了生命去保護你,她難道不是希望你好好活著嗎?

  這是劇中路垚與白幼寧對女記者說的話,歌女承認殺人,只為保護自己的女兒。

  歌女事業輝煌之時,居然捨棄了金錢與事業,激流勇退,一切皆因自己遇到了愛情,雖然那個他只是個窮教書先生。

  婚後,丈夫染上毒癮,行為已非常人,對她莫名其妙的打罵,她默默忍受。為了家中生計,她又重出江湖,事業又重新輝煌,追求者不斷,但她都不為所動,皆因她愛這個已經支離破碎的家。

  丈夫死後,雖被輿論指責,但她堅決不承認,因她是無辜之人,但當她發現兇手是自己的女兒時,她又立刻認罪,好不讓調查繼續,以免殃及女兒。這一切,皆因愛自己的女兒,她要代她赴死。

  可見她是一個唯愛至深的人,她愛的徹底,愛的連自己都可以捨棄,甚至連塵埃都不如。

  但,這是善嗎?

  歌女婚姻失敗,但卻甘願如此,不知反抗,丈夫就是因她這塵埃不如的愛,家暴、凌辱不但不知收手,反而變本加厲。這才讓她的女兒覺得生活殘酷,人生無望,最後用了極端的方式,讓自己不再是母親的掛念。雖說殺人者不是歌女,但她又何嘗不是幫兇,不是根源?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11張

  歌女救女兒

  善又在哪裡?唯剩惡!

  殺夫的行兇者,葉瑛終於知道了,自己的女兒。她顯示了為人母的所謂大愛,代女兒赴了死。她自認為的愛的善,對女兒來說,又是什麼呢?只剩了恨,恨母親冤死,恨栽贓嫁禍者扶搖直上,恨臨陣脫逃者每天醉生夢死。

《民國奇探》:龐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戲劇 第12張

  歌女葉瑛死刑畫押

  她想用自己的死對女兒進行救贖,沒想到最後只是讓女兒在惡的路上越走越遠,無法回頭,她所謂沒有條件的唯愛,真是連塵埃都不如,更讓惡變得無所顧忌。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與規則,即使是善,又怎能沒有界限,一旦沒有了原則,善自然就變成了惡。

  唯愛,一旦沒有了度,善的低於塵埃就會變成惡的無所顧忌,害了他人,更禍了自己。

  這場戲終因兇手的落網,而拉上了帷幕,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小小乾坤,善與惡,卻盡是人心的窺探。

>《民國奇探》:複雜的人性緣何界定?善,還是惡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