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先說結論:不管有沒有籃球事件,蔡徐坤都會被全網黑。
這一切的發生,是怪誕的,無奈的,也是必然的,不可扭轉的。
事實上蔡徐坤從《偶像練習生》出道開始,就是一個很危險的輿論能量體。
作為偶像元年裡從天而降的男團偶像,他身上每一點———備受爭議的風格,巨大的流量,不成熟的龐大粉群,還有自己的偶像選秀出身,都精準地踩在大眾審美與偏見的雷點。
最要命的是,他沒有簽公司,沒有公關團隊。
這就意味著,只要有人願意推一把,稍微用營銷號和通稿引導,借助一下大眾對流量造星產業敵意,就能激發起他身上的輿論爆炸。
所以,我們可以回顧一下2019年的蔡徐坤
2月份,因為給nba免費拍攝的一隻廣告宣傳片,被莫名就揪出來批鬥。
3月黑粉在潘長江微博下的表演,再次把他送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4月一封警告過度玩梗的律師函,引起了變本加厲的鬼畜與嘲弄。
人們黑他,真的是因為他做的這些事嗎?不是的,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路人眼中不夠硬漢的愛豆,是靠著臉就能不勞而獲的流量藝人。
這場全網黑發酵到七月分,他是誰已經不重要了,他更像一個標本,他是資本眼裡鑽研造星手段的教科書,是大眾眼裡,發泄對偶像文化厭惡的靶子。
他身上的話題度越大,就代表接觸到他相幹資訊的人員成分越龐雜,低素質,辨別能力低的人就越多。
這時候,發生在他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未知的,不可控的——改變一條溪流的軌跡只需要鏟子挖一條新的河道,但是改變山洪的軌跡呢,要炸山,要修壩。
所以到了昆侖大戰,蔡徐坤身上的輿論能量體全面爆炸。
事情從最開始的打榜battle,發展成了兩代人之間的審美沖突,以及對於話語權的爭奪。
這樣一個全民參與的現象級事件,在後來被搬上了傳媒教科書,人民日報發聲「一個時代有一個的偶像,一個群體有一個群體的信仰」
———————————————————————
那麼他如果他避開所有的爆發點呢?這似乎也不可能。
如果看了青春有你,就能明白,他並不是願意為大眾的聲音而改變自己的人。
比如這段,他談起自己在偶練初舞臺的那套漁網裝造型。
導演不是沒讓他換過,他沒同意。
如果看一看蔡徐坤這兩年合作過的對象,就會發現,他夾帶私貨地,把自己小時候喜歡過的人都合作了一遍。
比如這首,跟林宥嘉老師合作的《沒有意外》
再說律師函,如果看聽過他《蒙著眼》這首歌,就會從歌詞裡發現,他對於這一切的污蔑,心裡是不服的,憤怒的。
你讓他低頭討好diss自己的人,那也不可能。
那如果選擇用簽一個經紀公司呢?
也不現實,因為他的追求與資本的期待是矛盾的。資本期待流量變現,所以你要去拍戲,要上綜藝。但是爆火的蔡徐坤,擔憂的是「過度曝光會不會透支期待。」「可以停的下來嗎?」
我很喜歡這個梁歡老師給他拍的微電影,完美這射了19歲的蔡徐坤,在一夜走紅之後,內心的反思與掙紮
我在成長,你看到了嗎?
他在八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經歷過光芒,也經歷過沉寂,所以面對眼前的一切,他珍惜,謹慎,也迷茫。
這個有點脾氣的年輕人,在輿論與非議中,選擇的應對方式是,迫切地用作品來證明自己。
兩年來他曾經做過無數的深度訪談,但是對於網路暴力的內容向來警惕又封閉,唯一發泄情緒的內容就是舞臺。
這場舞臺是在19年四月份倫敦的一場公演,當時國內輿論暗潮湧動,他坐在椅子上完成了這首歌。
/仿佛沒有光的的深海,傷口猙獰的鯨魚蜷在角落裡,嗚嗚咽咽地發出破碎的哭泣。 /
除了舞臺,他也寫歌,從《young》到《蒙著眼》,把驕傲,憤怒,蔑視都在歌詞裡,在每一場舞臺表演裡呈現。
很多人說他是在婧突然洗白,但其實不是的,其實更早一點,在2020江蘇衛視的跨年演出裡,他已經扭轉了很多偏見
同時,他在這兩年裡完成的15首原創單曲,200+舞臺,也是他成為青春制作人代表的底氣。
我們在婧裡看到他幫助歐若拉找鏡頭,給選手推薦深蹲,幫助林凡調整表演的層次。
但是再這後面,是他兩年來,二百個舞臺大包大攬,從詞曲創作,到舞臺設計———甚至伴舞的衣服,全都親自把關所積累下的經驗。
因此到了婧,在看完他專業度和情商的時候,他出色的完成了青春制作人代表這個角色。
我一直覺得,他過去兩年經歷過的這些,不能簡單的用「籃球」「全網黑」概括過去的。
這一切的發生是怪誕的無奈的,也是必然的。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他不願意改變自己的風格,不願意用公關操縱輿論,那必然也會有
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期間必然會有人因為他的特立獨行的風格而誤解他,也必然會有人因為他的堅持和獨特而欣賞他,選擇陪他走一走。
>如果沒有那次打籃球事件,現在的蔡徐坤應該過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