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武俠之於國人而言,是集體潛意識中的價值崇拜,具有特殊的精神意義。因而對於武俠劇,觀眾總是有著遠超旁類的嚴苛要求,以至於近年來,每出現一部人氣不及預期的武俠劇,總是會出現一波對「武俠已逝」的感慨。
然而,由肖戰、王一博領銜主演,正在騰訊視頻獨播的《陳情令》居高不下的熱度和討論度卻表明,只要能夠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武俠劇依舊是國人的精神樂園。中國人內心中流傳千年的對俠義精神的固有認同,一旦觸及共通之處,便會被輕而易舉地喚醒。
以個性鮮明可愛的人物形象,戳中年輕觀眾的審美焦點;以對知己之情的細膩描繪切入,展現出傳統俠義精神中極具魅力的一面;以匠心打造的中國風視聽效果,帶給觀眾極致的感官享受,對故事氣質起到加持作用。由表及里,《陳情令》將國人對於武俠世界和俠義精神的寄托,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由表及里,人物塑造有「萌點」更有血肉
受到二次元文化的影響,以及快餐化、碎片化審美的浪潮的衝擊,年輕觀眾對三次元劇集的欣賞也已經逐漸「數據庫化」。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鮮明的、突出的、典型的「萌點」所吸引,其後才會注意到全面的、深邃的、獨特的人物「性格」。反映在影視創作上,就是近年來頗熱的一種傾向:利用大數據搜羅用戶的關注點與興趣點,將萌點進行拼貼與組合,創作出「對胃口」的人物角色,而忽略了角色性格本身形象的根源與演進變化的動因。
《陳情令》並未簡單順從或是抵制這種在審美取向上的改變,而是將其巧妙利用——既強化人物身上的鮮明萌點,同時注重挖掘角色在「萌點」之外的性格形成與命運變化。
以主人公魏無羨和藍忘機為例,兩人身上的萌點非常鮮明,不論是魏無羨的話癆、天真,還是藍忘機的古板、沉默寡言,都在故事過程中不斷展現,讓觀眾產生強烈的第一印象,並隨著故事發展不斷深化。但與此同時,劇集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慢慢烘托出人物身上複雜的一面——在魏無羨的無拘無束背後,是年方四歲父母雙亡的痛苦經歷,當觀眾看到這一層後就會意識到,遊戲人間、不記痛苦的性格更像是魏無羨面對世界殘酷的一層保護殼。這種先易後難、由淺入深的人物塑造,既強化了觀眾對角色的印象,又深化了人物內心世界,使得該劇的角色形象也由此豐滿了起來。
士為知己,俠義之情呼應時代之需
作為中國文化中傳承最久、最為複雜的元素之一,「俠義」精神有著無數種切入角度:既有「一諾千金,九死未悔」,也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陳情令》在眾多角度中選擇由小見大,從兩個人的知己之情入手,升華俠義精神中最具時代性的重情義、重信任、互助互利的部分,拉近了俠義精神與普通人的距離,為原子化生活下的當代人提供了一個寄存著傳統價值的精神棲息地,呼應了他們對陪伴感和溫情感的強烈需求。
在《陳情令》目前播出的劇情中,已經出現了多對全方位展現「知己情」的組合:既有「輕血脈傳承,重志同道合」而結伴遊歷的曉星塵和宋嵐,也有原本相互信任,以命相托的聶明玦和孟瑤。
當然,其中最濃墨重彩自然莫過於魏無羨和藍忘機的這一對,兩人知己情的眾多面相也在劇集中有著全方位的展現:在第二集中,魏無羨歷經命運劇變之後,盡管是戴著面具,藍忘機依然能夠通過小細節發現他回來了,而重逢後的第一個動作,便是下意識的抓住了魏無羨的手腕,生怕一松手魏無羨就會消逝而去;在雲深不知處聽學時,雖然魏無羨頑劣的性格總是惹得藍忘機不快,甚至還因喝酒共同被罰,但同窗時的種種細節,卻是掩藏不住的默契;在玄武洞里,兩人更是經歷了生死考驗,所幸最終心有靈犀,在托付生死的緊要關頭誅殺了妖獸。如此種種,在《陳情令》中比比皆是,這對話嘮與悶葫蘆的搭檔雖然在性格上相差迥異,但對於俠義共同的堅持,最終使得兩人成為了超越生死的知己。
國風芳華,匠心打造視聽審美
除了在精神內核上融入儒、道、俠等傳統文化元素,《陳情令》在作品外延包裝上也追求著與精神內核的統一性。細至服裝紋飾,《陳情令》也有考究的細節,如代表姑蘇藍氏的卷雲紋,代表雲夢江氏的九瓣蓮花紋,代表蘭陵金氏的牡丹紋,都是能夠彰顯五大家族特色的符號印記;逐漸展開的五大家族各具特色的世界觀,亦是不同時期文化的凝結,如劇中江氏家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取自孔子《論語·憲問》「知其不可而為之」。這些濃烈又足夠克制內斂的國風風格,無疑顯著加持了劇情和人物的魅力。
除此之外,由國樂大師林海操刀的原聲音樂,也為《陳情令》的國風之美增添了具象的表達。曾經為《大明宮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進行配樂創作的林海,擅長於將中國風和流行感相互結合,所創作的音樂在注重傳統元素表達的同時,也契合了年輕觀眾審美,也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根植傳統文化,傳播俠義精神,謳歌知己之情,傳播國內之美,《陳情令》衝擊國風傳奇爆款背後,是硬核內容與價值的構建與樹立。這部用匠心打造的「中國風」精品之作,正是當下江湖俠義的年輕打開方式。
>《陳情令》魏無羨和藍忘機這一對「知己情」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