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劇還有未來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暗戀橘生淮南》作為振華三部曲最後一部,由於前兩部的過度消費粉絲和網友,這部作品注定反響平平。

  我認為有其中以下幾點,第一點,就是網友們的審美疲勞。前兩部已經觀眾摸清了這部劇的套路,就連原著三部曲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導演以為最後一部劇能夠把觀眾的喜愛推到高潮,實際上卻是低谷,導演大概現在已經哭暈在廁所了吧?

  第二點:相似題材太多!現如今網上一大片網劇都是和青春有關,比如《陪你到世界之巔》上線7天,累計播放量5.4億,相對教好,而《你好,對方辯友》收官許久,累計播放量卻僅有5億,《我的哥哥在遊泳隊》甚至在貓眼上顯示的播放量不足百萬。這些相似題材造成了現在青春劇的不溫不火,甚至低迷。

  第三點:網文作品改編!早就說過那些導演不要把網路文學改編成影視作品,就像我在盜墓筆記問題里說的一樣,你看看盜墓筆記改編拍成什麼樣了?口碑越來越差!甚至都影響原著了。國內有些導演沒實力就別翻拍!!!!毀原著,你們知道嗎!!!除了當年的仙劍系列改編成功外,我就沒見過其他作品好的!

  說過三點原因,咱們再來說說現在的青春劇題材已經到瓶頸了嗎?而我的回答是,確實已經到瓶頸了。就像是通貨膨脹一樣,青春題材已經爛大街了。

  青春劇已經進入了瓶頸,就連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青春+競技的模式都沒有帶來突破,那麼青春劇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或許轉向於受眾心理會是一條不錯的出路。3月份的院線電影《老師·好》成為了票房小黑馬,同樣屬於青春題材,但是它卻沒有步入青春電影的後塵,原因在於這部作品找到了觀眾的情緒共鳴點,以懷舊的手法跳脫出青春劇的情感套路。

  在劇集市場內,放棄愛情線轉攻師生線是不明智的,但是不能僅僅局限於愛情線,青春題材有能力承載更多的心理需求和內容。近期熱播劇《少年派》頻頻上熱搜,「閆妮是親媽本媽」、「想要張嘉譯這樣的父親」等話題說出了觀眾的心聲,雖然該劇並不屬於青春劇,但卻抓準了受眾的心理需求;去年網劇《人不彪悍枉少年》的懷舊元素為該劇加分不少;《請回答1988》之所以能經久不衰,正是喚醒了觀眾對於青春的回憶,產生了情緒共鳴。青春劇不該只與「愛情」劃等號,青春里也不應該只有愛情,運動競技類正在嘗試拓展青春劇的方向,除此之外,應該還有更多的內容形式可以加入到青春劇當中。

  只有之後的青春劇能夠找到更多的內容形式,青春劇才有更多出路!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龍侃電影,越看越過癮!
《暗戀·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劇還有未來嗎? 戲劇 第1張

  
《暗戀·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劇還有未來嗎? 戲劇 第2張

  
《暗戀·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劇還有未來嗎? 戲劇 第3張

  

  6月10日,改編自八月長安同名小說的校園青春劇《暗戀·橘生淮南》(下文簡稱《暗戀》)上線。雖然原著小說具有較好的粉絲基礎,而且由八月長安親自擔任編劇,該劇在豆瓣上獲得了7.1分的評價,但是播出7天僅取得了1.2億的播放量,市場表現與該劇的質量、原IP的體量十分不匹配。《暗戀》的現象並非個例,叫好不叫座、優質IP表現不佳等現象已經成為青春劇的普遍困擾。

  《暗戀》是八月長安「振華三部曲」改編網劇的收官之作,另外兩部作品分別是2016年的《最好的我們》和2017年的《你好,舊時光》。和前兩部作品超高的口碑評價和出色的市場表現相比,《暗戀》的兩端都存在差距。首先,在評分方面,《最好的我們》豆瓣評分8.9分,幾乎成為了青春劇的口碑天花板,暫時還沒有一部同類題材能夠突破這一評價;《你好,舊時光》緊隨其後,8.7的評分在青春劇中同樣出類拔萃,但是《暗戀》的評分開播時僅有7.5,目前已經下滑到7.1,雖然在網劇中屬中等偏上,但和兩部「前輩」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其次,在市場端,根據中國商業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最好的我們》位列2016年自制劇播放量排行榜的第三位,當年的播放量為27億。《你好,舊時光》的播放量雖少於前者,不過也已經達到了14億,並收獲了廣電總局的稱讚,成為重點扶持的年度優秀網劇。《暗戀》雖然尚在播出階段,但七天1.2億的播放量,作為「振華三部曲之一」,表現過於平庸。網友將《暗戀》的失準歸結於青春劇套路化的模式讓人提不起興趣。在《暗戀》中,男主盛淮南是一名標準學霸,女主洛枳則是其暗戀者。男女主人設和互動關係與《最好的我們》中的耿耿、餘淮,《你好,舊時光》中的林楊、餘周周過於相似。盛淮南、餘淮都是學霸,在暗戀關係中都屬於裝傻、口嫌體正直、掌握主動的一方,耿耿、洛枳都屬於心生情愫的暗戀者,是情感中屬於被動方,人物設定高度相似。劇情方面,在第一集,洛枳就用日記獨白的形式總結了這段感情:「我平平靜靜地度過了大學第一年,一次都沒能偶遇過盛淮南。我叫洛枳,我喜歡的人叫盛淮南」。這一段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的開篇如出一轍。後續的情節也都是校園甜寵劇的標準套路,小打小鬧小波折,撒糖為主,鮮有情虐。相似的情節設置讓《暗戀》在眾多前輩面前黯然失色,取得如今的市場表現也並不意外。

  近年來,青春劇同質化問題相當嚴重,在小糖人推出《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獨家記憶》《匆匆那年》等作品,獲得成功之後,絕大多數校園青春劇都在使用相似的創作方式。市場證明,這樣的模式初期確實比較成功,但數量多了之後,觀眾審美疲勞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如《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豆瓣評分8.0分,其質量不輸7.4分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但是在當前環境下,只取得了20億的播放量,與後者40億相比,幾乎腰斬。除了觀眾審美疲勞的問題,IP斷代也是青春題材陷入低潮的原因之一。市場內的青春文學能夠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絕大部分都處於已被開發或者正在開發的狀態。影視公司買下IP,拍攝一部影視劇,可能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但是作者創作一部小說,培養出小說的受眾,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市場則需要一到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IP孵化的速度和產出的速度不匹配,導致市場內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觀眾對於青春題材的影視劇,更認可IP改編,青春劇的受眾中,原著的粉絲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今市場內的青春IP絕大多數都是幾年前湧現出來的,如《你好,舊時光》《人不彪悍枉少年》出版於2009年,《獨家記憶》出版於2011年,而比較新的IP諸如《強風吹拂》,粉絲基礎比較薄弱,改編影視作品後,市場表現比較一般。除了IP大量減少,青春文學的作者、青春題材的編劇也已經成為稀缺人才。青春文學盛行的時候,郭敬明、韓寒、七堇年、饒雪漫、張小嫻等作家不僅將青春文學帶進了一個新的流行高度,他們本身也做到了幾乎人盡皆知。此後,青春文學市場內湧現出來的具有代表代表性的,知名度比較高的作家寥寥無幾。青春劇的編劇同樣如此,由於青春劇拍攝原創的性價比較低,影視公司往往傾向於改編IP,然後邀請原作者擔任編劇。青春劇編劇基本都由IP作者所取代,原創能力薄弱或者沒有機會進行原創創作成為青春劇編劇的窘境。

  此前,市場內曾經推測青春+競技類的內容有可能成為題材突破口,然而幾部作品推出後,表現一直起伏不定,市場內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操作模式。比如《陪你到世界之巔》上線7天,累計播放量5.4億,相對教好,而《你好,對方辯友》收官許久,累計播放量卻僅有5億,《我的哥哥在遊泳隊》甚至在貓眼上顯示的播放量不足百萬。青春+競技的模式或許確實是個比較好的轉型通道,但是市場內亟需形成穩定的操作模式,以降低風險,保證這套模式延續下去。青春劇確實已經進入了瓶頸,就連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青春+競技的模式都沒有帶來突破,那麼青春劇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或許轉向於受眾心理會是一條不錯的出路。3月份的院線電影《老師·好》成為了票房小黑馬,同樣屬於青春題材,但是它卻沒有步入青春電影的後塵,原因在於這部作品找到了觀眾的情緒共鳴點,以懷舊的手法跳脫出青春劇的情感套路。

  《暗戀》是八月長安「振華三部曲」改編網劇的收官之作,另外兩部作品分別是2016年的《最好的我們》和2017年的《你好,舊時光》。和前兩部作品超高的口碑評價和出色的市場表現相比,《暗戀》的兩端都存在差距。首先,在評分方面,《最好的我們》豆瓣評分8.9分,幾乎成為了青春劇的口碑天花板,暫時還沒有一部同類題材能夠突破這一評價;《你好,舊時光》緊隨其後,8.7的評分在青春劇中同樣出類拔萃,但是《暗戀》的評分開播時僅有7.5,目前已經下滑到7.1,雖然在網劇中屬中等偏上,但和兩部「前輩」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振華三部曲

  其次,在市場端,根據中國商業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最好的我們》位列2016年自制劇播放量排行榜的第三位,當年的播放量為27億。《你好,舊時光》的播放量雖少於前者,不過也已經達到了14億,並收獲了廣電總局的稱讚,成為重點扶持的年度優秀網劇。《暗戀》雖然尚在播出階段,但七天1.2億的播放量,作為「振華三部曲之一」,表現過於平庸。

  圖和數據來源:中國商業產業研究院

  網友將《暗戀》的失準歸結於青春劇套路化的模式讓人提不起興趣。在《暗戀》中,男主盛淮南是一名標準學霸,女主洛枳則是其暗戀者。男女主人設和互動關係與《最好的我們》中的耿耿、餘淮,《你好,舊時光》中的林楊、餘周周過於相似。盛淮南、餘淮都是學霸,在暗戀關係中都屬於裝傻、口嫌體正直、掌握主動的一方,耿耿、洛枳都屬於心生情愫的暗戀者,是情感中屬於被動方,人物設定高度相似。

  劇情方面,在第一集,洛枳就用日記獨白的形式總結了這段感情:「我平平靜靜地度過了大學第一年,一次都沒能偶遇過盛淮南。我叫洛枳,我喜歡的人叫盛淮南」。這一段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的開篇如出一轍。後續的情節也都是校園甜寵劇的標準套路,小打小鬧小波折,撒糖為主,鮮有情虐。相似的情節設置讓《暗戀》在眾多前輩面前黯然失色,取得如今的市場表現也並不意外。

  近年來,青春劇同質化問題相當嚴重,在小糖人推出《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獨家記憶》《匆匆那年》等作品,獲得成功之後,絕大多數校園青春劇都在使用相似的創作方式。市場證明,這樣的模式初期確實比較成功,但數量多了之後,觀眾審美疲勞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如《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豆瓣評分8.0分,其質量不輸7.4分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但是在當前環境下,只取得了20億的播放量,與後者40億相比,幾乎腰斬。

  除了觀眾審美疲勞的問題,IP斷代也是青春題材陷入低潮的原因之一。市場內的青春文學能夠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絕大部分都處於已被開發或者正在開發的狀態。影視公司買下IP,拍攝一部影視劇,可能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但是作者創作一部小說,培養出小說的受眾,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市場則需要一到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IP孵化的速度和產出的速度不匹配,導致市場內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觀眾對於青春題材的影視劇,更認可IP改編,青春劇的受眾中,原著的粉絲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今市場內的青春IP絕大多數都是幾年前湧現出來的,如《你好,舊時光》《人不彪悍枉少年》出版於2009年,《獨家記憶》出版於2011年,而比較新的IP諸如《強風吹拂》,粉絲基礎比較薄弱,改編影視作品後,市場表現比較一般。

  除了IP大量減少,青春文學的作者、青春題材的編劇也已經成為稀缺人才。青春文學盛行的時候,郭敬明、韓寒、七堇年、饒雪漫、張小嫻等作家不僅將青春文學帶進了一個新的流行高度,他們本身也做到了幾乎人盡皆知。此後,青春文學市場內湧現出來的具有代表代表性的,知名度比較高的作家寥寥無幾。青春劇的編劇同樣如此,由於青春劇拍攝原創的性價比較低,影視公司往往傾向於改編IP,然後邀請原作者擔任編劇。青春劇編劇基本都由IP作者所取代,原創能力薄弱或者沒有機會進行原創創作成為青春劇編劇的窘境。

  此前,市場內曾經推測青春+競技類的內容有可能成為題材突破口,然而幾部作品推出後,表現一直起伏不定,市場內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操作模式。比如《陪你到世界之巔》上線7天,累計播放量5.4億,相對教好,而《你好,對方辯友》收官許久,累計播放量卻僅有5億,《我的哥哥在遊泳隊》甚至在貓眼上顯示的播放量不足百萬。青春+競技的模式或許確實是個比較好的轉型通道,但是市場內亟需形成穩定的操作模式,以降低風險,保證這套模式延續下去。

  青春劇確實已經進入了瓶頸,就連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青春+競技的模式都沒有帶來突破,那麼青春劇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或許轉向於受眾心理會是一條不錯的出路。3月份的院線電影《老師·好》成為了票房小黑馬,同樣屬於青春題材,但是它卻沒有步入青春電影的後塵,原因在於這部作品找到了觀眾的情緒共鳴點,以懷舊的手法跳脫出青春劇的情感套路。

  在劇集市場內,放棄愛情線轉攻師生線是不明智的,但是不能僅僅局限於愛情線,青春題材有能力承載更多的心理需求和內容。近期熱播劇《少年派》頻頻上熱搜,「閆妮是親媽本媽」、「想要張嘉譯這樣的父親」等話題說出了觀眾的心聲,雖然該劇並不屬於青春劇,但卻抓準了受眾的心理需求;去年網劇《人不彪悍枉少年》的懷舊元素為該劇加分不少;《請回答1988》之所以能經久不衰,正是喚醒了觀眾對於青春的回憶,產生了情緒共鳴。青春劇不該只與「愛情」劃等號,青春里也不應該只有愛情,運動競技類正在嘗試拓展青春劇的方向,除此之外,應該還有更多的內容形式可以加入到青春劇當中。

  2016年開始,國產青春劇突然開始出現一股清流。2016年《最好的我們》,2017年《你好,舊時光》,2018年《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以及《忽而今夏》《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等風格清新、劇情簡單的校園青春劇,突然開始流量口碑雙豐收。這種平平淡淡、還原本真的青春故事不僅擊中年輕人的小心思,還先後推出劉昊然、胡一天等流量小生,「小清新青春劇」似乎成了百試不爽的收視靈藥。

  當打著同樣旗號的《橘生淮南》上線,觀眾們似乎看到了相似模式的故事和人設,同樣是高個子學霸男主角與羞澀女主角之間的青春悸動,同樣是少女心事和暖心互動的情節。更因為與《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出自同一作者八月長安筆下,三部劇作連男主角的成績設定都很接近,「學習成績全校前三名」。男女主角的相遇也是種種套路,總結起來就是「命中注定遇到你」,各種擦肩而過就是為了營造遺憾,而相遇則充滿了戲劇性。《橘生淮南》里,男女主角的相遇是男主角盛淮南在拒絕別的女生表白,而女主角洛枳正好戴著公仔頭套路過,男主角摘下女主角頭套後就對她一見鍾情。這類青春劇的另一種套路就是充滿了各種細節,對於青春期戀情採取了事無巨細的描繪。這種對細節的關照在最初小清新網劇出現時還能打動觀眾,與平時多見的愛情劇有所區別,但一旦重復就讓人索然無味。

  小清新校園劇吸引觀眾的一大利器,還在於演員的個人魅力與角色人設的匹配度。然而,《橘生淮南》卻一反常規,在演員選角上體現出某種「意外」。不管是當初《最好的我們》中的劉昊然和譚松韻,還是《你好,舊時光》里的張新成和李蘭迪,在演員個人魅力、演技和綜合實力上都明顯超出一般校園劇。而在《橘生淮南》里,過於樸素的演員長相,趨於寡淡的表現力,很難讓簡單的劇情發揮出人設的魅力。

  沒有出色演員的加持,又重復著單調的校園戀情模式,套路化的青春顯然並不能讓今天的觀眾買單。「振華三部曲」的失靈,也許預示了小清新青春劇已經面臨瓶頸。《橘生淮南》已遭遇失利,對那些同樣主打小清新類型的校園劇來說,也許是時候反思劇集套路化的後果了。

《暗戀·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劇還有未來嗎? 戲劇 第4張

  
《暗戀·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劇還有未來嗎? 戲劇 第5張

  

  男女主比較跳戲,不符合我心里的男女主形象,男二的演技杠杠的,但是男二形象也不符合小說里的樣子,三部曲這最後一步算是廢了

>《暗戀·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劇還有未來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