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1張

  

  經常看到伴侶們這樣抱怨:

  

  我性格開朗,愛和人打交道。他卻很悶,出個門,比登天還難。

  

  我不開心了就會直接說出來,他卻喜歡憋著。

  

  接下來,一些伴侶開始指責、爭執、互不相讓,終致散夥。

  

  分手的時候,兩人失望地在「原因」一欄寫下:性格不合。卻忘了,熱戀的時候,也曾驕傲地說過:我們性格互補,真是天生一對。

  

  我們不禁疑惑:性格互補,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性格差異不是伴侶分手的原因,它恰恰是用來相愛。」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愛上跟自己相反的人,又同時深深嫌棄對方呢?今天推薦的這部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2張

  

  01

  性格互補是相愛的前奏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講述了這樣的兩個人相遇了:

  

  童話女作家高文英,雖然事業成功,但待人刻薄,說起話來不是命令就是威脅。她從不考慮他人感受,可以在一分鐘內把超級崇拜她的小書迷弄哭。她對人充滿敵意,容易沖動,甚至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與此同時,另一個人幾乎是她的反面。

  

  在精神醫院當護工的文康泰,是一個標準的「暖男」。多年來,他獨自一人照顧著患有自閉症的哥哥,即使哥哥第N次被工廠辭退,他依然溫柔一笑,帶他去吃好吃的。

  

  在醫院,他更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即使病人吐了他一身,或莫名地給了他一耳光,他也默默包容,毫無怨言。他對人充滿善意和同情,過著自我奉獻的生活。

  

  這樣性格完全相反,看似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兩個人,第一次相遇,就被彼此深深吸引。

  

  在一個櫻花紛飛的午後,高文英正坐在長椅上獨自抽煙。文康泰走過來,告訴她,這裡是禁煙區,請熄煙。高文英本想惡語相向,卻被對方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所打動(當然還有帥氣的顏值):原來拒絕別人,也可以這樣好好說話。

  

  她破天荒地遵守了規則,卻也不忘表達不爽:姿態優雅地直接把煙投進了對方的咖啡裡,飄然離開。

  

  這一刻,文康泰又氣惱又心驚:這個女人真沒禮貌。但她卻很不一樣,她表達得那麼乾脆利落,毫不掩飾自己真實的情緒。

  

  她被他的溫柔觸動,他被她的真實點燃,這就是互補性格,最初帶來了巨大吸引。

  

  當我們缺失的,或渴望釋放的一部分忽然在另一個人身上閃閃發光,我們會不自覺地想靠近Ta。和這樣的Ta在一起,會有一種圓滿感,仿佛自己也擁有了這一部分。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3張

  

  02

  互補的另一半,是那個藏起來的自己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性格除了外在眾人所見的「顯性人格」外,還有一個正好相反,躲在暗處的「隱性人格」。

  

  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正面朝上時,反面是看不見的,但它依然存在。

  

  可以說,當「隱性人格」被壓抑得越深,顯性的這部分就會更強烈,這是人們潛意識的一種過度防禦。

  

  比如,文康泰可以「好」到對人完全沒脾氣,恰恰是在掩蓋他內心翻江倒海的憤怒。高文英可以冷酷到在喜歡的男孩面前,故意殘忍地手撕蝴蝶,這是在狠狠抵抗自己想親近對方的渴望。

  

  重重地自我壓抑之下,文康泰的「好」和高文英的「惡」都顯得極端和僵化。這也造就了他們的孤獨和痛苦。

  

  所以,當彼此相遇,也正是喚醒了那個被藏起來,甚至關起來的自己。它是如此呼之欲出,一直等待著被看見,被釋放,被擁抱。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4張

  

  03

  成長環境決定了你在拒絕什麼

  為什麼我們明明渴望著,卻要把自己真實的一部分藏起來呢?

  

  來看看這兩位主人公的原生家庭就不難理解了。

  

  高文英的媽媽是一位知名作家,卻自戀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把女兒看作是自我的延伸,是自己另一部作品,而非將她視為一個獨立的人。

  

  她對女兒幾乎病態的占有和控制,竟瘋狂到殺死了來幫忙照顧孩子的保姆。她把女兒緊緊栓在身邊,不允許她擁有朋友。對此,忙碌的父親總是視而不見。她僅有的記憶是父親為她讀過一篇童話,這體驗如此溫暖,卻也如此稀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文英的「顯性人格」接近於同情心匱乏的反社會人格,她必須像母親那樣:冷漠、易怒,以自我為中心。而溫柔、體諒、同情這些特質在這個家是不受歡迎的,這樣的自己也不會被愛。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5張

  

  文康泰的「顯性人格」是「照顧者」。他一出生就背負著照顧患自閉症哥哥的使命,從小就覺得媽媽更愛哥哥,而他唯有乖巧懂事,把哥哥照顧好,才會讓媽媽開心。

  

  他的生命姿態是蜷縮的,無法伸展自己的另一面:任性、想索取、憤怒……母親過世後,他更加明白,只有隱忍,才能和哥哥茍且偷生地活下去。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6張

  

  當孩子的一部分特質在成長中得不到愛與接納,為了生存,孩子會選擇壓抑,拒絕這一部分的自己展現出來。

  

  而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不可能完美,我們這樣做是必要的自我保護。長大後,原生家庭的限制已不在,但無形的繩索依然捆縛著我們的「隱形人格」。因為要成長,我們渴望釋放它。因為不安全感,我們也害怕呈現它。

  

  於是,潛意識指引著我們,去找到一個可以將被拒絕的這一部分大搖大擺地呈現出來的人。借由與Ta相愛,去了解,進而去學習如何與未知的自己握手言和。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7張

  

  04

  治愈與改變:愛的示范

  與互補的戀人相處,一開始有多吸引,隨之而來的沖突就會有多激烈。

  

  本質上,這是一個人的「顯性人格」與「隱性人格」的碰撞與角逐。

  

  曾經的禁忌,事關生存,即使頭腦上知道沒有危險,身體卻本能地會抗拒改變,迎面撲來的是焦慮不安與種種不適。

  

  比如:

  文康泰決定請假放松地去玩耍,當文英精心制定了一個長途旅行的計劃後,卻發現他想的只是一日遊。一氣之下,文英開車沖向懸崖上,把不習慣直面情緒的文康泰嚇到懵。

  

  文康泰無法自私地拋下哥哥,再次選擇自我犧牲,與文英分手,這讓從不為他人著想的文英無法理解,暴跳如雷。

  

  如何面對沖突至關重要,這是兩人分與合的分水嶺,也是成長與停滯的拉鋸戰

  

  有人選擇了責備、糾正,試圖改造對方,繼而失望地放棄。其實,他們放棄的不僅僅是一段有韌性的美好關係,還有自我整合的成長契機。

  

  一番相愛相殺之後,文康泰和高文英最終選擇了接納彼此:

  

  他三次徒手握住她的刀子,用最柔軟容納最尖銳。

  

  她堅定不移地一次次把他從迷茫與放棄中拉回來。

  

  在愛與信任的關係裡,他們一次次為對方做示范。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8張

  

  當愛的力量超越了改變的恐懼,治愈與改變就發生了。

  

  兩人各自的「顯性人格」與「隱性人格」開始相融,自我整合帶來的平衡與圓滿,釋放出一種更強大的力量。

  

  高文英冷若冰霜的目光變得溫柔似水,她不再被母親那句:「你將會變得跟我一樣」日夜糾結,而是成為了一個有溫度的人。

  

  文康泰也不再悲傷地微笑,他終於從與哥哥的共生中走了出來,卸下了重任,放松而開懷地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整合的力量,讓他們擺脫了各自原生家庭的糾纏,走向成熟與獨立。這正是一個人畢生所追尋的終極目標:成為我自己。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9張

  

  那麼,若沒有性格互補的伴侶,還能發展「完整自我」嗎?

  

  答案是肯定的。與他人的關係是我們了解自己最好的門路。

  

  無論是伴侶、孩子還是朋友或同事,在互動時,你可以發覺自己的情緒。當升起評判和憤怒時,問問自己,我在拒絕的是什麼?我自己身上是否有這個部分?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另一半就會常常犯錯。這時,對方是在提醒著:你在拒絕那個也會犯錯的自己。

  

  先發覺就好,只有不斷重復地深入的發覺,最終才能做到接納。

  

  沖突雖然讓人痛苦,卻也是生命的禮物。當你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把目光更多地轉向內在,終將會收獲一段美好的關係,迎來一個更好的自己。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戲劇 第10張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沒關係》性格互補,如何治愈彼此?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