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蔡康永的文章裡看到過一句話,你無法選擇你的家人,卻可以選擇掌控自己的人生。
剛剛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後面的劇情裡,齊明月終於爆發,一直以來生活在媽媽的陰影之下的她,要為自己而活,簡單的幾句讓人暢快淋漓。
齊明月面對媽媽的質問、打壓、還有」為你好「的綁架終於不願再欺騙媽媽,態度堅決的告訴媽媽,「你知道為什麼我高考比模擬考少考了五六十分嗎?因為我故意少填了一張答題卡。」
這段話裡,足以看出齊明月知道自己不要什麼,而接下來她的話讓我們大呼,這姑娘太剛,太清楚自己要什麼。
齊明月接著說,我一定要當記者,我一定要去北京,我一定要去外面看看世界,我一定要去摔跟頭,我一定要去吃苦,我要看看我自己到底能奔成什麼樣子。
短短的幾句話,出現5個「一定」,齊明月太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她太需要一個掌控自己人生的機會,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不用分數衡量,不用身份職業衡量,隻跟自己比,跟自己較勁。
當然,這在大多數父母眼裡就是浪費時間,理想主義,但是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啊,樸素平淡也好,奔波辛苦也罷,我們甘願為之奮不顧身。
以愛之名「為你好」能壓垮最後一根稻草
不是所有的」為你好「都是對的,不是每一句」為你好「就是真的好。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摧毀孩子的自尊,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還記得去年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宋茜為了女兒喬英子順利高考,不惜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專心為女兒規劃未來,細致到連樂高玩具都要管。
這種愛,逼得英子喘不過氣來,逼得她想跳河,站在河邊沖著媽媽大喊:「你從來都是憑著你自己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
可見,這時候的「為你好」已經把孩子推向懸崖的邊緣,讓壓在孩子心理防線上的一根根稻草,直到有一天徹底壓死駱駝。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 未拿到獎學金,女大學生跳樓自殺;
- 18學生因為丟了5塊錢情緒崩潰,從18樓縱身一躍,永遠不用再聽父母的責罵;
- 四川自貢16歲的男孩放火燒家後,跳樓墜亡;
- 陜西旬陽高二女生從教學樓五樓跳下身亡
- 江蘇南通15歲學生跳樓身亡;
- ……
這一件件新聞事件,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很多還正是青春年華,躲過了校園暴力,躲過了「壞人」教師,最後卻始終逃不開父母的陰影。
不可否認,苦口婆心說「為你好」的父母們是真心希望孩子能更好,但父母因為太在意孩子的成長,而忘了孩子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成長是一個逐漸認識自我的過程,而不是成為別人的附屬品的過程。
放棄情緒化爭吵,多做有價值的溝通
關於親子關係,紀伯倫曾說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出於生命自身的渴望所誕生的孩子。」
顯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思考能力,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當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得不到尊重時,他們就會反抗,然後與父母爭吵,當父母怒火攻心之際,也是用「軟刀子」的時候,一句「為你好」,讓孩子將所有委屈咽下去,因為這種時候再強制表達自己的想法,那就等於是「不懂事」、「不孝順」、「叛逆」。
其實,這種爭吵是一種無效的溝通,孩子在心裡壓抑很久後的「反抗」,更多表達出來的是一種情緒,「你不要管我」「我不要補課」「我不想去xxx大學」等,這樣溝通的在父母眼裡是不懂事,是任性的表現。
而父母一般則會,「我警告你,不要再打遊戲」「你以為畫畫能有什麼出息」「你就第三名有什麼臉驕傲」等,這樣的溝通不僅傷害的自己自尊心,還把孩子越推越遠。
簡單來看,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誰會喜歡上來就發泄情緒、否定對方付出、急於提出指示的溝通。
這種時候雙方都應該冷靜下來避免爭吵,找一個合適的時機進行有效溝通。尤其是父母,作為孩子的領路人,更應該運用一些溝通技巧去引導孩子,合理的表達內心真實想法。
教育專家張敏也曾在育兒節目中呼籲,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節奏,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該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用心地助力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掌控自己人生並為之堅持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幫孩子選擇,為孩子規劃人生的出發點本沒有錯,因為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都長不大,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作為孩子,這種時候更應該讓父母看到,你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清晰的人生規劃,並且你也做好來為之付出和堅持的準備,而這些是給父母的一顆顆「定心丸」,也是自己掌控人生的第一步。
>《以傢人之名》齊明月終於爆發,掌控自己的人生太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