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張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83/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522天

01

前兩天,頗受爭議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終於大結局了。

雖然劇中人物和劇情都被網友吐槽得很慘,但我還是被不少溫情的戲碼戳中了淚點。

比如,女主李尖尖和閨蜜聊天的時候,說到父親戴著老花鏡給自己回微信的那段,就極具代入感。

李尖尖說,某天她回家的時候,路過爸爸開的面館,透過玻璃看到爸爸正在剝蒜,就想跟爸爸開開玩笑,於是發微信問:「你在幹嘛?」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2張

看到女兒發來的消息,爸爸就戴上老花鏡,瞇著眼,愚笨地用手指戳著手機螢幕回微信:「看電視呢,他們都把活幹完了,嗑瓜子閒著呢。」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3張

這麼短短的一句話,爸爸發了足足2分鐘。就因為女兒跟他說,盡量不要跟自己發語音,多發文字。

站在玻璃窗外的李尖尖,看到爸爸心酸又愚笨的舉動,才突然發現:爸爸老了。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4張

這一幕播出後,「爸爸的愛有多細節」這個話題就上了熱搜,引發了許多網友的共識。

網友@白桃烏龍冰冰茶說,自己高中畢業的時候,很愛玩QQ名片點讚。

為了獲得更多的讚,他就讓爸爸也給自己點讚。

多年之後的今天,已經很久沒有打開QQ的網友再次點進自己的QQ名片時發現,裡面竟然有7000多條未讀消息,全是爸爸點讚自己名片的通知。

爸爸雖然年紀大了,卻一直在用自己又老又舊的方式表達對兒女的想念。

記得我和朋友曾經在群裡討論過一個問題:你什麼時候覺得父母老了?

有個朋友講述了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小事:有一次,60多歲的母親下載了一個APP,卻怎麼也用不明白,問朋友時,她正在忙工作,就不耐煩地敷衍了幾句。

到了晚上,朋友忙完了工作,發現母親還在搗鼓APP,她拿過手機一看,不到一分鐘就把問題解決了,可母親卻困惑了整整一天。

朋友的母親不是個例,每個年輕人家裡,幾乎都有一位這樣的長輩,在被時代拋棄的邊緣掙紮著、摸索前進。

他們努力了大半輩子,把光和熱奉獻給了這個社會。

等他們老了以後卻發現,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已經漸漸將他們淘汰了。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5張


02

前幾天,有一條新聞上了熱搜:參加外孫女婚禮姥爺用老人機打燈。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6張

湖北一網友回看自己婚禮照片時發現,婚禮上主持人讓全場來賓將手機閃光燈打開時,照片中的姥爺也掏出了自己的老人機,用螢幕上發出的光為孫女打燈。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7張

看到這個溫馨的畫面,我的第一反應是:在這個智能手機橫行的年代,竟然還有人用老人機?

上網一查才發現,當下使用老人機的還不少。

今年7月份的一個數據顯示:在天貓搜索老人機,僅排名第一的商品總銷量就高達37萬件,月銷量累計6.5萬部。

對於認知和行動力衰退的老人來說,老人機是首選。

但功能單一的老人機,在這個智能化的社會,簡直是寸步難行

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健康碼對使用老人機的人意味著什麼?

回答獲讚數最高的網友Well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有一天和朋友在外逛商場,很少給自己打電話的爺爺突然來了電話。

爺爺特別不好意思地說:「你能不能現在來小區門口一下呢?社區在辦健康碼,要用你們的智能手機,以後都要用健康碼才能進出菜場了。」

網友剛到小區,就聽到了門口的爭執聲。

有人詢問工作人員,家中二老都已經八九十歲了,不會用智能手機,是否也必須使用健康碼出入?

得到社區人員的回答是:對,「上面」的決定他們也沒辦法。

接著,旁邊的幾位老人就著這條毫無人情味的規定跟工作人員理論了起來。

網友原本也想加入辯論大軍,卻被爺爺拉到一邊:「要配合人家的工作,他也只是來傳達工作指令的。」

網友只好作罷,替爺爺奶奶申請健康碼後列印出來,讓他們隨身帶著,方便出入公共場所。

互聯網時代與上世紀人群的對立隔膜,因為一場疫情,慢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03

前幾天,霍爾濱一位白髮老人乘坐公車車,因為沒有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要求下車。

老人拒絕後,遭到乘客憤怒訓斥:

「你不能為老不尊,快下去吧。」

「這麼多上班的人呢!」

「這麼多人指著你,你不害臊嗎?」

最後,警察趕到,將老人帶離公車車。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8張

3月20日,黑龍江五大連池一名老人在出入小區時,因為老人機無法掃描健康碼,被防控員阻攔。

老人解釋溝通無果後,試圖硬闖。

結果防控人員在推搡的過程中,導致老人面部受傷流血,僅有的一部老人機也被摔壞了。

老人難以置信地質問工作人員:「你幹什麼啊?你這是幹什麼啊?」

言語之間,盡顯無奈。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9張

公車司機和社區管理者不近人情,嚴格按照規整制度辦事,他有錯麼?

他沒錯。

大爺只是沒有智能手機,不知道什麼是健康碼,他有錯麼?

好像,也沒什麼錯。

只是時代太快,他們太慢了,慢到來不及搭上互聯網這趟前往新時代的快車。

原來習以為常的東西說變就變,冷不防就被智能時代甩在身後,他們也很無助。

今年2月,武漢有一位77歲的老人老蘇,因為一家老小都感染了新冠肺炎,為了給家中小孩爭取床位,凌晨一點摸索著下載了微博,並登錄上去發出了第一條博文「你好」。

據說,老蘇是一位退休老師,兒子在焚燒醫療廢物物資的一線,女兒未經治療便已離世,13歲的外孫女與老兩口均被感染。

為了挽救孫女的生命,被逼無奈的老人,只得學著年輕人,通過網路求助。

但努力到了半夜,也沒能成功,最後還是讓家裡的晚輩,在微博代替自己發了求助文章。

在網友的共同幫助和有關方面積極協調下,老人一家才得以住進醫院接受治療。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0張

發微博上傳照片,講清病因,這些只要幾分鐘就搞定的操作,對他們來說真的太難了,登上微博發布「你好」兩個字,已經是極限。

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就像一堵無形的牆,將老人與社會相隔。

這一邊,欣欣向榮。

那一邊,只剩格格不入。

04

根據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

也就是說,在我國,大約有5億人是不上網的。

這當中,老年人首當其沖成為了互聯網的絕緣群體,社會上依附網路的智能服務,都與他們無關。

他們不明白:

為什麼商店不收現金了?

為什麼不用軟體,就叫不到車了?

為什麼街邊的腳踏車,用手機搗騰幾下就可以騎走了?

所謂的智能,於我們是便利,於他們卻是不便。

有這樣一條讓人揪心的新聞:65歲的李大媽,不懂如何使用家裡的智能產品,又怕子女被問煩,便將和女兒的聊天記錄列印出來貼滿家裡。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1張

聊天記錄裡的內容,正是我們中許多人對待家裡老人的日常。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2張

老人們小心翼翼地問,子女卻不耐煩地答。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3張

那些在我們看來輕而易舉就解決的問題,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個災難。

時代沒有錯,老人也沒有錯,新事物的出現就會有舊事物的滅亡。

但當我們一路奔跑的時候,請不要任由老人被甩在身後,停下來,等一等

對老人多一點耐心,對父母多一點陪伴。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輪回。

小時候,父母辛苦地養育我們,耐心地教我們讀書寫字,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困境。

等到我們長大了,那些兒時怎麼也學不會的東西總算駕輕就熟了,還能不斷地接納更先進的事物。

但父母卻老了,他們再也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快速地接受新知識,快速地適應這個對他們來說越來越陌生的時代。

這時候,我們,就成了他們通往新時代唯一的一塊敲門磚。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大四女生,為了讓奶奶學會使用智能手機,於是手繪了一份說明書。

在孫女的幫助下,奶奶已經學會用手機拍照片、短視訊、發語音,還會視訊通話。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4張

還有一位小夥,為了讓75歲的奶奶學會用智能手機,將使用步驟截圖列印出來,做成一本小手冊,詳細地標記著每一步該如何操作。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5張《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6張

科技是冰冷的,但人要有溫度。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僅要高科技地活,也要有人情味地活。

如果你的家裡有年邁的父母或老人,在操作手機和電腦問題遇到困難時,不妨多教教他們。

哪怕說完就忘記,哪怕三番五次地解釋同一個問題,也請耐心一點,就像小時候他們教我們時那樣。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戲劇 第17張

傅首爾曾經在《奇葩說》中說過:

  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你的父母,幫助他們,接納他們,是我們能夠給他們的最好禮物。

共勉。

>《以傢人之名》大結局:這一幕,戳了誰的心?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