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服化精美,劇作漏洞頻出的《長安十二時辰》還有可能成為國產劇的佳篇嗎?
時光網特稿 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自上月底悄無聲息的上線後,旋即在各大社交平台擁有了超高的話題討論度。古裝劇作為大陸影視文化輸出重地,一直吸引著國內外大批觀眾,近年來古裝劇似乎除了《甄嬛傳》《瑯琊榜》外很難看到在製作服化劇情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作品,在質感方面做的絕對紮實的《長安十二時辰》一開播就吸引到大量目光,自然也不意外了。
這部劇在長安歷史風貌的細節還原上幾乎做到了變態的地步,加上攝影出身的導演曹盾在鏡頭方面成熟把控,觀眾得以看到了一個賞心悅目的盛世大唐。
但,我們在評價一部劇時,服化道,攝影構圖等因素只能是劇集錦上添花的加分項。故事內核、人物設置、劇情編排才是一個影視作品立足的根本,也是決定它能否成為經典的關鍵。
那麼,《長安十二時辰》究竟是業界良心,還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平庸之作?劇集開播一周後,時光網觀察到了關於該劇的一些不同的聲音,或許我們能從這些觀點中get到冷靜客觀看待影視劇的正確姿勢。
一集棄到底為哪般?
文言台詞不背鍋,敘事偷懶是主因
《長安十二時辰》開播後,不少觀眾反映「看不懂」,「第一集就跑神」等觀感體驗,這也迅速成為該劇負評的主要方面,而這個問題導演也似乎都簡單歸給了半文半白的台詞。但,老版《三國》《紅樓夢》等電視劇的台詞也都以這種方式表達,卻廣受各年齡層觀眾歡迎,並未有因台詞原因影響觀看的情況。
筆者認為,一方面,半文言台詞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確實存在有演員斷句、重音判斷失誤的現象,導致觀眾理解台詞難度加大;而另一方面,開篇敘事松散或許才是觀眾「看不進去」的主要原因。
第一集,開篇驚艷的長鏡頭帶我們看到了一個漂亮的長安,隨後易烊千璽的大段台詞進來承擔了旁白敘事的角色,主創沒有選擇以劇情敘事的方式去展開,這無疑是種偷懶的做法。
業內某編劇在觀看了《長安十二時辰》後告訴時光網,「我個人覺得電視劇劇本,其實你看前三集就能有個判斷,判斷它的市場接受度怎麼樣。這個劇吧,第一集我個人是看不下去了,因為在第一集里頭埋的線索,太多、太過分散了,不夠聚焦。」
「影視化的東西跟文字還不太一樣,文字我們看到後面線索有點亂,我們可以翻回去再看看,但是電視劇我覺得不是這樣子的,如果你第一集你上來給你這麼多東西,人物關係縷不順,線索又多,這個又是40多集,其實是很容易棄劇的」。
《24小時》
編劇元佩雯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同時對比了美劇《24小時》:「《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是不斷的鋪墊,營造一種風雨欲滿樓的感覺,一直到5集之後才打算慢慢解開線索,但美劇《24小時》開場就用了一個非常緊急的事件將觀眾帶進快節奏的氛圍中,一下就抓住了觀眾。所以,長安的這種做法風險很大,太考驗觀眾耐心。」
焦遂救了曹破延反被殺
而提到導演在場景細節的處理上,元佩雯回憶到,「第一集最讓我遺憾的場景就是焦遂救起曹破延,卻反被曹破延殺害。這段農夫與蛇的戲碼,本來這是一個展現曹破延人物內核、拉緊觀眾情緒的非常好的機會,但導演就那麼一筆帶過了,那麼所有的場景描寫就成了拖節奏,只是為了還原原著情節而拍,走神也就是在這時候發生了,非常可惜。」
主角方面,不管是李泌還是張小敬,其人物動機都不夠足以說服觀眾。一個為當宰相的軍師,一個為守護百姓的死囚。觀眾遊離於人物之外,無法造成情感投射,產生共情,自然無法進入戲。
筆者注意,《長安十二時辰》幾乎每兩集都會有新人物登場,而群像戲的把控對於導演敘事能力考驗非常大,但第一主角張小敬在前五集中戲份並不突出,觀眾非常容易迷失在鋪設的幾條副線上,作為一個懸疑影視作品,主線索不明確,劇作結構整體呈現的是一種被原著文字牽著走的脫力感。
「而同樣人物眾多的《甄嬛傳》,在故事節奏上就處理的非常到位」,元佩雯告訴時光網,「導演在塑造人物可信度與把控演員演技方面取得了一個很高的契合度,觀眾願意相信,自然也就被帶入戲里容易看進去了。」
此外,劇集也存在著剪輯點的不成熟,尤其是場景轉換過渡上顯得有突兀,這在前幾集較為明顯,「只得說服自己接受舞台話劇式的表達」影評人小米這麼描述了自己的觀感。
人物塑造可信度低?
行為與人設矛盾 演員演技可圈可點
而說到人物可信度,許多原著黨在第一集看到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時,都會覺得有種違和感。原著中張小敬是一個凌厲狠決的人物,「雷佳音第一印象給人的感覺並不像是歷經滄桑的死刑犯。」元佩雯指出。
但隨著劇情深入,雷佳音也慢慢把自己從「大頭哥」的形象拽回到人物去,這也是要歸功演員紮實的演技。
李泌少年老成的設定與易烊千璽反而很搭,目前來看,加上這個人物整體戲劇衝突不大,塑造難度不算高,當年還是高中生的易烊千璽做的已經很不錯了。再加上韓童生等老戲骨的加持,《長安十二時辰》在演員演技方面並沒有拖後腿。
拖後腿的是劇集中的人物塑造。
尤其是在12集以後的《長安十二時辰》,人物的改編方面,崩壞的情況顯得越來越明顯。
1,首先就是在張小敬戰友女兒聞染一角的改編上,這也是目前觀眾爭議最大人物,原著中的聞染是一位傻白甜,因為搭乘了將軍女兒的順風車,被卷入了狼衛和熊火幫的綁架中。
聞染
劇集將聞染塑造成了一個帶著反社會人格的中二少女。在聞染父親被熊火幫害死時,聞染的反應看不出任何的情感表達。如果沒有看過原著,不事先知曉張小敬殲滅熊火幫動機,那麼也基本理解不了劇中聞染反朝廷的邏輯。
雖然結合原著,聞染在劇中人物邏輯是說得通的。但對於未讀過原著大部分的路人觀眾來說,也就難怪大家會覺得聞染整個行為動機充滿迷惑。
徐賓
2,接著是發明了靖安司黑科技「大案牘術」的徐賓,在前幾集中,徐賓還是一個可以和靖安司二把手李必頂上幾句的睿智文官,但在最新兩集中,居然傻傻地跟著有敵方臥底嫌疑的信兵,去了一個偏僻無人的地方乖乖領死了?從一個頗有城府的人變成智障,人設分裂的也太快了。
3,其次是崔器,豬隊友就算了還有著心機男的潛質。崔器的哥哥崔六郎被狼衛殺死,張小敬作為崔六郎的接班人繼續追查狼衛。
崔器
在崔器帶著唐兵前往支援張小敬的路上,竟然選了一條最堵的街道走,甚至還聽了場許鶴子的演唱會故意拖延時間?喂,你哥哥幾小時前剛剛被殺死,你不是說要找狼衛報仇的嗎??這是你耍心眼嫉妒同事的時候嗎?!給張小敬穿小鞋重要還是給你哥報仇重要啊!!
4,16集,李泌的智商也開始下線,作為一個軍師級別的人物,哪有動不動就往外跑的道理?靖安司還因此幾度陷入無人指揮的尷尬境地。更絕的是,他竟然親自騎著馬去到第一現場去試圖引開狼衛?你見過誰家的諸葛亮親自出去打仗的?!(破音
帥是帥了一把,但沒必要
拍了48集有註水嫌疑?
劇作邏輯有bug 改編欠缺說服力
捋了下,14-16集《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部分基本全崩壞,還是聞染那條線,給了筆者智商被問候的初體驗。
1,我們先把聞染一會腹黑女一會兒瑪麗蘇的分裂人設放一邊,只說劇情,當聞染身陷狼衛窩時,看到自己恩公張小敬馬上就要被狼衛射殺時,聞染及時阻止並謊稱可以把張小敬引上來,結果狼衛就這麼把她放出去了..
狼衛智商也下線的問題也先放一放。畢竟,狼衛說了,不上來把你倆都射死。於是,我們就看到聞染跟張小敬在外邊演了十分鐘毫無營養的言情劇,聞染蹦蹦跳跳挑個粉紅的小燈籠就那麼走了,甚至沒有跟張小敬交代狼衛據點里有多少人,而說好不回來就把你倆都殺了的狼衛呢?大概集體被媽媽喊回家吃飯了吧。
2,編劇也是可著一個人造,幾乎所有的註水劇情都給聞染背,當聞染準備帶著兩個狼衛去龍波身邊,碰到守衛檢查時,劇情開始變得莫名其妙,聞染再次化身言情劇女主帶著哭腔跟守衛小哥哥賣了慘,面對其他兩個打扮的奇奇怪怪還都帶著面具的人,守衛不檢查了就這麼放走了?地鐵過安檢也沒這麼松的啊?!
3,長安城內,那麼多望樓,武侯,就這麼都看著張小敬一人追著三輛伏火雷馬車玩跑酷,主角光環強到大唐刑警隊全是廢物?長安城內一個能搭把手的都沒有,怪不得大唐吃棗藥丸。
不過在14集前,劇情改編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葛老逼張小敬說出暗樁那段戲,原著中身為暗樁的小乙知道要被張小敬出賣時,立即就要逃跑,被張小敬一刀殺死,劇集則將小乙的被動改為了主動,也表現出了張小敬重情義的另一面。
但本來說好的是25集的長安不知怎麼就悄摸摸變成了48集,如今已播三分之一的《長安十二時辰》單一場景的註水劇情雖時有發生,但接下來還會怎麼發展,還要怎麼改編我們一無所知。
從鏡頭藝術、細節方面我們不否認《長安》的誠意,如果接下來的長安能保持第6-12集的敘事節奏,且劇情能在後期圓回來,那麼在製作方面無可挑剔的本劇,還是有可能成為國產劇的一則佳篇,(畢竟《破冰行動》已經撲了)一起期待吧。
>不吹不黑《長安十二時辰》,鏡頭服化精良 劇作邏輯難避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