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馬慶雲
11月10日夜間,知名媒體平臺曝出電視劇《掌中之物》更名為《陽光之下》。有網友認為,更名之後,意味著該劇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審核修訂階段,因此,這部「備受期待」的《陽光之下》,很可能就要開播在即了。該劇由蔡文靜、劉凱、彭冠英和王勁松等演員主演,因為原著小說的原因,而造成這部電視劇的期待值非常之高。
目前,《陽光之下》已經有一款劇情梗概:
外語學院才女老師何妍(蔡文靜飾)遭遇歹徒劫車,沒想到卻在此次意外中幫助警方擊斃了在逃案犯,不料七個月後劫車匪徒改頭換面成為了傅氏集團總裁傅慎行(彭冠英飾),並對還沒走出巨大創傷的何妍展開了瘋狂報復。何妍為保護自己和家人,與黑惡勢力鬥智鬥勇,並聯合為警方辦案提供線索的外賣小哥小五(劉凱飾),暗中收集傅氏集團犯罪證據,協助警方及調查組阻止集團資金外逃,歷經重重困難,終以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
隻從劇情預告片內容來論,這部電視劇作品並非大尺度,而是一部男女主角相互配合,打掉惡勢力的一次正義活動。不過,結合《掌中之物》原著小說來論,劇情內容方面,確實有不少可能會讓觀眾覺得過分大尺度的內容。為了能夠把這件事情講清楚,本文需要在正確的尺度範圍內聊一聊原著小說的內容。
在小說當中,女主人公遭受反面角色的迫害,比《巴黎聖母院》的埃斯梅拉達還要慘。反面角色,其實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克洛德·弗羅洛。兩個人物之間,存在著一種中國文學作品當中不願意過多涉獵的「虐戀亞文化」。反面角色一開始只是精神和肉體上摧殘女主人公,在《掌中之物》當中,女主人公最終開始利用自己的能夠調動的一切去反擊反派角色,實現了一種「虐戀」上的勝利。
升級一點講,《掌中之物》就是一個埃斯梅拉達復仇版本的巴黎聖母院。當然,這部《掌中之物》在文學性和藝術造詣方面,顯然是不能和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相提並論的。小說《掌中之物》更代表著中國網路文學的一種極致狀態,把男女主人公之間的這種虐戀關係放到了一個足以刺激觀眾的高度上,尤其是大反派男主這邊,從簡單的虐待女主,到最終的愛上女主,符合這種「虐戀亞文化」的內容走勢。在小說當中,女主只是忍辱負重的復仇。
「虐戀亞文化」這個詞匯,是李銀河博士提出來的。我們的傳統文化生態當中,並沒有這個詞匯概念。這顯然是一個舶來的詞匯概念。這個詞匯當中,甚至於包含一種精神上的病態,這種病態又以迷戀為重要的表現方式。尤其是「亞文化」的界定,這種狀態,是否可以稱之為一種文化狀態,也是仁者見仁的。精神病態,虐待與戀愛,是文化還是非文化等等,學術界都存在爭議。
《掌中之物》小說當中,就是塑造了這麼一個病態到殘暴程度的反派角色,女主人公則是他的掌中之物。這種病態關係,甚至於可以比肩《我唾棄你的墳墓》。不過,小說故事的最終走向,不是《唾棄》式的暴力復仇,而是極具綿柔風格的一種復仇方式。顯然,對於電視劇作品而言,這是一個嶄新題材上的挑戰。
為什麼說是挑戰呢?因為在以往的電視劇作品當中,對「虐戀亞文化」的內容本身就非常謹慎,不願意涉及,而這部《掌中之物》當中,又有著大量的血腥暴力犯罪內容,甚至於帶著顏色的內容。這些內容,影視劇作品呈現出來,都是非常謹慎的。尺度是把雙刃劍。有尺度,會吸引觀眾。但有尺度,也會讓劇作面對更多的社會學層面的審視。
聊到這裡,其實可以提一下章子怡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在這部電影作品當中,章子怡飾演的小六和淺野忠信飾演的渡部就存在這種關係。當年,這部電影在審美上,其實是構成了對影迷的巨大挑戰的。不少並未接觸過這種亞文化形式的影迷,會覺得這類橋段,超出了自己的審美承受能力。
《掌中之物》作為一個影視文檔,真正吸引創作者的,或者說能夠展示創作者藝術功底的,其實是女主角和大反派之間,如安在這種「虐戀亞文化」的關係當中出現共生、共榮和後來的復仇。這個人物關係,是以往的電視劇作品當中從未涉獵過的,具備題材上的唯一性。但如何把控尺度,真的是非常難做的事情。稍有差池,其實就已經「超綱」了。
這部電視劇最大的「超綱」,其實是反派角色有血腥暴力的能力。在《陽光之下》的劇情梗概當中,這種黑惡能力,最終成為被打擊的對象,電視劇成為一種懲惡揚善式的正向作品。更名《陽光之下》,是一件好事情。個人感覺,《掌中之物》的內容,暫時不適合改編成為影視劇作品。《陽光之下》作為獨立作品存在,才是最穩妥的。
>《掌中之物》改名《陽光之下》,開播在即嗎?尺度是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