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01、
「徐老師,我有兩個孩子,大的16,小的8歲,這兩個孩子真的讓我頭疼。大的上了高中,越來越叛逆,不好好學習,都不知他在想什麼,沒辦法溝通。小的也是,淘氣得很,總被找家長。我和孩子他爸,都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懂教育,每天早出晚歸,拼命掙錢,經常連頓飯在家都吃不上,就為了供這兩個孩子。可是,他倆越大越難教,我真的很愁,不知怎麼辦……」
家長的煩惱不是個案。
經常有父母說:
◐「我文化不高,不知怎麼教育孩子」,
◐ 「我是碩士,我老公是博士,可我們不懂教育,話孩子不愛聽,沒法和孩子交流……」,
家長很痛苦,不知怎麼辦。
其實,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文化高,孩子就成才;不是父母懂教育,就懂孩子,教育的就好。
教育孩子,與文化高低、懂不懂教育,並沒太大關係。
教育孩子,也沒有多麼高深、神秘、難搞,要想教育成功,不妨做好這件最簡單、最日常、最平凡的小事:
和~孩~子~一~起~吃~晚~飯!
國外權威心理機構調查表明:
♡ 每周和父母吃5次以上晚飯的孩子,比無法做到這點的,獲得優異成就的概率高2倍 以上,做錯事的概率低50%以上,接觸香煙、酒精和毒品的可能性,要低得多。
飯,每天都吃,和孩子一起吃,就有這樣神奇的效果!
02、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非常重視和孩子一起吃晚飯。
總統的工作那麼忙,只要不外出,歐巴馬堅持每晚6:30,和女兒一起吃晚飯。吃過飯,再回辦公室工作。
華人首富李嘉誠,也非常在意和子女吃飯,他定下規矩:無論多忙,每個星期至少一個晚上,全家一起吃飯。
03、
不是大boss小題大作,而是,和孩子一起吃晚飯,好處實在多:
和父母一起吃晚飯的孩子,成就更好、品質更優秀
♡ 為什麼是晚飯?
早飯太匆忙,午飯,孩子在學校、父母在單位解決,湊不到一塊,加上下午還要學習、工作,內心並不安定,
只有晚飯,父母結束了一天工作、奔波、孩子暫停了一天的學習,內心安定、時間充裕、徹底放松,能敞開心扉,打開話匣子。
♡ 晚飯不只吃,更在於聊
古人說:「食不語,寢不言」,主張吃飯不說話,有利於消化。
其實,吃飯不只吃,更在於,邊吃邊聊。
一家人圍坐一起,品嘗可口的晚餐,放松心情,分享一天的經歷、感受、趣聞:
菜的鹹淡、天的冷熱、學校單位的事、熱點新聞、有趣的視訊……
你一句我一句,交流分享,傾聽反饋,吃飯不只是吃飯,更溝通情感,加強聯結。
♡ 有利於傳達愛
孩子在幼稚園、學校,每天都遇到一些事,有很多感受。
全家一起吃飯,孩子暢所欲言,父母做良好的傾聽者,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同時,就事論事,幫孩子解壓,啟發思考,出謀劃策,做孩子的加油站、解壓器。
即使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在校被欺負,被威脅不能告訴家長,孩子不敢說。
細心的父母也能通過孩子的表情、蛛絲馬跡,感覺出來,分擔孩子的煩惱,幫孩子出主意,想辦法。
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心情的起伏,因為父母得以平復,親子關係得以增強。
♡ 真正了解孩子
好多父母,尤其青春期孩子父母,經常抱怨:
「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搞不懂孩子的想法」…..
這樣的父母,缺的,就是和孩子的溝通。
從小到大,沒有形成一種良性的親子溝通方式,再加上,孩子越大自我意識越強,越不愛和父母交流,當然無法走進孩子內心,不了解孩子。
和孩子一起吃飯,一起交流,聽孩子說學校的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父母自然更了解孩子。
我兒子今年14歲。
從幼稚園起,每天「說幼稚園的事「就是我們相處的日常。
每天吃飯時,兒子喜歡我們問他:
「幼稚園吃什麼了 玩什麼了」
「午睡怎麼樣」
「做了什麼好玩的遊戲」
「哪個小朋友被表揚了」
……
兒子一一回答,樂此不疲。
這個習慣堅持到現在,晚飯時間,是全家人最快樂、最放松的時光。
「同學有什麼外號」,
「哪個同學換座位了」,
「新老師上課什麼風格」,
兒子都和我們說,我們也和他分享工作中的事,包括網上的熱門事件、焦點問題、有趣的段子,好玩的視訊等等。
慢慢地,更了解他,了解他的學校生活,包括他同學的名字,我都能很快對上號。
同樣,兒子也更了解、更理解我們,更感恩我們。
和父母一起吃晚飯,孩子的煩惱得以傾訴,快樂得到分享,體會到足夠的愛、理解和尊重,心情放松、輕松,第二天輕裝上陣,成就高、品德好,自然水到渠成。
和父母一起吃晚飯的孩子,擁有較高解決的能力
總有家長抱怨:
「我說的明明有道理,孩子如果按我說的辦,會少走很多彎路,可他偏偏不聽,不撞南牆才回頭,真氣人!」
其實,不是孩子不肯聽良言,只是父母居高臨下的態度、先入為主、「貼標簽」的作法,讓孩子討厭,有時,為了面子,為了賭氣,明知道不對,也對著幹。
全家一起吃飯,父母耐心傾聽,孩子樂於交流,情感得到滿足,當然樂於向父母」取經「,聽從父母的建議,接受處理問題的方式。
慢慢地,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不沖動犯傻,不做壞事。
和父母一起吃晚飯的孩子,更利於繼承家族的價值觀
「三觀」決定人生的方方面面。
全家一起吃飯聊天,通過每天的親身經歷,孩子聽父母講為人處事,正確的」三觀「
會慢慢傳承,家族的優良傳統,好的家風,比如:勤儉節約、孝順父母、禮讓長輩,孩子體會,會繼承,精神世界會更富足。
我們再忙,也忙不過歐巴馬,忙不過李嘉誠;再忙,也要抽出時間,盡可能和孩子吃好每一頓飯。
這樣,哪怕你沒什麼文化,哪怕不懂教育,孩子也一樣有出息、幸福成功!
PS: 吃飯切忌變說教
雖然,跟父母一起吃飯多的孩子不易學壞,但,如果把吃飯變成了說教,反而會起到負面效果。
吃飯,是親子溝通方式的一種,目的在於多陪伴孩子,多理解孩子,而不是貼負面標簽、過多干涉、批評孩子、訓孩子,這樣的飯,不如不吃!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一個九年級男孩的媽媽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2016、2017年搜狐母嬰最受歡迎自媒體 《心理育兒》雜誌專欄作者 大V店、有書、娃娃等多家平臺特邀家庭教育主播 資深媒體人 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 歡迎關註,可以免費咨詢哦!
>權威調查表明:總和父母一起吃晚飯的孩子,成功幸福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