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冬月漸暖
2013年,趙薇導演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狂收七億多人民幣,拉開了「國產青春片」的帷幕。隨後,《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何以笙簫默》等電影陸續湧入市場,試圖以夭折的愛情為主線,以固定模板的商業片,來喚起觀眾對青春的懷念。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然而,影片中大都充斥著墮胎、出國、三角戀、死亡等所謂的「青春元素」,不斷拉低觀眾對青春片的好感度,也讓觀眾對國產青春劇未來的發展打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定義國產青春劇呢?
青春片看似在講校園生活,實際上是透過鏡頭,以「成年人」的視角重審曾經單純的青春時光以及青春背後的意義。我們希望通過優秀的青春片來定義自身的青春時代,不是撒狗血,而是回歸生活本身。
就像劉同同名小說改編的校園青春劇《我在未來等你》一樣,以青春之名,書寫80後、90後最真實的日常生活。電視劇開播兩周後獲豆瓣評分7.7分,並一路飆升至8.4分,在觀眾對國產青春劇評分苛刻的當下已是不錯的成就。
《我在未來等你》豆瓣評分對比圖
本劇用穿越的爛俗套路,講了一個不俗套的故事。37歲的大學老師郝回歸意外回到1998年,遇見17歲的自己,在拼命彌補遺憾的過程中,與曾經的自己和曾經的小夥伴們共同成長。
有人說這部劇是中國版《請回答1988》,真實、溫馨、接地氣;也有人說這部劇就是一臺青春留影機,播放了時長36集的人生電影,每一幀都是滿滿的青春回憶。
1、角色設定: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主角
這部劇並沒有模板化創作,我們熟悉的「五小隻群體」中每個人也都是鮮活的。機靈調皮的劉弘願、誠實木訥的陳小武、睿智高冷的陳桐、活潑開朗的丁璫和優雅大氣的微笑,他們就仿佛曾經真實地出現在你我身邊一樣。
乍一看,這五個角色也算是青春劇很常規的設定,但本劇最大的轉變在於角色設定不再局限於所謂的主角和配角中,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主角,劇情與人物關係變化聯動發展。
「問題學生」劉弘願表面上調皮搗蛋,但他會為朋友帶去關心,為想要輕生的陌生人送去溫暖;「窮人家的孩子」陳小武唯唯諾諾,退學賣豆芽,但一直堅守初心,最終實現夢想;「學霸」陳桐看似高冷,深入接觸後才會發現他柔軟的內心……,
除了五人小群體之外,37歲郝回歸的角色塑造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面對過去的失意生活以及現在熱血的班導角色,他總是處於矛盾之中,並在矛盾中不斷突破,展現出「理想化老師」的風采。
《我在未來等你》沒有簡單地將敘事路線傾註在男女主角的關係變化上,而是放在這一群人的成長上。他們每個人自成一體,訴說著自己獨特的故事,又在細致的行為舉止上,折射出各自的家庭背景,然後雜糅在一起構建出他們的青春鏡像。而那些不經意間表露出來的性格,也在不斷推進著故事情節走向高潮。
2、情感到位:青春的純粹更加難能可貴
純真的友情、朦朧的暗戀、溫馨的親情以及和諧的師生情,都在《我在未來等你》中一一展現,大家對這些情節也並不陌生,因為這就是我們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的青春時光。
五小隻團體的友誼貫穿整部劇,他們會一起過生日,一起唱歌,一起滑雪,偶爾也會吵架,但慶幸的是,他們擁有和好的勇氣,沒有在成長的路上丟下任何一個人。
校園青春劇的愛情總是小心翼翼、朦朦朧朧的,就像是劉弘願對微笑昭然若揭的暗戀、陳小武對丁璫的真切情愫,作為劇中支線,營造出青春特有的氛圍。
親情是本劇的另一個重要支線,無論是弘願母子、微笑父女,還是小武父子,都或多或少地展現出我們與父母(子女)相處的模式,這也是我們成長路上的見證。
《我在未來等你》的關鍵點在於37歲的郝回歸與17歲的劉弘願的關係變化,也就是兩個「我」的成長變化。而這種變化又因為他們是師生關係,增添了新的內容。
郝回歸希望通過改變過去的自己,從而改變自己未來不堪的狀況,最終發現成長是人生軌跡中恒久的母命題,每個階段都會獲取不同的意識。通過與17歲的自己相處,37歲的郝回歸發生了真切改變,學去勇敢追尋人生的幸福。
3、細節滿分: 一場青春,兩個視角,全民回憶
與以往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不同的是,這部IP是小說和劇本創作同時進行的,根據作者真實經歷編寫,採用雙視角來還原這段青春往事,共同鍛造出這一部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青春劇。
劇中反覆出現的綠皮車鐵道,售賣磁帶的音像店、《當代歌壇》的書報亭、熱播劇《新白娘子傳奇》,甚至在劇中邀請徐懷鈺舉辦了一場演唱會,穿著1998年特有的服飾,唱著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一切都承載了滿滿的青春回憶。
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堪比日韓劇的音樂配置。我們在劇中聽到的新鮮歌曲和懷舊音樂都是節目組精心準備的。
劇中有12首原創音樂,分別由12名歌手完成,還專門針對劇情寫了48個OST(原始聲音軌道),邀請愛樂國際首席樂團17名樂手實錄而成。另外,節目組還購買了二三十首老歌的版權,每首歌的版權費在二三十萬左右。也就是說,該劇光在音樂方面就花掉了將近千萬元。
這部劇對於細節的處理和制作的態度,不僅僅是讓觀眾喝彩,也讓業內很多專業認識非常佩服。這種精良制作會讓更多優質影視劇出現,也讓我們的青春在影視劇中留下更完整、更豐富的痕跡。
在《我在未來等你》這部劇中,無論是人物角色的設定、劇情的情感迸發,還是細節處理方面,都完整展現了「青春的情懷」這個核心,也讓我們不斷學會成長。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我們需要這樣高標準、高要求、高質量的青春劇,這應該也是《我在未來等你》豆瓣評分一路上升的重要原因吧。
關於未來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身兼出品人、監制、原著作者的劉同在接受採訪時,說到:
如果能夠回到17歲,我會抱抱他,對他說:你真的很酷。如果沒有那時候自己的努力,我後面的人生也不會走的相對來說那麼順利,現在我所擁有的一切,都還是要感謝17歲的那個我。
那麼你想對17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在未來等你》豆瓣評分從7.7分到8.4分,隱藏在流量背後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