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高評分熱劇《怪奇物語》第三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陽光明媚的前幾集主要展現的是美國80年代經濟發展的一個方面——購物中心的崛起,整個劇的劇情都是圍繞著購物中心展開。第一季主人公們基本上是亂逛,第二季有了購物中心但是存在感並不是很強,到第三季繁華購物中心基本上就成了80年代青少年的信仰了。

  購物中心的歷史地位可能就在這一時期達到鼎盛,連偏遠的霍金斯小鎮都享受到了變革帶來的種種好處。這背後體現的是美國中產階級消費能力的提升和社會地位的穩固。我們喜歡說美國社會階層不是金字塔式而是紡錘式的,其實就是從80年代開始變得明顯的。現在美國的購物中心大體上已經衰落了。具體而言,美國購物中心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形成期、發展期和成熟期。
如何評價高評分熱劇《怪奇物語》第三季? 戲劇 第1張

  

  1.形成期。在工業革命之前,美國的零售購買通常發生在離個人的居住地最近的購物中心。由於交通成本的原因,使得消費者不太可能為了更低的價格或更好的選擇而去更遠的購物中心。但是,在19世紀20年代中期汽車的普及化,使得旅行成本得到降低,消費者能夠更為方便地出行購物。隨著汽車和運輸系統的大量使用,中心城市逐漸演變成為許多零售商品的購買中心。

  2.發展期。二戰之後,為了增加軍隊的流動性,艾森豪威爾總統實施了州際公路計劃。這一州際公路計劃的實施使得美國的高速公路形成了網路化,從而減少了到郊區的運輸成本,創造了環城的郊區走廊。隨著美國家庭從城市中心外遷,在市區的零售商發現他們離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遠。於是到了19世紀40年代中後期,很多大型的百貨商場選擇將它們的店鋪建在郊區。在1956 年,第一個郊區封閉型的購物中心在明尼阿波利斯(美國城市)開放了。這一被稱為「Southdale Mall」 的中心創建, 是因為Day ton百貨商場Donaldson 百貨商場,為了節約建築成本而聯合開發了一個購物中心。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兩家店主發現將兩個百貨商場放在一個購物中心里,同時增加了兩者的營業額,這也就成為了零售產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Eppli &Benjamin,1994)。隨後的幾十年期間,購物中心的開發建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購物中心的開發商和所有者一直專注於零售商的集聚、租戶組合的篩選上,力求使購物中心的大型與小型店鋪都能夠做到零售額的提高。
如何評價高評分熱劇《怪奇物語》第三季? 戲劇 第2張

  

  3.成熟期。20世紀90年代以來,可以說美國的購物中心產業進入了成熟發展的時期,其標誌為建造大型購物中心的數量逐年遞減,購物中心的大規模建設已經基本完成。現在, 購物中心已經構成了美國社會的一個普遍的特徵。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資料顯示,2003 年可能美國約有47104 個購物中心,包含58.65億平方英尺的可出租面積,當年零售額達到13392億美元。

  黑暗、諷刺的後幾集展現的是里根時代政治特徵——保守主義和對蘇強硬。相比於《切爾諾貝利》,這個劇里才算得上是黑蘇。比如盧卡斯十歲妹妹的保守主義言論;蘇聯科學家憑本事扔飛鏢獲得獎品,證明「沒有人在操縱」,卻被蘇聯「終結者」當成叛徒殺死;蘇聯人在霍金斯鎮地下建造設施企圖打開兩個世界的大門,買通鎮長購買地皮(實際上是把日本人在美國購買地皮的歷史安到了蘇聯人頭上);還有九米高的怪物,奴役人民,吞食人的血肉壯大自己,暗喻極權主義。

  可以說後幾集很好地還原了80年代美國人的對蘇心理——那已經不是50年代的針鋒相對、60年代的人心惶惶、70年代的小有底氣。到80年代中期,連小孩子都能看透蘇聯的本質了,大人對蘇聯還有什麼可怕的?人民群眾已經明白此時的蘇聯不過是紙老虎而已。美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已經使自己在冷戰中穩占上風。舉手投足,都充滿了自信和對蘇聯的不屑。里根總統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講過蘇聯政治笑話,埋汰蘇聯人,他就是想向民眾傳達這樣一種信號:不要怕蘇聯,它已經是秋後的螞蚱了。
如何評價高評分熱劇《怪奇物語》第三季? 戲劇 第3張

  

  第三季黑蘇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目的是展現80年代中期(後冷戰時代)美國老百姓的對蘇心理。 實際上,80年代美國對蘇聯的意識形態滲透強度也達到了頂峰,呈現一種侵略態勢,就好比往一塊過期餅乾上澆水一樣。85年戈地圖上台,然後改革,剛開始還帶來一點希望,然後情況很快急轉直下。

>如何評價高評分熱劇《怪奇物語》第三季?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