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茶文化裡不可或缺的人物 斛珠夫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鬥茶,是中國茶文化的一種,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們比拼茶藝,以茶為本,發揮自身實力,讓茶文化更加有趣,就是鬥茶。鬥茶文化由來已久,起源於唐朝,當時稱為「茗戰」,是古代有錢有閒人的一種雅玩,讓參與的人都有很強的勝負欲,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鬥茶參與者將所藏好茶拿出,輪流烹煮,一起品評分高下。古代茶葉大都做成茶餅,再碾成粉末,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鬥茶,多人共鬥或兩人捉對「廝殺」,三鬥二勝。

鬥茶文化裡不可或缺的人物 斛珠夫人 戲劇 第1張

有相幹記載,唐玄宗寵妃「梅妃」將鬥茶文化帶入宮,因受寵非常,唐玄宗天天陪著她玩鬥茶,宮廷自古都是當代文化流行風向標,文武大臣有樣學樣,也玩起了鬥茶,一時間風靡與大唐的各個「富人圈」。其實梅妃影響宮廷乃至整個大唐的何止鬥茶,梅妃別號「斛珠夫人」,斛字念hú,是鐵皮石斛的意思,斛珠夫人出生於醫藥世家,她所制的斛珠用品在美顏護膚方面有極大功效,一直為歷朝後宮妃子公主所喜愛。

鬥茶文化裡不可或缺的人物 斛珠夫人 戲劇 第2張

到宋代後,「鬥茶」已成惠州民間習俗,這又有東坡的詩文為證。東坡遊羅浮,品嘗了景泰禪師的卓錫泉,作《記》說:「嶺外唯惠人喜鬥茶,此水不虛出也!」在惠州他也種茶,有《種茶》詩:「紫筍雖不長,孤根乃獨壽。移栽白鶴嶺,土軟春雨後。」紫筍,古茶名,有人釋為「紫色的竹筍」,那是望文生義。還有一首有名的《汲江煎茶》詩,首聯雲:「活水還須活火煎,自臨釣石取深清」,如今「釣石」尚存,就在橋東沿江路邊,只是已無「清深」可取,難再見坡翁當年「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的情景了。 稍後,唐庚貶惠州,作《鬥茶記》,說:「二三君子相與鬥茶於寄傲齋,予為取龍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為上,某次之,某閩人其所齎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較皆精絕」。 寄傲齋和龍塘,故址在今之子西嶺;「齎宜」, 攜來佐茶的菜肴(一說是用作調味用的薑蒜蔥韭等碎末)。惠人「鬥茶」 的情形,於此約略可見。一個「烹」字,更說明那時所「鬥」之茶,非如今沖泡式的功夫茶。東坡詩謂「薄薄酒,勝茶湯」,叫茶湯,是因為當中除茶葉外,還有其他配料如薑蔥椒鹽米豆油麻等。享用這種連渣帶水煎烹而成的茶湯,古人說「喝」,惠州話說「食」,都不為無理「采茶作餅,欲煮茗飲,先炙令紅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薑桔子芼之」,這種見載於漢末的喝茶方法,據說延至宋代後便逐漸消失,其實未必盡然。舊屬惠州的海陸豐地區流傳著一首竹枝詞:「辰時餐飯已餐菜,牙砵擂來響幾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他多少下芝麻。」這裡說的擂茶,是惠東汕尾等地至現代仍保留著的古老喝茶習俗,有客至或是喜慶事,必擂茶以示隆重。生小孩滿月,謂之「滿月茶」 ;建新房上梁,謂之「上梁茶」 ;親家母頭一回上門商議兒女嫁娶事宜,少不了又要擂「親家茶」。茶的配料雖因具體條件而有所變化和不同,故有鹹茶、菜茶、藥茶等眾多名目,烹制的方法卻與上述古法大體無異。

>鬥茶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人物 斛珠夫人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