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能考上名校的學霸都自帶光環,被人仰慕。但這些光環,並不是拿來炫耀的,他們憑借努力在學習方面獲得了成功,同時,也要學會把這種刻苦和拼搏用在生活中,去戰勝每個未知的困難。
文 | 蘭心(資深心理咨詢師)
北大弒母嫌疑犯吳謝宇被抓的那天深夜,陳昊剛剛完成一份方案準備睡覺,看到新聞的一刻,他睡意全無。慢慢瀏覽新聞,同為北大學子,他比旁觀者多了幾分感慨。從犯罪到被捕,3年多的時間裡,人們接受了吳謝宇犯罪的事實,但仍然忘不掉「北大」「學霸」「天才」這些引人註目的光環。這個被稱為「宇神」的孩子,最終跌落神壇,反差之大讓人難以釋然。陳昊深知,在學業上取得了相對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今後的人生就順風順水,面對外界對「完美」的誤解,他們這些曾經站在神壇上的人感受到很多壓力。
神壇,是古代祭祀的高臺,後引申為「地位很高、被很多人崇拜」的意思。對中國學子來說,「高考」是通往神壇的路徑之一。誰能在這場重要的考試中勝出,誰就可以登上它。當然,人們對這些站在高處的孩子,也格外苛刻。陳昊注意到,在知乎上有一個關於名校的討論帖,有幾千條回復。很多人述說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表示自己曾經接近某個「臨界」,不知道下一秒會做出什麼。在名校這個特殊的生態環境下,身為最優秀的學子,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幾乎每時每刻都被所謂的「完美主義」驅動著、侵蝕著,擔心某一天就轉不動、停下來。
看著帖子,陳昊有很多感慨,曾經,他也是其中的一員,很清楚被「完美主義」擊敗是什麼感覺。
神壇上,沒有永遠的勝利者
在外人看來,能考上名校的孩子,幾乎都有著近乎完美的履歷,一路順風順水。其實則不然,他們都經歷著各自的艱難,學霸們的內心有時堅不可摧,有時卻脆弱得不堪一擊。
陳昊回憶,自己人生的峰值是中考的那個夏天,全市第三名的成就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兩所最好的高中搶著要他,各種別人求而不得的機會,紛紛送到他面前。但上了高中,陳昊卻感受到了很大壓力,實驗班很多孩子是競賽生出身,知識涉獵廣而深,在陳昊看來毫無頭緒的題目,人家駕輕就熟。盡管第一次月考,陳昊的成就仍維持在年級前30名,但內心早已潰不成軍。他開始被同學帶亂速度,失去了自己的節奏,內心迅速分化成兩種狀態,一種是對自己曾經的「完美」學習狀態的無盡留戀,一種是對現實中自己蹉跎的不斷貶低。
背負著這樣的矛盾,學習變得不再純粹,陳昊一邊恨著這些不得不學的知識,一邊自虐般地刷題。慢慢地,他的成就穩定在了前茅,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並不開心。成就,成為他追求完美自我的一種延伸。
考入北大,自是十人九慕,陳昊卻覺得自己已是強弩之末。在人才濟濟的高等學府,陳昊每時每刻都在爭鬥,但你努力,周圍人比你更拼命。陳昊再次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甚至連別人對自己的欣賞,都能演變成恐懼。
快畢業時,一位經管類公共課的老師邀請陳昊暑假一起搞研究。他很想抓住機會,精心準備著,每天花大量時間查閱相幹資料。可是,他越來越緊張,甚至害怕見到這位老師,怕老師發現他的慌亂,改了主意不帶他一起搞研究了。糾結矛盾中,其他科目的進度漸漸落後了。期末,雖然沒被當,但有3門是擦邊過的。
知道成就的那個晚上,陳昊在樓下坐了整整一宿。他糾結要不要重修一年刷個高一點的GPA,要不要放棄出國的念頭申請個實習。最終,老師邀請的研究陳昊沒參加,是他自己放棄的,被一件事折磨得太久,讓他只想逃避。
人生中,陳昊第一次感受到完美就像一個囚籠,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最後換來了最糟的結果。陳昊在20歲的人生中第一次捫心自問,成就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很多人覺得,學霸們問出這樣的問題有「自誇」的嫌疑。可是,只有站在神壇上的孩子才會明白什麼是高處不勝寒,沒有人能永遠成為贏家。成就可以為自己建造一座神壇,也可以困住自己的內心。畢業時,陳昊避開了競爭最激烈的公司,選擇了一家民企,做市場營銷。走上工作崗位,他才發現大學裡學的知識真正用到工作裡的並不多,他忍不住笑當年的自己。雖然親友們對陳昊的選擇有些遺憾,但他覺得自己選對了,拼了那麼久,能松口氣的感覺真不錯。
大徐屬於少有的名校之路走得順風順水的人,從小學到清華,他一直如魚得水,用他的話說,聰明的腦瓜給他加了不少分。唯一的小挫折,是畢業前夕,一直優哉遊哉的大徐猛然發現自己少了兩分的選修課學分!無奈,只能延遲畢業半年,之前簽好的銀行總部校招名額也作廢了。大徐一賭氣,回老家找了個分行先幹著。
媽媽張羅著給大徐在老家買房,大徐說:「錢留著,我遲早要殺回總部的!」在他的詞典裡,就沒有「困難」這兩個字!果然,省裡總行借調人,名校畢業的大徐一下子就被相中了。兩年後,總行系統內招考,大徐輕松考進了總部,實現了三年兩個臺階的跨越。
不承想,總部的工作差點兒讓大徐憂鬱。可能是之前的路太順了,大徐多少就有那麼點恃才傲物的清高,但社會和學校不同,尤其在大公司,不是只要工作能力強就能平步青雲。大徐的師傅,和他是校友,能力、人品、才情樣樣不缺,還早他6年畢業,現在仍然在論資排輩地等待晉升。大徐有些沮喪,他觸碰到了職場上的第一塊天花板。
這次碰壁,讓大徐清醒地認識了什麼是社會。一個人能力再強,也只是社會中的小小一環。社會的運作準則,不會完美,也不會因為某個人而改變。反思過後,大徐果斷辭去工作去清華大學讀MBA,他需要進一步修煉自己,補一補落下的功課。再回到學校念書,他洗去一身的銳氣。再強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板,也會受限於生活中的各種局限,社會才是一本需要花一輩子來品讀的大書。
認清自己的局限性,與自己和解,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必經之路,學霸自然不能例外。劉瀟是名校出身,直博後又出國讀了兩年博士後,出站後回歸母校任教。文科不好熬出頭,劉瀟覺得自己能相對順利地走到今天,需要的不僅是能力、實力和運氣,更需要的是熱情。她坦言:「越是好的學校,生存競爭越激烈,社會對這些‘好孩子’的期望太多,缺少包容性。孩子們過於注重結果就會失去尋找其他自我價值和內心聲音的能力和勇氣。」
怎樣才能改變呢?劉瀟回想自己的經歷,心中有個答案:「也許,要看清自己的局限性吧!」
劉瀟從小成就異常優秀,她一直堅信自己能成為「科學家」。但到了高中,劉瀟發現自己的理科思維很平庸,最主要的,她不喜歡物理和化學。分文理班時,劉瀟頂著外界壓力選擇了文科,媽媽差點兒氣病了。
讓劉瀟堅定學文的理由,是她對文史哲的熱情。她喜歡讀史,喜歡哲學,想知道這個社會是如何發展變化的。那時候,劉瀟開始區分自己的感覺和別人的期待,學會了屏蔽周圍的聲音。有人說,劉瀟是田忌賽馬,「要不是學文,絕對考不上這麼好的學校。」劉瀟卻知道,光會學習沒有用,要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有熱情、有好奇心。
現在,劉瀟也是這樣鼓勵自己帶的研究生,她說:「看到這些學生,就會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想把周圍的一切都踩在腳下,那樣的不可一世。但是,再強的人,也會有局限。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過得更好。」
走下神壇,擁抱不一樣的人生
網紅全職奶爸小強離婚了,聽到這個消息時,宋平正在洗女兒換下來的衣服。小強的抖音號是好友推薦給他的,因為,宋平也處於居家帶娃的生活階段。
談到離婚,小強說:「柴米油鹽的瑣碎不斷侵蝕著生活,這麼多年感情也不斷被沖擊,留下一地雞毛。」宋平覺得這話有點兒酸,誰的生活不是柴米油鹽摻雜著酸甜苦辣呢。其實,宋平不能算作全職奶爸,確切說是居家辦公。疫情防控期間,保姆辭職了,家一下子陷入混亂。
宋平和妻子許瑩都是事業心很強的人。兩年前他創業,趕上孩子出生的檔口,從懷孕到產假,許瑩已經犧牲了很多。宋平既舍不得女兒,也不可能讓剛復工的妻子再犧牲一次。他權衡了一下,公司已經步入正軌,合夥人那邊又很給力,於是,他決定退回家裡,一邊工作一邊帶娃。
做出這個決定,最大的阻力來自家裡。媽媽不理解,罵他:「你一個清華的碩士,一個月值多少錢?找好幾個保姆都有富裕!」宋平安撫了媽媽,又安撫丈母娘:「我在家辦公也不太耽誤工作,見客戶就把孩子帶到公司,您放心,我一定能照顧好Merry!」
宋平覺得,自己的適應力還是挺強的。他是程序員出身,做起家務來也有條理。上手沒幾天,家裡就重回正軌了。辛苦歸辛苦,但也有樂趣。他發現,女兒簡直是個小「戲精」,每天換著花樣給自己加戲。因為在一起的時間長,父女感情火速升溫,女兒就連睡覺也用小手摟著爸爸的脖子。
帶娃一年多,宋平練就了一身本事。同學聚會,孩子們都圍著宋叔叔轉。他一個人哄著5個娃在地墊上做遊戲,周圍一圈兒媽媽圍觀。都是學霸,論學習你追我趕不肯服輸,論帶娃,同學們是徹底服了,宋平也為自己解鎖的新技能感到自豪。
30歲之前,宋平一直在某個既定的框架裡生活。升學職場一帆風順,就連創業都比別人起點高,但是,生活不會因為他是「學霸」而變得容易。錯失訂單時,宋平也會沮喪,恨不得女兒一夜間長大。可看到女兒粉嘟嘟的小臉,又希望她永遠這麼可愛。面對兩難的選擇,宋平也想找到「公式」和「套路」,但生活不是習題,沒有標準答案。一邊走,一邊應對,宋平嘗盡了生活的五味。
宋平的狀態,影響到了妻子。許瑩也是名校畢業,工作特別拼。懷孕帶孩子那兩年,許瑩的團隊經歷了拆分、重組,她的權限被削去一半。事業受創,許瑩經常依靠安眠藥才能入睡,她害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對於曾經不可一世的學霸,不被需要、不被重視的感覺太難受了。
重回工作崗位,開始並不順利。焦慮時,許瑩就看宋平—他都退回家裡了,卻仍然不慌不忙,我有什麼好怕的!許瑩時常自我反思,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當媽媽的無措,第一次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無奈,第一次……
在宋平夫妻的期待裡,女兒只要健康快樂地長大就好了。無獨有偶,宋平的大學同學們談及孩子的未來,也都期待孩子做一個普通人。作為中國讀書最優秀的一批人,他們不會理所當然地期待孩子也是個學霸。孩子們有自己的選擇和人生,從容一些,可能會更自由和幸福。
許瑩的閨蜜劉夢瑤,讀博期間被懷疑患了胰腺癌,在腫瘤醫院做了手術,經專家會診,最終確診為良性。出院後,劉夢瑤突然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她放棄博士學位,找了一所職專教書。閒暇時間,做做手工,寫寫小說,做一些和專業完全無關的事。
「一周就兩節專業課,其他時間都是自己的,一開始,感覺就像犯罪一樣!」劉夢瑤笑著和許瑩說。許瑩理解這種感覺,早已習慣了馬不停蹄地奔波,覺得停下來享受生活是如此奢侈。幸福中帶著罪惡感,這可能是很多學霸的共識。想當初,許瑩還因為劉夢遙的選擇替她遺憾,現在倒很羨慕。
每次網上爆出「研究生畢業送外賣」「30多名年輕學霸一同出家修行」等新聞時,人們都會搖頭感嘆:「這書是白念了!」然而,當年「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陸步軒已為母校捐款9個億!相比於人們的不解甚至是冷嘲熱諷,能夠頂住壓力堅定自己的選擇,或許,比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更有價值。
學霸都自帶光環,容易被眾人仰慕。但這些光環,並不是拿來炫耀的,他們憑借努力在學習方面獲得了成功,同時,也要學會把這種刻苦和拼搏用在生活中,去戰勝每個未知的困難。
在民企打拼的陳昊,找到了內心的平衡,對自己的懷疑漸漸變少。盡管同學中有人年輕有為,成為行業中的頂尖人物,但陳昊明白,沒有一個人能代表這個時代的全部,我們只能代表自己。
生活的本質是去追求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當一個人明白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並鼓起勇氣努力追求時,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畢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找到心靈的歸屬,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無關成功的成功」。
>那些天之驕子,後來都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