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9年,最熱的電視劇來了,
就是近來一直霸屏的
《長安十二時辰》
鑒於大家都在關注劇中的
美食,美妝,美顏。
那今天我們來聊聊劇中的硬科技!
靖安司——唐代「智能指揮中心」
《全劇的核心舞台是一個叫做「靖安司」的部門——「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
這個部門是馬伯庸杜撰的,歷史上並不存在這個機構。
靖安司,長安城情報中心,負責信息的收集和傳遞。靖安司作為望樓系統的中樞,收集的信息傳到這里,信息也從這里發出。一千多年前,如何有效管理一個百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呢?
唐朝「硬科技」
★ 遠距離密碼通信——望月樓傳訊
望樓是靖安司數據的來源之一,每一坊設有二到三棟望樓,主要檢測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為。所以,討說人壞話的時候,望樓is watching you。它更是能媲美如今的「天網系統」。只要畫師人手充足,「街拍」(街畫)也是可以的,大唐潮流資訊盡在靖安司。
唐代的無線通訊——望樓體系,發明人是負責長安城防的靖安司丞李泌。望樓是八丈高的了望塔,星羅棋布的安置於長安城中,樓與樓間靠旗語、鼓聲或燈火光來傳遞息,信息基於《唐韻》解碼,就像是莫爾斯電碼一般。依靠這一體系,坐鎮靖安司大望樓便可統一遙控調度全城的城防力量。
望樓專設執旗武侯,白天用旗語,晚上用燈籠明暗來傳遞信息。這項專利屬於長安城鮮肉實力派——李必,另外,望樓工作人員首要招聘條件是——不近視。
樓上的士卒們會打密語,靠著密語可以給臨近的望樓傳遞信息,這樣幾個來回,現場的人和靖安司的李泌之間就能迅速達成溝通。
豆瓣里面有人做出了解答,狼,代碼009 ,西市,代碼843。還講了信息傳遞方向+文本加密這些方式。
其實筆者倒是認為,《長安十二時辰》展示的出來的這種望樓傳遞信息的方式,並沒有那麼複雜。他就是簡單的計算機的0,1原理。簾子分為上下兩格,拉了表示是1,沒有拉上表示是0。而第一次發出警報的時候,我看他拉出的就是100101,這個今天你用計算機來解答,可以把二進制轉換成十進制,100101等於37,那麼望樓之間可以約定一個密碼本,你今天可以用這個37表示是狼衛這個單詞,等過了一段時間,你覺得這個密碼本不保險了,你可以換一個密碼本,100101也就是37可以用來表示地點西市,甚至可以用它來表示一個時間,只要大家統一約定,用同一本密碼本就可以了。
★ 唐代「三維全息地圖」——長安城大沙盤
靖安司內竟有長安城3D立體沙盤——長安城沙盤,108坊和25條大街整齊排列,用來推演各項行動。
城防利器——長安城大沙盤,和現代的虛擬現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普通百姓手里連坊圖都沒有的情況下,這個真實復現長安(除了皇城)的大沙盤便顯得極其有價值,結合望樓體系,靖安司總部的人就好比擁有了可以鳥瞰全長安的無人機,隨時可以了解被追蹤的目標當下的位置,從而做出及時的指揮調度。有趣的是,靖安司里的沙盤因為其巨型而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為了方便在工作中俯瞰全局,劇中靖安司特地把長安一百零八坊都制成了沙盤。
沙盤上的長安街道布局清晰可見,從街道門坊到一窗一戶,都十分細致。
因為沙盤與現代樓盤模型的相似,靖安司也被調侃為「長安售樓處」,腦洞大開的網友們甚至連宣傳口號都想好了,不得不佩服這一屆網友的想像力。
★ 唐代大數據——大案牘術
靖安司最厲害的辦案武器——大案牘術,這個就是那個年代的大數據分析。通過大批書吏(也算是那個時代的「人工」智能了)匯總並調閱長安各個部門記錄的人員往來、錢糧貨物流水,靖安司便可以從數據與信息間發現諸多關聯,進而找到線索。這種辦案思路也是夠先進了。
「大案牘術」不僅僅能整理數據,而且還能調查人員的詳細背景,靖安司司丞李必就是在懷疑有內鬼的時候,利用它來查懷疑對象底細。可以說基本上是把人翻個底朝天,翻查的毫無秘密可言了。「大案牘術」搜集情報和分析情報的能力確實厲害。
《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大案牘術」照現在的話說,本質上就是是一個結構健全的大數據庫,使用者可以利用系統隨時調閱各種明細,從而進行調查、分析,最終通過線索挖掘出事情的真相。
只不過唐朝的「大案牘術」搜集數據和分析數據基本都是靠人工來完成。當時沒有電腦,完全就是靠人腦來「硬算」,完全靠靖安司的一堆文吏來人力推算,人力分析,所以在上元節當天,案子多的時候把這幫子文吏給累慘了。
可能這幫子靖安司的人腦演算器最大的損傷就是掉頭髮了,因為著實太費腦子了。案牘之勞形~還我~頭~發~……
★ 唐代的衛星定位導航——長安輿圖
一張輿圖引發的浩劫?所以從長安輿圖上看,靖安司是十分靠近皇城的,這也有著可以時刻和宮中聯絡的考慮。靖安司和長安輿圖成關鍵!
長安輿圖,也就是長安城地圖,相當於「長安一百零八坊的平面GPS」。有熟讀原著的網友曾點評,「《長安十二時辰》,又名‘一張輿圖引發的浩劫’」,就展示了長安輿圖在劇中的重要地位。在劇集的探案過程中,人物每個時辰的走向都能在長安輿圖清晰看見。
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地圖很方便,甚至還有定位導航系統,但是古人可不行,一張地圖(輿圖)價值連城,民間私藏輿圖更是死罪,因為拿到了這個,誰就完全占據了有利地位。靖安司不僅有輿圖,還有長安城的坊市模型。坐在屋子里,聽著手下來報,比如李林甫又在平康坊附近搞什麼事了,那麼迅速看一眼平康坊的模型,立刻就能還原出事情的大概。
★唐朝又一高精尖武器鍛造術——唐刀
唐刀的始祖為漢刀(又稱環首刀),漢刀多為單手刀,刀柄較短,長度為58~114公分不等,並且無一例外在刀柄外側制成扁圓環狀。
唐刀採用漢刀的”百煉鋼”的鍛造工藝,改善了在鍛造時對鋼材里雜質的處理方法並運用了“包鋼”的技術,使唐刀外硬內軟,擁有極強的韌性。在改善鍛造工藝的同時,唐刀的外觀上也有很大的改進。唐刀去掉了漢刀刀首的扁環,讓刀身加寬,並且延長刀柄,使唐刀可以雙手持握。
以上的改進,使得唐刀比漢刀有了質的飛躍,不僅從外觀上更富觀賞性,並且真正提高了實戰性能和耐用性,使唐刀可以劈開任何盔甲器械。
真正的唐刀工藝使唐刀的成本太過昂貴所以在中國歷史上,也就只有唐代才用的起這樣精良的兵器,有許多當時的名人,只為弄一把上乘精良的唐刀下盡血本。
跟據傳說——唐代刀劍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均達到了極高的成就(當然此點有待考證,實物尚未出土不能研究出鍛造技術),如果有實物能夠出土,那麼可能證明唐代刀是大陸武器史上的巔峰。
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都出現在冷兵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刀。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與阿拉伯大馬士革刀著稱於世的兩種名刀。
★ 唐朝「核武器」——
黑色骨頭,闕勒霍多-石油
原來突厥狼衛的圖謀,是用油作為引火料放火燒城。這個油也並非普通的食用油,而是大名鼎鼎的石油。中國最早提及石油的,應該要算是《易經》,易經中記載「澤中有火」。「舊說高奴縣出脂水」。這個舊說,來源可就多了,《漢書》《後漢書》《水經註》都提到過高奴縣(也就是現在咱們的延長油田)這地方有脂水,當地百姓用來點燈。
唐代,在著名的百科全書類書籍《酉陽雜俎》中提到過,這本書的作者是段成式(803-863),書里寫道:「石漆,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不僅說了能燒,還指出了石油可以用來潤滑(膏車)。
而拿石油為主材料,做成「猛火油」用於軍事,那得到晚唐五代的時候才開始出現。至北宋年間發揚光大。曾公亮寫的《武經總要》里有「猛火油櫃」,那玩意兒差不多是火焰噴射器一類的東西了。到了唐朝,軍隊更是將石油(延州石脂、酒泉火油)製作成火雷,在守城時使用。此時的石油,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物件。
石油燒起來,用水非但不能滅火,反而適得其反。突厥狼衛手上的石油,是從外部(延州)偷運進長安。當時長安城中,絕大部分建築都是木質結構,一旦利用石油縱火,後果確實不堪設想。
★ 時辰播報(精確的時間)
天文、大地測量——水運渾天儀
僧一行,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一行和梁令瓚等又設計製造水運渾天儀。水運渾天儀上刻有二十八宿,註水激輪,每天一周,恰恰與天體周日視運動一致。水運渾天儀一半在水櫃里,櫃的上框,有如地則自然撞鐘。整個水運渾天儀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視運動,又能自動報時,有二木人,每刻(一晝夜分做一百刻=14,4分鐘)擊鼓,每時辰(合現在兩小時)撞鐘。這是世界上最早將擒縱應用於計時的裝置,比外國自鳴鐘的出現早了六百多年。
《新唐書·天文志》對唐開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瓚設計的渾天儀有較詳細的記述。儀器上分別裝有日、月兩個輪環,用水輪驅動渾象。渾象每天轉一周,日環轉1/365周,儀器還裝有兩個木偶,分別擊鼓報刻,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
水運渾天儀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運轉,能模仿天體運行的儀器,並可以測定時間。這個渾天儀改進了漢代科學家張衡的設計,註水激輪,令其自轉,晝夜一周,除了表現星宿的運動以外,還能表現日升月落,當然比張衡的水運渾象儀更加精巧、複雜了。所以,當水運渾天儀造成之後,置於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觀看後,無不為其製作精妙,測定朔望、報告時辰準確而嘆服,共稱其妙。
遠距離密碼通信、3D立體沙盤,展現了古代的24小時反恐戰。
值得一提的更有唐朝「飛虎隊」特警的精彩表演!
貨棧突襲——唐代「SWAT 戰術小隊」
小巷盡頭,一座兩層樓的房屋,意欲搞事的匪徒們正聚集在此處籌劃準備。忽然,大門被撞開,士兵破門而入;匪徒與之在大廳激烈交戰,最終大部分被擊斃。僅首腦一人倉皇逃跑……
這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第一場打戲:
率領旅賁軍的崔器得到內線六郎的情報,前往緝拿狼衛;在由盾,槍,弩三種混合兵種組成的小隊打擊下,狼衛大敗。整個戰鬥持續時間不到一分鐘,但旅賁軍展現出的配合和戰術素養,足以比肩一線影視劇中的SWAT(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戰術小隊水準。
先派出探子,用刀刃反光確定目標行蹤;
兩隊人悄悄在圍牆根集結(這個鏡頭像極了特警突襲);
進門後,弩兵首先放倒室外敵人,之後立即閃身給盾兵和槍兵讓道,同時重新上弩;
進屋之後,四個盾兵舉牌擋住敵人的弩箭,掩護隊友;
完成裝填的弩兵再次擊殺;
長槍兵在敵人刀劍距離外將其擊退,隨後以短刀補刀。
整個行動,一鏡到底,行雲流水,乾淨利落。在之後幾集中,導演在戰鬥場面上同樣下足了功夫:當張小敬單槍匹馬突襲狼衛大本營時,他首先聲東擊西,誘騙門口的守衛放空箭,從另一側突入,抬手一弩端掉了二樓窗口的弓箭手。
之後趁樓下守衛驚愕之際,立即近身手持箭頭擊殺數人。
有些段落,甚至還能看出對現代搏擊的模仿。大本營之戰,張小敬寡不敵眾被俘。他假意合作幫狼衛畫出長安輿圖,抓住時機,以一支細毛筆的筆桿做武器與狼衛展開搏鬥。
這一段的打鬥動作應該是取材自戰術筆。
大唐盛世之所以是盛世,之所以萬國朝拜,與文化的博大和科技的發達是分不開的,一千五百年前的唐長安城屹立在當時世界之巔,文化之巔,科技之巔,而今日至西安,歷久彌新,重拾輝煌,因其歷史和區位教育優勢,以硬科技閃耀全球,並連續舉辦硬科技大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貢獻力量,堅定文化與科技自信,自主創新,打造真正的硬科技之都!
別忘了轉發點讚呀!
小編這廂有禮了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長安號」微信公眾號
部分素材來源:網路 西安太空基地 中國教育在線
中新網 極客電影
編輯:秋秋丨圖:冬山
責編:高明煜
主編:林晨
<End>
>《長安十二時辰》里的硬科技與高能作戰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