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熬夜看完70集大戲《清平樂》,說實話,直到最後10集,才終於有了點小高潮,但比原著的驚心動魄還是差遠了。
總覺得不夠味兒,又棄之可惜,就是《清平樂》給我的最終感覺。
吸引我最終看完的是什麼呢?
應該是裡面人心的龐雜與矛盾吧。
公主徽柔
年紀越大,越明白這人世間的種種無可奈何,也越喜歡那些敢於流露真情真性,無所畏懼的人。
這是非常矛盾的,又似乎是無解的。
一如劇中的宋仁宗。
仁宗為什麼偏愛張貴妃?
她囂張跋扈,心胸狹隘,污蔑他人,處處挑釁皇后。
仁宗不是不知道,但就是容忍她,勸解她,替她收拾狼藉。
張貴妃
回憶仁宗最初納張貴妃,那個和皇后又一次爭吵的夜晚,仁宗回到福寧殿,精疲力盡,卻看到張貴妃捧著一碗熱騰騰的羊肉面等著。
對他訴說著一碗羊肉面涼了又做,做了又等的小女兒情思。
官家心有觸動
官家喜歡的,正是張貴妃的這種視規矩禮教為無物,完全不會掂量利害關係的隨心隨性。
張貴妃死後,大臣王拱辰道:「我佩服她的堅決與執著,熾熱和無畏,這在這人世間實所罕見。」
可惜,人心是龐雜的。
仁宗喜歡至情至性,因為世所罕見,因為自己做不到。
但同時,仁宗也要規矩禮教。
張貴妃的囂張跋扈終是觸及了他的底線,他做不到給她所有,因為前朝的諫官們盯著。
他也無法容忍她一再挑釁皇后,因為後宮等級森嚴。
在張貴妃看來,他是那個不能替她死去的女兒報仇的人。
他們爭吵,張貴妃自是不懂退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最終,她在宮宴上著最華美的服飾,戴最輝煌的冠子,向仁宗告別。
「臣妾以後,永遠都不會穿了」
仁宗溫和勸她,以後不要再穿這麼奢侈的衣服。
她笑容蒼白:「官家放心,臣妾以後,永遠都不會穿了。」
死前的雨中獨舞,燦爛而熾熱。
貴妃雨中獨舞
同樣的悲劇還有公主徽柔。
在追求真情真性上,徽柔與張貴妃出奇地相似,不願委屈,不願偽裝,便是被燒成灰燼也要向那光亮處去。
公主徽柔對皇后和苗賢妃說:「你們不懂,你們嫁給了心愛的人,只是渴望得到爹爹更多的愛和眷顧。
而我呢,我的渴望便是,駙馬今日有朋友來訪,或者是有公事耽擱了,不能與我共進晚餐。」
「不,你們不懂」
無獨有偶,張貴妃也曾問過她:「你覺得自己是菩薩麼?」
「你覺得自己是那尊菩薩嗎」
「那些耿直之臣,逼著官家,不許他有私心私愛。
凡是在他身邊,不能把自己捆起來,再塗上泥,裝成一尊菩薩的,都不許愛,都要割捨。」
「不許他有私心私愛」
公主明白這番話時,已經是在遍體鱗傷之後。
提著絲線,在大殿上上演傀儡戲,哭著質問死諫的司馬光:
「我,我爹爹,我娘娘,都應該做最精致美麗的傀儡,供人膜拜?你們不管他裡面已經白骨嶙峋。」
徽柔為一己厭惡而傷害敦厚的駙馬李瑋,的確難辭其咎。就算不喜歡,也可以有更尊重人的方式。
但我理解徽柔。
我理解她內心在長期壓抑下產生的瘋狂和激烈,讓她條件反射地用激烈的言語和手段去沖破牢籠。
為什麼她不能是為人稱頌婦德的魏國大長公主呢?
因為她是徽柔啊!
世間獨一無二的徽柔,而不是誰的復制品。
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劇直到最後10集才有小高潮,擊中我們的心的原因。
因為它內裡對人性的解放和個性的張揚,深深契合當下的價值觀。
徽柔與懷吉
但我也喜歡《清平樂》明析道理,娓娓道來。
公主侍女嘉慶子自請為駙馬妾,公主不解,嘉慶子道:
「難道公主嫌棄駙馬,他就不配被別人喜歡嗎?」
嘉慶子也曾對內侍梁懷吉道:「就算公主不喜歡駙馬,起碼可以過正常的生活,可以生兒育女。」
不得不承認,嘉慶子說得有道理。
再看把自己當作天子之「臣」的皇后,想把皇室中人打造成一尊尊泥菩薩的諫官們,原著中,歐陽修一席話讓人內心敞亮:
「我還是很慶幸,我的仕宦生涯是在這個言路開明的時代度過的……
好在,我遇到的君主仰懼天變,俯畏人言,嚴於律己,又並不乏辨識力,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從諫如流,國家言路開明,所有人都受到言者監督,無人可肆意妄為,獨斷專行。
所以,我很慶幸生在這個堪稱海晏河清的時代,雖然,我們都曾被時代誤傷。」
所以真情真性與恪守規矩,順心遂意與遵守主流價值觀,永遠是亙古不變的矛盾,而它們的激烈碰撞,往往戳中我們的痛點和燃點。
而那些繁復的規則,難道不是人創出來的嗎?
龐雜的人啊,總是在理智與情感之間搖擺,永遠都沒有停歇的時候~
(作者:天涯小鳥)
>《清平樂》:我慶幸生在這海晏河清的時代,雖然我們曾被時代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