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提示點擊上方藍字訂閱↑為企業成長貢獻力量~
小編寄語:今年和君的國慶全員培訓主題依舊是致青春,精彩觀點摘編如下,分享大家。如需交流或業務合作,可撥打電話010-84108897。
分享主題如下:
1、主題:產城融合項目的咨詢實踐,分享人:翟戰平;
2、文旅產業的咨詢踐行,分享人:王晉;
3、消費品行業趨勢與咨詢,分享人:占妍;
4、軌道交通產業觀察與實踐,分享人:葉竣濤;
5、大中型企業的敏捷管理之道,分享人:陳雅蘭;
6、一帶一路背景下地方國企集團品牌塑造之路,分享人:郭濤;
7、國有資本與國企改革咨詢業務實踐,分享人:徐毅。
明道:三個視角看產城融合
【房地產視角】地產之上搭載產業,已成為當下大型地產商的一致選擇
從單一的住宅開發商、萬達式的「以售養租」持有商業,到城市綜合體、文化旅遊城復合開發,再到產業地產、特色小鎮,中國的地產開發商們一直在向城市經營商進化,搭載產業已成為當下大型地產商的一致選擇。
【城市化視角】邁入產業為核心的深度城市化階段
2017年中國城市化率58.52%,以擴空間為特徵的初級城市化已至尾聲,正在邁入以產城融合為特徵的深度城市化階段。
從土地驅動到資本驅動,產業居新一輪城市化發展核心
中國深度城市化的發展關鍵要素從土地驅動轉換到資本驅動,產業發展居於新一輪城市化的核心。
【產業升級視角】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城市功能助力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能源、材料等傳統領域的創 新髮展相疊加,新一輪產業變革正開啟帷幕。在此關鍵的產業轉換進程中,城市功能的助力非常關鍵。
新舊經濟的轉換,需要與城市載體做到戰略對接。
以創新智力資源為代表的產業雲腦,以產業要素整合為中心的產業路由器,兩大新舊經濟轉換的關鍵,需要與城市載體做到對接。
小結:深度城市化、創新驅動產業和品質升級消費是未來中國的三股商業潮流
優術:以產促城,以城興產
以產促城,為泛地產開發增添產業動力
在泛地產項目的咨詢中,缺乏產業動力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往往開發商並不懂產業,也不了解產業的基本發展規律。我們通過實踐,摸索出一套為城市引入產業的模式和路徑。
轉變泛地產盈利模式,變「租售模式」為「全產業鏈模式」。
以城興產,為園區開發植入城市功能
在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咨詢實踐中,發現眾多的產業園區因為受困於城市功能的缺乏,掉入到「就產業發展產業,就招商做招商」的漩渦中,並不能做到真正的產業升級。由此,我們摸索出一條以城促產的模式。
為產業主導者,搭建產業整合的城市功能平台
對於產業主導方來講,通過將自己的核心能力或優勢資源開放,並通過城市功能平台的方式為全行業所用,由此成為產業生態的搭建者、產業聯盟的組織者和產業資源的整合者。成就產業主管者的形象和地位。
新理論:旅遊三層次功能
旅遊的旅遊功能總體上可以分為三種,即第一層次的觀光旅遊功能、第二層次的娛樂體驗旅遊、第三層次的深度旅遊。
不同的旅遊行為層次是可以共存的。較高層次的功能,並不一定在較低層次的優勢出現後才出現;實際上我們發現這三個層是共存的;單純按觀光、休閒、度假區分是不完整的;
所有的旅遊行業市場主體行為都是圍繞著這三個功能展開的——客戶定位!
新認識:新旅遊、新消費、新趨勢
新旅遊(政府) 主要矛盾:遊客核心訴求從美麗風景轉向美好生活,供給滯後;
全域旅遊、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刺激消費,旅遊的帶動作用;
全域旅遊:「旅遊+」「+旅遊」,產業深度融合,跨界整合和聯動成為關鍵;
現代旅遊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資本推動、人才管理為核心動力;
新消費(市場)
看美麗風景,更享受美麗生活,主客共享生活空間已經成為核心吸引力;
時尚生活成為引領新時期旅遊新方向:4億千禧一代成為消費主力軍,散客化、去中心化、「小確幸」成為旅遊新需求的創造者和引領者,個性化、體驗性和定制旅遊受到青睞;
遊客關注的旅遊目的地是「品質、便利、善意、主客共享」等生活環境的總和,旅遊目的地不再只是幾個核心旅遊有吸引物,而是以整體調性、品質與整體實力的支撐,遊客要的是觸手可及的溫暖。
新趨勢(投資)
已經是大資本時代,旅遊集團、跨界企業、產業基金、投資機構等不斷湧入。絕大多數在以資本杠桿為主的資源搶占和地域布局為主,模式和產品都等待升級。
從資本推動的時代進入經營推動的時代,好的產品、服務和經營能力將成為影響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產品從觀光到體驗升級、經營從重硬件到重內涵和服務轉變、競爭從具體領域擴展到多個跨行領域、格局從國內逐漸升級為國際范疇。
行業痛點突出:整體浮躁,急於求成
政府類:(不是大腿) 資源掌握在縣、區、市一級政府手裡,制定政策的主要是省級政府和直屬機關。
旅發委政策是「對上的,不對下」,邊緣化機構,統籌協調職能難以發揮。
追求「概念創新」,真正的「遠離」行業生態。
文旅投公司:(大多不看好)
大多新成立,沒有核心資源,主要主管由政府委派,產業思維較弱,關注國資委的考核;
核心業務景區、酒店虧損,房地產業務是主要利潤貢獻,整體薄利;
重硬件開發和資產增值,輕經營管理;機制僵化。
投資公司類(跨行業):(近期存在困難,遠期向好)
重視業態和產品,輕整體項目戰略頂層設計和商業模式,可持續經營看不到;
重投資(小鎮、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少IP,輕經營,專業人才匱乏。
行為表現與新旅遊、新消費、新趨勢存在極大反差
景區開發經營類(傳統景區不看好,新業態和新產品值得期待)
傳統的5A景區以歷史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景區為主承載量有限,業務模式單一,設施老化,產品和服務亟待提升;對周邊區域的帶動和二次開發受限於土地、企業與村民利益衝突等問題困難重重;吃老本,還能維持薄利。
主題公園、娛樂演藝發展迅速,大多屬於區域型,IP品牌價值和持續創新能力不足,未來受國際主題公園(迪士尼、環球影視、六期、Discovery)競爭衝擊最大,短期內可能就會顯現。
主要需求是景區提質升級和遊客導流;
另外,3A以下景區,新入行小微企業、個體戶(需要培育)
規模龐大,快速擴充,99%的不賺錢(全國景區近3萬家,5A不到300家);沒有核心資源,不聚焦產品和服務,寄希望於政府資金,寄希望於投資者。
國家政策及資本層面看文旅產業
國家政策助推產業高速發展。 國家政策不僅從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休假制度等方面,強化對旅遊業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對全國旅遊從業者的思維觀念上不斷的進行迭代,從業態的發展趨勢上不斷的提出轉變要求。並且,紛紛成立省級平台公司開展文旅產業整合,推動當地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資本的活力
中國旅遊業65家上市公司市值12年增長13倍,超4000億,2018年上半年IPO動作頻繁。從資本市場市值看旅遊產業,美國旅遊業的今天,也許就是中國旅遊業的明天。 (整體)中國旅遊業上市公司市值,僅為美國旅遊業上市公司市值的1/8。
消費品是一個怎樣的行業?
慢牛?NO!不慢
門檻低?NO!護城河深
低調沉悶?NO!買賣活躍
消費品行業投資並購頻繁,數額巨大,排名前列的消費品巨頭基本都經歷過大型並購,從而各取所需,做到跨越式發展;僅2017年,全球消費品與零售業並購額度約4000億美元,同比增長45%;全球25件消費品大企業的大額資金並購案例中,獲得雙贏的比例在60%以上。
區位時差是消費品行業的永恒春天
劃重點:消費品行業本質「九九歸一」:商業模式本質為單線條的研產供銷。
敏捷管理概念與模型
大中型企業普遍存在的痛點是變得笨重而不再敏捷,尤其是在當下的烏卡時代。
創新不足:對環境、客戶和對手的響應太慢,戰略與商業模式難以創新
組織機構臃腫:組織間壁壘深厚、溝通不暢、凝聚力不足;等級森嚴,授權不夠,決策效率緩慢,且影響員工能力提升
高度流程化:流程固化,創新空間和應變能力不足
員工難管:積極性和內驅力不足、學習進步慢;員工自主性和責任心不足,工作反饋周期長、主動性不足
組織氛圍差:部門牆厚重,各自為政,團隊成員之間的互信和協同不足,組織的文化和價值觀沒能與時俱進
……
何為敏捷管理?
敏捷的概念並不新鮮,始於「敏捷製造」,時至今日,企業管理領域出現大量和敏捷相關的詞匯,簡而言之就是對外是市場響應更快、客戶價值更高,對內是經營效率更高、員工收益更好。敏捷管理的本質強調企業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自我調整,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滿足客戶需求,並在競爭中贏得優勢
敏捷組織的特徵:兼具穩定性與靈活性,在共同的價值信仰下穩定聯結,而組織機體靈活多變,可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和靈活適應外在環境
敏捷管理OIDC模型
組織架構體系(O):強調組織扁平、權責利下放與總部賦能。
構建穩定的總部賦能平台,包括業務賦能平台和職能共享平台,同時打造靈活的業務單元
績效激勵體系(I):在績效管理上,通過增加員工自主性、提供更頻繁、直接多樣的績效反饋來時刻跟進外部環境的變化。
在激勵上構建「短中長結合、物質+精神+職業發展」相結合的體系。
人才發展體系(D):通過科學的人才發展體系為敏捷組織構建輸送有自驅力、能信任、有韌性的人才支撐。
企業文化體系(C):建立高度共享價值觀為敏捷轉型提供指引,並通過具體的工作環境設計與氛圍營造,增進互信共享,點燃員工激情。
本輪國企改革頂層設計與內容
本輪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為「1+N」政策體系,現已基本完成。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為綱,對「N」進行結構化梳理,一是總則。
二是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即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其中商業類又分為商業一類和商業二類。
三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主要從國有企業內部經營層面進行系統規劃,如公司性質、法人治理結構、主管班子、薪酬制度和用人制度等。
四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從過去的「管人、管事、管資產」轉變為「以管資本為主」,包括機構職能、授權經營體制、資源配置、統一監管。
五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包括鼓勵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之間的雙向混合,以及國有企業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
六是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包括內部監督、外派監事會、信息公開以及責任追究。
七是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主管,包括黨組織建設、主管班子和人才隊伍建設等。
八是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環境條件,包括相關法律法規與配套政策、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鼓勵創新以及加強組織主管。
明天精彩繼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