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馬伯庸老師的《長安十二時辰》中,根據唐朝歷史寫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了,不但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而且極為還原真實的歷史。

  很多人寫歷史小說為了表現一個歷史人物的人格,往往去貶低另一個人,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妥的,完全改變了人物的歷史屬性。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張

  在《長安十二時辰》里面的人物都是按照歷史中的人物原型來設置的,這個人物在歷史中是什麼樣的,史學家是如何評價的,他的屬性是什麼樣的,形象是什麼樣的,他在劇中就是什麼樣的,雖然會經過「添油加醋」的處理,但是沒有違背人物歷史固有的屬性,甚至連這個人物是什麼時間死的,怎麼死的這些細節都沒有改變。

  因此,這一部劇不但給大家講述了一個故事,還讓大家在這個故事中了解歷史人物,所以,我策劃了這期《長安十二時辰》人物歷史原型導讀。

  聖人——唐玄宗李隆基

  在古代時候對皇帝的稱呼很多,聖人就是其中之一,隋朝時期隋文帝被突厥尊稱為「聖人可汗」,從此聖人稱號也是皇帝的尊稱之一,隋文帝和獨孤皇后還被稱為「二聖」,唐高宗和武則天同時執政時也被稱為「二聖」,比較有意思的是,岳飛為了北伐曾經也打出迎回「二聖」的口號。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2張

  由此可見,聖人是一種極大的尊稱。

  劇中的聖人毫無疑問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開篇中講到年號為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正是唐玄宗的年號。

  唐玄宗的年號有三個,分別是先天、開元、天寶。

  先天作為年號是李隆基剛剛即位,還沒有真正親政,持續時間較短,李隆基取得政權後改年號為開元,意為掃除舊氣象,開創新紀元。

  後世將這段年號成為開元盛世,以表示對李隆基勤政三十年的認可,然而在公元741年,也就是開元二十九年,李隆基同輩的兩個兄弟先後去世,李隆基擔心也被帶走,再加上當時李隆基認為自己做到了所有的執政目標,可以開始享受生活了。

  於次年742年改年號為天寶,大概是要頤享天年。

  從開元到天寶,不止是年號的更改,也是執政者心理的一種變化,天寶十四年爆發安史之亂,標誌著唐朝由盛轉衰,天寶十五年李隆基也在馬嵬坡兵變後被太子李亨遙尊為太上皇,結束了自己的統治。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3張

  天寶三年正好是李隆基60歲的時候,用劇中人物的說法:不太中用了,跟其他皇帝一樣,疑心病重,擔心太子勢力太強。

  劇中發生的事情應該算是唐玄宗天寶年間執政生活的一個縮影,也是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個預警,只不過沒有被唐玄宗吸取教訓罷了。

  太子李璵——唐肅宗李亨(曾用名李璵)

  在劇中太子露面的次數不算太多,然而卻是重要的支線劇情之一,圍繞唐朝最高權力的爭奪一直是劇中的焦點。

  李亨是在開元二十六年的時候被立為太子,到天寶三年的時候,正是李亨遭受政敵打壓的時候。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4張

  在原著中李亨對李泌說的一句話是相當有意思的:「你知道,大唐的太子,可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這句話是相當有內涵的,往前追溯,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殺了太子李建成而奪得皇位,而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最後被逼造反,到了李治的兒子,李賢、李顯的太子生涯也不是十分容易的。

  由於唐朝初期皇位繼承總是出現問題,到後來幾乎就形成了「防火防盜防太子」的政治生態,在這樣的形勢下,李亨成為李隆基的太子,當真是如坐針氈。

  從李亨當選太子之後,朝中對李亨的抨擊就從來沒有中斷,大概是李隆基害怕李亨太子政治集團形成對自己造成威脅所以故意縱容那麼抨擊太子的人。

  其中宰相李林甫就曾對李亨進行政治陷害,致使李亨不得不與自己的妻子斷絕關係,以證明自己的清白,李亨的太子生涯一共經歷多次政治大案,兩次婚變,當得是無比艱難了。

  李亨也正是在這樣的鬥爭中不斷加強自己的內心,以適應鬥爭的環境。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5張

  對於安史之亂後的馬嵬坡之變,很多人認為壓根就是李亨策劃的,通過這次兵變李亨全面肅清了自己的政治敵人,在與李隆基「分道揚鑣」之後就登基稱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心狠手辣也是李亨的政治形象,李亨即位後的第二年,通過「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的約定讓回紇兵幫忙收復的,正所謂,人心不狠,壓根站不穩。

  右相林九郎——李林甫

  在劇中,李林甫可是一個重要的反面人物,為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主,最令人詫異的是,聖人竟然將天下大權讓給李林甫,讓其代為執政,這一點符合晚年時候李隆基的昏庸做派,大部分的老年皇帝都是一個德性,寧願相信寵信的官員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兒子。

  後者有乾隆寵信和珅,即使禪位當太上皇,也將國家軍政交給和珅處理,嘉慶只能當一個傀儡皇帝,而和珅是「二皇帝」。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6張

  前者應該就是唐玄宗了,從開元24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擔任宰相開始,李林甫獨攬朝政達19年,是玄宗時期宰相任期最長的人,正是因為唐玄宗的寵信,李林甫變得肆無忌憚。

  因為在開元二十六年李亨被立太子的時候,李林甫並沒有擁立李亨,而是勸說唐玄宗立壽王李瑁為太子,然而唐玄宗最後卻立了李亨。

  在古代立太子的時候,都有一種擁立之功,屬於一種政治站隊,如果站錯隊了,那就代表政治生命的結束。

  很明顯李林甫是站錯了隊,為了彌補這次錯誤,李林甫想到的不是討好太子,而是決定扳倒李亨,對此施加政治陷害,最終形成李林甫與太子李亨政治集團的針鋒相對。

  李林甫當政期間,大肆排除異己,導致朝政混亂,尤其李林甫主張重用胡人,最終導致安祿山權勢膨脹,最終引發安史之亂,是唐朝著名的奸臣。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7張

  李林甫之所以能夠在玄宗一朝如此囂張跋扈,主要是因為李林甫在言談方面確實很厲害,對於要扳倒的人,往往能夠當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口蜜腹劍」這個詞最早就是用來說李林甫的。

  李必——一代名相李泌

  作為《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重要人物,靖安司司丞李必是一個較為關鍵的人物,少年老成,穿著打扮像修道之人,說話時候有很多裝叉的成分,但是看了歷史你就知道,李必是有裝叉的資本的。

  李必就是李泌,是北周「八柱國」李弼的六世孫,在唐代中期是一個較為傳奇的人物。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8張

  李泌在年幼的時候就通曉道家學說,被譽為「神童」,開元十六年的時候,李泌就受到唐玄宗的召見,進宮的時候唐玄宗正在與燕國公張說下棋。

  天子令張說、李泌二人以「方圓動靜」為題吟棋。張說寫的是:「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而李泌則開口說道:「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唐玄宗因此很高興,讓李家對其善加撫養。

  年紀輕輕的李泌不僅得到唐玄宗的青睞,就連當時的朝中重臣張九齡都十分賞識他。

  天寶年間,已經成年的李泌向唐玄宗獻策,唐玄宗因此召其入朝擔任待詔翰林,供奉東宮,李泌因此與太子李亨想交甚好。

  這也是《長安十二時辰》的重要背景,李泌在天寶年間因為諷刺楊國忠和安祿山而被誣陷,最終隱入深山,而天寶三年的時候,朝政還掌握在李林甫的手中,李亨和楊國忠還沒有站在對立面。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9張

  安史之亂後,李泌復出幫助李亨重振朝綱,李亨在靈武即位後一直待在李亨的身邊,幫助他平定安史之亂,雖然李泌未擔任丞相,但是卻被人稱為「權逾宰相」。

  到李亨去世後,唐代宗和唐德宗兩代皇帝都十分器重他,古代有三朝元老的說法,李泌在中唐時期堪稱是四朝元老。

  當然,劇中的李泌只是年輕時期的李泌。

  何執政——賀知章

  賀知章的詩我們讀過,他的人生我們未必了解。

  中學讀書的時候,我們學習古詩主要是「李杜詩篇萬口傳」,當然,也有一些看似不入流的詩人,作為綠葉映襯,比如賀知章的名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可能讓大部分讀者都沒有想到的是,在劇中出現在靖安司的那個老者何監其實就是賀知章。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0張

  賀知章在劇中作為靖安司的真正長官,而李泌不過是副手,從劇中賀知章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可以看出,賀知章還是很厲害的一個角色。

  雖然後世對唐代文學推崇李杜,但是唐代壓根就不是壟斷性的文學,而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文學盛世,有李杜,還有更多我們知道的或多或少的文人。

  賀知章不止在文學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實際上賀知章不僅僅是文學家,在政治上的表現絕對比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樣負責人的多。

  賀知章雖然以詩文書法而留名,在唐代政治史上也是能夠記載史冊的,隋唐實行科舉以來,在唐代逐漸成型,但是考中進士還是相當困難的,賀知章在武則天時期考中狀元,入仕為官,賀知章的政治生命主要是在唐玄宗的開元期間,開元十年參與修書,開元十三年擔任禮部侍郎,後調任工部侍郎。

  開元二十六年,也就是李亨被立為太子的那年,賀知章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1張

  在劇中,賀知章是一個喜好飲酒,風流瀟灑的人物,這一點也是賀知章的真本色,賀知章年齡比李白要大,因為看好李白的詩文,與李白成為忘年交,後來更是向唐玄宗引薦了李白。

  天寶三年,賀知章已經86歲,在劇中賀知章因病跟唐玄宗請辭,唐玄宗準許,這一點完全符合歷史,賀知章也在這一年回鄉沒多久就去世。

  郭利仕——高力士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郭利仕作為宦官的身份出現,其實他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高力士,是唐代有名的宦官。

  在劇中,在張小敬闖長安地下城與葛老談判的時候,郭利仕逐漸浮出水面,葛老為了抓住郭利仕的把柄,曾經暗中調查郭利仕將宮中的精美器具偷出。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2張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高力士的確喜歡精美的雕飾,然而要說偷皇宮里面的寶貝就不知道了。

  高力士幼年入宮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在唐玄宗統治期間地位達到頂點,我們一直都以為明朝時期的宦官參政比較嚴重,其實在唐朝時候也一樣。

  高力士不但是太監,還掌管軍隊,曾經幫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後來被唐玄宗封為驃騎大將軍。唐太宗曾經說過:”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

  當時朝廷想要進呈奏章,都要先送到高力士處,有一些小事高力士就代為解決了,這種權力是相當可怕,大臣想要升官,攀附高力士就是最佳的捷徑,只要高力士在唐玄宗面前美言幾句那就是高官厚祿,唐玄宗時期的著名大臣宇文融、李林甫、李適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人皆因此而獲將相高位。

  李亨在東宮時,稱其為二兄,諸王公主皆稱呼”阿翁”,駙馬們稱其為”爺”。

  高力士能夠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跟他為人處世機警,謹慎有關,擅長隨機應變,觀察形勢氣候,正是如此才能夠得唐玄宗的信任,劇中,李泌為了打動郭利仕救出張小敬,說了一句:如果什麼都容易,那還叫什麼選擇?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3張

  也算是按住了高力士的死穴,為此高力士也算是為大唐搏了一把。

  馬嵬坡兵變後,李亨登基,高力士被人設計陷害被流放,後來當得知李隆基駕崩,情緒激動吐血而死,後世稱其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張小敬與姚汝能的歷史原型

  在劇中,很多歷史人物的名字都被稍作修改,以防止出現虛假歷史的情況,但是其中的兩個較為重要的主角和張小敬,和男二姚汝能卻都是歷史本名出鏡,原因就是兩個人並不是在權威史料中出現的人物。

  倒是有點野史的味道。

  《長安十二時辰》本身就有點像古代一個事件一天的紀實,如果有一個人能夠以第一視角來記錄或者表達,那麼會更具有親和力,馬伯庸老師大概就選中了姚汝能這個人。

  關於姚汝能在劇中設定的人物是大唐名相姚崇的孫子,但是家道中落,在劇中的職位是太子左衛率,按照相關資料顯示,太子左衛率屬於東宮的屬官,官階在正四品以上。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4張

  這個人設其實是劇方違背原著進行的一個修改,其實是一大敗筆,我在上一篇文章當中說過,張小敬作為不良帥只是一名胥吏,根本不是官員,其殺死的上司縣尉不過是八九品的官員。

  而姚汝能如果作為一名正四品的官員,還要跟在一名小吏的身後當跟屁蟲,那還有沒有將我們古代的封建等級制度當一回事,我們兩千年的文化糟粕,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官吏不平等,編劇一下子就給攪和了,完全是歷史硬傷。

  在原著中,姚汝能也是小吏,其人生夢想就是跟張小敬學一點緝捕盜賊的本領,然後在有生之年能夠當上一個縣尉以光宗耀祖。

  在歷史上,姚汝能是一個連生平事跡都不詳的官員,唯一記錄的一點就是曾擔任過華陰縣尉(水滸中史進是華陰縣人,史進造反的時候,華陰縣尉來捉,結果被史大郎嚇跑了),很明顯馬伯庸老師在原著中的描寫應該是符合歷史原型的。

  前面已經說到,姚汝能必然是這一天的親歷者和記錄者,因為張小敬就是出自姚汝能在《安祿山事跡》中。

  在劇中,姚汝能也說過,要寫一本小說拿到黑市上賣。

  《安祿山事跡》實際上就是一本具有文學性質的作品,這就是我說張小敬是野史中人物的原因,張小敬這個人物在正史當中並沒有記錄,只有在姚汝能的小說《安祿山事跡》中記載,張小敬在馬嵬坡射殺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5張

  而在正史上關於楊國忠的記載則是被亂兵殺死。

  張小敬的形象在正史沒有過多的記載,這樣才方便作者加上主角光環,從歷史人物形象中來說,張小敬射殺楊國忠為民除害是一名騎士精神的人物,馬伯庸老師讓他當男主角也就是這個原因吧!

  張小敬在劇中被設定的人物背景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在當兵期間是一名出色的弓弩手,擔任不良帥期間善於使用弓弩,想想這都是為日後能夠射殺楊國忠做鋪墊啊!

  元載與王韞秀的歷史原型

  大概是為了讓劇情更加豐滿,馬伯庸老師在劇中加入了元載與王韞秀這對「活寶」。

  元載這個人物的演員我印象尤為深刻,在新版《射雕》中將小人段天德飾演的是惟妙惟肖,而在《少帥》中竟然扮演了奉系軍閥中的楊宇霆。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元載出場就是搞笑的,劇中設定其實一個一心想要攀龍附鳳的心機男,當時竟然說了一句,看看三品以上官員誰家中還有女兒未嫁,守寡的也行。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6張

  結果元載從封大倫處發現了王宗汜(歷史原型是王忠嗣,河東節度使,是大唐名將)的女兒王韞秀,元載當即使出渾身解數,以英雄救美的姿態救出王韞秀,兩人最終產生好感。

  當然,這大概也用調侃的意味解釋了作為大唐名將女兒的王韞秀為何會嫁給家境貧寒的元載,因為元載的身世不明,家境貧寒能夠取得王韞秀一直都是歷史上的謎團,因為在古代時候,門當戶對是最重要的擇偶標準。

  元載和王韞秀結婚後,因為家窮一直住在王忠嗣家住,在古代丈夫住到妻家是被人看不起的事情,即使是放到現在落後的農村,上門女婿在家庭地位都比較低,飽受王家的冷眼和歧視。

  元載最終寫了一首《別妻王韞秀》,在詩中深情款款的寫道:「年來誰不厭龍鐘,雖在侯門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秦封。」然後到長安求取功名。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7張

  王韞秀見丈夫離開,寫下了著名的「休零離別淚,攜手入西秦。」的詩句也同元載一同赴長安,這里就和劇中的人物關係不一樣了,天寶元年唐玄宗征求精通道家學說的人才,元載因為「尤好道書」考中進士。

  忘記說了,王忠嗣和李亨關係很好,李林甫曾經就以此為借口,誣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為帝,遭到唐玄宗的忌諱,先是將其貶為漢陽太守,天寶八年暴斃而死。

  正因為如此,盡管在劇中元載是李林甫一派,站在李亨的對立面,實際上在李亨即位後,可能看在王忠嗣的面子上對元載是很照顧的,李亨死後,元載又得到了宦官李輔國的照顧,在代宗時期拜相。

  當然,元載是典型的小人,李輔國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是畢竟是推舉元載上位的人,但是元載還是參與到扳倒李輔國的行動當中,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最終將朝政中的政敵全部清除,並且也開始大權獨攬,忘乎所以。

  元載大權獨攬後因為貪贓枉法遭到唐代宗的不滿,大歷十二年被賜死。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8張

  關於王韞秀後來還有說法,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元載被賜死後,王韞秀應該被投入到掖庭當中當做奴隸,但是王韞秀卻表示:”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節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堅不從命!”最後被活活打死。

  實際上根據史書記載,元載被賜死後,妻子王氏也一並被賜死。

  其它人物的歷史原型

  程參——岑參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在中學的課本上,我們學習了岑參的著名詩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應該都是大家熟讀的名句,岑參之所以會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大概是因為岑參是在天寶三年中的進士。

  崔器——崔器

  崔器在劇中的表現算是一個比較令人討厭的角色,為了做到自己和兄長的長安夢不擇手段,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目前還處於黑化階段,有人說他後來會洗白,從歷史原型來看應該是的。

  崔器是以明經入仕,天寶六年的時候擔任萬年縣縣尉,從這一點來說,崔器也不是旅帥,壓根就是一個小吏,或者不入流的官員,後來升任為縣尉,後來擔任監察禦史。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戲劇 第19張

  崔器性格較為殘忍,安史之亂後,唐軍收復長安和洛陽的時候,崔器向唐肅宗李亨建議將投降官員全部按法處置,遭到大臣的反對,最後沒有做到,這大概就是崔器的人物形象。

  篇末

  限於篇幅和目前出現的人物,本文就寫道這里了,在後續我可能會詳細的講解每一個人的生平事跡,也可能不講,看狀態吧!夏天太熱,電費太貴,空調打不起。

  由於篇幅較長可能會出現錯別字和語句錯誤,還請大家諒解,畢竟一篇將近七千字的文章,檢查起來也是相當麻煩,尤其是在這悶熱的夏天,我的火氣也很大,實在是校正不過來了。

>看劇也能學歷史,《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角色歷史原型導讀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