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一部《延禧攻略》在愛奇藝上熱播,網友紛紛點讚,甚至有很多網友說如果不是預先知道,完全看不出來這是於媽(於正)的作品。
是的,從當年的《宮鎖心玉》到如今的《延禧攻略》,於正以制片人的身份實際承擔著產品經理的職責,從產品的設計、開發、製作、推廣一路走來,他的產品經理思維也在不斷變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於媽的產品經理思維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當年一部《美人心計》,於正借此一炮打紅。捂著良心說,於正的這部《美人心計》確實是一部上佳之作,包括演員的表現、整體剪輯、音樂等各方面,這是一部良心之作。而後的一部部戲卻「瞄準」了當紅戲進行新的演繹和詮釋,不僅來錢快,還培養了一批「流量」女明星。於是我們有了」抄襲+粗制濫造+雷人+亮瞎狗眼+……=於正」這樣的公式。
作為制片人,於正可以說「毀」了N部劇,但這次的《延禧攻略》,即使癡迷宮鬥劇的網友一眼可以看出這部戲意在和《後宮如懿傳》打擂台,但從整部劇來看,不管是配色、演員的演繹、服化道的搭配,各個方面都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於正。網友甚至聲稱如果不看字幕顯示的名單,單看劇里的內容,完全想不到這居然和色澤艷麗、女主瑪麗蘇傻白甜的於正劇是同一個人拍的。於正,變了。
在「毀劇」期,於正追求的是投資、是流量、來快速來錢,甚至自黑也不在乎。那時,他的思維是圍繞收益來的,怎麼來錢快怎麼來。但IP劇、流量劇往往帶來的則是網友的各種花式吐槽,不管是《宮》系列、《美人》系列的顏色,還是《神雕俠侶》里小龍女的奇葩造型,又還是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笑傲江湖》劇情,給網友帶來了花式吐槽的同時,給娛樂圈也帶來了一個不正確的價值取向。
於正調整了心態,重新出發。這次,他把自己定位為「產品經理」,以打造一個爆款產品的心態去設計產品。那麼,定位為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思維呢?
第一大思維:用戶思維
拍攝一部電視劇,以宮鬥為主題的電視劇,核心用戶、或者說核心觀眾是誰?首先這個觀眾群體是以女性為主的,那麼在服飾、顏色等方面的搭配應該更貼合女性心理,呈現出一個比較高大上的服化道搭配,在細節方面更要花心思。
第二大思維:痛點思維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需要分析產品是否解決了某類用戶的痛點需求;而以一部電視劇作為產品,則有它的特殊性——用戶群並沒有痛點,而有癢點,這部電視劇是否可以恰好撓到用戶的癢點?讓用戶愉悅,甚至欲罷不能?這樣的癢點可以讓用戶感到驚喜,所以也可以叫「爽點」。
第三大思維:體驗思維
怎樣加強用戶的體驗?並不是說產品經理分分鐘都以要用戶體驗為第一,而是要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比如整部電視劇的色彩,是高調的飽和度,還是高級灰?哪一種顏色能讓用戶看得更舒服,覺得這部電視劇更高級?
再比如服化道,乾隆皇帝是像當年鄭少秋在《戲說乾隆》里那樣走到哪里都穿著明黃色的龍袍嗎?妃嬪們到底戴幾個耳環?乾隆年間妃嬪的髮飾是像《還珠格格》里有那麼大的拉翅嗎?這些細節做到位,即使是清史專家也挑出不錯來,體驗就做到最佳了。
如同一部《甄嬛傳》,特地聘請了古代史碩士、禮儀指導張曉龍(甄嬛傳中太醫溫實初的扮演者)來為全劇演員進行禮儀指導。觀眾雖然不可能個個都是專家,但不同等級間不同的行禮儀式行雲流水般做下來,觀眾自然能看出里頭劇組的心思。
第四大思維:價值思維
產品經理不僅需要考慮用戶的癢點、用戶的體驗,也要考慮產品的價值。這個產品能為用戶提供什麼,能否獲得用戶好評,能否創造收益,這些是產品經理需要考慮的。對於一部電視劇來說,這部電視劇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讓用戶愉悅並獲得好評,能否通過用戶的推廣而獲得投資商更大的投資,甚至帶動周邊產品的行銷。這才是產品經理成功的價值思維。
於正做到了嗎?
從顏色、細節、演員的選擇、音樂搭配、取景,各方面來說,於正較之前拍的已經留有「於媽」痕跡的電視劇而言,已經大大滿足了觀眾,截止到目前為止,豆瓣評分為6.9分,有超過五成的觀眾已經給出了四星及以上的好評。
要知道,之前的《笑傲江湖》只有5.1分,《神雕俠侶》更低只有4.1分。6.9分對於於正而言,應該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吧。
於正確實變了,變的,是於正的思想,思想主導行動,行動產生結果。所以我們才能看到不一樣的於正。希望於正可以保持以產品經理的思維繼續為我們帶來更好的作品。
品讀之後,願享同感
關注康裕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發展趨勢】漫遊費時代終結,「軍區模式」+「精準導航」會是經營商的下一步?
解決不了問題不是因為你懶——高效職場怎能不會結構化思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