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長安十二時辰》近期已經大結局,但是你知道嗎?這部劇里的所有曲目都來自李白的詩!
5首李白的詩詞,與劇中的故事牢牢相呼應。
《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看到了電視劇的更多可能性,這次”盛唐之旅”已經結束。
片尾1
用5首歌承包全劇,貫穿劇情。《長安十二時辰》的製作團隊也是頗為用心!李白的詩一響起,就感覺自己身臨盛唐,與詩仙李白一同為長安的未來而感嘆。
片尾2
劇集共出現了5首詩詞,片尾曲是《清平樂·禁庭春晝》,4首插曲分別是《憶秦娥·蕭聲咽》《短歌行》《長相思》《俠客行》。
最難得的是,每首詩都不是簡簡單單出現的!每首詩都有它出現的意義!
片尾3
1 《清平樂》
相信看完大結局的大家,可能已經遺忘了,《長安十二時辰》的一開頭就出現了李白的一首詩!
長鏡頭開場,盛唐的景象驚艷了觀眾。那彈琵琶的歌姬、拋火棍的大哥、慶祝上元節的女童,守衛的兵士,平凡的市井人物一一掃過,緩緩描繪了上元節長安西市開市時的”長安繁華景”。
而跟隨著這幅盛唐美景一起播放的,正是李白的《清平樂》。
禁庭春晝, 鶯羽披新繡。
百草巧求花下鬥,只賭珠璣滿鬥。
日晚卻理殘妝,禦前閒舞霓裳。
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短短幾行,把盛唐宮殿之華美、春色之撩人、美人之嬌艷、君王之瀟灑,描繪的恰到好處。在黃鶯長出新羽毛的春日,貴妃與唐玄宗在花下鬥草,賭的是華麗的珠璣。暮色降臨,貴妃在禦前為君王閒舞霓裳,輕歌曼舞,身姿窈窕,引得君王開心地笑了。
這首《清平樂》,正是以楊貴妃的視角寫的。看到這里你突然恍然大悟了吧?
用一首詩開頭,展現了盛唐景色,也暗示了故事的結局,是和楊貴妃一樣的結局。
繁華落盡,末日將至,就在黑暗到來之前,唱一首李白的《清平樂》吧。
2.《短歌行》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前段故事里,相信有一段場景大家都不會忘記。
那就是,在街道上,大唐歌女許鶴子,身穿華服遊行,堵住了旅賁軍拯救張小敬的路。而周圍更是擠滿了打扮靚麗的長安粉絲,跟唱著許鶴子的歌聲,潸然落淚。
而許鶴子唱的正是李白的《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願,與人駐顏光。
這首《短歌行》,經常在宴會當中歌唱。
從皇帝到長安百姓,都普遍流行著修道之風,一方面渴望長壽,想要留住青春,盡情酣暢享受人生。另外一方面也是願意繁華永駐,追求一種精神上的永恒和快樂。
這首插曲的背景是熱鬧的長安市坊,一群不知大難將至的人,在聲嘶力竭地歌唱著看似繁華的生活。所以這也是這首詩在《長安十二時辰》中能讓廣大長安百姓所追逐、喜愛的原因。
但許鶴子在長安街頭演唱《短歌行》時,底下大聲叫好的男男女女並不會知道,這樣繁華的盛唐,也是一曲”短歌行”。宮中、朝中暗流湧動,為十一年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伏筆,而大唐已經注定了衰敗的宿命。
巧的是,丁瞳兒在牢房中為張小敬包紮手指時,也唱了這一首《短歌行》。只不過丁瞳兒是清唱,不同於許鶴子萬人簇擁的華美場面,有一股悲涼感油然而生,直叫人聽得汗毛直立。
詩詞里的盛唐,和丁瞳兒的悲慘遭遇,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對比。
這也正是李白詩詞的魅力。
3《憶秦娥》
為了追查敵人龍波的下落,張小敬去找昆侖奴出身的地下城城主葛老,在那里,他遇到了關鍵線索的知情人:一位癡情的青樓女,丁瞳兒。
她和自以為的心上人一同所在牢獄中,帶著眼淚,唱了一曲《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此詞描繪了一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但深層意蘊遠不止思念之情。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眼前只是漢朝留下的墳墓和宮闕。萬古悲歡,都凝結在秦娥淒婉的簫聲之中。
丁瞳兒臉帶著傷痕,清唱了這首《憶秦娥》。李白詩句里那種歷史感的淒切,正好與為情所困的丁瞳兒的心境非常契合。
4《俠客行》
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人人都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而在被譽為大唐版”刺客列傳”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則稱得上是整個故事的”魂”。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長安十二時辰》主人公張小敬,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狠辣、果決、勇武、糙戾,骨子里卻是一個心念蒼生的俠客。
這樣的人物,用《俠客行》來配樂,真是再貼切不過。擊敗兇徒,救回玄宗與楊貴妃後,洗脫了死罪,然而他也就此銷聲匿跡,仿佛從來沒這號人物一般。真正是俠客風範。
5《長相思》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片尾曲里,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片尾畫面,但始終不變的,是李白的這首《長相思》。
圖
日色欲盡花含煙,
月明如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
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
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
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
歸來看取明鏡前。
這首《長相思》,正是李白42歲時被唐玄宗”賜金還山”,離開長安後寫的詞。原來從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詩仙李白,在面對現實的嘲弄時,也會如此嗟嘆!
在歷經十二時辰的血雨腥風後,長安城得救了,但那個力挽狂瀾,拯救長安於危難之中的悲劇英雄張小敬,俯瞰著整個長安城”,流下了一滴眼淚。雖然深愛著眼前這座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但身處皇權勢力巨大漩渦的邊緣,他和李白的心境一樣,別無選擇。
和李白一樣,他們都深愛長安,卻又無奈離開,他們有著相似的偉大,也有著相似的失敗。
你還對《長安十二時辰》里哪些文化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