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暑期檔漸進尾聲,為了避開九月份紮堆的獻禮片,很多古裝劇開啟了「加更」模式,提前進入大結局。比如《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九州縹緲錄》等。

  盤點近兩年播出的一些影視作品,你會發現「雙男主」的戲越來越多。今年更是有紮堆上映的趨勢。

  比如除了上面剛才提到的《長安十二時辰》、《九州縹緲錄》、《陳情令》之外,還有《鬼吹燈之怒晴湘西》、《黃金瞳》等等,電影作品有《掃毒2之天地對決》、《追龍2》等。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1張

  這些雙主角人設的影視劇紮堆上映,以後是否能成為影視劇創作的主流?他們在與「單主角」挑大梁的劇集創作上有什麼優勢和劣勢,這些問題是值得每一個影視製作人和影評人深思的。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雙主角」人設模式的優勢。

  第一、 雙主角劇集的人物對比更鮮明,角色塑造更豐滿

  這一點,我們可以以暑期檔大熱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來分析。劇中雙男主分別是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和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

  一個是出身名貴、少小老成的天才少年,一個是出身底層卻粗狂忠義的死囚。身份對比鮮明,人物個性的不同也一目了然。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2張

  身份決定了誰掌握遊戲的指揮權,個性決定誰是遊戲最終走向的掌控者。身為靖安司的指揮官李必是對死囚張小敬有絕對控制權的,在李必看來,張小敬就應該聽命於他,而且是絕對服從,哪怕就是功成之後,不能赦免張小敬,張小敬,你也應該聽我的。

  正因為李必有這種身份的優越感,所以一開始,在還沒有征得張小敬的意見時,他就可以給他下命令,即使後面被人揭穿自己沒有權力特赦張小敬後,他依舊可以毫無愧色的對張小敬說出自己想做宰相,想拯救百姓那套說辭。這是身份優勢給予他的自信。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3張

  在張小敬沒有成為張都尉的時候,李必對他有指揮權,而一旦張小敬走出靖安司,他的行為幾乎就不受李必約束了。

  他的信條是:我可以給你辦事,但是要按我的規矩來。於是這兩個人之間「相愛相殺」的人物關係就立起來了。

  他們有相同的任務:為了保長安、保百姓。但他們之間又是彼此制約,李必想約束張小敬,張小敬認為李必要尊重自己做事的原則。

  他們兩個人在這種矛盾中互相了解、彼此成就。這類雙主角人設的劇集自帶CP體質,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觸發收視熱潮。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4張

  反之,單主角劇集的人物設定就不存在這樣「相映成趣」的人物角色對比。比如今年播出的另一部古裝劇《將夜》,它講得是草根少年寧缺的成長史。

  在劇中,男主寧缺自帶主角光環,其他人的出場都是陪襯,無論是戲份上,還是出場時間上,寧缺是絕對優勢,戲中沒有哪一個角色能與他相提並論。因為他的對手都比較弱勢,反而顯得這個角色個性不那麼突出了。

  一部戲,六十集,寧缺的個性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就是大男主戲劇最大的劣勢。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5張

  第二、 雙主角劇集的敘事線索更清晰、明了,戲劇衝突更集中

  這一點,我們可以用《掃毒2之天地對決》來分析。劉德華飾演的餘順天和古天樂飾演的地藏,本來都是出身於同一個社團,因為地藏場子里有人吸毒販毒,餘順天代表老大對地藏實行了懲罰,產生嫌隙。此後,兩人帶著對彼此的誤會,同時脫離社團。

  離開幫派後,影片敘事線索分為兩條,一邊是餘順天成功洗白,成為上層的成功人士,另一邊則是地藏破罐子破摔,最終淪為最大的毒販。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6張

  當餘順天親眼目睹自己的兒子因為吸毒而亡的時候,他開始了自己以暴制暴的掃毒行動。於是,餘順天與地藏的矛盾開始,並逐次升級,由兄弟反目,到生死對頭,最終兩敗俱傷、共赴黃泉……

  這樣的雙男主設定,影片的敘事線索,簡單明晰,先是雙線敘述兩個人不同的發展軌跡,而後兩個人相遇,產生矛盾,成為冤家對頭,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成為影片最主要、最關鍵的矛盾。

  而單主角劇集敘事線索就比較單一,比如熱播劇《親愛的,熱愛的》,就是講韓商言的感情戲,整個戲下來,沒有特別激烈的矛盾衝突。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7張

  而群像戲中,敘事線索就顯得比較繁雜。比現在熱播的《小歡喜》,以三個家庭、四個孩子的高三生活為主線,展開敘事,三個家庭的故事,齊頭並進,編者的意思,是想盡可能的全面的展現此類生活中的父母類型和孩子個性的不同。

  然而編劇越想講得全面,就越難以分清主次,戲中的人物矛盾衝突也就有些弱化了。

  那麼「雙男主」模式的劣勢或者說是弊端在哪里呢?

  第一、 角色定位容易固化,故事走向以及結局明顯,讓觀眾失去探索的樂趣。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8張

  雙主角的劇集看多了,你就很容易發現其中的規律,特別是在人設善惡的設定上。在一些警匪片、懸疑片中,雙主角的設定基本是「一白一黑、一正一邪、一善一惡」,這種人設運用技巧在港片《無間道》中被運用的爐火純青。

  兩個主角,一個是在警方臥底的黑幫分子,一個是在黑幫臥底的警察。這兩個人分屬不同的陣營,卻都是臥底的身份,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表現出來的複雜的人性,很有看點,這也是《無間道》系列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9張

  其次是兩主角本來是好友、是兄弟、是姐妹,最終因為某個事件,走向決裂,一個正派,一個黑化,這種套路被港片玩得十分熟練。

  比如《掃毒1》、《掃毒2》、《無雙》等等,等等。這類劇最大的缺憾就是「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結局,大家看了開始,就已經預料到了結局,無外乎好人殺死惡人,自己還活著;好人與惡人同歸於盡。

  既然結局已定,觀眾們很容易失去追劇的興趣,那麼如何把故事講好,絕對是對編劇和導演的考驗了。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10張

  也有雙主角都是正義人士的,比如《長安十二時辰》里的李必和張小敬、《陳情令》里的藍忘機和魏無羨。

  這類劇的成功,是兩個人設都要立得住,也就說他們分開看,各有魅力,合起來,要有高度的契合感,CP感,如《陳情令》里的忘羨CP,只要兩個人的人設立柱,戲就成功了大半。

  第二、 近兩年,雙男主劇集紮堆,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

  無論是電影市場還是電視劇市場,總會有劇集紮堆上市的現象,如何從一堆類似的劇集中突圍,恐怕是每一個製作方都要考慮的問題吧。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戲劇 第11張

  從大的方向來說,無論是雙主角還是大男主、大女主,都是形式問題,影視作品最終還要落腳到內核,如何講好故事,塑造人物上。

  只要故事夠精彩,製作方足夠有誠意,至於是講一個人的故事還是兩個人的故事,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整體品質的提升才是影視作品成功的關鍵所在。文/惜梅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陳情令》,雙主角的影視劇成主流?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