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是對自己的失望還是來自父母的失望,讓我們更焦慮?
女人過了30歲,各種壓力隨之而來,首當其沖的問題是要不要結婚,伴隨著結婚而來的是要不要生小孩;以及事業上還能不能有上升空間,最可怕的是身體上的變老開始加速。
這些問題困擾著30+的單身女性,像一層烏雲籠罩在頭頂上方,透不過氣見不到前路在何方。哪能不焦慮。
看完台劇《俗女養成記》之後,我被治愈了。
台劇《俗女養成記》探討了這麼一個話題:39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一事無成的普通單身女性,要怎麼繼續往前走。
劇中女主角陳嘉玲,在台北一家公司當董事長特助,頭銜好聽,工作實質是董事長的私人保姆,要幫董事長夫人監督董事長還要陪董事長的小三看房子,39歲的她,在這樣的周旋中,她累了。幾次猶豫後,最終還是辭職了。
在事業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她曾經想通過婚姻來解決自己的困境。於是,她向交往了4年的男朋友求婚,男朋友答應了,開始籌備結婚事宜,婆婆來了。從婚紗選擇,到房子的裝修,婚後的生活,都幫她安排好了。陳嘉玲才發現,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婚紗的款式,房子的裝修風格,賢妻良母的生活,她退縮了。
在近40歲的關口,陳嘉玲失業又失戀,沒房沒車沒老公,一事無成。她停下了往前走的步伐,回想自己怎麼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的。
劇中回閃到了陳嘉玲的童年,台南鄉下,三世同堂的老宅里,阿公(爺爺)開了一間中藥鋪,是一家人的經濟來源。阿嬤(奶奶)是心善嘴硬的婆婆,媽媽是聽話的媳婦,爸爸是憨厚老實的好人,陳嘉玲活潑可愛,還有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弟弟。
陳嘉玲生活在一個普通的人家,家人之間和諧溫馨,男人們看店賺錢,女人們做家務照顧孩子,小孩子上學念書。晚飯後,一家人圍著電視看節目,日子就這麼過著。父母當然也是想把她培養成一位淑女,讓她好好學習,還逼她練鋼琴。可惜,她就是不擅長,學了幾天鋼琴後,父母也放棄了。成績平平,沒有什麼特長,長得也一般,家境一般,但童年的生活還是充滿樂趣和歡快的。
39歲的陳嘉玲明白了,她從小到大,就一直是個普通的女孩子,之前是,未來也是。但普普通通並沒什麼不好的,當不成淑女,做一個俗女,也能夠快樂地活著。承認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普通,不去追求世人眼中的成功,只活成自己心中的樣子,也就夠了。
陳嘉玲就是許許多多我們這樣普通人中的一員。
她與平凡的自己和解,治愈了我30歲還一事無成的焦慮。
陳嘉玲說:有時候,我們會忘了一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但也別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自己。
在父母那個年代,女人不結婚天會塌下來。如今,時代變了,有感知力的父母早就感受到了,女人也可以獨立自主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了,「很多像你這個年紀的人也都結婚,沒什麼啦,只要你開心,我們就開心」,陳嘉玲的阿嬤最後的願望就是,能夠像陳嘉玲一樣自由地做自己。
當陳嘉玲問媽媽:「你對我失望嗎?」她媽媽說:「只要你不失望,我就不失望。」其實,到最後,只要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一切都不會那麼難了。
那如果父母理解不了,用盡手段逼婚呢?劇中陳嘉玲熬到39歲,才讓父母和阿嬤接受自己沒結婚的事實。之前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回到劇中,陳嘉玲台南的童年生活,在中學聯考後結束了。她當時為了到台北上大學,不惜和媽媽冷戰2個月,就是一定要到台北去看看。父母的不同意,是捨不得她一個人到台北那個沒有人情味的地方,她卻力排眾議,毅然決然填報了台北的大學並考上了。畢業後,她留在了台北打拼,盡管混了20年依然還是「北漂」,但她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並體驗到了外面的生活。這20年間,她還交過幾個男朋友,只是後來都分了。
所以,遠離父母逼婚的現場,
保持經濟和人格上的獨立,
不管要不要結婚,都不能停止追尋愛的腳步。
做到這三點,你會減少很多來自父母逼婚的焦慮。
至於未來會不會孤獨終老,這樣的焦慮,大可不必。
劇中的阿嬤,有孩子有孫子,但在老伴死後,幾乎也是在孤獨中度過的。一個人念叨,一個人練歌,一個人回憶往日舊事,坐在老宅門前曬太陽,最後安祥地死去。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況且時代在發展,發展得越來越便利,對獨居人群越來越友好。整個社會的配套也在給獨居的人越來越多的便利,一人份食物、一人間KTV、養老院、急救按鈕……隨著我們這代人的老去,關於獨居人群的「照顧」會越來越周全。
與其焦慮未來,不如過好當下。工作之餘,多鍛煉身體,發展自己,然後盡情體驗生活。
只要不讓自己失望,別人就不會失望。
>《俗女養成記》:治愈了我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