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我先是看了《小歡喜》然後接著看《請回答1988》,發現兩個電視劇竟然有著某種相似,主要鏡頭都是對準五個十八年華的少男少女,而每個孩子的家中都有相似的幸福和不幸。

  特別看到善宇以單親家庭身世走出螢幕時,我馬上就想到了喬英子,心里在想,善宇媽媽會不會也是宋倩第二?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張

  當看到善宇媽媽發現房間地下「藏著」的一包香煙和兒子臉上突然出現神秘的傷疤而憂心忡忡起來,對善宇哭著說出「你竟然有秘密不跟媽媽說,是不是不愛媽媽了」這樣的話時,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善宇的命運該不是跟喬英子一樣吧?

  難道所有的單親媽媽都是「惡魔」?

  然而把劇追下去的時候發現我多慮了,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善宇雖然從小物質貧乏,生活上三分饑與寒,精神上卻永遠容光煥發,笑容可掬。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2張

  在與媽媽的相處中,善宇基本上沒有喬英子式的困惑和抑鬱,他身心健康,對人生充滿希望和向往,並一路勇往直前,摘下自己所渴望的果實。

  是因為善宇的媽媽比宋倩更優秀嗎?有更多的育兒法寶嗎?

  答案是否定的。

  要論起教育方面的專業水平來說,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善宇媽媽對科班出身的宋倩是望塵莫及。

  要論起花費的精力和教育的意識上,普通家庭婦女一枚還帶著一個幼小二寶的善宇媽媽也斷然比不上全副身心傾註在獨生女兒身上的宋倩。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3張

  那到底是哪出問題了?

  在《小歡喜》的劇評里,大多數人都認為喬英子心理出現異常是宋倩的心理問題所致,因為婚姻失敗導致沒有安全感,通過控制女兒獲得安慰,或者說因為太愛孩子,愛得失去自我,愛得讓孩子透不過氣來。

  然而,《1988》的善宇媽媽也不是聖人,作為單身媽媽,她也幾乎把精神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當發現偶爾一丁點的信息沒有從兒子嘴里獲知,她便開始惶恐不安,甚至對著兒子嚎啕大哭,說好怕他再不要媽媽。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4張

  說到底,天下的大多數媽媽是一樣的媽媽,所不同的,所讓你感受不同的,是因為兩部戲的編劇不同。

  我不是在開玩笑,我想說的就是《小歡喜》有意地把觀眾引向了一種情緒,就是對某種教育觀的控訴,一種站在所謂的孩子立場的控訴。

  仔細看,宋倩與善宇媽媽是有很多相似的,作為正常的媽媽的相似,比如都會起早貪黑的為孩子準備所有生活上需要的東西,比如對孩子學業前程和婚戀都掛在心上。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5張

  但是作為孩子的善宇與喬英子的反應明顯卻是不同的。

  善宇什麼雞毛蒜皮生活瑣事都與媽媽分享,就算清楚地知道媽媽會很煩人地把那些話如數地拿去跟其他長舌女人面前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他從來不去介意,還一如既往地回來把自己每天發生的事情一一告知。

  就算媽媽做的飯菜不好吃,善宇也會把它吃光光,還用「媽媽是料理王」這樣的暗示來說服自己。

  知道媽媽去幫人做清潔工賺錢,面子上挺掛不住的,但是他不聲不響去到現場淚流滿面卻默默退出。

  從這些細小的情節我們看到的是善宇非常地尊重,疼愛和理解媽媽,去包容媽媽的缺陷和不足。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6張

  但是我們在喬英子身上卻看不到這些,鏡頭給我們的只是宋倩的「不許」和喬英子幽怨式的抵抗。

  事實上,如果你把宋倩在喬英子身上做的大多數事情拎出來講,作為一個媽媽,她其實並不出格,之所以會讓觀眾產生了「宋倩是變態媽媽」的感覺,是因為電視劇的故意渲染所致。

  比如說,爸爸喬衛東抱過去的超級大樂高是需要耗費幾天幾夜才能完成的,在高三那般爭分奪秒的日子玩合適嗎?顯然是不合適的,只要你是一個正常的家長都會去阻止。

  而且宋倩的阻攔很柔和,她先讓孩子玩了一部分,然後說剩下的收起來,等高考完再玩,這難道不在情理之中嗎?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7張

  但是鏡頭卻長時間停留在喬英子的傷感和情緒製造上,不知不覺把人引向對她的深切憐憫之中,忘卻故事中的其他元素。

  又比如說宋倩看到女兒那麼喜歡到天文館演講,但是又希望她抓緊時間學習,然後費煞苦心地在家搞了一個天文投影,但當秀給喬英子看,人家並不領情,喬英子不自然地笑著走開,不耐煩中帶著嘲諷。

  很多時候,宋倩都在嘔心瀝血的付出和討好,但是得到卻是一臉嫌棄和假惺惺的笑容。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8張

  又如電視劇剛開始的時候,喬英子進門發現媽媽正在熬中藥,她一股厭煩的情緒,沖口而出:「又是中藥!」

  宋倩疲憊地說:「不是給你的,是我自己的……最近覺得壓力大,老是睡不著……」

  喬英子轉身回房,自言自語說:「你壓力大?我壓力才大呢。」

  故事由始至終只呈現了宋倩愛的不斷輸送和喬英子在接受的過程中內心反抗和壓抑,但是從來沒有給出喬英子方面對母親一丁半點理解和尊重的戲碼。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9張

  但這樣的喬英子收獲的卻是滿屏的同情和心疼,幾乎沒有人能站在媽媽宋倩的角度去想,她含辛茹苦到底為哪般?

  幾乎所有人,都把矛頭指向了那個婚姻不幸的媽媽,認為是她的教育出錯導致了孩子從優秀走向癲狂。

  我卻認為這是製作人的故意導向,大筆墨書寫喬英子方面的不堪忍受,在她的立場引起人們的共情,走向對家長教育錯誤的深深指責之中。

  而電視劇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導向是為了迎合市場,或者說迎合網路的氛圍,因為網路上充斥著一種孩子立場觀,人們很沉浸於一種「神聖」的育兒論:養兒育女不是為了回報,是為了對生命過程的欣賞以及同他們一起成長。

  聽起來,聽起來很高大上,這種言論已經在不自覺間引起了一些我們可能沒有覺察的反應。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0張

  因為說得太多,很多人都被不知不覺的說服了,然後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樣的一個案例:

  有一個奶奶對孩子說:「寶貝乖,長大賺錢養媽媽……」

  旁邊的媽媽聽到了,像被針刺了一樣馬上出言打斷:「媽,你不能這樣跟孩子說!寶貝,你長大不用賺錢養媽媽,媽媽不需要你的回報。」

  過了N久,有一次又有「好事者」對孩子說:「寶貝,你長大了要回報媽媽……」

  結果這次,不用媽媽再去教育了,孩子果斷地去回應了別人:「媽媽說不用我回報的……」

  ……

  也許,最初提出「育兒不是為了回報」觀點的人只是希望為人父母不要有功利性,育兒是感情的交流而不是物質的交易。

  但是很多觀點在社會上抑或網路上走著走著它就走偏了,比如捍衛女權養成很多公主病,比如批評非素質教育衍生了讀書無用論等等。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1張

  「育兒不是為了回報」論讓很多人走向認為育兒只是單方面輸出的錯誤。

  於是出現了無論是呈向孩子的還是家長的文章或者影視作品,都是對家長單方面的勸喻,無論如何,掏心掏肺,作為家長,你必須為了孩子春蠶到死,蠟炬燃盡,否則你羞為父母,而孝道回報,只是道德綁架。

  某天孩子犯錯,我正想責罰的時候,孩子從書包里掏出一本《思想道德教育》,義正辭嚴地說:「媽媽,你不能體罰,書里有寫,你這樣做是犯法的。」

  是的,很多關於孝道的書都被束之高閣,取而代之是一種更為理性的教育——教育孩子如何在父母面前咄咄逼人地爭取自己的權利。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這樣的文章,說小孩的壓歲錢被父母挪用了,孩子非常憤怒,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2張

  網路鋪天蓋地的言論幾乎都站在支持孩子隊伍中,認為孩子這樣做是對的。

  不經同意「動孩子的奶酪」自然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家長應該要告訴孩子壓歲錢是怎麼來的,至少讓他對這筆私房錢少一點理直氣壯。

  如果你是一個孤兒或者出生在很窮的地方的孩子,你會有這些壓歲錢嗎?

  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十幾年艱苦寒窗苦讀、然後十幾年職場摸爬打滾才換來的如今小康水平和社會人脈,才有機會讓孩子年年歲歲收獲豐厚的壓歲錢。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3張

  曾經風靡一時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看似向國人傳遞了最佳的育兒方法,但是也帶給了千家萬戶育兒之路無比的辛酸。

  正如某友人對尹建莉說的,像你這樣養孩子,差不多都自己整個人生都搭進去了。

  這位朋友並不是危言聳聽。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4張

  舉個例子說:書中提到每逢聖誕節便扮成聖誕老人給孩子送禮物的情節,自從這本書出世以來,每年聖誕節,為人父母都要半夜起來當一回聖誕老人,不管你生病還是出差了無論地震了天塌了都得想辦法,因為你一旦沒做後果「很嚴重」。

  某次聖誕節,去接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之時,發現人群中有一個孩子眼睛紅腫、神情憂鬱,令人好不心疼,問道才知,全班只有他一個人是「昨天夜里聖誕老人沒給送禮物的」。

  因為對比效應,每個人都自覺不自覺進入了孩奴的坑,誰還有勇氣像我們年少時的父母那樣不檢查作業不陪高考,讓孩子自己生病自己好?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5張

  你殫精竭力、小心翼翼地付出和守護,難道真的是為了欣賞他的成長嗎?

  如果像新聞說的某位媽媽得了癌症打電話告知女兒,得到的是一句不耐煩的回應「你生病找醫生啊,找我幹嘛」時,有人還有欣賞的心情嗎?

  或者像67歲老人生三胎那樣,從鬼門關走一遭出來聽到的是女兒跟她斷絕母女關係的話語,她需要多大勇氣才能把這育兒之路重來一遍?

  生兒育女不是為了明碼標價的回報,但是獲得孩子對現實生活、父母處境和內心的理解以及對父母的誠心尊重,是育兒路上最大的動力和意義。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6張

  生你養你,是因為我愛你,但是,我希望你也愛我,我牽著你的手走出世界去迎接日出,希望在黃昏落日的時候我走不動了,你能拉著我走完最後的路。

  養兒育女不是為了回報,但是是有期待的。

  最後,回到電視劇,在同樣的處境,善宇能保持樂觀和通透的心靠的是個人對怨的主動化解,因為媽媽的種種不好或者對他帶來的諸多困擾都被自己的寬容和理解消化和淨化了,所以不會有負面的心情沉積;而喬英子,過於沉浸在顧影自憐之中,從來沒有站到媽媽的立場去跟媽媽對話,彼此的隔閡越來越大,她的積怨也越來越深,最後膨脹到個人的心理疾病。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戲劇 第17張

  而喬英子會成為這樣,或者說《小歡喜》會這樣編,是因為社會流行著這種片面的育兒觀,過分強調父母的單方面付出,忽略了孩子的感恩教育。

>《小歡喜》:才女從優越到癲狂,為什麼眾人都同情英子而不是宋倩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