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自在東方衛視開播以來,聚焦高考、家庭教育的現實主義電視劇《小歡喜》一路口碑和收視飄紅,豆瓣評分從之前的7.9一路上揚到如今的8.3,收視也牢牢占據第一,平均收視達到1.2,可謂近段時間關注度最高的電視劇。
小編的日常也變成了追劇,但是越追越心塞,國內的家長孩子真的是太難了!
我的一個朋友是位小資女青年,對上小學的女兒要求比較松。當她聽說公立小學每天放學寫作業要花上2-3小時,就開始發怵。果斷將孩子送到了一所私立學校,這下家庭作業是輕鬆了不少。
但是有一天,女兒回來說:”媽媽,我們周末做的校運動會logo設計失敗了,某某畫得太好了。”第二天,女兒說:”媽媽,某某在澳大利亞AMC數學競賽里拿了二等獎,全國的哦。”隔幾天,女兒又說:”媽媽,某某英語又是滿分100分,我覺得她能考200分,沒有她不會的。”聖誕節的英文音樂劇,某某扮演冰雪女王,絲毫不怯場,還帶著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語的優雅發音,看得台下家長們是點頭如搗蒜,恨不得自家孩子,三天能學成這樣。
我的這位朋友終於坐不住,決定要八卦一下女兒的偶像:8歲女孩—某某。原來某某從進入小學開始,已經在按照國外大學的入學要求在做學習安排。她很喜歡畫畫,想要成為一位園林設計師,幾乎每個周末和假期里爸媽會帶著她去徽州看古村落,去蘇州看園林,給她講背後的歷史,作品的寓意。每周都會去博物館,藝術館,走遍了省內的,就去省外,甚至國外。春節去了英國,到大英帝國的博物館打了卡……
”人家過年去英國博物館,我帶孩子在家嗑瓜子。”聽她說完以後,我順手將之前搜集到的留學宣傳單拍照傳給她。她沉默了一陣回復我:”我這算是活在解放前嗎?到底是什麼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當你還在讓孩子拼死拼活高考的時候,同學的爸媽已經給自家孩子申請了耶魯哈弗世界名校,你讓孩子拿什麼跟別人拼?
哈佛大學曾做過的一個著名的,研究目標規劃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是一群出身、智力、學歷都差不多的年輕人。
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理想,生活沒有目標;
60%的人有些想法,但目標比較模糊;
10%的人有目標,並且制定了短期的規劃;
3%的人有明確的理想,並制定了清晰的長期規劃。
25年後,他們的生活狀況非常有意思:
那3%的人,堅持著自己的人生規劃,朝目標不懈地努力,最後幾乎都成了頂尖成功人士,是行業領袖、是社會精英。
那10%的人,不斷地做到短期目標,大部分都成了社會的中產,成為了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那60%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能穩定生活,沒什麼特別成績。
剩下27%的人,成了社會最底層的人,生活不如意,失業,被救濟,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你看父母給你什麼樣的眼界,你在年少時有什麼樣的目標,有什麼的規劃,通常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教育的階層固化日益嚴重,越來越多人選擇留學
>《小歡喜》刷屏:我來替家長說句話,這屆家長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