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時隔兩年半,終於等來了《機智的監獄生活》的兄弟篇:《機智的醫生生活》。
還是tvN出品,申源浩導演與李有靜編劇的黃金組合,看點和賣點都有了保證。僅僅一集,就飆到了豆瓣9.4。
人人都稱它是「年度爆款」,其實它只是呈現出了醫患間的普通日常。
這是一個關於醫生的故事,但首先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
從《請回答》系列到《機智》系列,延續了申導最愛的群像式敘事。這一次,主角是五個從大學時代開始、認識近二十年的醫生。
外表冷酷又毒舌的金俊完,宛如人間天使的安正元,自信心爆棚的奶爸李翼俊,社交恐懼的媽寶男碩亨,以及四人中唯一的女生、外號「鬼醫」的頌華。
分屬不同的科室,有著迥異的性格,大學團建時的一次誤打誤撞,成績了這段二十年的友情。
1女4男的組合,放在偶像劇中,就是杉菜遇到F4。
然而,在他們這裡,所有的羅曼蒂克情節就如同丟進死水的石子,激不起任何波瀾。那些電視劇裡的固有人設和橋段,都被一一打破。
明明是富二代的正元,最初的夢想卻是做一個神父,和哥哥姐姐一樣將一生奉獻給主。
身為教授醫生的翼俊,偶爾還要「兼職」護士長、病房修理工、食堂打飯阿姨。
而外人眼中無所不能的完美模範生頌華,其實比誰都愛玩,玩起來比誰都瘋狂。
你以為醫生的日常就是看不完的病人和做不完的手術,其實聚餐和唱K也是他們的日常。
會被父母催婚,會為了點幾份吃的吵架,也會在KTV爭當麥霸。
甚至,在工作之餘,還組建了一支樂隊,貝斯、吉他、架子鼓,一應俱全。
帶有年代感的老歌串起了往事與回憶,五個中年「少男少女」,迎來了遲到的青春期,骨子裡超強的表現欲一旦爆發攔也攔不住。
盡管是醫療劇,卻又帶著點「請回答」的懷舊感。
理性與感性的高反差身份轉換,讓原本高冷的醫生形象,又多了幾分可愛和人情味。
舞臺從監獄換到了醫院,原以為打開方式是這樣的:滿屏專業術語,手術室裡醫生手起刀落,氣氛緊張;又或者是這樣的:醫院高層內外勾結,各種權錢交易,黑暗腐敗。
雖然,拍這些同樣有意義,但申導偏要和自己、和觀眾「尷尬刁難」,把這些套路的橋段統統丟到了一邊。
在他的鏡頭裡,你看到的是都是最常見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畫面。
「高知」的病人家屬,不僅帶著資訊儲備而來,還會偷偷用手機錄下整個問診過程。
表面上好像是為了給醫生提供參考意見,實際上話裡話外都帶著對醫生和醫院的不信任。
「我聽說」、「網上說」,就是不願意聽面前的醫生說。
還有些自以為久病成醫的家屬,對治療過程指手畫腳,稍有不滿就破口大罵。
但對醫生來說,最難的不是被質疑和挨罵,而是面對病人和家屬時的無能為力。
有這樣一個病人家屬,兒子在等肝移植,母親又疑似患上腦腫瘤。她為自己只顧著兒子而忽視了母親感到自責,另一面還要飽受丈夫和婆家的氣。
在電梯裡遇到醫生的那一刻,她終於崩潰了。
然而面對這樣的聲淚俱下,除了抱一抱她說一句安慰,醫生卻什麼也做不了。
有時候,醫生就像一個供人發泄情感的工具人,好的、壞的情緒,都要全盤接納,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掉。
其實,當他們醞釀好情緒與措辭,通知病人家屬醫治無效時,他們的難受並不比病人家屬少。
即便已經面臨過很多次生離死別,他們依舊無法做到習以為常,坦然接受。
看著病人離世,他們甚至想過乾脆辭職算了。但醉酒大哭之後,一句「再堅持一年吧」的勸說,又可以讓他們滿血復活,然後堅持完一年又一年。
他們是醫生,但他們又不能只是醫生。
看病、做手術只是他們最基本的技能。遇到不願配合的小朋友,要會自導自演裝可愛,把小患者哄開心了才能看病;對於經濟困難的病人,一邊治療,一邊想辦法幫著解決醫藥費。
要掌握說話的藝術,要了解醫院的行政事務,要自掏腰包悄悄做善事,還要周旋於龐雜的人際關係。難怪醫生生活要時刻保持「機智」。
這份機智,不是耍小聰明,不是欲望和算計,而是時刻保持一種清醒。在病情診斷時的清醒,面對利益和危險時的清醒:婉拒病人夾在書裡的紅包,戳穿家暴父親編出的各種謊言,以及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甘願給技不如己的同事當副手。
導演並不急於用一部電視劇來解答「什麼樣的醫生是個好醫生」,而是讓觀眾意識到,當我們用各種條條框框來約束醫生時,請先記住一點:他們是醫生,但首先是人。
星光閃閃的卡司陣容,連路人甲角色都是大咖、戲骨。但要說全劇最厲害的大咖,莫過於導演本人。
在他的作品中,永遠都有著明顯的「申源浩風格」,在細節上體現著暗戳戳的「小心思」。比如,折射人物性格的洞洞鞋,暗示戀情走向的車商標。
當然,更多的是一種情感上的細膩。日常,卻又總能讓人眼前一亮;反轉,卻又是情理之中。醫療劇中常見的生離死別、世間百態,被他揉碎了重新融入到這些瑣碎的小事中。
剛要下班的正元被緊急召回,邊跑邊將聽診器哈氣焐熱了,才放到小患者身上;
俊完拒絕了老人想要參加完女兒婚禮再手術的要求,卻在婚禮當天悄悄去儀式現場安慰新娘;
腦死亡病人在器官捐贈手術前,翼俊請求將手術拖到零點後再進行,因為這天是兒童節,他不想讓從捐贈者的兒子,以後每個兒童節都因為失去父親而痛苦。
這些看似「可以但非必要」的小細節,遠比煽情的臺詞更讓人覺得暖心。
導演熟練地掌控著溫情牌,卻又以冷靜地口吻講述最平常的事。他為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預留了轉機,那些你以為的事實可能並不是真相。
在為懷有無腦兒的孕婦實施分娩手術前,碩亨拜托助理醫生,抱到孩子出來後,務必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別讓哭聲傳出來,別人當他是社恐心理作怪,其實他是出於對孕婦的保護,生怕孩子的哭聲為孕婦的餘生留下負罪感。
戴著鼻環、稚氣未脫的00後年輕父母,見到他們的第一眼,難免對他們養育孩子的能力和責任心表示懷疑。然而,事實是,年輕的媽媽等在監護室外掩面哭泣,她也很難受,很心急,卻怕被別人說年紀小,連哭都不敢哭。
原來,誰都是在假裝堅強地活著,誰都是在打擊中努力成長。
雖然申源浩被戲稱為打造「封神」劇的導演,但他從不在劇中對角色封神。
他盡可能地以一個平視的視角,向觀眾展現出了一幅醫生與患者的群像。
觀眾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從細碎中尋得幾分感同身受。
醫生沒有被神化,病患和家屬也沒有被惡意醜化。
所以,導演並不是在為醫生打抱不屈,也不是在為「誰是弱勢群體」的爭論而站隊。
或許,他只是希望,那些曾經被放大的惡意和矛盾,可以在看完這部劇後,變成多一份的理解與支持。
那個曾經對著醫生破口大罵的家屬,在女兒醫治無效後對主治醫生深深鞠躬,反過來安慰醫生。
而正元在每一次自己的病人去世時,都忍不住想要埋怨上帝的不公。
其實,病人家屬懂醫生在無力回天時的無奈,醫生也同樣理解家屬想要挽救病人的悲痛與心焦。
情感是相通的,溫暖和善意也是可以被相互傳遞的。醫生和病人之間的治愈與被治愈,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
與人為善,也是與自己的和解。
畢竟,拋開身份的標簽,誰又不是個普通人呢?
>《機智的醫生生活》從1988到2020,今年韓劇最佳被「機智」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