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中國小康網喪葬形式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海葬、洞葬等等,貴州省荔波縣瑤麓鄉的青瑤,是中國唯一僅存的懸崖洞葬族群。
懸崖洞葬,是將裝殮屍體的棺槨,葬於半山的巖洞裡。這種喪葬習俗,在中國南方的楚國和百越地區古已有之,今天在湖北湖南和貴州廣西各地,仍然可以看到懸崖洞葬的歷史遺跡,但幾乎已經找不到仍在舉行懸崖洞葬的民族。荔波縣茂蘭鎮瑤麓的青瑤族群,是中國唯一仍在堅持使用「懸崖洞葬」的最後族群。
時至今日,荔波的青瑤依然執行著「懸崖洞葬」習俗,將逝世之人裝殮入棺,抬上樹木碧綠、草木豐茂的半山巖洞裡,堆放在巖洞裡分為五個宗族指定的堆積處。從山腳遠眺,根本看不見洞口,隻見棵棵高大喬木,枝繁葉茂;綿延山岡長滿常綠灌木,覆蓋成鬱鬱蔥蔥的奇山秀嶺。由於青瑤不設墳塋,不需要墳前點香燒紙供品祭祀,所以,也是唯一不過清明節的族群。
青瑤聚居瑤麓一地,人口1千多人,有歐、韋、常、盧、覃等姓氏,他們的喪葬儀式非常奇特。
老人去世後,按照祖上傳下來的規矩,由家人更衣、整型。寨上的男人則開始趕制棺木,一般棺木制作簡單,由四塊木板拼合成為「火柴盒式」棺木,兩端各加「井」字架固定。與此同時,喪家要舉行「砍牛」祭祀活動。「砍牛」以後,村寨上的小夥子抬著棺柩在砍牛場上開始兜圈子。他們各自緊拉住棺箍,一邊轉圈子,一邊暗暗用力拉扯。抬棺的人要不停地拉,不停地扯,直到有一邊的人因體力不支而致棺材倒地,這時祭師便看棺材腳部(小的那一頭)倒地的方向,如果朝著「崖洞」,便可抬棺上山進洞。否則,還要重新抬起棺材繼續兜圈子,直至棺材落地方向正確為止。一般進洞都是在夜幕來臨之後進行,幾十個後生抬起棺木後,全村人會打著火把將亡靈送出村寨。按古規,送葬的人不許走有人過的路,也不準許用砍刀開路,他們必須鑽刺蓬、踏荊棘,走一條陌生的山路到達巖洞。幾十個人抬著棺木前拉後推,將沉重的棺木送進半山腰的巖洞後,按姓氏歸類的固定方位堆放,將棺木堆放在先輩的棺柩之上,並對棺木順砍三刀,逆砍三刀,以告慰死者安息。之後,送葬人一起轉身離開,任何人都不能回頭再看一眼,而且從此任何人也不再走進這個亡靈安息地。送葬的人出洞後,在巖洞前祭臺上,送葬的人群把扛來的花旗、彩傘砸爛。喪家將親友帶來的酒、肉、飯菜分給送葬的人吃,除糯米飯外,一律要吃光、喝光,不準帶回村寨。同時吃肉不準用筷子,隻可用手抓。三天後,家人在洞外祭臺上祭祀一次,七天後入洞在棺木上供祭一次,謂之「祭三祭七」。從抬棺進洞安葬起七天內,村寨裡的人不準上山砍柴割草。實在無柴草要斷炊了,也必須在寨口將柴草用煙火薰過,除去「晦氣」,方能挑進寨子。
荔波瑤族有三個支系,以服飾來分類起名。穿白褲叫白褲瑤,分布在瑤山鄉;穿青褲叫青瑤,分布在瑤麓鄉;穿長衫衣服叫長衫瑤,分布在茂蘭、洞塘、翁昂。瑤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是蚩尤的子孫,據說蚩尤被黃帝炎帝打敗,從華夏遷徙兩湖地區,又向雲貴高原遷徙,是一個長途跋涉、不畏艱險、翻山越嶺、英勇悲壯的民族!明代萬歷年間重修的《貴州通志》卷十四中記載:貴州的「短裙苗者(苗者泛指少數民族,不是今天單指苗族)……死不琪,置之山洞」。根據人類學、考古學的實地調查,崖洞葬主要分布在我國雲貴高原的東部地區,即貴州省中南部和廣西北部。這些地方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峰綿延,幽巖溶洞眾多,為崖洞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條件。
中國的「懸崖洞葬」,其它地方隻見留下洞葬遺跡,今天再也尋找不到這種習俗的存在,只有在瑤麓仍然可以見到這種奇特的喪葬儀式。喪葬習俗反映了人類「靈魂不滅」的觀念,在屍首化解消失後,靈魂像裊裊青煙長存於天地之間,冥冥之中庇佑他們的子孫後代。撫慰祖先靈魂居所,就是喪葬安放之地。懸崖洞葬是人們考察青瑤喪葬的「活化石」,是認識青瑤祖宗崇拜、族群意識的「課本」,它的神秘、它的奇特、它的唯一,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類學、民族學的專家們蜂湧而至,試著揭開其中的奧秘。
>荔波青瑤:中國現今唯一存在的懸崖洞葬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