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金鳳
「終於看清你的眼,你的眼裡有人間,曙光將至,這雙眼值得一切美好。春花、秋月、大海、飛鳥、沙流、人間。」時隔多日,「80後」潘純再次讀起這首疫情期間的小詩時,仿佛一下子穿越回1月26日、年初二馳援武漢的現場。
潘純,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以下簡稱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奮戰武漢的91天,他和團隊收治了約150個重症患者,曾歷時78天,先後三次成功搶救一位重症患者。其與團隊在國際醫學頂級雜誌《美國呼吸與危重症雜誌》發表的論文,為國際同行抗擊疫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
5月13日,與東南大學學生分享這段特殊的經歷時,潘純表白他的初心和使命,「初心,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職業精神;使命,是忠於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忠於黨和人民的獻身精神。」
年初二赴金銀潭醫院收治重症患者
從1月26日到4月26日,這是潘純此生最難忘的一段歲月。1月25日,正在徐州老家過年的潘純接到馳援武漢的通知後,「激動而緊張」。第二天一大早,他回到南京,收拾行李後,乘高鐵抵達武漢,開始與國內外專家討論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1月27日,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重症醫學專家,潘純受命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救治重症患者。
「那裡是疫情的風暴眼,收治的全是最危重的患者。」進入金銀潭醫院後,潘純所在的南五病區,遇到的一個挑戰就是醫護人員的缺乏。
潘純回憶,當時的金銀潭醫院重症病區有30張床位,已經收滿了病人,醫生有13人,護士有45人,其中有重症救護資質的僅有12人。「那時候壓力真的很大,按照重症醫學的管理規范,30個重症患者應該至少有24-30位醫生、75個護士來輪流照看。」
同樣緊俏的還有醫療物資,潘純說,那時,每天分給醫生團隊的口罩僅有8個。團隊成員們調整物資分配和病患救治方案,保證病人治療的同時,醫護人員「零感染」。
「我們把呼吸衰竭的搶救辦法、俯臥位治療的流程貼在患者床頭,讓醫護人員執行起來更規范。」潘純說。
78天三輪搶救,患者終於康復
潘純所在的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ICU,延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二、華東地區第一。但盡管這樣,多變的新冠肺炎,還是令潘純猝不及防。
2月6日中午,潘純收治了患者彭博。「當時他已經發熱16天、呼吸困難10天了,講話氣喘籲籲,但他神智清醒。他斷斷續續地跟我說,家裡有年邁的父母,有7歲的女兒,還有一個快要出生的寶寶。5月,他還要陪著老牌迎接第二個孩子從出生。」同為父親的潘純,決心為他一搏,「我要讓他康復,他沒有了,他的家就沒了。」
在彭博入院的前3天,抗病毒藥上了,高流量給氧3天了,俯臥位用了,可他的病情並沒有好轉,相反急轉直下。
2月9日,他迎來第一次生死考驗。那天,他的呼吸指標很糟糕。「呼吸窘迫隨時都會要了他的命!」潘純決定立即插管。
在呼吸機的幫助下,彭博的氧飽和度明顯改善,氧分壓從50提高到了100。但監測呼吸力學指標很差,彭博肺裡的二氧化碳也排不出來。2月13日下午,潘純給彭博上了ECMO,同時給與俯臥位治療。
2月15日,彭博轉到金銀潭醫院的第9天。在輸了3次康復者血漿後,他的新冠病毒核酸轉陰了。
但是,第二天清晨,醫生查房時發現彭博的肌酐明顯升高,他出現了急性腎功能衰竭。這是上ECMO後出現的第一個並發症。當天,醫生給彭博接上了持續血液淨化治療。「血液淨化治療,一是讓彭博急性受損的腎臟停止工作,從而得到休息,二是可以過濾掉一些代謝產物。」
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的彭博,很快又遇到第二個棘手的問題。2月27日,彭博的血壓掉得很低,反映炎症的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等指標升得很高。這意味著可怕的細菌感染來了,這是上了ECMO後的第二大並發症。潘純在評估過他的呼吸功能後決定,立即撤ECMO!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及時的。
就在潘純稍微喘口氣時,彭博又出現了消化道出血。3月9日,彭博的血色素從10克掉到了5克。金銀潭醫院消化內科程海琳醫生用鈦夾控制了這個潰瘍,止住了血。
3月13日,彭博的腎功能開始恢復了,尿液慢慢增加,3月20日,血液淨化治療結束,他身上的最後一根管子拔去。歷經餘波後,彭博終於在4月初出院。
歷經78天生死時速,彭博收獲的不僅有重生,還有潘純的祝福,出院那天,潘純送給他一張紀念卡,上面寫著「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疫情的肆虐,敢於承受疾病的痛楚,勇士就要勇往直前!」
國際期刊發文,為全球抗疫提供新方案
白天,潘純要查房、救治病人;晚上,他要和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一起,聽取武漢定點收治重症患者的醫院救治情況,與專家研討制訂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臨床診療規范,指導全國醫生進行重症病人救治。
疫情期間,潘純還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醫學頂級雜誌《美國呼吸與危重症雜誌》發表俯臥位通氣技術可以有效改善肺內氣體分布的論文,該論文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註和認同,70天內關註因子達到300,成為近一月該刊物點擊率最高的論文,為全世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治療方案。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4月15日前所有援鄂醫療隊撤離,但需要留下一支20人的專家團隊繼續指導武漢重症救治,繼續攻破最後的「重症堡壘」,這其中就有潘純。他們給予武漢當地醫院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給病患的篩查管理提供規范指導。
4月26日,武漢重症病例清零,潘純最後一次來到金銀潭醫院時,一縷曙光射入他的眼簾,他快速按下手機快門,定格人生中難忘的91天。
回到南京後,他仍專註於「後疫情時代」的科研攻關,「大數據下新冠肺炎患者分層對於精準治療的影響,力學導向新冠肺炎患者的機械通氣治療….」
聽完潘純的分享,東大學子感慨萬千,東南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楊清元表示,「潘老師不但要查看病人情況和搶救危重病人,還需要處理醫囑,與同事討論疑難龐雜患者的救治;回到住地後還不忘通過微信群詢問患者情況,一旦遇到緊急情況,立刻沖向患者病房。他以不放棄任何一個病人的決心,詮釋了醫務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9級研究生凌若愚表示,「‘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去哪!’潘老師在抗疫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初心,是我們的青春榜樣。」
>「風暴眼」抗疫91天,他挽救了百餘名重症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