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壹姐說

  在意識層面,哪有父母不希望親生的孩子快樂呢?電視劇的情節雖然純屬虛構,但其刻畫的希望與現實間的巨大差距卻不是巧合。「不快樂」如安在代際「遺傳」?如果父母確實無法發自內心地做一個快樂的人,孩子如何「改命」?耳濡目染的環境影響因素大家都不陌生,然而對自己隱秘的本能反應保持發覺才是更大的挑戰——想要眼前這個最像自己的小孩體驗自己兒時沒被接納的感受,讓TA理解彼時那個孤獨無助的自己。

  壹姐:尹建莉父母學堂金牌輔導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1張

  ​

  憂傷的父母,

  很難養出快樂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伴隨著「健康快樂」的祝福。我們希望孩子一生都不會遇到傷害他的人和事,希望他們擁有我們不曾有過的幸福。

  哪怕不用大富大貴,也要快樂順心。作為父母,誰沒在心裡默默祈禱過:「希望他比我過得好,比我幸福」。

  可兜兜轉轉之後,卻發現快樂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我們的孩子並沒有理所當然地快樂。

  電視劇《清平樂》迎來了大結局,劇中王凱成功演繹了一位君王宋仁宗的一生。宋仁宗趙禎不是一名成功的帝王,同樣也不是一名成功的父親。

  女兒徽柔是爹爹的心頭肉,趙禎曾經立下誓言:我要讓她做整個大宋最快樂的姑娘。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2張

  可到最後,徽柔成了大宋最可憐的姑娘。

  初戀是一名帥氣才子,卻被爹爹拆散。同時,爹爹還把她嫁給了其貌不揚,舉止略顯木訥的李瑋。後來,徽柔愛上懷吉又被活活拆散,才二十多歲的小姑娘就瘋掉了。

  人人都會覺得做皇帝是天下第一美事,可是實際上快樂與不快樂在於心境而不是環境。

  趙禎就是一名「不快樂」的皇帝,他喜歡過一個女孩,卻不捨得把她束縛在宮牆內,只能忍痛放飛愛情。

  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規矩所禁錮。可以說,他幾乎沒有真正快樂過,沒有做過真正的自己。

  當自己的女兒到了婚嫁年紀,他看到女兒和一位白衣少年在一起嬉戲,他的第一反應是憤怒。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3張

  對於有女兒的老父親的心境,用網路用語說就是:「養了二十年的白菜,讓豬拱了」。

  可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可能是,他自己年少時有過一段錯過的愛情。當自己的女兒擁有明媚的愛情時,就刺傷了他隱藏的傷痛。

  我們總覺得,自己經歷過的痛苦,不願意再讓孩子經歷。

  可是潛意識裡,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品嘗自己童年的味道,從而成為最理解自己的人。所以在不經意間,我們會做出與孩子分享痛苦的選擇。

  就像很多父母看見孩子玩就生氣,並不是因為玩會傷害到成就,而是因為孩子天真的玩耍,會傷害到自己的「壓抑」。

  當孩子擁有父母沒有擁有過的快樂時,有可能就會觸碰到父母潛意識裡的傷痛,從而阻擋孩子快樂。

  所以說,《清平樂》中徽柔不會成為大宋最幸福的女孩,因為她的爹爹內心有無數壓抑和悲傷。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4張

  父母是個不敢快樂,不夠快樂的人,孩子就很難發自內心的快樂。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5張

  父母的不快樂,

  是如何「傳染」給孩子的

  「我不快樂,所以更希望孩子擁有快樂」,這是意識層面,我們的想法。

  可是在潛意識層面,父母傾向於讓孩子嘗嘗自己童年的各種痛苦味道,把孩子制造成理解自己的人。

  我有一個朋友,她一直很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媽媽總是跟她說: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你的財產都要防著老公,為將來離婚做好準備。

  明明自己的婚姻很幸福,老公體貼又擔當,媽媽是不是「有病」,才會總是跟她說這樣的話。

  不僅如此,媽媽還會下意識否定她,不論她做什麼。例如,她要是想出門坐公車,媽媽就說公車太擠,還是自己開車吧。她要是想開車,媽媽就會說一點也不節儉,有直達的公車為什麼要開車?

  有時候朋友也想跟媽媽大吵一架,可是她又舍不得。她知道,媽媽只是生活得不夠快樂,內心需求沒有被滿足。

  原來是朋友的父母關係不太好,雖然沒有離婚卻分居多年。家裡生意做得不錯,在市區買了好幾套房子,卻總因「經營理念不合」而吵架冷戰。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6張

  這世界上不快樂的人有很多,可幾乎沒有人願意「孤獨的悲傷」。

  父母身上的悲傷,會通過各種方式「感染」給孩子。

  父母壓抑的東西,希望讓孩子替他表達。

  同時,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壓抑,自己快樂的時候也會有負罪感。

  所以說,原生家庭的問題會代代相傳,父母身上的匱乏,會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

  被父母吼大的孩子,當父母後也容易成為「吼爸吼媽」;沒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當父母後也容易與孩子情感疏遠……

  父母會傾向於讓孩子體驗自己的痛苦,比如失敗婚姻的痛苦,被否定的痛苦,從而把孩子拉到和自己一個「陣營」。

  當然,如果給我們選擇,我們肯定不會選擇故意讓孩子去痛苦。可是如果我們自身都是匱乏的,對孩子的愛也就缺乏邊界,變成「共享痛苦」的愛。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7張

  孩子快樂時,

  父母為什麼「恐慌」了

  有一個場景,相信大多數人都經歷過。

  炎炎夏日,我們從冰箱裡拿出半個冰鎮西瓜,用勺子挖著吃,一邊「葛優癱」在沙發上,一邊看著電視。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8張

  簡直是人間美事啊!

  這時,如果父母突然下班回來,他們會說什麼?

  「作業寫完了嗎?」

  「吃冰西瓜不怕拉肚子啊?」

  「躺著看電視還要不要眼睛了!」

  「坐直了看,都要駝背了!」

  其實這個場景有多麼罪大惡極嗎,似乎也沒有。可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潑冷水」。

  每當孩子快樂的時候,父母總會及時喊「不」。

  仿佛快樂是罪惡的,是不可控的。只有打消了孩子的快樂感,帶著壓抑和克制,他們才能成長與進步。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9張

  就像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苦盡甘來」「逆水行舟」,必須跟自己「逆著來」,才能進步。

  如果孩子快樂了,那麼父母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我們不妨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下意識的想法也許就是我們對待快樂的態度。

  孩子期待的父母,一定是可以和他們一起坐下來,享受生活的自在與愜意的。但是父母會覺得那樣是罪惡的,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災題沒有解決,自己憑什麼快樂,憑什麼放縱。

  更何況,也只有孩子變得不開心,不幸福,我們才能與孩子建立聯結,以父母的身份「拯救」孩子。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10張

  不敢坦然快樂,

  是多少人的通病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有很多家長抵制英國動畫片《小豬佩奇》。原因是小朋友看了後,會模仿小豬跳泥坑、跳沙發、跳水坑等行為,還天天學豬叫。

  我們且不說是不是動物歧視的問題,就說說父母難以接受孩子跳泥坑的行為。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11張《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12張

  如果問任何一個家長,一件衣服重要還是孩子的快樂重要。他們的回答無一例外會說,當然是孩子的快樂重要。

  可是,如果再問他願不願意讓孩子跳泥坑,大部分家長都會搖頭。

  跳泥坑是一件很解壓的事,也是孩子釋放天性的事。我們不願意孩子去做,是因為我們太難面對這種坦蕩蕩的快樂。

  大膽快樂,是有罪惡感的。我們會想起很多悲傷的往事,想起不快樂的親人,然後壓抑自己的快樂。

  快樂是「順流而下」,我們不知道它會走向何方,更不知道如何應對未知的恐懼。悲傷卻是「逆流而上」我們能體會到自己的付出感,也就不會罪惡和愧疚。

  電視劇《安家》中有一個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房似錦家裡發生了很多糟心事,回到上海後她憂心忡忡。徐文昌為了哄她開心,請她吃冰淇淋。

  一個冰淇淋,讓她開心得像個孩子,忘記了煩惱。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13張

  可是一隻冰淇淋還沒吃完,她的眼淚就下來了。她說,「我怎麼有臉吃冰淇淋。我怎麼有資格去享受生活」。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14張

  相比於享受、欲望、快樂這樣的詞語,憂傷、惆悵、悲觀,好像才更能讓人理所當然。

  我們不敢正視自己的感情,不敢讓自己興高采烈。

  也許像房似錦一樣,缺乏安全感,原生家庭缺乏足夠的寬容,我們習慣了壓抑,習慣了視欲望為羞恥。

  當我們成了父母,孩子的快樂也仿佛成了刺眼的存在。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15張

  坦蕩快樂,

  需要「刻意練習」

  我們不敢快樂的原因有很多,也許來自原生家庭,也許來自憂鬱的氣質類型。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都不能剝奪孩子幸福的權利。

  其實我們心裡明白,孩子跳一次泥坑、吃一根冰糕、看一會電視,並不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我們只不過是不會應對這種輕松與愜意,害怕面對快樂之後的未知。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戲劇 第16張

  想要讓孩子「敢於」快樂,父母不把悲傷強加給孩子是一個必要條件。

  也許讓父母本身變得快樂,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相比之下,我們把自己與孩子隔離開些,允許孩子快樂,就容易得多。

  能感受暢快淋漓的快樂,是人生中多麼難得的體驗。我們人到中年,失去了童真,也許很難像個孩子一樣傻笑。

  可是孩子不一樣,他們擁有著單純,擁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有權利享受自己的人生,有權利去擁有快樂。

  快樂,是一件需要刻意練習的事情。

  我們必須慢慢治愈自己,盡量不讓自己的「任性」控制孩子。

  下次孩子再天真爛漫地「跳泥坑」「吃冰西瓜」時,控制自己「潑冷水」的欲望。試著和孩子一起體驗那種快樂與愜意,可能第一次會有些不適應,沒關係,多嘗試幾次沒有負罪感的快樂,也許我們自己也能得到治愈。

  「希望你做最快樂的孩子」,不是一句空口號,而要切切實實地改變和行動。

  作者介紹

  妙黛,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還有一顆心寫作的職場媽媽,一個集正經與笨蛋,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90後姑娘。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ID:zqfxlgzs」。

>《清平樂》大結局徽柔被逼瘋:你只要快樂就好,是最大的教育騙局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