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2》: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青春有你2》: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 戲劇 第1張

  文 | 劉小波

  《青春有你2》於近期收官,這個打造偶像天團的節目最初借助的是音樂選秀節目的力量,設置了音樂導師、舞蹈導師以及說唱導師。但是到最後,已經和音樂的距離越來越遠。奇怪的是,這節目卻異常火爆,一面是惡評如潮,一面是粉絲瘋狂支持,這又是為何?

  部分原因在於,這是屬於新一代年輕群體的選秀節目模式,有著他們固有的圈子。但其中還是有著一些文化的因子在起作用,本質上與整個文化的變遷轉型有關,值得探索和思考。

  視覺文化霸屏時代的身體消費

《青春有你2》: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 戲劇 第2張

  《青春有你2》的火爆,是視覺文化霸屏時代的必然結果。在這些以視訊為主要序言的選秀節目中,音樂的視覺化呈現達到極致,甚至音樂已被剝離出去了。視覺文化的全面霸屏時代,身體消費與粉絲經濟合謀,僅僅將音樂作為紐帶。在《青春有你2》中,舞蹈導師大部分時候並不是在執導舞蹈本身的視覺美感或藝術性,而是強調一種臺風,強調如何將身體以最佳的形式呈現出來。

  並不是聲音的設計使得這檔節目獲得延續的成功,更多的是視覺設計的成功:對每一位觀眾誇張表情的捕捉、對歌手緊張表情的抓拍、表演者華麗的裝扮、奢靡的舞臺、強大的伴奏團等,都盡最大可能滿足了觀眾的窺視癖。視覺化設計與我們對身體的消費有關,在身體消費中性別區分顯得十分明顯。女性一般是欲望的主題,比如在唱片封面設計中以性感、暴露誘惑為主,在音樂現場中,性感的裝束、與男伴的熱舞,甚至是走光、露點等,都是被消費的對象。流行音樂作為商業時代的產物和人們的審美對象,順理成章地滲透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主張,緊緊地追逐著時尚,表達時尚。在形式上,夢幻般的燈光、詩情畫意的舞臺設計等,無不流露著濃烈的時尚氣息,使得流行音樂五光十色,不僅沖擊人們的聽覺,而且還沖擊人們的視覺。在內容上,它跟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迅速地將變化著的生活給予音樂化的表述,使當代人的情感狀態、精神世界的走向、社會的變化等都能在流行音樂中得以迅速再現,而這種鮮明的時代性同樣使流行音樂閃爍著時尚的光芒和時代的色彩。

《青春有你2》: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 戲劇 第3張

  最大的視覺沖擊,往往來自身體。在《青春有你2》等一系列節目中,最多的呈現就是激情四射的身體,這是年輕的資本,這是出道的付出,這也是節目的看點和賣點。《青春有你2》的身體消費極為明顯,整個舞臺似乎都是為展示身體而存在,收官之戰的節目將訓練生早期的影視畫面和現如今的狀態進行了對比,最大的變化就是裝束上的,濃妝艷抹取代了既往的素顏淡妝。這種身體呈現與消費和上面提及的音樂視覺文化呈現也有密切的關係。

  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這是泛藝術化的典型表征。一切都已經工業化、市場化、商品化了,但選秀節目仍需要依托音樂這種才藝,媚雅、媚藝術。

《青春有你2》: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 戲劇 第4張

  粉絲經濟下亞文化的畸形呈現

《青春有你2》: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 戲劇 第5張

  《青春有你2》微博超話

  節目獲利最根本的保證,由粉絲經濟和亞文化帶來。只是這一次,新一代的年輕群體文化並沒有太多自己的特色,在舞臺呈現、節目設置,包括最後的實際效果上,都沒有顯現出一種新的苗頭,而是繼續停留在選秀1.0時代:海選、同臺競技、相互廝殺、將對手PK掉、最終殺出重圍出道。惟一的變化,或許就是播出平臺從電視轉向了網路。而這些文化模式必定又是短暫的,當青年們長大成人,會親手顛覆或摧毀他們曾推崇的文化。這檔節目在很多網路平臺收獲了太多的吐槽和差評,殊不知這些抨擊節目的人,曾經是多麼醉心於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選秀節目。

  亞文化一直就是一個很嚴肅的研究命題,這些文化樣式直接決定了青年的成長。它也是一個極為矛盾的命題,當成年人以自己的視角去規約年輕人的行為,就會抹殺掉他們的先鋒性和創造性,但如果任由其發展,又會陷入一種盲目無序的狀態。是不是還會有一種更為妥善的方式?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但《青春有你》以及《青春有你2》並未就此進行過什麼有益的探索。先不去糾結節目的形式有無創新性(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和《青春有你》、騰訊的《創造101》和《創造營》、優酷的《以團之名》等多檔同類型節目仍舊移植自國外節目模式,甚至名字都沒改),參加的選手有無真正的才藝,現場的觀眾是否真的有如此的激情,僅從主持人的表現就可以一窺節目的水平——典型的粗制濫造。主持人兼制作人也是選秀出道,有著現代青年審美下的高顏值,粉絲無數,但是他卻不具備基本的主持素養。他在臺上每一句話都要埋頭盯著手卡,不斷有表達錯誤,這樣的行為並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對主持職業的敷衍,更會向年輕的選手們提出一種暗示:才藝可以沒有,有顏值就夠了。這是一種畸形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而時下高頻詞匯「小鮮肉」等正是這種畸形價值觀的產物。

  「全民制作人」的幻象

《青春有你2》: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 戲劇 第6張

  這類節目標榜的是青春勵志節目,選手們的行為尚可理解,畢竟如同買彩票有機會中獎,彎道超車也不乏是人生的一種選擇。但觀眾的盲目癡迷又是為何呢?僅僅是一種粉絲的迷狂嗎?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便是一種賦權的幻象。

  「全民制作人」和「創始人」這些概念使觀眾徹底迷醉了。粉絲認為自己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偶像的「真正運營者」,於是對偶像也更具有認同。同時,很多對偶像本身不感興趣的粉絲,也可能為了獲得權力感和群體認同而參加投票。這些本來已是現代互聯網追星的重要形式之一。選秀節目又對此進一步深化,通過身份定義提供了「賦權」的幻想,刺激粉絲、誘導介入、強化參與,把受眾深度納入偶像的成長過程。當粉絲認為自己的每一次點讚、轉發、控評都與偶像產生重要聯繫的時候,就會更加沉溺其中。

  流行音樂的消費,體現的是一種文化的政治微抵抗。文化權利的實現是一種政治消費模式,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觸不可及,而成為被消費的對象。多元化時代使得文化權利在大眾那裡全方位實現,高雅與低俗、官方與民間、精英與大眾之間的差異逐步彌合。人人歌手時代,生產也演變為一種消費,這種通過消費所進行的張揚自我主張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自我表述的革命;同時網路互動所體現的也是這種革命,接受者可以暢所欲言,對接受的東西進行評價,而這種表達權利在前網路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管這種自我表述的革命是否真實,也不論這種政治微抵抗最終是否成功,受眾在消費流行音樂的時候都獲得了欲望最大程度的滿足或替代滿足。

  但是,這也可能滑向一種虛假的民主。自己能參與到文化中去並不意味著有絕對的主體性。不管是歌詞隨意組合、畫面拼貼敘述的愛情想像,還是搖滾音樂現場高喊著的「我反抗、我存在」的自由吶喊,抑或是投票眾籌幫助歌手們走向神殿,都只是一種幻象、一種自欺欺人的手段。粉絲們將超女的投票、購買機場廣告牌慶祝粉絲生日、好妹妹樂隊的眾籌演唱會等,看作是自己權利的實現與滿足,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所有的結果都是商業邏輯之下的預設,受眾只是被人擺布的棋子。幻象沒有替代現實,而是貶低了現實,最終使得符號、想像和體驗超越物質需要。結果,人們可能越來越少了滿足和幸福感,越來越增長著期待、焦慮和失落。越是焦慮和失落又越是需要幻象的替代滿足,流行音樂正是在這樣的循環怪圈中顯示出了其重要性。

  我們總是醉心於我們認可的東西,哪怕僅僅是一個肥皂泡,一戳就破。但是,我們決不允許別人來戳破它。這就是粉絲們誓死捍衛的東西,任何理性的聲音在迷狂的人民那裡都會引發成口水戰。而口水戰最終給節目帶來的是流量和人氣,是廣告讚助,是赤裸裸的真金白銀。節目中,音樂需要出場,但是已經不再重要。

  - THE END –

  音樂理論家、教育家李西安去世,享年83歲

  疫情促藝術培訓行業「大洗牌」,未來教學將雙軌並行

  全國演出市場因疫情退票超300萬張:等待重啟依靠本土

  共同抗疫·遠程授課 | 全球頂級教師伴你練琴進階

>《青春有你2》:為何節目如此娛樂,卻又必須假借音樂的外衣?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