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如果回到17歲,你會選擇怎樣度過青春?又有什麼要對現在的自己說呢?

  暢銷書作家劉同在《我在未來等你》中給出了答案。這是他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之後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第二部被進行影視化的作品。這一次,從小說創作到劇本改編,到選角、拍攝,再到最終定檔,歷經三年時間,劉同都全程全身心投入。

  除了作家這一身份,光線傳媒副總裁的職務,同樣給他增色不少。相比做電影,劉同感慨說,創作電視劇真的好難,甚至比電影要難10倍!但他也同時表示,年輕創作者要耐得住寂寞,有時候勤奮比天賦異稟更重要。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戲劇 第1張

  雙視角模式打造全民向青春劇

  據劉同介紹,《我在未來等你》的靈感來源於《誰的青春不迷茫》,他坦言後者其實是自己的日記。而當他重讀以前的日記時,便開始想像自己如果遇到年少的劉同時,會對他說什麼。於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在劉同的腦海裡有了雛形。他清楚地記得,那一年是2012年。

  在《我在未來等你》中,37歲、沒房沒車、事業無成的郝回歸(原名劉弘願)與17歲的劉弘願相遇,展開了一場未來的我與過去的我之間的對話。雖然是重走青春,但飽嘗過人生諸多不易的中年人,卻重新拾起了對生活的信心。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戲劇 第2張

  比起校園青春劇,《我在未來等你》被定義為全民劇似乎更為貼切。首先,該劇不局限於校園cp,也不僅僅是人物群像的呈現,而是整個校園全景的展現,並涵蓋了親情和友情。其次,劇中採用「雙視角模式」,既是對少年們成長歷程的記錄,也是以中年人的視角對青春的回望。這也正是《我在未來等你》在青春劇類型的一大突破:不只是單方面關照青春人群,而是通過37歲和17歲的碰撞與對話,互相產生影響,引起全年齡段的共情。

  郝回歸以實習班導的身份,重新參與到劉弘願的成長中,他經歷過因為化名牌遭到同學圍觀和嘲笑的打擊,因此作為老師,他同樣穿上化名牌現身,巧妙地化解了少年心中的傷痛;他目睹過母親在姥爺去世後的無助和憔悴,有機會去見姥爺最後一面,幫助母親處理姥爺的身後事,這對於自己曾經的遺憾也是一種彌補。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戲劇 第3張

  一開始,郝回歸以為自己可以為劉弘願的人生「糾錯」,但重走青春後,他意識到,人生不在於做錯了什麼,而是沒做什麼。這其實是一個與自己、與過去和解的過程,17歲時那個勇敢、堅定、執著、熱情的劉弘願,反而激勵了37歲時焦慮不安、躊躇不前的郝回歸。

  正因如此,每個年齡段的觀眾都可以從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生活的投射,獲得勇氣和力量。正如郝回歸的飾演者李光潔所說:「在我的青春裡,一直是迷茫、彷徨、一無可取,可是後來經過這一段青春之後,我才知道,如果沒有那一段的迷茫和彷徨,也沒有我之後的堅定和勇敢。」

  預想之外的李光潔與費啟鳴

  在劇中,李光潔與費啟鳴分別飾演同一個人的兩個不同時期。李光潔鮮活地演繹了一個不得志、彷徨挫敗的中年loser,在發現有機會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又是躊躇滿志。23歲的費啟鳴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勝在與角色青春感的契合,不用過多粉飾,便有自然流露,甚好。更重要的是,兩人之間的默契也超出了許多觀眾的預期。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戲劇 第4張

  有趣的是,現在備受好評的兩位演員,一開始卻都不是劉同的首選。劉同沒在第一時間去找李光潔有兩個原因,「一是擔心他很忙,沒有時間;二是怕他看不上我們。」其實,劉同的擔心不無道理,彼時正在拍攝《悍城》的李光潔,已經憑借《和平飯店》《林海雪原》等作品得到了業內外的高度認可。

  李光潔也透露,當時的他對青春劇確實抱著不理解的心態,因為他對青春的認知就是一無可取,一點不美好,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他也不懂為什麼要拍青春劇。不過,在讀過劇本之後,李光潔覺得可以找劉同聊聊。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戲劇 第5張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是在李光潔當時拍片入駐的酒店。劉同為了給自己壯膽,乾脆把自己灌了個半醉,李光潔初見一個「醉漢」出現,為避免「尷尬」,便趁勢發出了「繼續喝點」的邀請。後來就有了兩個「醉漢」,但兩人也交了心,劉同坦白了自己的擔心,李光潔卻表示自己「真的好愛這個本子」。合作,就此達成。

  至於費啟鳴,更是意料之外的收獲。劉同表示,最初在資料裡看到這個戴眼鏡的男孩子時,並沒有很重視,更是表示「誰會用一個網紅啊」。但第一次試鏡時,費啟鳴沒有戴眼鏡,便讓劉同心裡一暖,也沒有任何套近乎,表演的時候一個字都沒有錯,非常放得開,這讓劉同頗感意外,但當時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於是又有了第二次試鏡,費啟鳴的現場表演還是沒得挑,劉同最終被打動了。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戲劇 第6張

  不過劉同當時並不知道,費啟鳴第一次在他們面前表演時,心裡其實也很慌。據他本人回憶,當時收到試鏡邀請後,時間非常緊,在高鐵上洗了把臉,就直奔面試場地了。考慮到劉弘願的形象,就直接放棄了自己經常佩戴的眼鏡。到了現場,他誰都不認識,慢慢放開後,只想著一個勁兒的演。也正是這股勁兒,成績了費啟鳴的劉弘願。

  電視劇真的比電影要難拍得多

  從2017年決定拍攝《我在未來等你》,劉同每天都是白天寫劇本,晚上寫小說。小說出版之後,在宣傳的同時,還在繼續進行改編。他對劇本的要求極高,他說在拍攝《誰的青春不迷茫》時,自己與導演姚婷婷用了兩年時間,每天待在一起十幾個小時,一句一句地扣臺詞。

  這一次,他以寫電影劇本的要求寫了這部劇。這也就意味著,36集的劇本就像寫了36個電影劇本,情節不能有漏洞,臺詞不能無聊,一旦發現人物寫丟了,或者劇情不順了,就要停下來梳理、重新寫。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戲劇 第7張

  拍攝過程中,劉同也是親力親為,全程督導。為了還原場景的真實,他選擇到自己的家鄉郴州取景,幾乎所有的場景都是實景,「我們所有的景都非常的1998年,我們找的就是80年代的景,不是重新裝修了一些東西。」

  同時,他還要求現場的工作人員都要全情投入,他每天都會很早到拍攝現場,坐在監視器前,像觀眾追劇一樣,會隨著劇情哭得老淚縱橫,也會適時地觀察現場工作人員們的反應,及時調整劇本和拍攝。

  三年時間裡,劉同帶著所有人一直在學習、一起在進步。他對創作電視劇的認知也有了質的改變:「拍電視劇比拍電影難多了!」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戲劇 第8張

  但他表示自己盡了全力,做到不留遺憾,就夠了。至於結果的好壞與否,交給觀眾去評判就好,「如果它好,我覺得是應該的,它不好,也能讓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在哪裡,哪裡需要提升。」

  相比公司大佬、勵志偶像等眾多標簽,劉同說自己其實更享受內容創作者這個定位,他也樂於真正沉靜下來做一個創作者,「只要耐得住寂寞,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做一件事情,就一定會有回報。比起天賦異稟,肯花時間多多投入,你得到的回報會多得多。」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給予年輕人一些正向的輸出,就像《我在未來等你》,讓觀眾看到一些暖心、溫情的東西,能夠珍惜當下的一切。

>專訪《我在未來等你》原著作者劉同:這是一場「我與我的對話」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