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巨變」不知是否成真,但我們回到現實,「過去之變」卻真真切切地發生和正在發生著,在這變化中,最可度量的是世間萬物的生命周期,大到人類社會進化,小到一個產品的「受寵」時間,被強烈地縮短了。
先看人類社會進程:
哥本哈根未來研究院是享譽全球的未來學研究聖殿,一直以犀利敏銳、振聾發聵的預測獨樹一幟。院長羅爾夫·詹森是世界頂尖的未來學家,在信息社會端倪初現不久,他就出版著作《夢想社會》,宣稱信息時代已經日薄西山,人類的發展在歷經漁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目前以計算機為標誌的信息時代之後,即將跨入第五種社會形態,即「夢想社會」。
我在這里提及羅爾夫·詹森,不僅僅是欽佩他幾十年前的預言如今一一兌現,比如他提出未來的市場一定是故事和故事講述者的市場,是「出售冒險經歷的市場、親和力和愛的市場、關懷的市場、我是誰的市場、醇和心境的市場、信念的市場」。
我在這里是要融合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和羅爾夫·詹森的《夢想社會》,按照「變化率遞增」看社會形態變化。
漁牧社會,10000年;
農業社會,3000年;
工業社會,300年;
信息社會,30年。
夢想社會呢?按照羅爾夫·詹森的預言,可能所謂夢想社會還未成型,就會被強大的「變化率遞增」帶來的又一種社會形態取代或超越。
我們從以下幾個因素來看:
第一,知識進步速度。
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現代人每天接收的資訊量是1000年前古代人的一百萬倍,是20紀世50年代的一萬倍。知識每兩年翻一番,每三年就老化一次。
中國聯通網路技術研究院研究表明,在2015和2016兩年中,全球產生的信息占到人類整體掌握信息總量的90%,現在每天全球產生的數據相當於國家圖書館整個館藏總量的1500倍。
利用互聯網搜尋信息,用微信、QQ維護社交關係,上購物網站買商品,這些行為都產生大量數據。一個普通家庭產生的數據量也非常驚人,預計2020年一個中國的普通家庭一年產生的數據相當於半個國家圖書館的信息儲量。「20年前我們剛做互聯網時有一句話,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但今天你是不是一條狗,網路比你更清楚。」
第二,城市經濟發展速度。
以深圳為例,GDP做到100億,用了9年;
達到1000億,用了9年;
達到2000億,用了5年;
突破3000億,用了2年;
達到10000億,僅用了5年;
到了2016年達到19400萬億,僅用了3年。
第三,企業財富積累速度。
美國的GE用106年創造的財富,互聯網公司思科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用20年時間就超越了。
+
+
當然,最「牛」的還屬雷軍的小米,小米做到1000億營收,僅僅用了7年,而同樣的1000億,Google用了9年,Facebook用了12年,蘋果用了20年,阿里巴巴用了17年,騰訊用了17年,華為則用了21年。
+
+
與企業財富積累速度對應的是企業死亡的概率與速度。世界500強企業今天的死亡率,4倍於20世紀70年代;世界500強平均壽命不到40年;日本80%新建企業存活不到1年,5年以上的企業不超過二十分之一;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2.9年,100家企業每3年消亡68家。
這樣的變的大趨勢下,企業重新學習、思考、組織及改革的速度,甚至趕不上變化的速度。技術進步,讓人們變得更沒有安全感、更不穩定。
如何應對?沒有別的絕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唯以「君子豹變」來應對變化,才有可能延續企業的生命周期。
——對市場需求進行快速反應;
——對技術進步進行快速創新;
——對知識創造進行快速管理;
——對新顯問題必須快速決策。
互聯網及傳媒的發展,使消費者擁有更豐富的信息,需求越來越難以預測,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者今天購買一種產品並不代表明天他仍將購買這一產品。企業提供低價,顧客會希望價格能再降低;企業提供售後服務,顧客會要求更快或者更好;企業提供新型產品,顧客會等待更新穎的產品。
企業必須滿足消費者永遠增長著的對更低廉、更迅速、更優良、更新的產品的需求;同時,企業還應有超越顧客導向的洞察能力,不僅能被動地適應市場的變化,而且能主動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以更快的速度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生產出更多品種的產品,這樣才能不斷取得成功。
惠普公司的一份資料表明,一項新產品從創意到商品化的過程是5年,其間若「研究與開發」延誤半年,則利潤會減少50%。主要原因是,科技產品競爭十分激烈,新產品上市後,市場競爭會使價格每年下跌30%~50%,有的產品甚至下跌70%。新的生產技術使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夠更快、更便宜、更多樣化地生產產品。
數字化技術創造出新的產業,更誕生出高速發展的新企業。在矽谷每周都有11家新公司成立,毋庸諱言,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成功。
令人深思的是,成功者大多數不是那些掌控尖端技術的公司,而是那些高速度成長的公司。世界每1000家倒閉的大企業,倒閉的原因85%是經營者決策問題,而在這其中,有50%以上是因為決策速度太慢而延誤決勝時機。
這個時代,是個比速度的時代。
比速度的時候,稍有拖延就意味著你落後了,落後就要挨打,還可能出局。慢了一周,競品上市後快速占領市場,第一輪競爭中一勝一敗,結果明了,這有運動手環市場的實例。
慢了一天,技術合夥人決定撤出股份,公司失去最重要的技術支撐,這是創業公司的眼淚。
慢了一小時,投資滿倉入口關閉,失去獲得一筆較大收入的可能,這是理財投資的常事。
慢了30分鐘,好項目被簽走,投資人拿著錢被拒之門外,這是投行人士的悲哀。
與之相反,「快速決策、快速行動,打破陳規」是佐伯格在Facebook成立之初的管理策略,他要求公司快速決策以便盡快發布產品,哪怕發布後會因此感到尷尬,也必須這麼做。
★在佐伯格看來,要驗證決策的正誤,就必須把產品放到真實的環境中,得到真實的用戶反饋,如此才能不斷改進出真正符合用戶需要的好產品,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快」。
★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貝佐斯在2017年致股東的信中說,「不要讓外界把你變成‘Day 2’公司,快速是避免企業陷入停滯的關鍵。第二天則是停滯,隨之而來的是無關緊要,然後是痛苦的衰落,隨之死亡,這就是我為什麼說我們總是需要保持在第一天。」
王克:從事經濟、產業、企業研究,特別是從事企業咨詢策劃近三十年,先後為中外1000多家大中型企業提供服務。多次被評選為影響中國咨詢策劃界發展十大標誌性人物、中國十大值得尊敬的管理咨詢專家。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按鈕
可獲取更多圖書詳情和購買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