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話題
2020年上半年幾乎大部分創意及藝術設計工作者都在家中進行創作,搬至線上甚至取消的時裝周、臨時關閉或延期開展的畫廊、美術館,無數人的精神生活都暫時被動靜止了。而有一些創作者和企業用自身的力量在網路上發出呼籲,讓自己和大眾都能在線得到短暫的精神食糧,讓行業不歇業。
比如,義大利的「禁足令」讓很多人失去了在影院、咖啡廳觀影的機會,來自義大利的兩位導演Fabia Bettini和Gianluca Giannelli就在自家陽臺用放映機投射在對面的居民樓上,並邀請同樓的鄰居們每晚十點鐘都來看電影。在兩位導演的表率和社交平臺的分享之下,義大利其他城市以及菲律賓、越南、保加利亞、波蘭、美國等許多國家的居民也紛紛加入了這個「居家電影院」活動,甚至還有人在線直播看電影。
在我們都以為直播和社交平臺只是生活中與他人發生交流的一小部分的時候,2020年年初的這場疫情重塑著網民與社交媒體的關係,特別是將直播和社交平臺互動的潛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讓所有人再次正視「交流的可能性」。
歌手Lady Gaga聯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了線上慈善演唱會,在美國時間4月18日進行全球直播。參與這個線上演唱會的歌手、音樂家一共112位,包括了The Rolling Stone、甲殼蟲樂隊成員Paul McCartney、Celine Dion以及郎朗、張學友、陳奕迅等超過一百位國際著名音樂人。時長為8小時的居家直播演出讓全球的人們在任意時間都可觀看,感受音樂帶來的精神力量。
↘ 歌手名單
此外,兩位來自布魯克林的藝術家Sam Lavigne和Tega Brain把互聯網的資訊作為自己的靈感來源,制作了互動型的網頁——Get Well Soon。這一張擁有 200000 條不重復留言的電子卡片,全部來自眾籌網站gofundme.com,上面的文字也都來源於網友內心的祝福。
全互動式的網路社交,映射著新時代的意義。許多時尚品牌、藝術家和機構也在這段時間將創意的分享和收集搬到了線上或社交媒體,用雲分享和雲參與的形式,在疫情期間進行了一場席卷全球的「文藝復興」。和14世紀不同,21世紀的這次文藝復興,來自互聯網。它不僅推進了各個行業繼續向前進,也讓所有人在短短幾個月中看到社交媒體對每個行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𝟘𝟙
時尚品牌的「線上救贖」
媒體LADYMAX在《線上銷售可能不是時尚品牌的救命稻草》一文中寫道:「長遠來看,線上銷售或許不是零售業的救命稻草,但是線上體驗的布局必須開始了。」
在這上半年的短短幾個月中,幾乎所有大牌都開始了線上布局,就連一直堅持傳統媒體方式的CHANEL也改變了對直播的態度。這些奢侈品品牌在社交平臺上做了哪些互動呢?跟著我往下看看吧!
①
BottegaVeneta
快樂消遣的劇場
Bottega Veneta在此次疫情期間推出了「Bottega之邸」活動(Bottega Residency),並形容它是「快樂消遣的劇場」。在恐懼和隔離的這段時間,Bottega之邸則與全球喜愛時尚的人一同分享積極的力量和無限的創造力,提供靈感、活力和安慰。
在Bottega之邸中,Bottega Veneta每周都會邀請作家、音樂家、電影導演和表演者入駐這個空間,與大家歡享那些影響他們生活、觸動他們靈魂的創意思維與作品。每個周末Bottega之邸都有合作藝術家的現場音樂表演,也有新星主廚的烹飪食譜展示,還有與電影界的夥伴帶來的周日電影之夜。
↘ Bottega之邸(Bottega Residency)上參與的藝術家
第一期入駐這個平臺的就是自家創意總監Daniel Lee,他曾為Phoebe Philo的old CELINE效力,也曾在BALENCIAGA任職。「創意與力量是Bottega Veneta的核心,在這格外令人焦慮的時刻,我們感受到了一份讚揚這些價值,並在我們的社區與周圍點燃喜悅與希望的責任。」 Daniel Lee說道。
↘ Bottega Veneta創意總監 Daniel Lee
②
KENZO
一起宅在家
KENZO在這段時間也在線上推出了「和KENZO宅在家(Stay home with KENZO)」活動,每周在LVMH旗下的品牌社交媒體上播放音樂,並邀請藝術家出鏡。
KENZO的創意總監Felipe Oliveira Baptista認為,這段幽閉的時間,所有人的目標都是激發樂觀和創造力,所以每周都會在Instagram上舉辦一系列直播活動,由KENZO團隊和社區提供內容。
↘ KENZO的音樂列表
例如,星期一的主題是音樂,由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創意人員策劃的播放列表會同步釋放。第一場直播就是由音樂家Aliocha和KENZO Instagram共同呈現的,讓觀看者開啟一周的音樂與快樂。周三的主題是創意研討會,由KENZO的團隊和社區的藝術家主持創意輔導課程。除此之外,還有TGIF現場布景、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和DJ分享音樂,以及與KENZO的周末對話。
③
CHANEL
獨家演唱會
眾所周知,長久以來CHANEL對於品牌進行數字化的態度十分微妙,它是出了名的傳統媒體衛道者,但這次CHANEL變了……CHANEL於3月30日在Apple Music上創建了THE SOUND OF CHANEL歌單,用精選的音樂曲目陪伴大家的居家生活。
並在法國時間4月3日下午1點,CHANEL邀請了最新眼鏡廣告系列中出鏡的五位名人之一、比利時歌手Angèle在品牌官方Instagram帳號上舉辦了一場名為「THE SOUND OF CHANEL」的獨家直播演唱會。這對於CHANEL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變化,或許將一改之前不入凡塵的品牌調性。
④
PRADA
可能的對話
PRADA從4月14日起就在線上開展了「可能的對話(Possible Conversations)」項目,來自時尚、藝術、建築、電影和思想(涵蓋哲學、心理學和文學的廣泛范疇)五大文化領域的實踐者、專家、導演和創意人士受邀參與對談,開啟與不同人群、地區、思維和價值觀之間的對話。每場線上對談也都開設了觀眾提問環節,以便衍生出更廣泛的討論,拉近更多與人們的距離。
首次對談便邀請了時尚評論人Alexander Fury和設計師Pamela Golbin,探討危機時期的時尚(Fashion in Times of Fashion)。第二次對談則邀請了義大利哲學家Emanuele Coccia和義大利當代藝術家Francesco Vezzoli共同討論愛情,幾乎每一次的主題都與眾不同,給觀眾帶來極大的思維轉變和參與的可能性。
另一位義大利藝術家Francesco Vezzoli於5月4日在PRADA基金會的Instagram帳號還發布了一則調研,名為「愛情故事:Francesco Vezzoli的情感調研」(Love Stories – A Sentimental Survey by Francesco Vezzoli)。通過限時投票功能,分享關愛、多樣性與未來的觀點和感受,將社交媒體拓展為虛擬的社會調查、藝術思考之地。這種創意形式的突破,也是藝術家對社會關係這層含義的一次探索。
此外,鑒於疫情期間線下電影院關閉,PRADA基金會聯合電影流媒體平臺MUBI開啟了名為「完美失意」(Perfect Failures)的活動,為大家在線上放映老電影。在影片選擇上經過反覆推敲,並在PRADA基金會網站上開設了全新版塊,提供電影相幹的資料,比如選片資訊、導演的奇聞趣事等。PRADA和MUBI希望此活動能給隔離在家的人帶來些生活趣味,也試圖改變當下觀眾對電影的看法。
𝟘𝟚
屬於大眾的線上「藝術課」
除了我們關心的奢侈品品牌以外,在這項網民與社交媒體共同掀起的巨浪裡,沖在前面的就是藝術家們。拋開品牌需要獲取收益,藝術家們分享的作用純屬將藝術與創作本身帶回生活。就如同一位筆者寫下的一句話:當人們沒有太多選擇時,創新是唯一的出路。而現下的創新,是來自互聯網的、是全民的。
①
Pejac
全民藝術家
多年前,街頭塗鴉藝術家Pejac的作品就非常具有個人風格,由於這次疫情的爆發,Pejac決定將這種藝術表現方式變為一個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的計劃。於是他將自己作品的制作過程記錄下來,並做成了教程發至了社交平臺。
↘ 圖片來自Instagram@pejac
在他公布這個秘密之後就引來了無數網友的參與,短時間內Pejac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上千幅作品。它們長這樣👇
↘ 圖片來自www.pejac.ac
②
GraysonPerry
藝術俱樂部
英國藝術家格雷森·佩裡(Grayson Perry)從4月27日起在英國第四電視臺播出「格雷森藝術俱樂部(Grayson’s Art Club)」系列節目,旨在激發人們在家時的創造精神。
在為期六周的「格雷森藝術俱樂部」節目中,佩裡在自己位於倫敦北部伊斯林頓的工作室裡進行拍攝,一些藝術家與名流作為節目嘉賓,通過Skype、Facetime或Zoom連線出鏡。
這一系列節目的每一集都有獨立的主題。第一集談論肖像,第二集關於動物,此外還有靜物等等。Grayson Perry在介紹這些主題的時候說道:「這只是在追溯我做藝術作品時的根源,那就是在身邊‘搜刮’些什麼來創作!」 Grayson Perry強調,並不是試圖讓每個人分分鐘變成偉大的藝術家,或是向大家展現怎麼畫夕陽和鳥,他說道:「我要說的更多是關於身為一名藝術家意味著什麼,比起告訴你怎麼握鉛筆,我希望讓你自己進入創作藝術的社會和情感脈絡。」
有人問藝術家分享了創作過程之後,是否就失去了藝術的意義?我認為不是,反而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將創作的意義變得最大化了,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這就是藝術所帶給人們最好的意義。
③
GettyMuseum
居家藝術再創作
美國洛杉磯的Getty Museum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發起了一個「居家藝術再創作」的挑戰(標簽為#BetweenArtandQuarantine),提醒大家,居家隔離也不要忘記藝術哦!
Getty Museum在其3月26日發表的Twitter推文中,讓大家選一張最愛的藝術作品,尋找身邊的三樣東西,同時用它們進行再創作。蓋蒂博物館率先發布官方示范,用衣服創作出來Paulus Potter的《花斑馬》。截至4月14日,在Instagram上有超過1.3萬個帖子參與此挑戰。
當然,這吸引了許多藝術愛好者的參與,讓世界範圍內的藝術愛好者通過另一種方式抒發熱愛,重溫藝術。優秀作品現在就立刻獻上!如果想要參與的朋友,也可以線上分享你們的創意。
↘ 圖片來自[email protected]
↘ 圖片來自Bryan Beasley
↘ 圖片來自Twitter@Artbyalanaarcher
④
《紐約時報》
隔離期間畫插畫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於最近做了一期「Art In Isolation」的數字藝術專題,許多插畫師和藝術家也將創意發布在了社交網路,時裝攝影師和模特則通過Facetime的手段實現了跨距離的拍攝。
↘ 圖片來自《The New York Times》, 插畫師SamRyser
↘ 圖片來自《TheNew YorkTimes》, 插畫師Cristina Daura
↘ 圖片來自《TheNew YorkTimes》, 插畫師Rose Wong
↘ 圖片來自《TheNew YorkTimes》, 插畫師BillBragg
🤓
《VOGUE》雜誌主編Anna Wintour在早些時候採訪了設計師John Galliano,談到在危機中尋找靈感時,John Galliano說:「真正的創造力來自於孤立之後的時期,也就是人們小心翼翼地重返社會的時期。」無論是分享、面向大眾的命題創意創作,或是時尚雜誌和網站開啟的線上免費論壇,都是調動所有喜愛藝術與設計的人們,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慰藉。不知道你是否在這些屬於網路的美好互動中找到了一些撫慰?
這場2020年年初的網民與社交媒體帶來的「文藝復興」,恐怕也會是21世紀中非常值得記錄的一次現象級事件。
* 圖片來源於網路
– FIN –
編輯 | Jora
粉絲聯繫
微信添加磁小粉,把你加進粉絲福利群
WeChat:ciqifans2014
合作聯繫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Chat:CIQI-CHINA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這是我相親路上遇到的第108個奇葩」
↘編輯部女團養成術之抽繩藏肉篇
↘彩妝 | 職場美人都是看「眼色」行事的
– 磁器團隊–
出品人 | Ivy Qin
總編室 | 何智, Meredith N KING寧謐謐
編輯部 | Jora,信玥
攝影部 | Mars-Z-Mars, 張傑, WENBO,
Ray, 禹森, 陳銘, 楊琳
造型部 |Meredith N KING寧謐謐, Xinca
設計部 | Max Zhu
彩妝研究所 | KK翊鯤, Dora
商務部 | Ivy Qin
Seer磁小器 | 吳潔, 菲兒
上海辦 | cc
不一樣的中國創造專為中國時尚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