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華麗志
購買主打可持續理念的品牌是踐行可持續的最佳方式嗎?網購退換的商品會重新出售?不買快時尚,買更多的奢侈品就能防治勞力力剝削?這些有關道德時尚和可持續發展的錯誤,正在成為消費者過上真正可持續生活的「攔路虎」。
日前,美國 CNN Style
聯手國際非營利組織 Fashion Revolution
共同發布了一篇文章,分享了關於道德和可持續時裝的9個錯誤和真相。
Fashion Revolution 主張打造一個乾淨、安全、公平、透明及負責人的時尚行業。
錯誤一:購買「有環保意識」或「可持續」品牌,是減少時尚碳足跡的最佳方式
真相:
研究可持續品牌的確有利於可持續生活,但買全新的商品並非最優選項。最有效的方法是「少買「。多用用已有的物件,破損的修修補補或改造一下,不想要或者改造後的,可以賣出去或者跟他人交換。如果必須購置新衣物,先看看有沒有二手的可買。多使用時尚公司的修補或自營二手寄賣服務,例如高端戶外品牌 Patagonia 的修補服務 Worn Wear,Arc’teryx (始祖鳥)的回購和轉售服務 Rock Solid Used Gear 等。
錯誤二:奢侈品時裝比快時尚更加可持續
真相:
花更多的錢買奢侈品時裝,不能保證可持續。即便部分奢侈品牌制定了「碳中和」戰略,例如英國奢侈品牌 Burberry、義大利奢侈品牌 Gucci(已經實現碳中和)等,亦或是常年來堅定不移踐行可持續的品牌,如英國設計師品牌 Stella McCartney 等,但縱觀整個奢侈品時裝行業,可做的還有很多。
Ordre 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統計過去12個月中,參加國際時裝周的2697位零售品牌時尚買手,及5096家成衣設計師品牌的碳足跡之後,結果顯示,共計排放了24.1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一個小國家一年的碳排放量,可供4.2萬戶家庭一年的照明用電。
錯誤三:衣服越貴,越不存在勞力力剝削
真相:
很多中高端品牌的服裝,跟折扣和快時尚品牌合作的是同一家工廠。也就是說,無論是勞工權利,還是工作環境都是一樣的,勞工剝削跟衣服的價位沒有直接的關係。進一步講,衣服的定價高低不能保證工人有公平的收入,因為勞工成本隻占到整個生產成本很小的一部分。
錯誤四:捐獻舊衣物是一種可持續的衣櫥整理方式
真相
:盡管慈善組織和折扣店會捐贈或出售部分受贈的衣物,但更多捐贈的衣服最終會漂洋過海,在發展中國家的二手商店出售或者掩埋,前者(指在二手商店出售)會對當地的行業造成負面影響。
有數據顯示,僅10%捐贈給折扣店的衣服會被出售。就美國一國而言,每年就會向其它國家運送10億磅的舊衣物。而非洲就接收了全球70%的二手服裝。
2016年一項名為「Dead White Man’s Clothes」的研究項目發現,最大的二手市場 Kantamanto 每周會接受1500萬件商品。研究團隊推斷,每捆衣物中的40%最後會成為廢品,填埋進幾內亞灣已經過載的填埋場,或者在加納首都 Accra 的貧民窟焚燒掉。
錯誤五:提倡可持續發展的品牌就是可持續品牌
真相:
「可持續發展」及其它與環保相幹的熱詞,會被用來吸引那些渴望減少環境破壞行為的消費者。英國時尚購物搜索平臺 Lyst 201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相比前一年,與可持續相幹的商品搜索量增長了75%。
Lyst 今年6月發布的《2020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則顯示:全球範圍內,環保泳裝、再生珠寶和慢時尚是搜索量最多的幾個關鍵字。(詳見《華麗志》:
Lyst 2020年可持續時尚報告: Veja, Stella McCartney 最火,關鍵字「再生珠寶」、「環保泳裝」…)
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分析師 Saskia Hedrich 指出,使用回收材料或實現碳中和還遠遠不夠,「現在並沒有能用於評定可持續時裝的客觀標準,可持涉及到整個龐大時裝供應鏈的眾多問題,不少消費者其實並不完全理解什麼是‘可持續’。」
錯誤六:大多數衣物是可回收的
真相:
受到服裝生產方式的影響,衣服的回收之路困難重重。例如,很多面料都是混紡纖維(棉、聚酯纖維等),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將不同的原材料進行分離。而回收又可以分成「降級回收」和「升級回收」,其中降級回收後制成的纖維,可以用來生產住宅隔熱設備或地毯。
有數據顯示,在美國,廢棄衣物和鞋履的回收率不到14%。另外,Circle Economy 的數據顯示,歐洲的回收衣物中,最終能做成新衣服的不到1%。
錯誤七:便宜的衣服不值得修補
真相:
雖然一件快時尚服裝的修補費堪比買入價,但讓同一件衣服「物盡其用」才是最好的減排減碳方法。也建議消費者學一點縫紉的小技巧,可以自己在家動手,比如縫扣子、修拉鏈、縫合裂開的縫線口等。
錯誤八:網購退換的商品會重新出售
真相:
被退貨的商品最後會被燒掉或者進填埋場。於公司而言,重新處理及包裝退換的商品成本更高,品牌則出於保護品牌價值、維護排他性等原因,不願意捐出被退還的商品。CBC 在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強調了這一行為,並指出過去五年間,網購的退貨量增長了95%。
錯誤九:衣服來自標簽上標註的國家
真相:
標簽上標註的國家大概率是服裝的組裝地,小小的一個標簽並不能展示完整的生產鏈。
Fashion Revolution 在「How to Be a Fashion Revolutionary」報告中指出:「標簽不會告訴你棉花是哪裡種的,纖維在哪裡變成紗線,紗線又在哪裡織成胚布、染色和印花,也不會指明縫線、染料、拉鏈、紐扣、釘珠及其它配件的出處。」
為了激勵品牌實現供應鏈透明,Fashion Revolution 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 #whomademyclothes? 話題,鼓勵消費者在自拍照中標記出標簽明顯的品牌。
>關於可持續時尚的9個誤區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