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丨綜合知乎、丁香園、洞見、武警神經心理資訊等
-01-
2017年,美國媒體報導了一起離奇的醫療事件,男童克裡斯托弗自出生以來,被母親凱勒妮托辭患有各種疾病。醫療記錄顯示,8年裡克裡斯托弗「被診療」超過323次,大手術13次,多次住院治療,一天24小時佩帶吸氧管,還一度坐輪椅,並上了等待肺移植的名單。
後來,在凱勒妮帶兒子就診過程中,醫生對她產生了懷疑,並聯繫了兒童保護機構,經過調查最終揭開了這名母親對兒子長達8年的「醫療虐待」史,凱勒妮以嚴重傷害兒童罪被捕。調查顯示,凱勒妮或患有孟喬森綜合征。
-02-
2019年熱播的美劇《惡行》,豆瓣評分高達8.6分!沒有幽靈、沒有怪獸,卻被評為「年度最佳恐怖劇」。
母親蒂蒂帶著女兒吉普茜住在捐款蓋成的夢幻小屋裡。吉普茜是個身患重病的可憐姑娘。按她母親的說法,吉普茜從小就被多種病症纏身,譬如:癌症、腦性癲癇、癱瘓、肌肉萎縮、心雜音、貧血、過敏體質……
因為癌症,她的頭髮被全剃了。
因為癱瘓,她只能靠輪椅代步,挪動全靠媽媽抱。因為喉嚨有問題,所以不能口服任何食物,只能靠胃管打流食。
因為哮喘,她每晚睡覺都要佩戴呼吸機。因為過敏,她不能吃任何甜食。
照顧吉普茜是件辛苦的事,但她媽媽十年如一日,甘之如飴。母女倆相依為命,這種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感動了不少人。每年都會有各種採訪和捐款紛至沓來,譬如她們現在住的房子,就是慈善機構送的。對於大家的讚揚,媽媽蒂蒂的態度一直都很謙卑、溫暖。
但所有問題,都隻由媽媽回答,即使是問吉普茜的,也會被媽媽搶答。女兒完全喪失了發言權。連記者都忍不住說,想聽吉普茜親自回答。
記者走後,吉普茜略帶期待和恐慌的詢問媽媽,她做得好嗎?
看醫生時,也是百般叮囑,一切問題都交由媽媽回答。明明身體上的感受,應該是吉普茜自己最清楚。
為什麼不讓吉普茜說話?為什麼吉普茜對她媽媽,始終帶有討好和恐懼的微妙情感?還有,在吉普茜家裡,有整整一櫃子的藥。其中一種藥,名叫「安眠寶貝」,藥效未知。
藥是幹什麼用的?即使身患重病,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需要每天吃這麼多種藥嗎?每次,吉普茜想喝可樂,和偷嘗小蛋糕被發現後,媽媽的反應也頗為奇怪。首先,快速跑過來,強烈制止。
然後,把隨身帶在身邊的過敏藥劑,狠狠紮入吉普茜身體。
最後,不斷地向吉普茜重復,過敏的各種反應。
如同洗腦。即使吉普茜的記憶中從沒有過類似的過敏反應,還是被媽媽詛咒一般的話語嚇到了,再也不敢碰甜食。直到……她聽到醫生診斷說,她對糖類並不過敏。
醫生與母親的相反言論讓吉普茜有了疑惑,她決定進行嘗試。這個嘗試,揭開了恐怖的真相。隔壁女孩的出現,啟蒙了吉普茜。她開始覺醒,開始對女孩子所渴望的一切事物著迷——美妝、男朋友、接吻……對事物的認知,讓她開始學會質疑、學會反抗。
而這種反抗,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驚喜。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嚇。原來,吉普茜可以走路,甚至可以用嘴巴進食。
她的喉嚨也沒有問題,可以自主吞食,不需要胃管。甚至,她都沒有癱瘓,完全可以隨意走動。所有病症,全都是她母親在騙人!所以才會嚴防死守,扼住女兒發言權,生怕吉普茜說出與她編造的謊言不符的話。
24小時的一對一監視,無處可逃。稍有反抗,就會遭受更兇殘的折磨。得知自己健康無礙後,吉普茜沉迷偷吃零食,把牙吃壞了。小小的蛀牙,在母親蒂蒂眼裡可不得了。從不用嘴吃飯的女兒,牙怎麼會壞?一定是胃酸回流!
當即帶她去看醫生,即使醫生認為這不是胃酸導致,母親也堅持己見。最終,在母親帶吉普茜去了一家私人診所,把吉普茜的牙全拔光了。
一覺醒來,花季少女變癟嘴老太太。誰受得了?一顆蛀牙,就把牙全拔光,這到底是對女兒過度的愛,還是對她不聽話的懲罰?
這部美劇改編自震動美國的真實案件,故事最終以Gypsy殺死母親,逃出家的牢籠,結束了18年來「被愛保護」的可怕生活。
真實事件中的Gypsy和母親Dee Dee
一起看劇的朋友,憤怒地指責這個惡毒的母親,「殺人不見血的親情,就是生了你,卻不把你當人。」而我感到傷痛的是:因為什麼,母愛變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
心理學家和醫學專家分析認為,長期缺乏關愛與重視,導致Dee Dee患上了「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症」,患病的人會故意傷害他人,再盡力去照顧,以此來滿足自己「生活在溫馨有愛之中」的願望。
生活中,確實有這麼一群人會選擇通過折磨孩子來獲得關註。早在1977年,Roy Meadow醫生的一篇論文指出了這樣一群人的存在,並將這種心理問題稱為「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症(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MSP)」。在司法統計中,每年大約有600-1000名受審者被確診為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症的患者。
-03-
代理孟喬森症候群(代理孟喬森綜合病症)又稱為代理性佯病症,通常是成人杜撰或制造孩子的病症,使得兒童受到不必要的醫療,導致心理、心靈及生理上的不必要傷害。表現為病人到處求醫,千方百計咬住醫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通過說謊吹牛,甚至傷害自己的身體等手段,編造出許多虛假的症狀,和醫院工作人員產生沖突,稍不如意立即出院,反覆輾轉於多個醫院醫師表示,此病不容易被發現,通常是透過旁人暗中觀察親子互動,或就醫時醫護人員仔細留意,才可提高診斷率。1951年,英國精神科醫生asher正式將這類綜合症稱為munchhausen綜合症。
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虛構者中女性居多,其中 85% 為受害者母親,虛構者多受過良好的教育,並往往有醫療從業史或自身有很豐富的疾病體驗史等,虛構者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引起他人對自己的關註。
患者一般存在 4 個主要特點:①缺乏合理解釋的持續或反覆的疾病狀態,且疾病的所有描述均來自監護人;②受害者被迫長期奔波於各級醫院就診;③虛構者無法提供受害者的病因, 對受害者的疾病並不擔心,反而很注重醫師的感受;④隔離虛構者與受害者後,後者的症狀和體征迅速緩解或消失。
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在我國是一個不為人熟悉的概念,臨床工作者在遇到受害者監護人描述的生動逼真而無法解釋的症狀時, 應拓寬臨床思路,想到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的可能,應該單獨找受害者本人及其監護人分別詢問病史以協助判斷。
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是一種心理疾病,因虛構者可偽造人體各個系統的多種症狀, 故臨床各科門診及住院部均可能遇到該類患者。一旦懷疑患有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尋找證據就顯得非常重要。
若無法勸說受害者及監護人到精神科就診,可試行將受害者與監護人分開,終止過多的治療措施,若受害者的症狀、體征迅速緩解,則可證實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的診斷。
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患者常常是父母,包括成年子女的年邁父母,也可能是醫務工作者,同時可能伴有做作性障礙,這種做作行為並不以顯著獲取經濟利益為特征,而是他們認為他人的同情或注意似乎更為重要。
該病病因學及治療與做作性障礙類似,同時需要考慮潛在受害者的安全。針對該病的治療常需要團隊協作,包括醫務工作者、社工、領養組織及執法者的參與。
代理性孟喬森綜合症於 1977 年被發現,至今被一些國家定性為兒童虐待行為。在中國兒童保護領域,這個概念還沒有被關註,所以代理性孟喬森綜合症在我國是一個不為人熟悉的疾病。
但是在不少國家,比如美國、英國、北愛爾蘭,代理性孟喬森綜合症都被列入兒童虐待行為。為了保護兒童利益,我們必須認識、關註它,以便及時發現案例,切實保護兒童免受侵害。
————-END————-
因為公眾號平臺推送規則的改變,大家在閱讀後點一下「在看」,或者給醫脈圈標個「星標」。我們的推送就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頂端,一勞永逸~!(歡迎翻看「往期列表」看看你還漏掉了哪一期?)
感謝醫脈圈的每一位朋友~謝謝!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