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時尚 第1張

  「我現在走得很慢了,腿腳不好,下樓梯都需要我的夥伴攙扶。但為什麼我還要來時裝周秀場?或許你可以替我回答這個問題吧。」這位行動蹣跚的老爺子在前幾季的米蘭時裝周上還會出現在攝影師捕捉的街拍中。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穿著整套修身西裝,用經典又不失活力的色彩平衡外套、襯衫和領帶之間的關係。亮色領帶和印花口袋巾是他的最愛,還有每每落座在秀場第一排時便能「大顯身手」的紅色襪子。

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時尚 第2張

  他就是義大利國家時裝協會名譽主席、米蘭時裝周創始人貝佩·莫德內塞(Beppe Modenese),被業界稱為「義大利時尚界首相」。11月21日晚,莫德內塞在米蘭去世,享年90歲。

  莫德內塞的時尚生涯起於20世紀50年代,他和義大利盧卡貴族後裔喬瓦尼·巴蒂斯塔·喬爾吉(Giovanni Battista Giorgini)共同策劃了最早的義大利時裝秀。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了巴黎時裝壟斷的結束,其競爭者倫敦和紐約都在躍躍欲試,義大利的幾個城市也毫不示弱。

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時尚 第3張

  在此之前,皮革制品在歐洲有幾個產區:德國法蘭克福附近、瑞士日內瓦、法國巴黎、以及英格蘭的部分地區。隨著時尚業的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需要把所有環節——從面料制造、到設計再到經銷——都集中在一個地方。與此同時,美國對西歐各國推行歐洲復興計劃,在經濟援助的支持下,義大利紡織業蓬勃發展,憑借過硬的手工藝和價格優勢,義大利時尚行業更加被關註。在佛羅倫薩皮蒂宮(Palazzo Pitti)舉行的時裝秀上,所有設計比巴黎的同類產品便宜30%左右,它們立刻被買家搶購一空,迅速攻占了美國的百貨商店。

  義大利設計崛起的過程中,莫德內塞和喬瓦尼更像是背後的支撐力和伯樂。如果沒有莫德內塞堅持讓Roberto Capucci加入到1952年的時裝發布日程中來,Capucci的藝術時裝也許沒那麼快進入國際視野。當時媒體稱呼這位二十來歲的年輕設計師為「奇跡男孩」,他的很多件作品都像「折紙」,將本身柔軟的面料(如塔夫綢,綢緞,生絲等)通過褶皺等立體剪裁的手法處理。和高定時裝設計師Fontana姐妹一樣,他們都是第一批加入莫德內塞和喬瓦尼時裝秀的設計師,也是「義大利第一階段時裝史」的主要人物。

  隨著義大利設計獲得好萊塢名人的青睞,美國電影制作公司也被義大利明媚的陽光和相對低廉的拍攝成本所吸引,羅馬的奇尼奇塔(Cinecitta)片場被稱為「臺伯河畔的好萊塢」,《羅馬假日》和《埃及艷後》等影片加速了豪華美學的傳播。

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時尚 第4張

  《羅馬假日》劇照

  時代的旺盛精力都體現在了娛樂資訊上:博加特和白考爾在威尼斯搭船共遊,奧黛麗·赫本在佛羅倫薩買鞋,伊麗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頓在羅馬的寶格麗精品店流連忘返……這些照片傳遍世界,描繪出一種令人著迷的浮誇和毫不費力的時尚生活,「義大利制造」也成了具有優良品質保證和風格的國際標簽。有趣的是,連狗仔隊偷拍名人的拙劣行徑都被拍成了電影。

  不同於法國的巴黎、美國的紐約和英國的倫敦,義大利從一開始就有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和米蘭四座城市爭奪時尚地標。它們一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一個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一個是地中海繁榮的貿易中心,還有一個是歐洲南部的交通樞紐和文化名城。在義大利半島上的獨立城邦走向統一時,四座城市的時尚產業早已自成體系。而莫德內塞便是那個幫助將時尚重心從佛羅倫薩的皮蒂宮(Pitti Palace)轉移到米蘭的人。

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時尚 第5張

  19

  82年,美國紐約,貝佩·莫德內塞和時尚名媛Lee Radziwill(圖|視覺中國)

  作為義大利最大的大區之一倫巴第大區的首府,米蘭人口稠密,這樣一座制造業發達的北方工業城市,最終趕超積淀豐厚的佛羅倫薩和羅馬,一躍成為代表意式風格的國際時尚之都,要歸功於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開放,讓潮流從高級定制轉向高級成衣。1958年,義大利國家時裝協會的前身義大利時尚工會(Camera Sindacale della Moda Italiana)成立,做了大量保護和推廣本土設計師的工作,其中就包括推進米蘭時裝周的確立。

  《紐約時報》稱莫德內塞為「一位外交官,一位精明的商人和公關專家」。他說服了米SONY(Missoni)等品牌創始人「顧全大局」到米蘭來辦秀,將日程緊湊地集中在一星期內,不會因為品牌間的競爭關係而削弱彼此的影響力。他尊重所有義大利設計師的身份,同時又不失去米蘭的形象。一批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如Armani、Versace、普拉達和莫斯基諾等在這裡湧現,鞏固了米蘭的時尚地位。那正是成衣取代定制高奏凱歌的年頭,這些系列設計新穎、面料一流、做工精細且價格相對低廉,既順應了「時尚民主化」的時代大潮,又讓買手和記者發現了米蘭的前景。在倫敦時裝周之後登場的米蘭被 CNN Style 評價道:「在倫敦,你總會看到微妙的、潛在朋克的靈魂,但米蘭截然不同,人們認為這裡超級精致,非常迷人。」

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時尚 第6張

  1995年4月,義大利米蘭,米蘭時裝周創始人 貝佩·莫德內塞(圖|視覺中國)

  1965年,義大利版《Vogue》在米蘭創刊,這是一個信號,表示這裡同樣具備成為「時尚之都」的潛力。前段時間熱播劇《義大利制造》(MADE IN ITALY)的故事就發生在70年代初的米蘭。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的社會動蕩正在持續發酵,隨著義大利失業率大幅增加,民眾開始遊行抗議,左翼運動從首府米蘭逐步輻射全國。那段被描述為「像鉛一樣沉重的年代」(years of lead)一直延續到1984年。與此同時,義大利女權運動也爆發了,婦女們走上街頭為自己爭取離婚和墮胎的合法權。

  時代處在一個新與舊、改革與傳統兩股對立力量的交鋒中,時尚也是如此。象徵傳統話語權的巴黎重整旗鼓,試圖與「新勢力」分庭抗禮。莫德內塞成功地讓米蘭30個品牌形成適當的價格梯度團結反擊,這場將時尚變為生意的勝利被媒體評價為「關於現代設計、高質量工藝和龐雜營銷的故事」。《義大利制造》劇集中,時尚工會成員穿梭於品牌發布會,遊說媒體保護和推廣本土設計師的橋段,便是這一段歷史故事的縮影。

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時尚 第7張

  電影《MADE IN ITALY》中,以Beppe Modenese為原型人物對話鏡頭

  喬治·Armani回憶起早年和莫德內塞在米蘭的日子時感慨,「我們都是外來者(Armani來自倫巴第省的皮亞琴察,莫德內塞來自鄰近的皮埃蒙特地區),這或許給了我們更多的熱情,一種創造生活和工作的渴望,我們日復一日地嘗試和測試」,他對莫德內塞表示敬意,「貝佩以人人都欣賞的優雅和品位來處理公共關係,他有著更大的格局和視野,所以堅持建立一種體系。他做得非常好,至今這一體系仍保留著他的印記。」

  在莫德內塞試圖構建的團結和歸屬感之上,義大利時尚更加繽紛多彩。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穿著Armani套裝的美國舞男,沒有穿著普拉達的女魔頭,或者是少了Gucci和莫斯基諾名字的Hip Hop歌詞,會是什麼樣子?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封面圖,一鍵下單

  「綜藝時代的演員們」

>90歲「時尚教父」去世:沒有他,就沒有米蘭時裝周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