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藍橡樹
最近看了一部法國電影《給我翅膀》,豆瓣評分8.7分,講述了一對父子引導瀕臨滅絕的野雁遷徙的故事,根據法國氣象學家克裡斯蒂安·穆萊克的真實經歷改編。
劇中除了對動物的關懷,最讓我感動的是男孩托馬的成長。托馬原是一個沉迷遊戲的都市少年,卻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投身於大自然,積攢了冒險的勇氣。
這部電影不僅關於環保,更關乎親子陪伴的力量,老少皆宜,推薦給大家。
一、
托馬是當代社會的一個典型少年,14歲,受電子科技影響頗深,沉迷於網路遊戲,一刻也離不了手機、電腦。
影片開頭,媽媽叫托馬吃飯,連喊三聲也得不到回應,最終媽媽忍無可忍,一把斷了電源,他才回過神來:「幹嘛?媽!」聲音裡有壓抑著的怒火。
托馬媽媽是個女強人,在外頭叱吒風雲,回家一看到孩子卻氣焰全無,隻覺得頭大。這天,她對托馬說:「我最近工作很忙,所以這個暑假,想讓你去你爸爸那兒待一段時間。」
托馬父親住在聖羅芒,位於法國南部鄉下,玩樂極不便利,加上自父母離異後,與父親相處的時間屈指可數,所以托馬對這個提議表達了強烈不滿。但在媽媽的堅決態度下,他只能順從。
托馬的父親克裡,是一名鳥類研究學者,出於對本職的熱愛,他將畢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長期致力於挽救瀕危野生動物的活動。
就在最近,他研究出了一條新的野雁遷徙路線,這條路線危險性較低,可以大大降低野雁的死亡率。他計劃用飛機領航,將野雁們引向這條新的遷徙路線。
可主管此事的巴黎博物館館長卻堅決不同意,因為政府部門考慮得更多的是關於失業等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壓根兒不相信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無奈之下,克裡鋌而走險偷走了公章。
一回到位於聖羅芒的家,克裡便用偷來的公章給文件蓋了章,又調試好了暖箱,錄制了引擎的聲音……決意要將自己的計劃進行下去。
他將老朋友畢勇帶來的20枚野雁蛋放進了暖箱,想著把這20枚雁蛋孵化出來,再帶著這20隻野雁飛一遍設計好的遷徙路線。
「之前的遷徙路線,沿途有很多障礙因素,如機場、電線,以及繁華的城市等。」而這條克裡精心設計過的路線規避了大部分危險,能幫助這些瀕臨滅絕的野雁更好地存活下來。
一切準備就緒。隔天,托馬被媽媽送了過來。
二、
也許克裡太沉迷於自己的事業,與兒子疏於聯絡,所以見到托馬的瞬間有些吃驚,「沒想到孩子已經長這麼大了。」
他還未緩過神來,托馬迎面的第一句話就是:「這裡有沒有wifi?」克裡吞吞吐吐,有些不知所措,「沒有wifi,因為wifi的輻射對鳥蛋有害。」聽到這話,托馬的眉頭皺成了「川」字。
及至吃晚飯時,托馬又被房間裡的引擎聲吵得有些煩躁,克裡解釋說,「這是為了讓野雁出生前就適應引擎的聲音,和胎教一個道理。」
短短相處的幾個小時,托馬就把父親定義為一個「十足的怪人」。後來的幾天,托馬每天都很無聊,不是在睡覺,就是在發呆。
直到某天,在他百無聊賴地聽歌時,注意到保溫箱裡的一隻雁蛋動了下,他驚奇地湊了過去,並把耳機貼近那顆有動靜的雁蛋。
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也許是受到了音樂的感召,小野雁蛋逐個兒破殼而出。
沒有經驗的托馬,誤以為自己做了蠢事。父親克裡卻興奮地對他說:我們要當「父母」了!
原來,某些鳥類會把第一眼看到的人當父母。生物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印隨行為,「所以從理論上說,我是他們的爸爸,你是他們的媽媽。」克裡高興地說道。
托馬對此不置可否,往後的行為卻有了微小改變。
他一邊嫌棄父親縫制的長袍,另一邊又乖乖穿上這「超蠢」的長袍,只因為父親說這是為了讓野雁親近他倆的同時,對人類保持警惕;
他不再像剛開始一樣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而是每天去看幾遍暖箱,甚至還為第一隻破殼的小野雁起名為「阿卡」;
每到夜裡,當父親講述那些關於自然的宏大夢想時,托馬也不再嗤之以鼻,而是聽得越來越認真。
當他看到父親從倉庫裡推出超輕型飛機時,更是主動要求學習飛行。父親表示,「如果你能幫我做些事,也許我可以教你兩三個飛行技巧。」
於是,之後的日子裡,托馬每天領著小雁們在草地上遛彎兒,給它們餵食,陪它們在草坪上曬太陽……無微不至,好像他真成了它們的「母親」。
父親也實現了他的諾言,最終不是教了兩三個技巧,而是從理論到是實踐,將自己開飛機的經驗全盤托出。
很快,在父親的陪伴下,托馬學會了飛行。
這時候,我們再也看不到少年托馬因為沒有wifi而產生的焦灼感了。
三、
依照原定計劃,父親克裡要駕車載著野雁一路北上,到達北極,讓野雁從那裡開始起飛,「野雁會把第一次飛行的地方當成自己的家。之後它們會出於本能,飛到南方過冬,再飛回北方繁殖。」
「只要引領野雁這麼飛過一次,它們就會永遠記住這條路,如果它們年復一年地沿著這條安全路線遷徙,野雁就會逐年增加,這個種群就得救了。」
原本在父親前往北極之前就要回到城裡的托馬,這時卻選擇了跟父親一起北上。從前沉迷的網路世界,似乎全被他拋諸腦後了。
可當他們來到位於挪威北部的保護區後,負責人約翰森卻告訴他們,野雁必須要采集血樣進行檢測,大概需要八天時間,在此期間,野雁不能起飛。
沒辦法,他們只好在起飛地點靜靜等待。
可轉眼十天都過去了,他們還是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克裡等不及了,決定即刻開始行動。他放出了野雁,野雁個個羽翼豐滿,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飛行。
克裡激動地說,「從現在起,這個地方已經深深地烙印進了野雁心裡,明年,它們將會返回這裡生殖繁衍。」
好巧不巧,約翰森這會兒帶人趕了過來。原來,約翰森與巴黎博物館聯繫時得知,博物館那邊對這個項目一無所知,文件都是克裡偽造的。
眼看著自己帶大的雁群要被帶走,甚至可能被撲殺,托馬二話不說坐上了飛機,發動引擎,決定自己領航。
且無論父親如何大聲制止,他還是在眾人駭怪、恐懼的目光中,帶著雁群一舉飛上了天空。
就這樣,托馬帶著雁群開始了冒險之旅。
四、
雖然父親將飛行知識都教給了托馬,但一個14歲的男孩,要開著輕型飛機從挪威飛回法國,絕非易事。
托馬握著飛機橫桿的雙手已經開始發抖,眼裡也滿是驚慌。
但很快,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仔細回憶父親之前教他的點點滴滴。
先依次檢查飛機的各項指標:轉速正常、風速計正常、油量正常、GPS正常……
隨後默默念著爸爸教給他的訣竅:先駕馭它,再讓它引領你。
當飛行步入平穩後,托馬轉頭看見了隨他飛行的雁群,內心頓感安慰,嘴裡喃喃道,「你們要小心啊,跟緊我、跟緊一點。」也不管人家聽不聽得懂。
一路上,托馬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晚上他在野外席地而睡,裹著單薄的外衣瑟瑟發抖;汽油用完了,還得跑進別人家車庫去偷;更揪心的是,海上風雲變換的惡劣天氣,稍有不慎,就有機毀人亡的危險……
但危險之外,能帶著一群猴鳥遷徙,真的太酷了!
北歐迷人的自然風光盡收眼底:一望無垠的田野,鱗次櫛比的房屋,色彩繽紛的樹林……這些都是托馬從未有過的視覺盛宴。
這樣的冒險,大概每個小男孩都幻想過吧?而從托馬略微上揚的嘴角來看,他也似乎開始享受這段旅程。
途中,托馬在沙灘邊降落時,遇上了一個純真熱情的小女孩。
最終,他不僅在小女孩的幫助下,獲得了燃油補給;
還因為小女孩把他當成了英雄,在他飛上天空時,用手機拍下了眼前的一幕。視訊傳到網上以後,引發了無數人關註。
一時間,大家都在討論那個在天上引領雁群飛行的少年。之後,無論托馬在哪兒停靠,都能得到人們熱情的幫助。
抵達終點時,托馬儼然成為了整個歐洲的少年英雄,有無數人前來迎接、祝賀他。
五、
這樣的冒險故事,聽起來是不是很傳奇?
實際上,《給我翅膀》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冒險經歷改編的。只是故事中的原型,不是一個小男孩,而是一個叫克裡斯蒂安·穆萊克的法國氣候學家。
1996年,克裡斯蒂安第一次嘗試開輕型飛機,帶一群失去雙親的天鵝飛行,帶領它們走一條安全的遷徙路線。這個實驗竟然成功了。此後二十多年,他又帶領各種瀕危的候鳥,在歐洲飛翔了成百上千次。
而在《給我翅膀》這部電影中,尤能可貴的是,導演加入了對青少年景長的反思。
一開始,托馬像很多孩子一樣沉溺於遊戲和網路,他的精神養分全部都來自於虛擬的網路世界,而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開始對小雁們傾註熱情,開始對大自然的美好有了感知。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孫雲曉曾說:「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從父親的身上,孩子觀察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
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毫不誇張地說,父親是孩子的獨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也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在父親的陪伴下,托馬和小雁一塊兒成長,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變得有責任、有愛心、有勇氣。而這種與自然、動物相處中所帶來的心靈成長,也是我們當今社會最缺乏的。
隨著科技文明的發展,我們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被鋼筋水泥和電子網路所包圍,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會形成怎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呢?
我們一直在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而相對於這個命題,還有一個更加迫切的需要思考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孩子與自然的關係。
>超治愈電影:據真實故事改編,14歲男孩獨自開飛機帶領候鳥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