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時尚可以給人們帶來心情愉悅的快感乃至瘋狂,時尚可以令人們一擲千金也在所不惜,時尚可以將人們不久前省吃儉用苦苦追求的那些物件很快又鎖進衣櫥……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到底是在追求什麼?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1張

在《時尚通史》中,時尚專家瑪尼·弗格以大量精美插圖和國際專家團隊的細致講解為讀者展現了從西元前500年至今2500年,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服飾,到中國唐朝宮廷服飾、日本和服、早期美國原住民及前哥倫布時代當地織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王政復辟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服飾,美好年代與裝飾藝術,到運動服、成衣和高級定制時裝、英國男裝革命、日本街頭時裝等,同時介紹了多位在時尚史上留下厚重烙印的時尚偶像人物和知名設計師。瑪尼筆下的時尚史穿越幽深的歷史縱深,包羅萬象,巨細靡遺,就像一部百科全書。透過這部恢宏畫卷,讀者看到了人類歷史在時尚上面的豐富投射。

  時尚是時裝權力表達的升級版

  什麼是時尚?這似乎是一個眾所周知但又一兩句話很難準確概括的現象。

  對於國人而言,時尚一詞是「舶來品」,但歷史上時尚從未缺位,如唐代女性著裝之開放與自由,至今令人感喟。時尚與時裝密不可分,時裝是時尚史的主流。瑪尼開門見山地指出,「Fashion(時尚)一詞來源於拉丁語‘Facito’,字面意思為‘制作’,用來表示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包含了諸如一致性和社會聯繫、反叛和古怪、社會願望和地位、誘惑和欺騙這些差異巨大的概念。盛裝打扮的欲望突破了歷史、文化以及地理的限制,盡管形式和內容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動機都是一致的,裝扮人體,表現身份」。

  瑪尼的解釋很全面,主要意思不外乎這麼幾個方面,即時尚象徵的是一種價值,是身份的體現;時尚裡有對歷史的繼承,但也有反叛,時尚裡常常夾雜著人們的某些願景;時尚本質上是身體的一種外在裝扮。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2張

  這張照片刊登於《時代》雜誌,其中的時裝模特兒穿著克裡斯汀·Dior1957年春夏時裝

  人類文明史最初階段服裝頗為簡陋。人類史雖然有幾十萬年,但直到大約1.1萬年以前,才逐漸脫離漁獵采集生活,開始定居生活。人類祖先們當時僅僅用來禦寒或者偽裝的獸皮還有植物,逐漸演繹成為人類的服裝。生存條件惡劣,物資緊缺,人類沒有太多選擇餘地,能夠披獸皮者很可能是那些掌握更大權力的「頭人」。

  當服裝賦予了權力的內涵,服裝便成為統治階級捍衛「神聖」地位的重要載體。為此,統治階級努力在服裝上推陳出新,以此炫耀權力的優越感。

  「時裝這個概念通常被視作西方社會所特有,起源於14世紀的宮廷」。14世紀,歐洲商業經濟發展,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新興市民階級地位提高,「宮廷與商業的結合帶來了現代時尚產業的誕生」。為確保統治階級服裝的優越感,權力一方面表現出特有的豪華,另一方面則是出臺「禁奢令」。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3張

  弗朗索瓦·布歇的這幅《女裝商》(約1746)描繪的是一位女裝店商人拜訪顧客的場景。她寬鬆的衣袖不僅顯示出她裝扮的時髦,也是商店的絕佳宣傳

  通過瑪尼對歷史的陳列,我們看到,「14世紀義大利華美的宮廷服飾體現了對豪華絲綢裝飾的渴望」;唐朝女性由於爭相放大衣袖,以致朝廷不得不專門出臺規定限定大小;日本平安時代宮廷女性服飾的「十二單」,實際上由10到25件單獨的絲質組成,「每一件外層衣袍都要露出裡面一件的局部」;法國宮廷崇尚的褶皺頭巾,同樣象徵著財富。

  雖然文化各不相同,但禁奢令卻是東西方宮廷歷史上區別於權力與普通百性的重要抓手。中世紀,歐洲宮廷曾規定來自東方的昂貴絲綢平民百姓不能隨意穿著,日本德川幕府亦頒布過同樣的禁令,緬甸禁奢令則偏重於首飾……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4張

  這幅六疊屏風畫的局部展示的是《源氏物語》一書裡宮中春色的場景

  掌握權力意味著掌握資源支配權,所以社會審美難免帶有濃鬱的權力色彩,從這層意義上講,時尚也是權力美學的結晶之一。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內,時裝制造的焦點往往也是權力紮堆的焦點,所以才有了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對權力服裝的膜拜,隱喻對權力的臣服和接近,有時甚至不問所以。在18世紀的法國宮廷,「引領時裝潮流的並不是王后瑪麗·來津斯卡,而是國王美艷的情婦、優雅的蓬巴杜夫人」。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5張

  蓬巴杜夫人畫像

  透過瑪尼羅列的服裝式樣,我們看到,權力的服裝表演在14世紀前便早已存在,那為什麼直到14世紀才開啟了時裝之旅呢?這一方面得益於歐洲商業的興旺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文藝復興帶來的變化。當社會物質日益豐富,基本溫飽問題逐漸得到改善,這為社會普通民眾對服裝的更高追求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在民間模仿熱情的倒逼下,權力中心不得不加快服裝標新立異步伐,這又反過來刺激民間的追捧熱情,於是,服裝便實現了時裝的華麗轉身。

  時尚是時裝曇花一現的加速版

  人類穿衣服的歷史雖然已數千年,但回望歷史,從亞當和夏娃的葡萄葉傳說,到今天充滿各種概念令人眼花繚亂的時裝,鮮見有能越過一個秋冬。

  當時裝從禦寒功能轉向了所謂的審美意義,便註定了時裝再如何保暖,也不可能太長久。雖然可可·Channel是永不消逝的經典,但暫未消逝的只是這個品牌,其內涵與形式早就隨著時間的腳步不停地更新換代。即便像蘇格蘭裙這樣「被創造的傳統」,今天的蘇格蘭裙與歷史上的蘇格蘭裙,無論是在面料還是式樣等細節方面,區別明顯。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6張

  1745年,查理·愛德華·斯圖亞特王子在愛丁堡,威廉·布拉賽·霍爾繪。這幅作品回顧了詹姆斯二世黨人取得勝利的時刻。高地服飾的穿著經常是為了尋求政治支持

  瑪尼指出,「時尚常常被認為是一次性的,反覆無常,轉瞬即逝」。時尚的這一現象給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鮑姆也帶來了困擾。他在《極端的年代:1941-1991》中寫道:「為什麼傑出的時裝設計師們,這一眾所周知不善於解析的族群,有時卻能比專業的預言家們更準確地預測出事情的發展面貌呢?這可謂歷史上最難以理解的問題之一;而對於文化史學家來說,這可說是最重要的問題。對於任何想要理解劇變年代對於高雅文化、精英藝術,尤其是先鋒派的影響的人來說,這也絕對是一個關鍵問題。」解開了疑問便不能稱之為時尚,時尚總是如此抽象難以捉摸。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7張

  可可·Channel(左一)和她首創的三件套針織套裝,佩戴標誌性的人造珍珠項鏈

  時尚誕生於對權力身體表演的模仿,所以,「時尚非常善於‘借用’,它既借鏡不同的文化,也會從不同的歷史時代中汲取靈感」。時尚發展於生產水平的提高即工業時代,在各種新科技面料、新技術以及媒體的競相追捧下,盡管仍有「百年老店」華倫天奴這樣的定制時裝堅持手工制作,但時尚從此駛上了工業化快車道。這也表明,技術更加達,概念分支也越多,時尚也越短命。

  工業化為時裝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但時尚並不是流水線自然制造出來的。時尚裡有對歷史的延續,也有對現實的反叛,就像美國嬉皮士怪誕不羈的衣著。時尚首先是社會的產物,技術只是因素之一。社會當然可以是技術,但歷史因素往往又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1850年至1860年左右,當時(英國)男性一天要更衣4次」,而「威爾士親王對服飾的沉迷——他通常每天要換6套衣服——為時髦人士開了個頭」。如果沒有這些歷史沉淀,時尚沒準是另外一副模樣。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8張

  20世紀60年代末期,嬉皮士風格開始流行

  再如何驚艷的時尚也只是曇花一現。1856年在英國獲得專利權的鋼襯裙,在今天看來笨重無比,但在當時卻風靡一時。為時尚提供加速度的作用力很多,歷史上的宮廷首當其沖。宮廷就像一個大舞臺,現如今,娛樂界則坐穩時尚的頭把交椅。好萊塢無疑是上世紀時尚界的最大推手。在光影藝術的助推下,赫本、夢露等一大批明星競相成為時尚潮流的引領者。時尚也得益於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傳媒(文字、照片、光影等)對時尚全面深度介入,有助於最大限度擴散時尚的影響力,將更多人吸引到時尚潮流中來。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9張

  瑪麗蓮·夢露在電影《紳士愛美人》中的服飾

  除了上述因素,推進時尚發展的另一種力量不容忽視。瑪尼指出,日本江戶時代對著裝規定甚嚴,但「高級妓女們經常按照最流行的風尚穿著打扮」。而巫仁恕在《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商務印書館2016年8月版)一書中亦指出,作為明清時代的高收入群體,一些「社會失足婦女」確實扮演了追求時尚甚至是引領潮流的角色。

  有趣的是,與史上權力刻意制造時尚焦點不同,隨著近代政治的去魅化,權力與平民距離日益拉近,通過物質制造階級差別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意味,權力不再作為時尚蝶變的主動力。權力退出,商界、娛樂界迅速成功補位。今天,全球幾大知名秀場的看客中,雖依然有零星政界人物,但娛樂明星才是紅地毯上的常客。娛樂界就像是時尚的代名詞,時尚就像是娛樂界一張永不褪色的名片。

  時尚是時裝權力美學的濃縮版

  美學,是時尚繞不開的重要話題。審美也許人見仁,智者見智,但時尚不一樣,具有明顯的大眾認同特點。什麼樣的時尚才符合人眾的審美情趣,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如果說歷史上人們迷戀的時裝美本質上是權力美,那今天時尚所象徵的又是什麼呢?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10張

  「老佛爺」卡爾·拉格斐與法國名模伊娜絲·德·拉·弗拉桑熱

  1750年,享有「美學之父」的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在《美學》專著中對「美學」如此定義:「美學(作為自由藝術的理論、低級認識論、美的思維的藝術和與理性類似的思維的藝術)是感性認識的科學。」鮑姆加登之所以將美學定性為感性科學,是因為覺得「既然人的心理活動可分為知、情、意三個方面,既然專門研究‘知’的有邏輯學,專門研究‘意’的有倫理學,那麼,也應該建立一門專門研究‘情’的科學,否則哲學系統就是不完整的。按照鮑姆加登的定義,美學是後天認知的產物,一個初生嬰兒並不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只是當權力明確了美與醜的內涵後,社會才開始真正有了審美。

  是權力一手締造了美學,內容涵蓋社會方方面面,時尚只是權力美學的濃縮版。「路易十四認為時尚就是絕對權力的象徵」。滿人進入華夏後,通過力量碾壓,不僅在服裝上改變了漢人,還強迫留下標誌性的長辮。然而,當初漢人死活不肯就范的長辮,等到清朝覆滅時,許多人又為守住這份「祖宗家業」拼死抗爭。權力美學一旦深入骨髓,久而久之便成了生活,過去看不慣的後來不僅看順了眼,還看出了另一種「美」。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11張

  慈溪太后的便袍

  當然,歷史上有的時尚並未具備明顯的強制意義,權力只是進行了某些示范,在今天仍使人們受益。「花花公子布魯梅爾還讓人們都開始關註個人衛生問題,他每天都刷牙、剃須和洗澡」。布魯梅爾的時尚之舉,在今天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的起居日常。

  作為一本呈現時尚發展而非探究原因的著作,本書也許會引發讀者產生另一些疑問。比如法國和英國宮廷時尚中,男性時尚曾占據絕對地位,為什麼時尚後來成為女性的天堂呢?還有一點,時尚並非沒有負面作用,比如會導致巨大浪費,還可能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歐洲人對皮毛服飾的狂熱追求,曾直接催生了北美皮毛長達三個世紀的貿易,結果導致那裡的河貍、海貍、海獺和水牛等物種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時尚 第12張

  《時尚通史》

  [英] 瑪尼·弗格 主編

  定價:22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6

>當人們瘋狂地追求時尚時,是在追求什麼?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