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不久在好萊塢比弗利山莊,由《ELLE》雜誌舉辦的第25屆 ELLE WOMEN好萊塢慶典,諸如 Lady Gaga 、Sarah Paulson等女星都出席了現場。
ELLE WOMEN好萊塢慶典是《ELLE》為了表彰好萊塢女星對電影、電視事業的貢獻而設立,可以是一份對女性影視工作者的鼓勵。
《ELLE》雜誌最早由 Hélène Lazareff 創辦於1945年。作為一本女性期刊,《ELLE》一直推崇著一種只屬於女性的時尚哲學,展現女性的美和獨特。
而在上個月上海時裝周舉行期間,由上海時裝周與時裝雜誌《世界時裝之苑 ELLE》一同聯合舉辦的 「 ELLE CHINA 三十周年風尚展暨原創設計風格展」,也正是《ELLE》中國慶祝其創刊三十周年系列活動中的一環。
三十而立,於一個人而言,三十意味著人生進入到了另一個重要階段。 而三十對於一本雜誌而言,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
1988年,法國樺榭菲力柏契出版社與上海譯文出版社版權合作出版了《世界時裝之苑 ELLE》,這是第一本來自國際出版集團的時尚期刊登陸中國。30年後,這本秉持著「Stylish, Sexy and Spirited」原則的時尚雜誌在紙媒勢微的今日,以新的姿態依然堅挺著。
時尚雜誌的萌芽
那麼時裝雜誌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
時裝雜誌的歷史,可以往前追溯幾個世紀。
在路易十四統治下的17世紀法國,時尚行業得到急遽發展,巴黎成為歐洲無可爭議的時尚首都。現代時尚行業也由此根植於法國,鱗次節比的時裝屋和精品店如雨後春筍般淅淅瀝瀝地橫空出世。
1672年,行走於巴黎街頭的貴婦小姐們,可能會吩咐同行的隨從告訴她哪里有最新款和最時髦的時裝可以購買。隨從們便隨手從兜里掏出17世紀版「巴黎最佳時裝屋TOP10」清單,整個過程都如此行雲流水,宛如21世紀打開智慧型手機滑到微信公眾號頁面查看城市指南的我們。
當然,這得感謝一本叫做《Le Mercure Galant》的雜誌。
這本雜誌的封面大多是一些簡單的插畫。鋪滿整個封面的更多是文字,它似乎只想直截了當告訴讀者,這里有最新的生活資訊。
雜誌的名字 「Mercure」 ,源於羅馬神話中一位名叫 Mercurius 的信使,而 Galant 在法語中有著「優雅」之意。這本《風雅信使》的創刊目的則是向讀者介紹宮廷生活、藝術、文學、時尚和生活方式。
它擁有足夠豐富的內容,比如花上大篇幅來告訴女人如何穿衣、去哪里買衣和哪位名人正在穿什麼。
這樣的內容和今天的時尚雜誌並無很大的出入。
《Le Mercure Galant》雖然有涉及很多時尚內容,但它始終是一本文娛雜誌期刊,時尚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但它無疑成為了現代時尚雜誌的一個雛形,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
時裝雜誌的誕生與時尚插畫
到了18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了專門傳播時尚資訊和指南信息的雜誌期刊,其中最為有代表性的三本,便是1777年出版的《Galleries Des Modes》、1775年出版的《Le Monument du Costume》、1785年出版的《Cabinet Des Modes》。
這幾本雜誌的特點是,在封面和內容上將時尚插畫與布料相結合,放棄了此前《Le Mercure Galant》以文字為主的排版樣式。
而這種將時尚插畫與布料結合的手法,源於一位英國人 Barbara Johnson 的創舉。
Barbara Johnson是一名牧師的女兒,她有一個愛好是將她製作衣服的過程和購買的面料,都寫在了她的時裝日記里。
她從8歲開始寫她的「時尚日記」,那還是1746年。她將裁減下來的布料黏貼在日記簿里,布料一旁是她自己手寫上去的詳細描述。
同時,她還記錄了當時的時裝趨勢和髮型等信息,那些零散分布的時尚插畫是她從雜誌上裁減下來的。
有意思的是,這本時尚日記影響了很多時尚雜誌的發展,甚至包括《Harper’s Bazaar》。
這是《Harper’s Bazaar》的第一期封面,那會的 Bazaar 還沒有在中間多加一個字母「a」。 這本雜誌提倡圖多字少的排版風格,而這種以圖為主的內容形式,也就開啟了時尚雜誌的視覺時代。
《Haper’s Bazar》創刊於1867年,這是一本來自美國紐約的時尚雜誌。在它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寫在刊名下面:
「一間有關時尚、娛樂和生活指南的儲藏室」( A repository of fashion, pleasure, and instruction)。
工業革命後,在美國興起了一批中產階級,他們奉行享樂主義,向往歐洲。 在《Haper’s Bazar》這張封面上,女人們則穿著維多利亞風格的服裝。
提出創辦《Harper’s Bazar》這個想法的人是 Harper 家族最年輕的成員,他叫Fletcher。
他有一次意外發現了一本德國生活雜誌《Der Bazar》,這是一本以藝術、文學和時尚為主的雜誌期刊。雜誌會用木刻畫來描繪維也納、巴黎和倫敦等地的潮流趨勢和生活方式,這種木刻畫形式也影響了當時的時裝雜誌。
Fletcher Harper 肖像
受《Der Bazar》影響,Fletcher 萌生了要創辦一本屬於美國的時尚雜誌的念頭,於是便有了這本《Harper’s Bazaar》。
而在內容的排版方面,則同 Barbara Johnson 的時尚日記類似。
此後在美國又出現了幾本時裝雜誌,他們都採用了時尚插畫和「時尚日記」的形式來進行內容排版。
像是1886年創辦的雜誌《Cosmopolitan》,但這本雜誌最初的定位其實是家庭期刊。
1905年,由出版業大亨赫斯特以四十萬美金將其收購。收購後的《Cosmopolitan》開始針對女性讀者,推出時尚內容。
還有一本重量級的時尚刊物,則是由美國作家 Arthur Baldwin Turnure 於1892年推出的《Vogue》雜誌。當時的《Vogue》並不完全只報導時尚, 它還介紹社會、時尚和生活禮儀,甚至還有許多針對男性的體育內容。
1892年出版的第一期《Vogue》雜誌封面上刊登了 「A Debutant」——意為「剛步入上流社會的女子」。
這非常符合 Turnure 的目標,即吸引紐約最富有的社會階層和那些想要進入上流社會的人。
從此開始,時尚雜誌開始有了更明確的讀者定位和內容風格。
Carmel Snow與時尚攝影時代
1905年,在 Condé Nast 收購了《Vogue》雜誌之後,《Vogue》才真正開始蓬勃發展。
出版業大亨 Condé Nast 不斷開拓《Vogue》的海外市場,並於1916年推出了英國版《Vogue》,隨後,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版陸續於1920年推出。
在這期間,Vogue 進一步擴大了時尚媒體版圖,不僅成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時尚雜誌,而且為時尚攝影打開了一扇窗,發掘了諸如Steichen、Cecil beaton和 Horst P. Horst 等一眾成功的攝影師。
1932年7月刊,由 Edward Steichen 拍攝的這張封面是《Vogue》的第一張彩色封面照片
Steichen和《Vogue》使用現代攝影,共同帶來的是時裝廣告與雜誌視覺的革新,而 Steichen 更是改變了時尚攝影的面貌。
Steichen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用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提煉出經典的文藝復興時期形象,創造出新鮮刺激的視覺效果。
作為當時《Vogue》最大的競爭對手,《Harper’s Bazaar》則正在尋求一個轉型機會。
他們急需要一位有著足夠經驗、審美能力和有膽識的編輯來一次破釜沉舟般的革新。於是,在《Vogue》擔任多年時裝編輯的 Carmel Snow 成了最佳人選。
1933年12月刊的《Harper’s Bazaar》迎來了改變——新的主編 Carmel Snow 帶領著攝影記者 Martin Munkacsi 和模特來到沙灘上,拍攝了一組泳裝專題。
Martin用鏡頭記錄了在戶外奔跑的模特,這是第一次有時尚雜誌在戶外取景。此前,時尚雜誌們都離不開室內攝影棚,模特們也都像是假人模型一般缺乏表現力。
在與 Carmel 的合作下,Martin在時尚攝影版圖翻開了重要篇章。
他的作品影響了後續好幾位成功的時尚攝影師,包括 Richard Avedon 和Henri Cartier-Bresson 等人。
Alexey Brodovitch與時裝雜誌新風貌
翻開今天任意一本時裝雜誌,都會有大量的留白設計,大篇幅的時尚攝影版面,和印刷藝術與平面設計相結合的文字排版。
而這樣的排版得益於平面設計師 Alexey Brodovitch 的創舉。他是平面設計的先鋒人物,開創了現代時尚雜誌版面的視覺設計。
他出生於俄羅斯,在巴黎生活了一陣子後來到了紐約。在一次由他策劃的藝術展覽上,Carmel Snow十分欣賞他的藝術才能,並決定聘請他擔任《Harper’s Bazaar》的藝術總監。
他雖深受 Art Deco 風格、達達主義、構成主義、包豪斯和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影響,但他喜歡不斷重塑藝術風格和視覺形式。
從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Brodovitch 通過超現實主義的手法為雜誌帶來了一種逃避現實的感覺。
Diana Vreeland與模特偶像時代
50年代後,模特的地位開始有了微妙變化。
她們當中許多人從模特開始,一步一步成為了時代偶像。
第一位登上《Harper’s Bazaar》的非白人模特China Machado ,是許多設計師的繆斯女神,她甚至還成為了《Harper’s Bazaar》的時裝編輯。
在攝影師 Richard Avedon 和時裝編輯 Diana Vreeland 的合作下,時尚雜誌進入到了另外一個階段——模特偶像時代。
Diana Vreeland是繼 Carmel Snow 後一位具備明星影響力的時裝編輯,在八九十年代的「Supermodel」概念誕生之前,Diana Vreeland就懂得如何利用模特和製造明星模特,來帶動雜誌的影響力。
Vreeland可能是第一個了解到時尚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僅僅是服裝風格的美國人。她善於發掘人才,一手發掘了模特Lauren Bacall,、Lauren Hutton, 、Anjelica Huston和Twiggy,以及諸如David Bailey、Richard Avedon等攝影師。
《Vogue》1966年11月刊,一位初出茅廬的新生模特 Lauren Hutton 被 Diana Vreeland 發掘並登上 Vogue 封面。
Richard Avedon 則一手發掘了模特 Dorian Leigh 和 Suzy Parker ,Leigh 被譽為「時尚界的Anna Magnani」。
Parker和瑪麗蓮夢露一起成為了20世紀50年代的標誌之一。
Twiggy則成了60年代青年文化潮流中的一個代表人物,作為一種流行現象,她已經遠遠超出了模特這個名詞所指范疇。
她是一代Fashion Icon,是演員,也是締造經典的先鋒。
她標誌性的短髮、瘦扁的身材和中性化外形,都打破了當時的「瑪麗蓮夢露」式主流審美。
Anna Wintour與名人娛樂時代
1988年,20世紀最後一位明星編輯 Anna Wintour 正式成為《Vogue》美國版雜誌的主編。
在她操刀的第一張《Vogue》封面上,明星模特 Michaela Bercu 破天荒穿了一條牛仔褲,這是以往時尚雜誌從未有過的嘗試。
80年代,美國電視娛樂行業蓬勃發展,MTV音樂電視誕生,麥克·傑克遜和瑪丹娜等人都成為了風靡全球的明星。
那個年代是歌手、演員、模特和設計師,都有機會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的時代。流行文化的大肆發展,讓 Anna Wintour 看到了新的方向,她牢牢抓住了這個端口。
在這之後,她利用明星、電影演員、歌手來拍攝時尚雜誌封面和大片,調整了模特與名人的封面比例,開始了她的 Celebrity 時代。
她還開創了 Met Gala 盛會,讓這場慈善晚會成為了時尚界一年一度的狂歡。
Grace Coddington這樣評價她的遠見卓識:「Anna最先看到崛起的名人效應。」
在她之後,名人明星開始漸漸取代模特在時裝雜誌上的版面。
甚至於今天,我們熟悉的」流量網紅」都出現在了時裝雜誌的封面上。
從最初的一本 《Le Mercure Galant》到如今的「百家爭鳴」,時裝雜誌的歷史不過才兩三百年。但它卻記錄下了這數百年間的生活方式與美學的變遷,通過一張張封面和內頁,我們也看到了時裝雜誌的一個變化過程。
「紙媒勢微」似乎已是無需爭辯的事實,但時裝雜誌們依然有著不可撼動的價值與影響力。
在今天,它們有的與時俱進地與新媒體形式結合,有的以「獨立」的姿態來取悅特定的人群,但毫無疑問的是,時裝雜誌依然牢牢抓住了我們的目光——從封面、大片到晚會、電影,時裝雜誌依然在社交媒體上「刷屏」。
它們的存在感,無可取代。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為博主原創。
本期文字助理:Patrick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微信公眾帳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里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道德也不靠譜的資訊平台,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台。
三種關注方式請任選:
1.直接點擊文章最上方作者名,即可一鍵關注(強烈推薦)
2.請搜尋帳號:mr_kira_xoxo
3.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