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七八歲了,膽小,怕生,不愛跟同學玩,不愛說話,沒自信;
學什麼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不能堅持,遇到困難就往回縮;
從小被爺爺奶奶慣了一身壞毛病,說破了嘴就是不改;
已經十幾歲了,自制力差,光知道玩遊戲,不愛學習,一提學習就討價還價;
總是拖拉疲沓、丟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後頭提醒;
做事情沒有計劃性,沒有目標,沒有時間觀念,磨磨蹭蹭;
還有的孩子賞識教育過了頭,孩子變得虛榮,自尊心極強,只能聽表揚和好話,聽不得半點批評,容不得說半句不好,受不得一絲挫折等等。」
以上這幾種都是屬於孩子低情商的表現。
上了幼兒園以後是孩子第一次走進集體生活。在人際交往中,孩子會碰到許多新問題、新挑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的好性格、好習慣會得到鞏固和提高,不足之處也會暴露出來,每一次的嘗試都是提高情商、磨練性格的好機會,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勇敢去面對。
情商是性格的磨刀石
長久以來,提到孩子的教育,很多的父母自然而然想到的是教孩子知識,開發孩子的智力,使孩子變得更聰明。
美國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是的80%取決於情商。」
許多「問題孩子」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
情商不等於性格,情商和性格脾氣非常相關,但高情商的表現是可以駕馭自己的性格,不任性,不隨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高情商有助於孩子獲得成功。孩子的情商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也是心理上的一種塑造,如果孩子從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面對挫折急躁、固執、自負並且情緒不穩定,即便你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就。
而情商更應該從小培養。反而情商高的孩子會有很好的自我認知,努力求知探索,在整個過程中會建立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喜歡與人交往,願意分享……
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先教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孩子與成人在情緒方面最大的差異就是情緒調節能力不同,也就是情商水平不同。研究發現,情緒調節建立在情緒表達和情緒理解的基礎之上。
個體的大腦在20歲左右才基本發育成熟,才能為情緒調節提供生理基礎。所以成人能夠根據場合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小孩子在情緒表達上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還比較弱,當他們有情緒體驗的時候他們就會隨時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種表達從最開始的時候是通過行為層面進行表達的。比如:嬰兒在想要吃飯的時候,他就通過哭泣來表達這種需求;當他感到害怕的時候,他也會通過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情緒需求。
有一次,我在商場里看到一個媽媽帶著孩子買玩具。孩子想要買兩個玩具,可是這個媽媽說只能買一個,結果孩子就大聲哭鬧,引來周圍人的關注。這時候媽媽非常生氣,大聲吼道:「你再哭,一會兒壞人來了把你帶走!」結果這個小孩被媽媽嚇住了,也不哭了,後來一個玩具都沒買就跟媽媽走了。
很顯然,這個孩子的哭鬧行為背後的情緒就是憤怒和傷心,原因就是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自己也跟著著急起來,會爭著跟孩子講理或者辯論,要求孩子不能隨便發脾氣。
其實,父母的這種要求就像是讓孩子餓的時候不要只想著吃一樣,會讓孩子感到蠻不講理、不被理解,從而脾氣更大。試想一下,當我們成年人心中有怒氣的時候,我們會認為不要總憋著,憋時間久了會生氣,可以通過適當途徑發泄出來,兒童亦是如此。
父母要幫助年齡較小的孩子識別情緒。這能夠幫助孩子從情緒表達發展出情緒理解能力,這是情緒共情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孩子人際關係的重要心理基礎。
教孩子辨識情緒好處有兩個:
- 讓孩子明白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別人的情緒,也就是說要來調試自己的情緒,做出合適的反應。
- 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比如孩子這次被別人打了,心理難受,下次如果打了別人,別人也會有這樣的感受,有了這樣的情緒體會,有助於提升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
教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後,還要教孩子管理負面的情緒。
有的父母發現孩子在負面情緒後,寄希望於它自然消失,於是採取置之不理、任其發展的態度,然而這樣的處理並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最佳的處理辦法是父母協助孩子抒發負面情緒,或者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宣泄。
我認識一位媽媽,周末會帶著她初一的孩子去上瑜珈課。原因是她發現孩子上了中學之後,個性變得急噪。而她自己有做瑜珈的習慣,就帶孩子一起去上兒童班。
孩子漸漸地學會靜心,放鬆的技巧,脾氣也隨之溫和多了。
另外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一,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鐘以上,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勇敢表達自己
有的孩子活潑開朗,善於言談,而有的孩子則表現出內向、膽小、怕生,不喜歡與人交往,不愛說話,行為變現放不開,這就是害羞的常見表現。
孩子的害羞,其實只是對陌生的人或環境所產生的回應,雖然害羞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孩子過分害羞,也會引起一連串的問題,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
時間長了,害羞的孩子還會表現出內向、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跨過害羞這道影響人際交往的障礙。
孩子害羞的原因有很多,缺少社會交往,或者經常受到不恰當的批評和指責,針對樣的原因,要幫助孩子消除害羞的心理。
1,鍛煉孩子勇敢開口的表達能力
像我女兒也有害羞的時候,一般我們出去遊玩時, 在超市、商場、公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會讓她多開口和陌生人交流,幫助她克服害羞的心理。
不過,我一般會耍點小「花招」。比如,陪她去商場買玩具時,讓她自己對營業員說:「我想買這個玩具,請問多少錢?」
一開始,她不好意思說,我就先說一遍,讓她學著再說一遍,不管她說得好不好,聲音夠不夠大,我都鼓勵她,這樣經常說得多了,她也習慣了。
同時在鼓勵她開口說話的同時,也教她正確使用禮貌用語,這樣別人會誇獎她很有禮貌,對孩子來說,也增加了她願意開口說話的自信心。
這種鍛煉孩子的機會很多,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和事,這個過程可以慢慢打開孩子的內心,鍛煉孩子與人交往的膽量。
2,盡量減少批評指責
經常受到批評、指責的孩子,往往表現的自卑、消極,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害怕出錯,說話、做事時總帶著心理包袱,自然就會表現的放不開。
尤其是對孩子要求比較高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該盡量降低。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里沒敢上台表演的話,父母回去之後就不要在批評孩子了。而是要鼓勵他下一次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同時要多認可孩子。
讓孩子在家里面也多展示自己的畫,自己講故事。有的要求高挑剔的父母會指出孩子哪畫的不好,哪里故事講錯了等等。對於害羞的孩子盡量的不要做這樣的評價。
作為父母,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進行人際交往,有哪些技巧,不管是害羞內向的孩子,還是外向的孩子,我們首先還是要接納,不要太苛刻,讓孩子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生活。
孩子之間的糾紛,嘗試讓他們自己解決
當有小朋友來我們家做客時,小朋友搶了我女兒的玩具。我一般是這樣做的:
1,先讓女兒自己解決
女兒沒哭,還沒發生嚴重的衝突時,我會鼓勵女兒自己去解決。我會一步步的給她提一些建議,具體包括:
第一層建議:
「這個玩具是你自己的,你可以不分享給別人,不過你覺得怎麼樣可以要回來呢?」
第二層建議:
「可不可以拿其他玩具和他換呢?」
第三層建議:
「看看大家商量能不能一起玩呢?」
2,6歲之內孩子獨立性不強,社交技能不熟練,父母要給孩子絕對支持。
所以當第一步女兒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或者兩個孩子已經爆發了較大衝突(比如開始打架了,或者有一方已經開始哭泣了),我就會過去干預了,並且干預的原則是絕對支持女兒,因為這個玩具是我女兒的,就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會為了面子假客氣去讓女兒讓著客人。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在很多的情況下出現的矛盾,他們都可以自己解決的,有時候大人沒必要干涉的,如果大人干涉進來,發揮的作用其實很有限。
比如3歲左右的孩子,我們經常發現幾分鐘前還是「敵對關係」,哭著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幾分鐘後又成了玩伴,在一起歡笑,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
當然,孩子有些矛盾,父母實在不得介入時,也應該主要針對孩子去引導和教育,跟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想出解決方案很重要。不能讓孩子在發生矛盾後,不知道如何處理。
比如孩子和同伴發生矛盾,還打架了,父母要搞清楚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先動手了,那麼父母要和孩子進行溝通:
-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動手打人是不對的,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給對方道歉。
- 下次如果發生同樣的事情,應該用協商的方式,不能動手打人。
當與孩子達成共識後,鼓勵孩子與發生矛盾的夥伴交往,如果孩子不再和對方發生矛盾,或者發生矛盾後能自行處理,那麼父母要肯定孩子的表現,指出孩子的進步,這樣既提高了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善於利用小遊戲來提高孩子的情商
情商培養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重中之重,一個孩子只有具備了高情商,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緒,同時對他人的脾氣、情緒、動機做出敏銳的判斷和回應,在交際中掌握主動,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歡迎。
而培養孩子情商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玩遊戲,下面幾個遊戲可以跟孩子經常玩起來:
1,捉迷藏
捉迷藏的目的在於,如果孩子找不到大人,就會感到失望,當大人再次出現時,孩子會感到欣喜,這樣的遊戲方式會豐富孩子的感情。
2,看我72變
父母先表演一種情感,讓孩子猜一猜你在表演什麼。
比如生氣,憤怒,高興。然後讓孩子來猜是什麼情緒。
3,聽話聽音
可以跟孩子說好一個詞語,比如「睡覺了」,但是在每次說時要變換語氣、聲調、和表情,讓這個詞語表現出不同的情緒。
例如,面帶微笑、輕快地說「睡覺了」,表達的是開心、快樂,黑著臉壓低聲音說,表達的是不高興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教孩子透過他人的語言、聲調、語氣來察覺對方的真實內心,提升孩子的情緒感知能力。
4,角色大互換
選一個周末的早晨,父母可以扮演孩子,讓孩子來扮演父母。孩子可以過一把「司令官」的癮,我們也可以把孩子平時調皮撒潑,耍賴皮,混不講理,全部展現出來。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體驗父母的辛苦,同時,父母也體會一下孩子期望得到理解的需要。
5,表情傳遞
爸爸媽媽和孩子圍坐在一起,先讓孩子觀察媽媽的表情,然後把媽媽的表情描述出來,再模仿給爸爸看,然後孩子做一個表情,讓爸爸先描述,再模仿給媽媽看,如此的反復。
這樣通過描述表情、模仿表情、傳遞表情,可以讓孩子學會觀察他人的情緒和表情,提高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力和敏感度。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講,任何教育都是一個遊戲,如果遊戲好玩,他自然願意學習。所以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通過遊戲來教育孩子,寓教於樂。
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
過去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家長像做雕塑一樣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然而現代的教育理念認為,對象應該是環境,家長應該做的是創造環境,讓孩子長成他自己的樣子。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里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