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最近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會議上,官方正式將「遊戲障礙」電子遊戲上癮行為定為疾病,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遊戲障礙」指的是:一種行為模式,其特徵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對遊戲的重視程度高於其他活動,以致於遊戲優先於其他興趣和日常活動。在揚州,因遊戲成癮而到醫院就診的其實也不在少數。記者從醫院心理科了解到,我市每年新增「遊戲成癮」患者達百例以上,多為青少年。
確定:遊戲嚴重上癮,被列為精神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障礙」定為精神疾病。那麼,癡迷到何種程度才會被界定為是遊戲障礙?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遊戲精神成癮」有三大特徵,其中包括:無法自主控制玩遊戲的起止時間,頻率,強度,時常和情境等方面。將遊戲的優先性置於其他重要事項和日常活動之上。在遊戲已產生負面影響之後,這種行為仍然持續或變得更為嚴重。其行為模式已經足以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及職業等其他重要職能領域嚴重受損。
「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遊戲成癮的條件也非常嚴格,成癮的特點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江蘇省揚州五台山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周朝昀分析,首先不要把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於遊戲的熱情歸結成遊戲成癮。只有當遊戲行為已經影響到基本生活,例如睡覺、吃飯、社交和教育,那就是成癮了。而且這種癮還會影響到精神層面,主宰思想和影響專注力。
數據:我市此類患者,每年新增百例以上
「我們醫院每年新就診的‘遊戲成癮’患者達到一百人以上。」周朝昀表示,我市沒有專門正規治療「遊戲成癮」的相關機構,一些症狀嚴重的患者有些醫療單位也不願意接收。遊戲成癮正式劃歸為一種疾病,那麼將對患者接受正規治療有很大幫助。
「以前沒有列入精神疾病的時候,醫院是不能收治的,如果正式列入疾病分類里面去醫院就可以收。以前醫院偶爾會收治此類病人,但並不是以遊戲成癮或者網路成癮這樣的診斷來收的,都是用變通的方式。比如說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等。」
這四類孩子易沉迷,需要特別關注
周朝昀表示,遊戲成癮在青少年中發病率是比較高的。
遊戲成癮有三種核心症狀:強迫性——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戒斷性——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心症狀;耐受性——上網的欲望越來越不能滿足,所需上網時間越來越長。
「有四類孩子易沉迷網路遊戲,需特別關注。」周朝昀提醒,第一種是父母忙於工作,得不到陪伴,內心空虛的孩子;第二種是現實世界中缺乏掌聲,需要在虛擬世界中找尋鼓勵和自信的孩子;第三種是自制力差,缺乏獨立人格,易從眾的孩子;第四種是親子關係緊張,家庭氛圍不和諧的孩子。
在門診,周朝昀遇到過有少數患者出現極端退化的現象,完全回避思考與對話,動輒以情緒作為溝通反應,不願面對目前問題,只想持續沉溺遊戲,以自傷或破壞物品做威脅。「對於極端退化的患者,臨床治療的難度是很大的。」醫生表示,作為家長,一定關注遊戲成癮的疾病,做到早期預防,早期干預。需要理性地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培養廣泛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避免遊戲成癮。
【身邊實例】28歲男子翹班玩遊戲,花費數萬偷刷父母信用卡
在心理科醫生接診的病例中,遊戲成癮並不是青少年「專利」。28歲的小剛(化名)目前一直待業在家。其實在兩年前,他曾有一份體面工作。
在父母眼中,兒子雖然較為內向,交際能力不行,但是還算聽話踏實。可是自從花在網路遊戲上的時間變長,小剛性格也開始變得古怪暴躁。父母一開始教育小剛,他也是隨便敷衍。隨著癡迷遊戲的程度加深,小剛成了「月光族」,能一次花費全部薪水充值。父母為讓小剛安心工作,沒收了家里的電腦。小剛反而更加沉迷,白天裝作去上班,其實是去網吧打遊戲。被公司辭退後,他還是裝作正常的樣子,甚至偷刷父母信用卡來充值。等到父母發現,小剛已經花費數萬元在遊戲上。
看著兒子不願工作,每天頹廢,父母沒辦法,只能將他送到五台山醫院進行治療。
記者 王詩韻
編輯 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