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都說遊戲成功率低,但似乎做遊戲商店也不是那麼容易。比如在歐美市場,就有這麼一家名聲在外的老牌數字遊戲商店,辛辛苦苦賣了一年遊戲,一年利潤只夠一個人單月的薪水,已走到了生死邊緣。
它就是全球玩家稱為「最良心遊戲商店」的GOG(全稱Good Old Games),該遊戲商店2018整年的利潤只有7800美元!迫於生存壓力,GOG不得不裁員10%以節約成本,而它背後的經營商,正是有「波蘭蠢驢」稱號的《巫師3》開發商、CD Projekt Red。
註:CD Projekt Red財報數據,圖中單位為K,即淨利潤3萬波蘭茲羅提,約合7800美元。
據Gamelook了解,GOG數字商店是於2008年正式上線的、相比之下Steam則是2002年,其是海外市場為數不多的能跟Steam齊名的老牌數字遊戲商店,那麼GOG是如何一步步淪落到眼下的窘境的呢?
「最良心遊戲商店」悲劇背後:用戶至上、卻演變為價格戰
事實上成立於1994年、人稱波蘭蠢驢的CD Projekt公司最初並不研發遊戲,這家公司起家靠的正是銷售波蘭語本地化的用CD光碟安裝的PC遊戲,在遊戲銷售取得一定成績後,CD Projekt耗資9500美元買下了《巫師》原著小說改編權,才真正步入了遊戲研發領域。
GOG數字商店本名Good Old Games,是CD Projekt於2008年左右推出的一項數字遊戲商店服務,其最初主要銷售經典的PC老遊戲,這也是GOG名字的來由,2012年前後GOG開始銷售3A大作、以及新遊戲,2017年左右則開始支持中國區並可用支付寶支付,目前該遊戲商店在售的遊戲有數千款之多。
GoG.com上線之後,繼承了CD Projekt公司此前的用戶理念:即最大化為玩家利益著想,這也是GOG名聲在外、被稱為最良心的重要原因。
《巫師3:狂獵》
具體來說,GoG銷售的所有遊戲沒有加密(DRM-free,DRM全稱是數字版權管理,即防盜版技術),只要玩家購買了遊戲,哪怕遊戲開發商倒閉,只要他們有拷貝存在,一樣可以持續體驗遊戲(實際上只對單機遊戲有效)。除此之外,該商店還會對一些經典老遊戲重新編碼,然後用非常低廉甚至免費的方式讓玩家體驗,更誇張的是,GOG還提供了差價補償的機制,因此在玩家社區的口碑極高。
不過,隨著在線遊戲的流行以及破解技術的發展,實際上GOG的很多優勢都變得沒有那麼明顯,而劣勢卻越來越成為「致命傷」。
由於不加入DRM保護,很多開發商不願意把新作第一時間放到GOG銷售,比如《暗黑3》直到今年3月初才正式登陸GOG商店,而距離該遊戲發布,已經過去了7年之久,這就導致了該商店成為了「廉價老遊戲淘貨市場」;
另一方面,GOG為了讓玩家感到公平,主動對高價區用戶進行差價補貼,即把自己本來的分成收益讓利給高價格地區的遊戲用戶,這導致有些遊戲銷售帶來的收益實際上還不夠GOG補貼,加上經營成本的上升,GOG原本為玩家利益考慮的差價補貼政策,卻逐漸演變成了各大數字商店間實質的「價格戰」,這更是讓遊戲公司對在GOG上發售新遊戲產生了心理抵觸。
GOG過去一年僅7800美元的利潤,實際上僅僅是歐美遊戲開發者月薪略高的水平,這也是GOG前不久決定裁員10%,並且停掉簡體中文用戶服務(遊戲中國區依舊可購買)的原因。
高口碑、低份額:被玩家默認「涼涼」的GOG
實際上,GOG雖然在玩家當中的口碑較高,但實際市場份額卻非常低,就拿該公司最出名的《巫師3》來說,遊戲發布六周之後的銷量超過了600萬套,而同期來自GOG的銷量只有6.9萬套,占比只有1%多點。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玩家們似乎也默認了GOG的「覆滅」,比如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之後,很多人聽到GOG年利潤只有7800美元之後,最擔心的反而是《賽博朋克2077》是否會跳票。
不過,根據財報顯示,CD Projekt Red在2018年的淨利潤仍有2880萬美元,因此還不至於破產。2018年期間,CD Projekt Red淨利潤同比下滑了45%,並且文件顯示,超過70%的現金都用在了《賽博朋克2077》以及另一款未公布名字的3A RPG遊戲的研發上(後者預計2021年發布)。
除了研發費用增長之外,該公司還在華沙開設了新公司,這個原本已經800人左右的團隊進一步擴張,也帶來了成本上漲的壓力。考慮到該公司又開了一個新項目,《賽博朋克2077》很可能要跳票至2020年或者以後。
市場競爭激化:「波蘭蠢驢」的無奈
不得不說的是,GOG的「覆滅」從根本原因來說是沿用了20多年的商業模式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遊戲商店競爭。
前面我們提到,不加密的做法讓很多遊戲開發商選擇對GOG避而遠之,據Gamelook統計,該平台實際上到目前也只有2955款遊戲,加上大作不願意第一時間登錄該平台,GOG成為了少數玩家淘低價獨立遊戲的平台,屬於「賠本兒賺吆喝」。
從市場競爭的層面來看,越來越多的數字商店開始崛起,除了V社的Steam和Epic Games前不久剛剛推出的遊戲商店之外,暴雪的戰網、EA的Origin甚至育碧的Uplay都已經有相當規模的用戶群體。
比較無奈的是,盡管《巫師3:狂獵》連續多年的銷量很高,但縱觀CD Projekt的產品線,我們發現該公司絕大多數遊戲都是單機模式,而且往往是連續多年才推出續作,這種做法雖然可以在新品發布之初獲得大量用戶,但隨著熱度的消失,GOG平台忠實玩家的占比率很低。
反觀其競爭對手,V社不僅有MOBA領域排名第二的《Dota 2》,還有FPS領域非常強勢的《CSGO》;暴雪的戰網有魔獸、星際、爐石等多個大作的粉絲群支撐;Epic Games商店背後是2.5億的《堡壘之夜》註冊用戶,甚至還可以通過專屬協議讓利、虛幻引擎分成減免的方式吸引開發商;就連最近爆發的EA Origin,都是得益於其團隊戰術競技遊戲《Apex Legends》的突然走紅,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背靠在線遊戲的大量用戶群。
如果從對遊戲生態的影響來看,GOG的固有模式實際上除了讓玩家受益之外,平台方和開發商是「雙輸」的,這不僅會導致開發商選擇逃離,還會給平台本身的持續經營帶來很大問題。正所謂在商言商,雖然遊戲研發是一門藝術,但遊戲公司本身卻是在做生意,隨著破解技術的提高,即便是有DRM保護的產品也會很快被破解,比如最近熱銷的《只狼:影逝二度》,發布第一天就遭到了破解,所以很多想體驗大作卻嫌價格貴的玩家會選擇破解版本,GOG不加密的做法對於大眾玩家而言,越來越沒有吸引力。
而新作遊戲的遲疑讓該平台可以選擇的遊戲數量很難快速增長,這就讓GOG處於越來越不利的競爭地位,由此可見,GOG並不是「突然死亡」,而是長期量變積累的結果。
用戶至上確實沒有錯,但對一家商業公司而言,用戶至上並不能掩蓋GOG經營模式的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