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是否終有一天男性會承擔和女性一樣多 (甚至比女性還多)的育兒工作呢?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據OECD(經合組織)的調查報告, 自2016年起芬蘭已經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男性花在孩子身上比女性還多的國家, 雖然僅僅只是多八分鐘.
…
不過芬蘭的男性之所以能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 得益於芬蘭的政府政策。芬蘭的男性享有長達9周的產假,在休產假期間可以拿到70%的薪水。
據英國衛報的報導, 英國的男性如今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1970年代的7倍。 (盡管這並不代表就真正減輕了女性的育兒負擔, 因為女性的育兒時間同時也在急劇的增長)
而完全沒有進步的國家是日本, 自1960年以來, 日本男性花在孩子和家務上的時間毫無增加,70-80%的日本男性全然不帶孩子(新浪報導)。
男性願意花多少時間去帶孩子, 可能直接反應一個國家性別平等的水平。男性參與育兒最多的國家芬蘭, 也是女權最進步的國家之一——芬蘭是世界上第二個女性擁有投票權的國家, 第一個讓女性享有完全公權力的國家 (1960年) , 女性的國家地位排世界第四。在芬蘭, 42%的議員是女性(對比美國女性隻占國會席位的19.65%)
而在男性育兒時間極少的日本, 在2018年的全球性別差距排名中, 女性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分列全球的117位和125位, 均屬末流。
一個不言自明的結論是: 在社會中, 女性的經濟政治地位越高, 男性對育兒參與的越多。
試想如果女性在社會中的工作前景遠不如男性, 那麼代表她為育兒所犧牲的機會成本也遠小於男性, 於是家庭選擇誰為孩子付出時間和精力, 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固有觀念一直認為女性是更適合照顧孩子的那一方, 因為女性天然具備「母性」 , 更喜愛孩子。
比如我國著名男演員陳建斌在綜藝節目中談到為什麼妻子蔣勤勤更適合帶孩子時有這樣一段發言:
…
而現在的一些研究表明母性本能的神經基礎並不是為女性所專有的,也不僅僅由激素激發。任何選擇成為父母的人都能發展出所謂「母性」。育兒這件事本身可以激發男性腦內跟「母性」有關的網路。(引自《Sicence》雜誌:Parenting Rewires the Male Brain》)
通俗的說, 並不是女性比男性天然親近孩子, 而是越是照顧孩子, 越會不斷被激發出「母性」。
所以在文化傳統中, 女性被賦予更多的育兒責任,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兩性在經濟和教育機會上不屈等, 而非天性。
但如今, 社會能毫無障礙地繼續延續這種「女性育兒」的習俗嗎?
生兒育女是一種勞力,過去女性一直在「默默」地承擔這項勞力的絕大部份,而現狀是—— 恐怕有些承擔不起了。
以美國的數據為例,僅僅經過幾代人的變遷。育兒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都大大的增加了。今天,在職母親在孩子花費在照看孩子身上的時間和過去的全職母親一樣多。
1975年, 美國的媽媽們僅花1小時45分鐘在孩子的閱讀和課外教育上, 今天已經漲到了5個小時。
…
中產階級父母為了保證孩子能在未來競爭中勝出,不得不從嬰兒期就投入時間和經濟成本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學者把如今這種傾入大量時間和金錢,時刻保持對孩子的關註的風氣稱之為「intensive parenting」 –精細育兒。
如今這樣強度的養育方式使得孩子的主要負責人—— 媽媽,變得焦慮,力不從心,某些女性不得不放棄工作機會成為全職媽媽, 而另一些則選擇「不生」。這些不僅僅是女性群體的困擾:前者, 造成了社會勞力人口的減少, 勞力力成本隨之增加;而後者造成的是生育率的下降。
問題的真正解決有賴於整個社會規則的進步——國家能不能提供父母雙方帶薪育兒假,社會能不能有更多彈性時間的職位。
但在這些被做到之前 (不可能馬上實現, 甚至可以說是遙遙無期),女性和孩子所能依賴的對象只有男性—-他們的丈夫。
男性不再做「甩手掌櫃」 , 無論對妻子、對孩子、對整個社會來說都至關重要。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分出一些自己的睡眠、遊戲和社交時間來照顧小孩, 給妻子減負,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男性育兒並不是缺乏事業心的表現
許多上一輩的觀念,仍會把男性參與家務和育兒視為「不太男性氣概」的行為, 或者說「不夠成功」的標誌。
但事實是, 成功男性並不乏主動承擔育兒責任, 激勵妻子用更多的時間爭取工作機會的例子。
日本最著名的舞台劇導演蜷川幸雄, 素來以對演員要求嚴厲聞名。雖然有成功的事業, 也不妨礙他成為家庭中的育兒主力: 鼓勵做女演員的妻子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 自己暫停工作來當奶爸。他的女兒也就是現在日本著名的攝影師蜷川實花.
…
…
所以男性和育兒的關係也並不是註定疏離的。 男性只要改變偏見, 完全具備帶孩子的能力。
觀念上的改變說起來是最簡單的, 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國內外的育兒媒體至今還在為鼓勵爸爸育兒做著苦口婆心的思想工作. 美國育兒雜誌《Parenting》 在《當爸爸, 給男性們的告誡》的大綱中是這麼寫的:
1. 相信自己:你很重要, 你有養育孩子的直覺能力。
2. 你可以做到: 你對孩子也有一顆柔軟的心,你可以努力工作的同時也當一個好爸爸。
3. 你的生活沒有完蛋: 你又可以和妻子睡一張床了,你不會因為孩子失去哥們兒。
很難想像, 女性也需要被灌這樣的雞湯。可見男性群體對更積極的參與育兒這件事上依然有焦慮和障礙。
所以在現有的社會風氣中, 在現有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中, 男性如何實踐對育兒的參與呢?
我們拜訪了十位童辦群裡的爸爸。 男性加入母嬰群的並不多見。 既然關註了童辦並且成為深度用戶, 我們相信他們對育兒的參與度必然較高。 所以這次我們特別同這十位爸爸聯繫, 問了十數個關於男性育兒的問題, 看他們如何去做, 希望對其他男性也有啟發。
…
Q1: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參與育兒的?
@一刀兄:我和妻子都很期待這個孩子, 從懷孕開始我們兩個人都投入地去學習和研究育兒知識。我愛人所有的產檢我都是陪著她參加的,除了最後一次,因為有朋友來北京找我,結果那次醫生就立馬通知住院待生了 (笑)。
@Sand:從老婆懷孕開始補充維生素D的時候, 因為我們家沒有父母幫著帶, 所以自己就關註的比較早。
@Hyde小寶爸 :從妻子懷孕就開始了, 然後從寶寶7個月開始,我開始全職帶娃 ( 童辦: 為什麼會做出全職爸爸這個選擇呢?) 主要原因是家裡沒有人帶孩子, 保姆帶我不放心, 妻子家的工廠的公務很多, 她無法不去處理,所以我就來帶孩子。
@Wh:從備孕時就開始了, 例如讓我愛人首先去看了口腔科,開始按時服用葉酸,挑選生產醫院什麼的。
@peter:懷孕吧,就是今年疫苗出事兒的時候。
@Donald:懷孕開始,自然而然,我喜歡小孩子。老婆順轉刨,一輩子第一次進手術室經歷麻藥後哪種手術環境,挺不容易的。本來計劃陪產,未能如願,術後是咳嗽都不敢使勁。進手術室開始,內心會有一些變化,之前都是對美好的憧憬,實際經歷還是不一樣。
…
Q2:作為爸爸,參與育兒的動力是什麼呢?
@Wenlu:動力是對妻子和孩子的尊重吧, 孩子不是個人財產, 是活生生的人, 需要被尊重。妻子也不是生育機器,更需要被尊重。所以爸爸要參與進來,所以最重要的動力還是平等的觀念。
@囧林: 因為我本來就喜歡孩子, 所以就想全身心的去參與整個過程。畢竟童年不可逆嘛。懷孕媽媽其實很辛苦的,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很心疼老婆。後來孩子出生, 發現(帶孩子)真的累, 就堅定了只要一個孩子。還有就是我們家不請阿姨,我屬於心思比較重的,不相信外人。
@Sand: 這個沒有什麼動力不動力的, 自己的孩子教育肯定得自己來抓. 既然媽媽要忙, 我就要先上來, 盡到該盡的責任。
Q3:你是家中的育兒主力嗎,你和妻子如何分工?
@Wenlu:媽媽還是主力, 我白天需要工作, 所以我承擔晚上的工作. 我們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 除了生理和自然的分工以外,就是一個teamwork
@一刀兄: 當然媽媽還是帶孩子的主力,
不過我們有分工。我也會承擔我的責任。媽媽主要負責孩子的日常起居,生活細節,買東西,我首先完成媽媽交代的任務,提供支持,比如做育兒資料,如做點讀筆的書,下載育兒音頻視訊,她選好東西了我去網上選擇買家。還有一些大事,最近就是我主要在操心學區房的事情。在教育方面我們倆會商量著一起做,講繪本,陪著玩玩具,帶著出去戶外活動這些我們倆都會去做。當然最好的是兩個人一起陪著孩子。
@Hyde小寶爸 : 沒有刻意分工, 都是順其自然, 主要是我媳婦工作太累,壓力太大,工作上幫不上忙, 只能育兒上多分擔。
@Peter:家裡的育兒主力應該是我, 我媳婦不愛動腦子。可能這跟她懷孕生孩子有關, 腦袋反應變慢, 就不想操心。家裡需要操心的事: 比如輔食和營養品, 吃什麼, 幾點吃,都是我去想。包括孩子打疫苗也是我來計劃。我們生活在小城市, 不像北京上海各方面那麼方便,五聯13價肺炎疫苗什麼的, 都得我去拜托熟人,想辦法找疾控中心等。
@囧林:媽媽負責陪同,我負責後勤,主要就是廚子加司機的工作比較多。
@wh:帶孩子方面有時間都會一起帶。生活起居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帶,不過原則一般都是我定,孩子的食物、衣服和玩具一般都是由我來買,有時候我愛人覺得我買的不好她就出手。養育方法我愛人覺得有不合適的地方會和我交流,我們倆再商量一個選擇。孩子的教育現在這個階段就是習慣的養成,我們家人都很注意,都會互相提醒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
@無名:我老婆主要是給娃讀繪本、講故事,我媽主要是負責娃的一日三餐,我爸就是日常的陪玩,我主要就是負責網上搜集經典的繪本,娃日常使用的東西購買
…
Q4:長輩會參與到育兒當中來嗎?
@Wenlu: 我們一開始就決定自己帶孩子, 不過在剛開始的時候實在忙不過來,所以還是會找長輩幫忙。
@Wh: 我們夫妻平時都上班, 所以育兒的主力就是爺爺奶奶。晚上也是爺爺奶奶帶著睡,我很感謝他們。偶爾會和長輩在育兒觀念上有分歧, 但是爺爺奶奶都不固執,能接受我們的思想,最後都能按我們的想法來。
@一刀兄:
主要是奶奶、姥爺在幫忙帶。但有時候會有分歧,我和妻子不說育兒觀念很先進,但是會去研究學習,但是奶奶姥爺(主要是奶奶)會用自己的一套方法來帶孩子,比如她就不願意讓孩子吃面食,說容易上火。我們也經常會有矛盾,確實也有做得不好激烈爭吵的時候,現在慢慢磨合得好一點,需要我們做適當的讓步,在原則性的東西上我們堅持,但是小處我們盡量不引起爭吵。還有一點讓媽媽去和奶奶說比較好,我基本退居二線。
Q5: 參與育兒會對你的工作或者學習有影響嗎?
@Wenlu: 說實話還是有影響的, 特別是睡眠不足。然後有時候需要陪孩子, 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寫作和看書,這些對自己來說都是挑戰, 但是這樣的挑戰也有好處,就是可以幫助根治自己的拖延症,很多事情必須高度集中精力, 提高效率搞定。
@一刀兄: 有影響, 一是時間二是精力,所以我盡量把工作在上班和出差的時候完成,下班後和周末的時間都留給孩子。如果實在有緊急的工作就和媽媽說好。
@Wh: 會有些影響, 工作的時候會因為孩子分心。但既然多了一個家庭成員, 那必然要付出。我也想過, 為工作犧牲親子時間值得不值得。我仔細考慮了,我現在的工作狀態和位置還可以,提升的空間也不大,那我寧願把8小時以外的精力放在家庭上。而以我愛人的工作性質和她的能力,她在工作上的提升空間還有很多。所以我願意我多付出一點,讓她在工作上有更多的精力。
Q6:參與育兒是否犧牲了你的個人社交和休閒時間, 比如看球踢球,打遊戲和朋友聚會等?
@一刀兄:確實是,自己的時間基本也就是晚上10點他睡覺以後。開始的時候因為帶小朋友不能打遊戲看球還是有些怨氣,後來也慢慢看開了,為他付出不是我們為人父母應該的嗎? 當然我也會盡量想辦法不影響育兒的情況下還是能保留一點自己的愛好。遊戲現在就出差的時候玩,看球就早上起來看錄像。媽媽的犧牲比我大,她基本都放棄了自己愛好。
@但丁:我的孩子才12天, 還沒有太大的感覺, 不過我想,畢竟我已經和老婆一起看過了多年以來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頭號玩家。畢竟可能是冥冥之中覺得去年是我可以玩遊戲的最後一年,去年我玩過了有生以來我玩過的最好的遊戲——巫師:狂獵,我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玩了 180 個小時,期間還造訪了東京迪士尼度假村。所以我覺得我家寶寶還是很懂事的,(他選擇到來的這個時機) 沒有讓我錯過什麼。
@Sand: 哎, 這方面是我唯一的問題. 我是愛看足球的,但是有了孩子以後,自動降低了看足球和電影的頻率, 美劇基本上都不看了,他媽媽也是。我們倆在這個問題上解決的不是非常好。只能盡量用「愛」呀, 「責任」呀, 「感恩」呀來鼓勵自己。
…
Q7: 在婆媳關係中, 作為丈夫和兒子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Wenlu: 我談不上有太多的經驗, 我只想說不能把婆媳關係交給婆婆和媳婦, 要交給自己。自己是最熟悉這兩位女士的人,因為有這種了解,所以可以用她們最喜歡的方式去溝通調節,做一個橋梁。
@Hyde小寶爸 : 千古難題, 站好隊吧。 (童辦: 那你一般站哪一邊?) 我肯定站我媳婦啊,畢竟是一起過日子的一家人。
@Sand: 我們家沒有這個問題,我太太和我母親的關係非常好。我是公正型,一碗水端平,是誰的問題就是誰的問題,是誰的責任誰承擔。既不偏袒我母親,也不會偏袒我太太。
@wh:婆媳關係確實不太好處理,我們家關係還不錯,在最初有點小矛盾之後,我和她們都說了下原則,就是她們之間目標一致,沒有根本矛盾,對對方有什麼想法不要直接表達,一定要通過我,我了解後再找機會委婉提出。另外因為爺爺奶奶帶孩子,在家裡給我愛人一種婆家人多,她自己孤家寡人的感覺,所以在公共場合我一定是偏向我愛人的,盡量不讓她覺得我們一起欺負她,也感謝我愛人這麼長時間的理解,奶奶帶孩子的辛苦她也看在眼裡,所以也不太計較其他方面了。我也是在慢慢學習,我嶽父嶽母也經常傳授我經驗。
Q8: 你如何看待「喪偶式育兒」這種說法?
@Wenlu: 我認為造成「喪偶式育兒」的是男權社會以及缺乏家庭民主觀念。雖然女性地位在逐步提高,男女平等在許多地方仍有欠缺。很多人認為父親就是出去賺錢,母親就是在家帶娃。可能因為自然原因,這種分配也可以理解。但下班之後的時間怎麼使用就很關鍵了,媽媽也是個人,也需要休息。全職媽媽這份工作甚至比爸爸的辦公室工作更累。社會上還是把孩子看作一種什麼都不懂的小動物,以為只要餵奶就足夠了,
爸爸的存在與否好像不重要。但是已經有很多學術著作研究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生理心理情感發展的重要性。如果現在不參與進來, 將來孩子的心理問題出現了, 做爸爸的會後悔的。
@但丁:既然要了娃, 就好好把他養大吧。我覺得「喪偶式育兒」是不是要倒退回懷孕之間找原因, 為什麼要生小孩? 假設僅僅是迫於父母那一輩的壓力的話, 「喪偶式育兒」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之一。
@一刀兄:孩子是兩個人的,作為父親是有責任為他付出的,有了孩子家裡的生活肯定不會和之前一樣,這個需要爸爸們做好準備,犧牲是必須的。再說,帶著孩子的時候難道不會感覺到幸福嗎,尤其是他摟著你的脖子說,爸爸,我喜歡你。
@Wh:我一直的觀點是, 家庭裡最重要的是夫妻關係, 其次才是親子關係, 所以這不是分擔不分擔育兒的事情, 而是珍視不珍視夫妻關係的問題。 如果你把夫妻關係放在首位,不論育兒還是家務活,態度都是一樣的, 盡量減輕對方身體和精神的負擔。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家,夫妻是一輩子,也要給孩子做個榜樣。
…
Q9: 很多媽媽想知道如何讓自己的老公多多參與育兒,你有什麼建議嗎?
@一刀兄: 首先,
我覺得一開始讓爸爸主動參與育兒爸爸可能不知道做什麼,媽媽應該安排點具體的任務給爸爸,比如需要買個什麼東西,朗讀個繪本什麼的,有了明確的要求就好辦,爸爸做了還是要表揚一下;其次,育兒的事情也是需要雙方一起商量的,多和爸爸商量,盡量保持一致的觀點和原則,對於育兒和處理和老人的關係都是很重要的,另外,爸爸不參與無非兩個原因,一是確實不知道做什麼,二是不捨得放棄很多自己的愛好,所以孩子媽媽也適當給爸爸留點空間,比如說好今天晚上你可以打遊戲看球,但是明天你得和我一起帶娃。。。切忌心急吵架,這樣其實解決不了問題,當然當局者迷,這個比較難做到。
@囧林: 我有個朋友他家本來就屬於「喪偶式育兒」。但後來, 我朋友但凡參與了一點點育兒的工作, 他老婆就會給他拍照片, 發朋友圈說:「爸爸今天帶寶寶幹了什麼什麼」 這樣子的話,我朋友就感受到了自己被認同被需要,他就會稍微放多一點精力去育兒。如果你一直抱怨他、指責他, 他就可能工作逃避,找各種理由、自暴自棄、死豬不怕開水燙。所以我認為媽媽是一個遊戲設計師的角色,
布置任務,給予獎勵,逐步加深難度。
@wh:我覺得還是要夫妻雙方多商量吧,兩個人至少要把思想統一,要讓這個家庭越來越好而不是變差,為了這個目標雙方可以付出什麼努力。也許有的媽媽就是特別喜歡育兒,只要爸爸一方努力工作,平時關心妻子,不深度參與育兒也沒什麼,前提是,無論怎麼分配家庭角色,必須是夫妻雙方的共同決定,單方面的不參與就是不負責任。
@無名:多鼓勵。
Q10:育兒過程中哪個部分是你覺得最困難或者最焦慮的?
@Hyde小寶爸 : 最焦慮的是「錢」,好多問題都是錢造成。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有多掙錢. 錢能解決的問題就都不叫事。
@一刀兄:
每個階段都有焦慮的地方,剛出生的小朋友是睡覺特別困難,每天需要有人把他抱在懷裡來回踱步一個小時才能入睡,可能也就是睡1-2小時,那個時候就是大家輪流哄,我還專門記了心得怎麼把睡著的他從手裡平穩的放在嬰兒床上;我們小朋友是牛奶蛋白過敏,過了半年才診斷出來,當時一直拉肚子,還便血,後來媽媽忌口才慢慢控制住。但是因為吃得不多體重輕,也很操心,就想著法子讓他多吃點。。。現在過敏基本好了,吃得還是不多,除了操心生長髮育以外開始操心教育了,幼稚園、小學、國中這些路該怎麼走。一直說養兒就像升級打怪,你成長了,怪物的級別也更高了,但是當你回過頭來看曾經碰到的困難,你會覺得痛苦或者焦慮的感覺完全沒有當時感覺那麼強烈。
@Peter: 孩子生病的時候我最焦慮. 我們在小城市, 醫生的水平不行.
@囧林: 添加輔開始育兒變得困難了。一開始添加輔食還好,到後期開始一日三餐以後, 要做出營養, 又要讓孩子吃下去是最困難的。 (童辦: 制作輔食的部分你參與嗎? ) 這部分我是全包的。
…
…
…
…
…
Q11: 育兒過程中哪件事讓你最有成績感或者特別有意義?
@peter:孩子每次笑吧。
@Donald :就是戒奶那段時間, 天天半夜孩子醒了要吃奶。我用兒歌哄睡讓他媽媽睡整覺。為了兒子養成習慣,為了讓老婆好好休息,這種付出很有成績感。還有這個圖是兒子一周歲的時候帶他去內蒙古草原玩, 在車上喜歡上爬梯子。現在回家就給他支了一個梯子, 每次路過都要爬一下。
…
…
@Hyde小寶爸: 硬要說的話,就是做輔食。可能跟留學的經歷有關,以前就喜歡做飯,留學的時候,不做真沒有好吃的。
…
…
…
…
…
@Sand: 成績感談不上。不過小朋友自從8個月起就開始玩水, 最近爆發期能自己閉氣了, 還能撲騰兩下, 我覺得我蠻開心的, 因為都是我在每周帶他遊泳。還有哄睡這件事,我哄睡的時候,入睡幾率比他媽媽和奶奶都高,所以有點小成績感。
@一刀兄:像我給他準備的一歲生日儀式,抓周,吃蛋糕;去年聖誕節搭的聖誕樹這些,我想這些沒什麼特別的就不細說了。我就說一件小事,我們從小教他唱兒歌,Wheels on the bus, 他學會了就認為公車車就叫做wheels on the bus, 出門在外會指著公車車說wheels on the
bus,還會糾正奶奶說得不準確。前段時間有個周六上午媽媽在家裡做事,讓我帶他出去曬曬太陽,轉個半小時回家,出了門他特別想去坐bus,還說要坐地鐵,然後我就帶著他坐了公車車,轉了地鐵,坐到朝陽公園站下,本來想帶他上去到公園裡轉轉,起碼公園門口轉轉,一看時間來不及了,又坐上回程的地鐵原路回去再轉公車車。一路上給他講地鐵是怎麼工作,為什麼有轟隆隆的聲音。。。回家後當然被奶奶說了一通什麼事也沒幹,為什麼這麼晚才回家。但是他特別開心。現在還經常說爸爸帶我去坐了地鐵到朝陽公園了,我還要去坐。
…
@Wh:我這個人本來不講究儀式感,有了小孩就變了很多。例如在他周歲的時候給他布置了現場。聖誕節找聖誕老人給他禮物,還把他嚇著了。
…
@但丁:說來慚愧,暫時還沒有特別有成績感的地方,也沒有特別覺得快樂,容我產後憂鬱一下。要說特別,可能是特別能花錢,因為我們家正對一條馬路,所以我把家裡的窗戶都換了,現在家裡相當安靜……因為家裡生小孩之前比較混亂,所以購買了大量的收納用品——要說特別的話,還強行幫老婆整理了衣櫥。我雖然買了好多東西,但是好多都沒有用上,所以我也不敢輕易分享經驗,但是絕大多數秉承了一個原則:童辦讓我買什麼,我就買什麼~
…
…
…
@無名:每次娃笑的時候吧。手工縫制了一本布書,算是有意義的吧。前幾頁有我媽和我老婆的參與。
…
…
…
…
@囧林:第一次單獨帶孩子出去吧,一邊哄著,一邊開始,去了超市採購,巨大的成績感。
…
…
…
@Wenlu: 哈哈哈,我會在給孩子剪指甲的時候給老婆也剪,哈哈哈
…
Q12: 你會鼓勵你的男性朋友和你一樣參與育兒嗎?
@Wenlu:我會, 但其實鼓勵可能會讓爸爸們覺得有壓力。所以更好的方式是讓他們知道這也是一種學習, 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
@Donald:不會,不給別人建議,除非別人主動來問。但我會主動分享和孩子的快樂時光,你如果感興趣自己也會去體驗,不感興趣,我鼓勵也是徒勞。
@囧林: 每個人家裡的環境不一樣,我不會去和朋友說類似這方面的問題。
@Peter: 我和跟他們說,但他們聽不聽就是他們的事兒了。(童辦: 你的男性朋友對你深度參與育兒這件事怎麼看)。他們有時候也會開我玩笑, 說我這個孩子養的也太精細了。
@wh:我不會鼓勵的,我覺得這都是個人選擇問題,而且我不在他那個位置也不能全面了解他處的環境。不過我偶爾會把我的觀點和他們分享一下,至少我的哥們裡有幾個和我觀點一致,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
Q13:你認為爸爸參與育兒, 相比僅僅讓媽媽承擔育兒責任, 會對孩子起到什麼積極作用呢?
@無名:最重要的是, 父母在生活中什麼樣, 他們的兒女也會找什麼樣的伴侶。因為他們習慣了這種生活模式、相處模式。 一個男人生了娃就要養育這是責任,沒什麼好說的。
@Wenlu: 想像一個畫面,在一個家裡, 媽媽一個人在那裡忙前忙後帶孩子, 爸爸在客廳玩手機看手機,只是在無聊的時候逗一下孩子。那麼孩子將來怎麼看待親密關係,怎麼看待愛? 孩子可能會覺得愛不需要合作,
愛也可以通過自己玩手機讓伴侶去幫忙就可以了。這樣孩子在親密關係這一課上並沒有從父母身上學到好的榜樣。如果爸爸也參與進來,孩子就可以在互動中觀察到爸爸媽媽如何合作,如何相互尊重,如何處理分歧和矛盾。孩子從父親育兒中受益的最重要一點是—— 什麼是愛,如何去愛。
@但丁:孩子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啊。我想鼓勵那些不參與育兒的爸爸,下次你們參與育兒的時候,注意觀察,你的孩子一定會很開心的,還有什麼比快樂的童年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Q14:有什麼書是想推薦給想參與給育兒的男性看的?
@Wenlu: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孩子挑戰》 《 嬰幼兒及其照料著—尊重及回應式的保育和教育課程》
@一刀兄: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正面管教》《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Sand:aap是必備吧,目前在看《遊戲力》《嬰幼兒語言聖經》
@wh:爸爸們可以多看看繪本,有些書挺有意思的,我小時候都沒看過這麼有意思的書,看了後會對孩子看書後的反應有期待,有可能提高育兒的主動性。另外,可以多看看關於孩子心理學的書,我買了本《魔法歲月》,還沒看完。
@Donald:英語啟蒙 推薦毛毛蟲點讀筆+彩虹兔系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等。
@無名:《養育的選擇》、《非暴力溝通》、《不成熟的父母》
最後童辦請受拜訪的爸爸們說一段對其他爸爸的贈言,也希望這些親身經歷能夠鼓勵更多男性積極參與到育兒當中。
@Sand: 漫漫人生路是匆匆走過的。育兒就是和孩子的親密交流, 現在錯過就不會再有。拼搏的同時留出一些時間給自己的孩子, 對他(她)對你都會是美好的。
@一刀兄:多多陪伴孩子不會後悔的。
@但丁:記得,多讓你的老婆和你的孩子知道, 你很愛她們。
@Hyde 小寶爸:爸爸很關鍵, 好多是媽媽給不了的。 無論男孩女孩, 少玩手機多陪孩子。
@Peter:為孩子多用點心, 孩子長大了會給你更多驚喜。
@Wh: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成績也越大, 快樂也越多。
@囧林:孩子童年不可逆, 錢是賺不完的, 能陪同能參與是最大的財富。
@Donald:很多時候看到孩子就像看到自己的翻版,為了幫助孩子你會有比高考GRE更足的學習動力。 他們也會帶給你金錢等其他事物帶不來的純粹的快樂。 多一點陪伴, 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 用心體會過程, 你會發現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Wenlu:孩子們都喜歡超級英雄的故事, 也許你覺得自己就是他們的超級英雄, 只有在孩子極度危險的時刻才會現身。可你應該不希望孩子身陷於那種危險,需要你去飛簷走壁的拯救吧。其實每天的陪伴,給一個擁抱,換一片尿布,唱一首歌,講一個故事,你就是他們的超級英雄。
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聽我們的話,但如果要聽話,首先得讓孩子對父母心服。實際上,孩子對父母的心服並不在於父母的威嚴,他們佩服的是父母用於改正自身錯誤的勇氣,是父母願意和孩子共同進步的努力,是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我們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真正讓孩子心服,他們才會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家庭生活也會更加和諧和快樂!學會做優秀的父母,做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從學習開始!
>育兒新高度:2000人母嬰群中的10位爸爸,是如何看待育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