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中紅的、黑的、黃的、透明的、白色的、焦褐色的顆粒到底是什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嬰幼兒配方奶粉一般呈現為乳黃色或者是乳白色,如果在打開或在沖調時出現了其它顏色的小顆粒,爸爸媽媽總擔心是不是不安全,今天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看看吧~

下面我們就來逐一看看吧~

黑色/焦褐色的顆粒

大部分奶粉中會存在黑色或焦褐色的顆粒,其實這很常見,並不影響正常食用,因為這些黑色或焦褐色的小顆粒可能來源於以下原因:

01.美拉德反應

美拉德反應是非酶促褐變反應之一,它是指單糖(羰基)和氨基酸(氨基)的反應。這種反應可能發生在奶粉中的乳糖與蛋白質。奶粉在濃縮鮮奶噴霧乾燥成粉過程中,加工時間較短,但是仍有少量乳顆粒停留在乾燥器的角落裡,導致在乾燥器中停留較長時間,蛋白質(氨基酸中的氨基)與乳糖(羧基)容易發生美拉德反應。

02.焦糖化反應

奶液濃縮乾燥過程中,乾燥器內的進風溫度大多保持在180-200℃,整個過程很短,但有少部分奶液會存在受熱不均勻,如果局部溫度達到200℃以上,那麼那部分的奶液就會發生焦糊化的現象,其中的乳蛋白在這種情況也會變性失活,生成黑色、灰褐色的糊化顆粒。

以上這種現象均為正常現象,這是由於工藝過程中出現的小顆粒,所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10)中明確規定焦糊粉的含量:不得高於12mg/kg。所以焦褐色或黑色的顆粒並不多,如果出現大量的焦糊狀顆粒就是質量問題啦。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來源於奶粉中的鐵元素,因為鐵元素在不同絡合物中呈現出的顏色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未沖調前,它是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存在於奶粉罐中;而在沖調後,形成的絡合物不同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顏色。

黃色小顆粒

嬰幼兒奶粉中的黃色小顆粒可能來源於維生素A和葉黃素。

01.維生素A

維生素A是奶粉中必須添加的物質,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14880-2012)顯示奶粉中的維生素A可能來源於:醋酸視黃酯(醋酸維生素A)、棕櫚酸視黃酯(棕櫚酸維生素A)、全反式視黃醇、β-胡蘿蔔素,其中醋酸維生素A色澤為淡黃色、棕櫚酸維生素A色澤為:淡黃色至黃棕色,這種維生素A來源均為黃色。

02.葉黃素

葉黃素是作為特色強化配方加入奶粉中的營養素。葉黃素有助於寶寶的視覺神經發育,現目前部分奶粉中會加入葉黃素,而葉黃素呈現為桔黃色至桔紅色,所以在奶粉偶爾會出現這些顏色的顆粒。

紅色小顆粒

嬰幼兒奶粉中的紅色小顆粒可能來源於β-胡蘿蔔素和乳鐵蛋白。

01.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可能是維生素A的來源物,因為β-胡蘿蔔素是食物中常見的維生素A原,也可能是作為強化劑加入奶粉中,β-胡蘿蔔素能夠保護寶寶的視覺健康,而β-胡蘿蔔素的顏色,《GB-8821-2011》中規定其色澤應為紫紅色或紅色。

02.乳鐵蛋白

乳鐵蛋白是最近幾年非常火的營養素,是作為特色強化配方加入奶粉中的營養素。乳鐵蛋白有助於提高寶寶免疫力和促進寶寶鐵吸收,現目前部分奶粉中會加入乳鐵蛋白,《GB-1903.17-2016》中規定其色澤應為粉紅色至紅褐色。所以在奶粉偶爾會出現這些顏色的顆粒。

白色/透明小顆粒

奶粉中的白色或透明小顆粒可能來源於乳糖結晶、蛋白質變性以及礦物質晶體。

01.乳糖結晶

奶粉顆粒是由非結晶乳糖和其它粉質組成所構成的延續體,其中包埋了脂肪球、酪蛋白膠粒以及乳清蛋白。奶粉經過迅速脫水乾燥後,其中的乳糖(奶粉中含有大量的乳糖)呈現非結晶的玻璃體,如果奶粉中吸收水分達到Aw>0.4時,乳糖可產生結晶作用,從而使黏附在奶粉顆粒表面的乳糖相互形成結晶體,就會呈現出白色或是透明狀的小顆粒。

02.蛋白質變性

蛋白質變性一般發生在沖調奶粉時,如果沖調水溫過高(一般在70℃左右)就會出現蛋白質變性的現象,變性了的蛋白質會呈現白色或者是透明的小顆粒附著在奶瓶上。

03.礦物質晶體

奶粉中會加入很多礦物質,如鈣、鉀、鎂等必需營養素,而很多礦物質都是呈現為透明或白色的晶體狀,所以在一些奶粉中也會出現這樣的晶體。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知道奶粉中這些五顏六色的小顆粒從哪裡來的了嗎?如果奶粉中存在少量的話就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現象,但是奶粉中如果出現異常的大塊顆粒,就要引起重視了哦~如果大家還有疑問可以在文章末尾留言,我們將盡力解決您的問題~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奶粉中紅的、黑的、黃的、透明的、白色的、焦褐色的顆粒到底是什麼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