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5種行為,不僅無法教育孩子,還可能耽誤孩子成長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木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品行修養,行為習慣大都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下面這5種行為,不僅無法教育孩子,還會害了孩子。

1、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在孩子心中,家庭是溫暖的港灣,父母是最堅實的依靠。一個家裡, 父母相愛,父母愛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聯繫或許影響一生。」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恩愛的父母知道怎麼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怎麼向孩子表達愛。

有人說,夫妻是家庭的建築師,父母恩愛的家庭就像一個溫暖的巢,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反之,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孩子就要被迫承擔父母爭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接收負能量及情緒化解決問題。

經常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也會變得敏感小心或暴力粗鄙。

2、對孩子說謊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有對孩子撒謊的經歷。父母會說,特殊情況下,為了哄住孩子,不得不撒謊。

但其實,對孩子撒謊的後果是很嚴重的,父母在孩子心裡擁有絕對的權威和信任,父母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父母多次撒謊騙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甚至學著父母撒謊騙人。

作為父母,身正為范,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輕易許諾給孩子,既然答應了就要想法設法做到。

正如「曾子殺豬」的故事,為了哄孩子,答應會給孩子殺豬吃,回來後曾子不顧妻子勸說殺豬,給孩子做了很好的示范。曾子的行為,值得很多父母學習。

3、對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總是忍不住大吼大叫。

「趕緊寫作業去,你一天天就知道玩,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吼叫式教育是堂姐一貫的教育方法,10歲的侄子被媽媽的吼聲嚇的一愣一愣的。

隨後他趕緊關了電視跑到一邊寫作業去了,坐在侄子旁邊的我,看到他時不時抬起頭瞪兩下堂姐。

在堂姐的凜凜威勢下,侄子一聽到媽媽的吼聲就嚇得一哆,平日裡的性格也內向,走路老低著頭,行事縮手縮腳。

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這個教育方法,吼叫式教育帶給孩子們的更多的是自尊心的傷害,是心裡的恐慌。

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制定例矩,換種方法管教孩子。如此緩解了自己的情緒,也能讓孩子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

4、當著外人批評孩子

試想,有人在公眾場合指責你,你會是什麼感受,一定是羞愧極了,這是因為自尊心受到傷害了。

但如果是私下批評,情況就不至於這麼尷尬,教育孩子也是,一對一教育總好過當著別人的面教育。

關於批評和管教孩子,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個例子:

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父母不同意,孩子就會開始哭鬧。這時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帶到臥室後,一對一,把門一關,不罵、不打、不安慰、不走開,拿個板凳坐孩子面前,拋出一句話:哭吧,啊!兩手一插,笑瞇瞇地看著他哭。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給他面子,他自己認識到錯誤。如果不行,只能說明你的方法不對。當著外人的面教育孩子,看似樹立了嚴格父母的形象,卻容易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不去加強並發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所以,任何教育,都不要以傷害自尊心為前提。

5、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一些父母每天下班回到家,就靠在沙發上開始刷手機,邊刷手機邊督促孩子:

「快去看書!」

「快去寫作業!」

孩子就會想了,為什麼你們沒事就在那玩手機,我要寫作業啊。

受到父母的影響,孩子閒暇時也會學著玩手機,迷上手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不管是什麼樣家庭,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有著與生俱來的需求,需要和他們在一起,需要被陪伴,需要被愛,需要被關註。

李開復曾經這樣呼籲:「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

父母們適時放下手機,陪陪孩子吧,今天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明天都會變成深深的遺憾。

教育孩子是父母畢生的事業,最好的教育來自於生活,點滴小事都可以影響孩子的心理。以上5種行為,希望父母能自查自糾,給孩子做好榜樣。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父母的這5種行為,不僅無法教育孩子,還可能耽誤孩子成長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