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我在2019年才知道讀庫,它屬於人文社科讀物類雜誌,取意「閱讀的倉庫」,讀小庫就是它旗下專門出版針對小朋友的書籍的。
今天介紹的中國基因系列繪本,屬於讀小庫出品,一共有7冊,每冊差不多有A4紙張大小,硬皮精裝,赫廣才著,繪圖有袁樹基(豆腐)、潘麗萍(媽媽的一碗湯)、多明尼可尼(米樂食和餃子)和莫尼卡·巴倫戈(茶、陀螺和瓷器)。
郝廣才,出生台灣,他所創作與主編的繪本,屢獲國際和國內各種獎項,他的寫作獨樹一格,善於用說故事的方式,探討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受到許多大小朋友的喜愛。
袁樹基,香港資深插畫師,其作品為韓國南首爾大學收藏,於第一屆中華區插畫獎獲得四項優秀獎。
潘麗萍,出生於廣西北海,中國「十大新銳女漫畫家」之一,個人曾獲得國內外諸多漫畫獎項,多次參加國際藝術交流活動,代表作《踮腳張望》。她的插畫色彩運用堪稱完美,每種顏色的銜接處好像都有一股自然之風,唯美而自然。
多明尼可尼出生於義大利,初期作品大部分是廣告公司的宣傳品和海報等,之後因為對兒童文學的喜愛,開始進入繪本插畫領域;從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了38本繪本,目前從事兒童插畫的創作。他的構圖細膩,線稿精致,善於使用電腦上色,但卻能營造出水彩、粉彩畫般細致溫潤的色澤;他更擅長營造魔幻寫實的氣氛,讓人不知不覺跌入令人著迷的想像國度。
莫妮卡•巴倫戈是義大利新銳插畫家。在《茶》、《瓷器》和《陀螺》三本書中,她的色淡雅,筆調舒緩,很好地展現出茶的優雅、瓷器的精美和《陀螺》中的祖孫親情。
這7本書我們分為三個主題來介紹:吃、喝、玩。
…
吃
我們先來說吃:《餃子》、《豆腐》和《米食樂》。
《餃子》是講一位叫小白的小姑娘,期待做援疆醫生的媽媽歸家的故事。小白喜歡白色,因為她愛的媽媽總是穿著白大褂,露出白白的牙齒;小白也喜歡紅色,因為貼上紅春聯,媽媽也快要回家,跟她一起吃餃子。小白和奶奶一起包好了餃子,可是等到很晚,媽媽還沒有出現,小白睡著了,小白看到了白鴿,請求它去把媽媽帶回來;小白遇到了大白熊,大白熊說:我帶你去找媽媽。大白熊帶著小白在城市裡奔跑,身邊的樓房都透出暖洋洋的燈光,就在此時,小白被搖醒了,她終於見到了媽媽。一家人圍坐在一張圓桌上,每人面前一盤白胖胖的餃子,有媽媽、有爺爺、有奶奶、有爸爸、有叔叔和嬸嬸,一家人終於團圓了。
《豆腐》的故事從街邊的豆腐小店開始。清晨豆腐店的林老板就開始忙碌做豆腐,這手藝還是林老板的爸爸教給他的呢:泡豆、碾豆、撇沫、濾渣等等繁瑣步驟下來,才得到豆漿,將豆漿做成豆腐腦,最後才成為豆腐。豆腐店開門了,小小的店一下子熱鬧起來,林老板又想起來以前和爸爸一起賣豆腐的往事。賣完豆腐回到家,林太太正忙著做菜,原來女兒邀請了同學來家吃飯,林老板決定做一桌豆腐宴。女兒的同學有些特殊,分別來自日本、韓國和義大利,吃著美味的菜肴,日本同學想到了媽媽的胡麻豆腐、肉豆腐,韓國同學想起了媽媽的豆腐鍋,他們決定要做一頓家鄉口味的豆腐宴來回請林老板一家。有一天,林老板和太太回到家,發現女兒和同學們已經做好了飯菜:韓國同學的泡菜豆腐鍋、日本同學的肉豆腐和日式炸豆腐、義大利同學的義大利面,義大利面和特別,因為裡邊加了豆腐乳。小小的豆腐穿插在整個故事之中,正如故事的結尾:發明兩千年,滋養人無數,美味傳溫暖,暖心一豆腐。
《米食樂》講的是一家叫米樂亭的點心店的故事。米樂亭的點心都是米做的,湯圓、紅豆松糕、米粉、粿條、米苔目冰、粽子,6種食物,6種做法、6個回憶。書中的插圖很有趣,人們在吃到食物後,都變成了童年的模樣。繪本背面寫著:稻米是亞洲主要的主食,除了做成米飯,還能做各種小點心。還配有6種食物的步驟圖。其實,書中還有另外一種食物的做法,那就是老板請吃客人們吃的年糕。
…
喝
我們再來說喝:《媽媽的一碗湯》和《茶》。
《媽媽的一碗湯》講述的是祖孫三代的故事。九道湯,九種做法,代表著媽媽的愛,呵護著女兒成長。漸漸的,女兒也成為了媽媽,媽媽的湯變成了外婆的湯。外婆送給孫女一本筆記,上邊記錄了許多湯的做法,第一次做的不像,做的做多了,也有了媽媽的味道。
《茶》的封面是一對母女在品茶,它的背面以寶塔詩的形式介紹了這本書的內容:從采茶、泡茶到品茶,從茶的品種到茶道文化,讓孩子見識茶藝的傳承。這本書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前後各有一首寶塔詩,前邊的字數逐漸增加,後邊的字數逐漸減少,相映成趣。寶塔詩的形式用於這本書的開頭與結尾,靈感源於唐朝詩人元稹(zhěn)的茶詩,這首詩的描述、本書創作的靈感和繪者莫妮卡•巴倫戈在創作這本繪本時的簡單歷程,在書的最後都有介紹。這本書是這7本書中難度較高,茶的故事雖然貫穿於始終,但對於三歲的哥哥有點難度,這就是為什麼要親子閱讀,而且每本新的繪本都需要父母提前預習的原因,因為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才了解。
…
.玩
我們最後來說玩:《瓷器》和《陀螺》。
把《瓷器》歸結為玩,是因為這是一個關於玩耍的故事。小蝶的爺爺是位制作陶瓷的大師,在制作瓷器的時候,爺爺會一遍遍將制作方法講給小蝶聽,有時候爺爺還會讓小姑娘畫上幾筆。有一天,爺爺問小蝶:瓷瓶的空白畫什麼好呢?小蝶在瓷瓶的空白畫上了一隻蝴蝶,而爺爺在蝴蝶又加上了一個踢毽子的女孩,小蝶就很會踢毽子。瓷瓶有一對,一個留給小蝶傳家,一個經過包裝、海運,來到了歐洲的一座王宮,成為了小公主的禮物。小公主看到瓷瓶上女孩,很想和她一起玩耍,可是國王告訴他:中國太遠了,女孩來不了。於是小公主常常看著瓷瓶,看著看著,踢毽子的女孩竟然動起來來,邀請小公主一起玩耍、踢毽子,開心極了。夢醒了,小公主將夢裡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王后和國王,於是國王找來工匠,讓他們學做中國的瓷器,將小公主的夢境畫在瓷器上,經過許多次失敗,他們終於做出來4件瓷盤,和原來的瓷瓶正好配成一對。幾百年後,這對瓷瓶在一次展覽中終於相會了。
《陀螺》講的是祖孫情。小羽的爺爺很會做玩具,貨郎鼓、竹馬、風箏、紙風車、竹蜻蜓、竹蟬和陀螺等等,那麼多玩具,小時候的小羽常常和爺爺比賽扔陀螺:看誰丟的遠、轉的久。長大後的小羽要出國留學,他們留給彼此的禮物各是一隻小小的陀螺。求學中的小羽經常拿出陀螺思念著爺爺,可是爺爺的記憶越來越差,忘記了小羽送他的陀螺放在了什麼地方。爺爺每天抱著筆記本不停地寫寫畫畫,一直到小羽回家,爺爺問:年輕人,你是誰?小羽拿出來爺爺送他的陀螺,輕輕一拋,陀螺在屋裡轉了一圈,可惜有些舊了。小羽和爺爺一起又做了一個新的陀螺,他們玩的很開心,爺爺拜托小羽一件事:腦袋裡的玩具是我最後的記憶,我把他們寫下來、畫下來。等小羽回來,我怕已經記不得他了,到時候,你把筆記交給他,有了這些,小羽永遠都能見到以前的爺爺!
春節漸漸臨沂,我們準備和孩子一起貼春聯、放鞭炮,還要一起包餃子、做湯圓,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讀這套中國基因,在了解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知道 ,過年其實也是家的召喚。
家,永遠是最自在的;父母在,家就在。
牽引我們歸家的,是那一份溫暖親情。
>讀小庫中國基因系列繪本——牽引我們歸家的,是那一份溫暖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