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言確診ASD的小D干預9個月目前潛伏幼稚園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去年春節前後,2歲4個月的小D依然無語言,醫院一紙ASD傾向的診斷書讓全家陷入了焦灼。

那時,小D父母篤信孩子千人千面,雖然已有養育兩個女兒的經驗,1歲多時孩子沒有語言就沒放在心上,直到2歲多才警覺起來。

對於ASD這個詞,小D媽媽略知一二,盡管診斷書對於當時這個家庭來說猶如一悶棍,但是小D的父母迅速調整了狀態,查閱資料,積極尋求干預。碰巧ALSO·IN在招募試點成員,小D成為了試點成員之一。

經過四天詳細的評估,4月1日,小D開始接受每周5天,每天3小時的一對一密集行為干預。兩個月後,小D的語言能力逐漸出現,兩期(6個月)干預後,各方面能力迅速提高,與同齡孩子發育相當。在第三期干預時評估能力後建議進入融合環境,目前已經上了4個月幼稚園。

王海春是黃埔二期學員、ALSO·IN北京團隊成員,也是小D的個訓老師。過去9個月,海春老師見證了小D的一步步成長,早期密集干預模式的成果在孩子身上有了顯著體現,「能看見孩子能力階梯式地提高,在第二期干預未結束時經過評估,孩子已經具備能力進入同齡人的融合環境,之後的第三期的干預更有針對性,主要解決孩子在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年以來,隨著對自閉症有了越來越清晰的了解,小D的父母覺得家長擁有一個好心態十分關鍵。「我們也不把目標定得太長遠,看三個月以後的事就好。每個孩子將來到底發展成什麼樣有很多災以確定的因素,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發展規律和進步的步伐,慢慢地往前走。 」小D爸爸說。

這9個月,小D到底是怎樣進步的呢?為此,我們採訪了小D的個訓老師海春老師,也與孩子的父母聊了聊,看看各自眼裡觀察的小D的成長。

采寫 | Grace

題圖 | pexels

01

初見小D

第一次見到小D是2019年3月25日,那是進行評估的第一天。走進他的房間,他正和爸爸在一起,看見我來了,一副怕生的模樣,掛在爸爸脖子上不肯下來。

媽媽告訴我小D最喜歡乾的事兒是吹泡泡,最喜歡兩本書,一本關於汽車的,一本關於水果的。我拿起泡泡水,呼嚕嚕吹了一屋子泡泡,看見泡泡,小D似乎有了興趣,走過來用手指點點泡泡,然後跑開了。這時候,我就故意把他喜歡的那兩本書拿在手裡,小D看見了,走過來搶走了書,跑到了老遠,也沒有給爸爸媽媽,就自己坐在很遠的地方翻起來。

小D口語能力比較落後,基本上無語言,只會說car、apple等幾個英文單詞,自發發音也很少。第一天評估不是很順利,他根本無法安坐在那兒,更談不上能和我配合做什麼。倒是可以自己獨自玩玩具,比如說一個人在那兒玩車。我帶過去一架玩具琴,他也能自己按兩下。

媽媽說很少帶小D出門,因為他到陌生的環境就會不適應,就會哭鬧,所以大部分時間就待在家裡,這樣大運動沒法得到鍛煉,跑跳能力也相對弱一些。

02

三階段能力的躍進

第一期

建立配合是關鍵,語言能力逐漸出現

四天的全面評估後(半天正式評估+三個半天的觀察評估),ALSO·IN督導小組形成了對小D第一期的干預計劃——建立配合、提升孩子提要求的能力、遊戲能力和基礎認知能力(詞匯區辨、命名、復誦、模仿、聽從指令)。


一開始,小D比較抗拒老師,根本不讓老師接近,更談不上一塊玩兒。首先,得讓孩子跟老師建立配合,通過把孩子喜歡的物品跟老師進行配對,逐漸拉近了海春老師和小D之間的距離,從摸一摸他到抱一抱他,到建立配合,這一過程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建立配合以後才開始涉及到規范孩子的常規方面,坐在椅子上、跟我有眼神註目等。之後就會增加一些其他的訓練內容,比如提要求,跟我一起仿說和玩簡單的遊戲。」

小D的語言能力訓練從用喜歡的物品增強他的動機提要求開始,「先是可以自己指出想要的草莓,熟練後跟我一起仿說‘莓’,雖然開始的時候發音不準確,但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就馬上用強化物滿足他,小D知道了說‘莓’可以得到草莓,就不斷地提要求,慢慢地除了‘莓’之外還能夠說豆(豆豆)、棒(巧克力棒)、頭(小饅頭)、瓜(哈密瓜)、泡(泡泡)。」海春老師介紹,前兩個月的訓練非常艱難,每天要做大量的、重復的練習。

經過單字的不斷累積,海春老師嘗試讓小D說疊字,從喜歡的泡泡開始,在遊戲的時候,讓他仿說,說對了就跟他一起玩泡泡。然後配合著模仿發單音、疊音,逐漸可以仿說爸爸、媽媽,玩汽車和飛機的時候可以模仿聲音,比如:滴滴、嘟嘟等。接下來就可以仿說詞語了,在仿說詞語的過程中海春老師也逐漸要求小D發音的清晰度,從開始的相似的音,到老師能聽清楚,再到跟其他人提要求其他人也能夠聽得懂。

「從干預的第二個月開始,他就開始說2個字和4個字的詞了,比如一開始他說單字或者‘豆豆’這樣的疊詞,後來說‘吃豆豆’‘數豆豆’這樣的詞組,到第一期經過近三個月的干預就可以主動說‘藍色的汽車’‘白色的房子’這樣的形容詞加名詞詞組,而且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小D爸爸說。

遊戲能力是社交的載體,除了常規的玩具類,比如電子琴、垃圾車、投幣、軌道汽車、拼版、套圈、投籃球等,海春老師還給小D拓展了聽音樂跳兔子舞、配音踩物品、彩虹傘猜猜猜、拉個圓圈走走、模仿開車等各類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加入常規的練習,比如安坐、等待眼神關註;還會加入已會認知內容的泛化,比如命名、提要求、聽從指令、模仿等。

彩虹傘猜一猜是海春老師經常會和小D玩的遊戲,用彩虹傘把某個東西扣起來,讓小D去猜猜裡面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小D的命名和提要求都能被練習到。「小D還喜歡和我一起玩躲貓貓,最喜歡我藏起來他來找,找到以後就會特別開心,如果覺得他找不到我的話,我就故意發出一點聲音,他也能循著聲音跑過來,知道一個房間找不到就去另一個房間。」

經過第一期的練習,小D已經完全建立了跟老師的配合,他特別喜歡卡片教學,喜歡卡片上的各種圖畫,可以聽指令坐在桌子前面,跟老師一起進行教學,一期結束時已經能夠命名55個常見物品了。通過一期的學習,小D的安坐能力、配合能力、教學常規、認知能力、遊戲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第二期

掌握的能力及時泛化,提高孩子的主動性

第二期的干預計劃——繼續提升孩子的基礎認知能力,包括名詞、動詞的累積、仿說的豐富性及清晰度、用簡單句子進行命名、龐雜動作的模仿、讓孩子能以更自然的方式聽從指令;增加孩子提要求的主動性,提高社交遊戲的能力和主動發起溝通的能力。


技能的泛化是干預訓練重要的一環。每天三小時的密集干預後,老師會給家長布置作業,在後半天的時間完成。比如上課學了蘋果,在其他的時間就要拿不同樣式的蘋果讓他指認,包括圖片、實物等等,所以,小D父母會經常在下午帶他去超市、兒童遊樂場,還會參加早教機構的體育課,和別的小朋友多接觸,讓上午的所學運用起來。

在語言行為方面,海春老師介紹,第一期小D已經可以就喜歡的東西提要求了,第二期就開始練習讓他用動詞來提要求,比如說抱抱、打開、給我玩、等等這些。練習的時候,海春老師會給小D設置情境,比如說「打開」,會把東西鎖在盒子裡,或放在櫃子裡,讓他來提要求「打開」。先練習跟老師提要求,完成後,將提要求作為家庭作業交給家長,從向爸爸媽媽提要求,到姐姐們,泛化到對不同的人提要求。

經過不斷的練習,對動詞提要求,然後是動名詞,之後是簡單的句子,對缺失物品提要求以及關於「什麼」的問句提要求。比如拿一組卡片呈現不同的物品,在他認識的物品裡面插入一個不認識的,讓他來問「這是什麼?」從向老師提問再泛化到家裡人,讓爸爸帶著去超市、遊樂場,去更多物品的地方進行練習。

一期時候進行的大量獨立遊戲,為二期進行社交遊戲打好了基礎。二期時海春老師和小D進行了大量的社交遊戲,首先玩多步驟的玩具,比如釣蟲子、切水果、軌道車等;接下來進行多回合的輪流遊戲,拼拼板、套圈、搭積木、踢球等。讓小D能夠回應別人主動發起的溝通、遊戲,增強主動發起溝通的能力,提升他的遊戲能力和社會動機,並逐步建立起關於輸贏的認知。

這時候,小D已經能累計命名300個物品了,學會了大量的動詞、顏色、形狀、相對形容詞,還能夠用2成分的短句進行命名(比如:蘋果和香蕉、阿姨在掃地、紅色的椅子等)。

社交方面,通過學習小D可以向視線範圍內的人轉述包含2個詞語的指令,比如想要跟阿姨一起玩遊戲,跟他說「去叫阿姨過來」,小D能夠跑到阿姨面前說「阿姨過來”;跟他說」叫阿姨一起玩「,小D能夠跑到阿姨面前說」阿姨一起玩「等。

爸爸一直發愁孩子缺乏的展示能力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我就會有意地練習讓他拿玩具,在旁邊口語輔助——爸爸,你看,這是汽車。一開始讓他仿說,他的動作、語言、眼神都配合不上,但這項練習我也一直堅持在做。後來,有一天他在樓上抱著汽車,看到我下班回來了,就轉過頭來,拿著汽車跟我說:‘爸爸,汽車!’拿汽車給我看。當時,我就覺得特別感動,這是孩子第一次主動的展示。感覺自己辛苦沒白費,也覺得孩子經過學習有些能力還是能發展出來的,增加了我們干預的信心。」

第三期

夯實融合環境下所需的基礎能力

遊戲能力不足家裡補

第三期的干預計劃:跟老師一起更自然地進行遊戲,將所學的內容在在更自然的環境下進行泛化,增加孩子的自發性及幼稚園常規的塑造。


經過兩期的干預,從對小D的教學進度來說,他所學習的內容在IN的系統裡已經完全達到同齡孩子的水平,認知、運動方面已經具備了同齡能力,遊戲方面略弱,但可以很好地跟老師進行互動遊戲。綜合考慮他可以嘗試進入融合環境了。

從第三期開始的時候,ALSO·IN督導對小D的課程進行了拆分,每天有1小時跟老師一對一進行桌面訓練,1小時跟老師一起玩遊戲,還有1小時就把阿姨加入進來,三個人一起做小組課。觀察發現,在一對二的環境下,小D也能關註老師,遊戲也能夠參與進來。所以,在完成第三期一個月的入戶教學後,去年10月份當小D3歲時,就去幼稚園了。

幼稚園是父母為小D精心挑選的:「一個班有17個小朋友,老師顧得過來,而且我們把小D放在了比他大一年的班級裡,那些小朋友已經不是菜鳥了,自控能力比較好,也希望對小D有所照顧。」

「本來本著忐忑的心情,結果孩子表現得還不錯,他特別喜歡幼稚園,每天都要念叨要去幼稚園。我們每天都會跟老師溝通小D在學校的狀況,一開始也有一些問題,比如他會老去按教室裡燈的開關,後來老師就把所有的開關都用桌子擋住了,想夠也夠不著了;他還會去拉窗簾,老師就把拉窗簾的繩子也都給收起來了。」媽媽介紹說。

去幼稚園之後,老師反映在幼稚園的環境下,小D的安坐、常規表現都不錯,但集體遊戲能力會弱一些,大家一起抓尾巴、搶椅子這樣的遊戲,他完全遊離在外,不會參與進去。所以,在家庭的環境下,海春老師會創造多人的環境,比如把家裡的阿姨叫上,姐姐放學以後把姐姐叫上,跟他一起玩這些遊戲。

「在家庭的環境下玩遊戲就會配合著強化,比如抓尾巴遊戲,練習一開始需要輔助,讓他抓一次,抓到以後給他喜歡的東西強化他,然後他能夠跟著大家一起,每次都過來抓,連著讓他抓兩次以後再給他強化物,逐漸延長時間。從他去抓別人的尾巴,到別人過來抓他,這麼互動著玩,慢慢把強化撤掉以後,他也很開心,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經過家庭環境的練習後,在幼稚園小D就逐漸可以跟著大家一起玩了。

目前,最讓人媽媽頭疼的就是小D上課時注意力的問題。「也許是因為這個班的小朋友都比他大一歲吧,別的小朋友聽20分鐘的課,可以從頭到尾,他大概幾分鐘就不行了,左搖右晃,需要老師提醒。」現在小D已經結束了IN的課程,大多數時間都是家長在生活中教,媽媽也會按照之前老師教授的方法有意識地在生活中練習小D延長注意力的時間。

03

家長應該這樣做

海春老師說

小D這一年的進步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我們布置的家庭作業,家長都積極在生活中完成。比如對於孩子眼神的要求、常規的要求、生活自理等,孩子在家中有什麼問題也會反饋給老師,因為如果在家裡出現問題,家長處理不當也會錯誤地強化孩子,老師給出指導性建議以後,家裡和課上能夠統一意見,這樣的話,孩子進步效果就會明顯。

對強化物的控制,家長也會遵從得很好,強化物隻在上課時間出現,下課就會收起來。對於老師給的泛化建議,家長也配合得不錯。

只有家庭與康復師兩方面都使勁兒,孩子才能取得最大化的康復效果。小D的例子就是最好的體現。

父母說

一開始確診的時候我們確實懵了,對未來充滿的擔心,後來對自閉症和對自己的孩子兩者都有更多的了解,心態反而平穩了下來。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們也沒有太多的期待,只希望他能夠把學順利上完,如果能工作就最好了。

與同齡人相比,小D的各種能力都比別人晚半年到一年才出現,比如求助的能力,別的小孩出來了,我們都挺羨慕的,覺得真好啊,我的孩子什麼時候也能這樣。而通過慢慢地干預,這些事情也不知不覺在發生。以前,我們帶著孩子在小區裡,他就會亂跑,到處摸汽車,很少乖乖拉手好好走路,那會兒就想著,如果能乖乖拉著手好好跟著一塊走路,該是多麼好的一件事,然後通過干預,很快這件事就發生了,就覺得理想實現了。

其實,每個小孩將來到底發展成什麼樣,有很多災以確定的因素在裡面。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態,盡力創造條件讓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發展規律進步,慢慢地往前走就好了。

寫在後面

科學研究表明,早期發現並進行密集行為干預,能夠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前和學術能力、交流能力、認知能力、人際關係、遊戲能力、個人責任感和運動能力,降低譜系症狀和問題行為。

小D只是ALSO·IN個案中取得顯著進步的案例之一,他的進步也是專業康復訓練與家庭訓練共同努力的結果,可以說兩者相輔相成。將來,我們還將繼續跟蹤小D的案例,共同見證成長的進程。

ALSO·IN鄭州實證中心持續招生中

>>>> 關註【IN實證中心】服務號

>>>> 點擊【我要報名】按鈕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無語言確診ASD的小D干預9個月目前潛伏幼稚園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