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北京的老人家們有句話——「三歲看老」!
作為新一代的寶媽寶爸們心存疑惑——
「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真的可以看出未來?」
直到小北看到了下面這樣的調查論據…
科學家對1523個0~3歲兒童進行跟蹤調查,發現:
早期接受高質量教育的兒童,比未接受高質量早期教育的兒童,智商平均要高出17%左右,在日後的學習中也表現地更加突出。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在持續35年的研究後,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曼教育投資曲線」,數據顯示:
對教育的投資越超前,回報率越高,而3歲前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800%。
芝加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彼得·胡滕洛赫爾對人類從嬰兒到成人時突觸連接數目的變化做了大量研究。
孩子3歲時,突觸連接的數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大概是1000萬億。
(人類腦的突觸密度圖略:傑西·勒羅伊·科內拉:《新生兒大腦皮層的發育》,1-8卷,哈佛大學出版社1939-1975年重印本,馬薩諸塞,劍橋。)
為什麼一個嬰兒擁有的突觸連接會超過成人的數量呢?
因為只有有了大量豐富過剩的突觸連接,嬰兒才能學會處理他所面臨的新環境。
換句話說,在孩子生命最初的三年里,寶寶所認識、經歷的越豐富,大腦神經突觸才能高度發達,構造才會越精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聰明」。
可見,俗話說:3歲看老也並不是全無道理
○
「我現在仍記得第一次看到以上這段話時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應該是很直白的道理,家庭是一切教育的根源,早教當然是從家做起。」雲寶媽媽說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早教在中國似乎與精美的教室、五彩的教具、親切的老師以及昂貴的學費畫上了等號…
○
雲寶媽回憶第一次陪尚未滿周歲的雲寶去一家國際知名的早教機構報名,45分鐘的試聽課結束以後還是頗為猶豫。
但是這個中心的一位資深老師說的一句話就讓自己掏出了萬元學費,「早教其實主要是給家長做示範,教會你們怎麼高質量陪孩子」。
雖說是給孩子報的早教班,但實際上一周一次45分鐘的課,主要是上給家長的。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只是關心寶寶的吃喝拉撒正不正常,有沒有哭鬧,但很少有人去探索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和需求,更不要說懂寶寶的心理了。
○
開課以後,我一直記得把”自我學習”放在第一位,學兒歌、學新鮮玩兒法,琢磨如何在沒有教具的情況下在家重現孩子喜歡的活動。
記得雲寶一直很喜歡降落傘,於是有一陣子和她爸天天一起拉著不同的床單桌布在她頭頂上晃悠,雲寶能這樣在下面開心地笑上半個小時,直到我們舉不動了為止。
這些事兒做得頗為費勁,全得靠自己留心。
小步在家早教
「小步在家」找來清華、史丹佛講教育學的老師
請來在金寶貝呆了近十年的資深早教老師,一起把早教課在家化、在線化
讓家長們在小步1000多個分齡視頻及各類素材指引下
輕鬆地學會早教方法,讓親子陪伴豐富和精彩起來
線下早教的很多缺憾和問題都可以在小步在家早教得到強有力的解決:
早教不再神秘和昂貴,家長可以在家天天有系統性、有針對性地玩耍和練習,讓不斷的重復幫孩子形成習慣並發展新的能力;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反應靈活安排每個活動的時間,喜歡的遊戲玩上一個小時也沒問題,讓孩子跟隨自己的節奏探索世界;
我們還專門設計了可以在遊樂場陪玩的方法,這樣大運動和社交也都有啦;
真人短視頻示範超級清晰直觀,老人阿姨也能秒懂秒會,隔代教育的難題真的可以大大得到解決。
這里是小步早教集訓營的激烈討論情況:
☟
猛戳 「閱讀原文」,和朋友一起瘋搶!手慢無!名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