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中國是人情社會,最講究為人處世和人情世故,情商帶來的便利遠高於智商。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中國家長也頗為注重人際交往的累積,畢竟多個朋友多條路,人人都希望自家孩子性格活潑開朗有自信,備受群體的歡迎。
然而孩子的性格受先天因素影響很大,分內向和外向兩種。有熱情話多的孩子,自然也存在話少安靜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家長就容易感到焦慮。
這天,我就收到了本市一位家長的求助,她想請求心理咨詢師上門輔導,因為她家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在學校也沒什麼朋友,這讓她很擔心。偏偏醫生說孩子並非是自閉症,無從下手治療,她無奈之下只好求助節目組了。
接到求助後,我就聯絡了平臺的老師和訪談組,協調了錄制時間後,今天總算見到了這位不愛說話的小朋友。然而在交流後,我卻大吃一驚,這位小朋友並非不愛說話,相反,面對鏡頭時的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時不時冒出一些古靈精怪的想法,對比其他成年人的採訪,可以說是非常有「梗」、妙語如珠了。
看到孩子家長驚訝的表情,一旁的心理咨詢師卻笑了,說:「你家孩子並非是自閉症,可能是高智商天才。不喜歡交流,是因為他有足夠的能力進行自我互動。」
…
家長聽到這有些疑惑,什麼叫做自我互動呢?
「自我互動」理論其實是由美國著名社會學家H.布魯默提出的,講述的是人與自身進行互動的心理活動。正常情況下,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是建立在與他人的交流互動智商,通過得到他人的看法和幫助,以此來建立自己的世界觀。
但高智商的孩子不會如此,他們更喜歡通過對自我的認識來間接判斷外界。比起與他人互動,他們更傾向於認識自己,與自己進行溝通,然後再建立自己的三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受外界干擾,擅長自我互動和自我認同。
…
很多家長或許無法想像「不與他人交流」的世界,但對於高智商的孩子來說,沒有其他人的打擾,只是少了一些干擾、無聊,甚至拖後腿的人,並無大礙。因為他們並沒有將「社交」當做自己的生存資源,反而視之為負累。
說白了,孩子的這種想法跟成年人很相似。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中年人的朋友會越來越少,這大多是經歷了二三十年的人情世故,得出「人生終究是要自己走」的結論。而高智商的孩子天性聰慧,不需要經歷風波就能得出普通人三五十年後感慨的人生結論。
看到這裡,這位孩子家長似乎明白了什麼,但她又覺得不解,同樣都是沉默不愛說話,我們做家長的要如何分辨出孩子是高智商,還是性格自閉呢?
答案很簡單,只需要觀察孩子是否自卑即可。
…
就像今天我們接觸的這個孩子,雖然家長反覆強調孩子性格內向不愛交流,但事實證明,孩子只是在交流對象的選擇上要求比較高罷了,與他同齡的小夥伴怕是沒有幾個能跟上他的思維節奏。要知道,天才是不會自卑的,他們只是喜歡跟自己相處更多罷了。
換而言之,高智商的孩子並不討厭與人交流,而是在交流前,他會先判斷對方有沒有讓自己浪費時間的價值。
就像我們今天遇上的這個孩子,日常不喜歡與小夥伴交流,但卻很喜歡我們的心理咨詢師。兩人聊了三個小時還意猶未盡,事後還添加我們欄目組老師的微信。要知道,老師可是心理學博士,卻跟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成了忘年交,不得不說很神奇。
…
遇上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做?
教育上:尊重孩子的個人喜好
智商高的孩子懂的遠比普通成年人要多,太多的束縛只會讓孩子的靈感得不到發揮,家長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性格發展,理解他們自成一套的價值體系觀念。如果孩子有特別重視的領域,請家長一定要全力支持,因為很可能培養出該領域的天才。
社交上:不勉強孩子進行社交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我國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吃墨的故事,創作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王羲之,早先在練習書法時太過聚精會神,以至於忽略了侍女奉上的蘸料,反而用饅頭蘸著墨水吃的滿臉都是。這就是因為書法給了王羲之足夠的成績感,以至於他對書法以外的世界不在意。
換算成社交活動也是一樣。對於高智商孩子來說,社交屬於可有可無的活動,需要的時候,他自然會主動尋找合適的聊天對象,但不需要的時候,家長還是不要勉強為好。
(聲明:轉載於:育兒秘籍 。敬請訂閱更多心理分析文章,關註微信公眾號:yidianxinlixue123。本平臺隻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可能是潛在的高智商人才